21圆明园的毁灭 (2)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 煌的过去,如文中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 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 园当年的宏伟壮观。而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文中 只是在最后一自然段中用精练、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其 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 美一毁,爱恨交织。这样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 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 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不可估量: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词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某些东西。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
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语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
灵活。
释
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义
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销毁:烧掉,毁掉。
瑰宝:贵重而美丽的珠宝,也指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用一用
古代的皇帝都住着( 金碧辉煌 )的宫殿 ,享受着( 众星捧月 )的生活,皇宫里珍 藏着各类( 奇珍异宝 ),有( 玲珑剔透 )的珍珠,有名贵的黄金饰品,还有各地 的宝石。
二、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说说 从划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凡是”“统统”“任意”等词充分暴露 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达到了顶峰。这些词 语更能激起我们对强盗贪婪、野蛮的罪恶 行径的憎恨。
试一试: 分析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读完文章,试着回答一下问题
2019-2020-21圆明园的毁灭练习二教学反思-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9-2020-21圆明园的毁灭练习二教学反思-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1圆明园的毁灭练习二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1圆明园的毁灭练习二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练习设计:
1、这些带点字的读音不及时复习,就容易忘记。
请用“√”勾出正确的读音。
玲珑(lóng nóng)灰烬(jìn jìng )损失(sŭn shŭn )估量(liáng
liàng )
2、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
xiāo huǐ qīn lüè
为了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者在
guī bǎo
园内放火。
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的、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
huī jìn
片。
3、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理解新词的一种好方法。
请写出下列新词的近义词。
估量()举世闻名()
玲珑()金碧辉煌()
4、关联词语好比是纽带,可以使两个句子联系得更紧密,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它找个“纽带”填上去,选择一个你有感觉的造个句子,一定很有意思。
(1)园中,()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附答案

品析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
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 的方法。(难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 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
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
的无比仇恨。
课文结构 园林瑰宝 建筑精华 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爱 高度评价 圆 英法联军 明 园 毁灭(损失不可估量)
掠走
运走 毁掉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恨
课文主旨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 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 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 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
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 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
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 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 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 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 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 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 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教材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实录与评析】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谐奇趣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海晏堂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以数字技术复原的圆明园3D景图:大水法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 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五年级 语文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第1自然段: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2自然段:位置和布局 第3自然段:建筑和景观 第4自然段:价值和地位 第5自然段:毁灭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痛惜、沉重…… 赞叹、喜爱…… 愤怒、痛苦……
痛心、难过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五年级 语文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五年级 语文
五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 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五年级 语文
五年级 语文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育贤小学【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
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
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用具】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2、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师:好,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
(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案

对于爱国这一主题,编者在每个年级都有所涉及,如三年级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四年级的《长城》等,本单元围绕“勿忘国耻”这一专题展开,展现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旨在激发同学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使命感。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初步阅读,对文中圆明园曾经的美和惨遭毁灭有了初步了解。
【生活经验】
1.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对祖国皇林艺术的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不少学生也曾经去过圆明园的遗址。
2.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部门:小学说课教师: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知识领域
时间
课题章节名称
21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先阐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最后描述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7、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 不忘国耻
毁灭 振兴中华
涵盖课文主要内容,强化课文主旨理解,清晰简洁。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练习题

21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一、句子训练营。
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
.......
可估量的损失
......!
“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两个“不可估量”写出了。
2.他们把园内凡是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
..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任意”写出了。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第______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2.读课文第三小节,我们可以知道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热闹街市的“”,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园
中许多景物都是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有民族建筑,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我国蒙受耻辱的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讲读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运用自学法让学生认识我国蒙受耻辱的过程,通过探究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
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部分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 ”,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
(见教材简析)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
1、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二、学习课文内容。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
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
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
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
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计其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
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
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
请同学一一说出来。
想想自己说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
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00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
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巩固练习。
熟读前两部分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读读课文。
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办法了,也不放过,想办法也要破坏掉,毁掉。
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陈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仅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二、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
(说明损失巨大)三、讨论问题。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四、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
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巩固练习。
分段练习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补充练习:
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或今日的强大,办份手抄报。
教学反馈:作业完成的情况总体来说还算满意,但把过去的耻辱和今天的辉煌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有所欠缺。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
建筑瑰宝精华
文物
教学反思:
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我以三大学习主题为主线:“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点击圆明园概况,或欣赏圆明园风光,或或虚拟走进圆明园……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行积极探讨。
精读精讲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先从导读入手,讲到我们近代的屈辱历史,告诉孩子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带领孩子们走进圆明园的毁灭,感受那段屈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