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外科病房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措施

外科病房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外科病房里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外科病房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白色念珠菌感染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0例患者各种标本共培养出107株白色念珠菌。
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影响外科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外科病人继发真菌感染不仅与病人严重的基础疾病、高龄等自身因素有关,也与胃肠道外科手术、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体内留置导管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术前完善的营养支持、及时合理的手术、术后规范的无菌操作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白色念珠菌感染后早期积极合理的真菌用药等是预防和治疗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外科病房【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6-02近年来条件致病念珠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所致疾病在侵袭性真菌病中占首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美国报道侵袭性念珠菌病所致年死亡率为0.4/10万[1]。
目前我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居院内感染的3位~5位,外科是发生率最高的科室。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和环境中,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定植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各个器官,包括口咽部、鼻咽部、胃肠道、前尿道和阴道等。
高危因素存在时,人体内外的条件致病真菌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最常见。
本文对外科病房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白色念珠菌感染标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科病房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外科病房送检白色念珠菌阳性的6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8—89岁,结直肠癌10例,肺癌7例,胆囊炎或胆管炎14例,胃癌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急性肠梗阻3例,阑尾炎16例,疝气2例。
1.2实验材料。
真菌培养基购自上海科玛嘉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酵母鉴定板vitekybc;仪器:vitec asm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晚期肺癌合并肺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观察

局 部 痰 、 、 邪 留 连胶 结 , 机体 脏 腑 虚 损 , 热 湿 而 即病 机 特 点 为 本 虚 标 实 、 实 夹 杂 。按 “ 虚 急则 治 其 标 ” 的治 疗 原 则 . 疗 上 应 首 先 针 治
对 肺 系 局 部 之 痰热 湿 邪 , 以达 到邪 去 而 正 安 之 治疗 目的 。
・
1 47 ・ 8
检 及 痰 培 养 ; 疗 前后 复 查 x 线 胸 片 或 胸 部 C ; 、 、 常 规 治 , 血 尿 粪 T 及 肝 肾功 能 , 周 至少 监测 1 。观 察 可 能 的药 物 不 良反 应 。 每 次 1 疗 效 标 准 根 据 《 菌 药 物 l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行 临 床 . 4 抗 临床 进 疗效评价 。 愈 : 者症状 、 征消失 , 部 X线或 C 痊 患 体 胸 T示感 染灶 消 失 , 菌病 原学 检 查 转 阴 , 定恢 复正 常 。 效 : 者 病情 出现 真 确 显 患 明显 好 转 。 症 状 、 征 、 部 X 线 或 C 、 菌 病 原 学 检 查 有 1 但 体 胸 T真 项 未 完 全 恢 复 正 常 。进 步 : 者 用 药 后 病 情 有 所 好 转 , 改 善不 患 但 够 明显 。 效 : 无 患者 用 药 后 病 情 没 有 明 显 改 善 甚 至 出 现加 重 。 痊 愈与显效合计为有效。 1 . 统计学处理 5 计 量 资 料 以 ( ) 示 , 用 ) 检 验 、检 验 表 采 ( t 与 秩 和 检 验 。P< . 00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键 词 】 肺 癌 白色念 珠 菌 痰 热 清 注 射 液 关
晚 期 肺 癌 患 者 往 往机 体 免 疫 功 能 低 下 ,肺 部 真 菌 感 染 机 会 大为 增 加 , 中尤 以肺 部 白色 念 珠 菌感 染 最 为 多 见 . 易 引起 严 其 极 重后 果 。笔 者 近 年 在 常 规使 用 氟 康 唑 治 疗 肺 白色 念珠 菌感 染 的
癌症患者院内热带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癌症患者院内热带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李梅;陶传敏;黄媚娟;周麟;姜愚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7(38)1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热带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
法回顾性分析447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78例并发医院内热带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
床资料。
结果4471例恶性肿瘤患者热带念珠菌感染率为1.74%,主要易感因素
是患者年龄(〉/50岁,P〈0.005)、性别(男性,P〈0.005)、原发疾病
部位(肺癌,P〈0.001)、曾经接受化疗(P〈0.01)以及住院时间长(≥2周,P〈0.05);9~11月份更易发生热带链珠菌感染(P〈0.001)。
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能减少热带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总页数】2页(P170-171)
【关键词】恶性肿瘤;热带念珠菌;医院感染
【作者】李梅;陶传敏;黄媚娟;周麟;姜愚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生物治疗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
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6
【相关文献】
1.恶性肿瘤患者院内肺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秦玲;张华;黄朝刚
2.1例癌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伴热带念珠菌感染的护理 [J], 刘春云;高洁
3.住院癌症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J], 范先基;滕炳祥
4.院内念珠菌感染的药敏分析及临床分析 [J], 田振楠;刘晓民;马雨霞;陈晶莹
5.癌症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姜愚;李俊英;李梅;周麟;彭枫;魏于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

结果阳性的判定在无菌部位和带菌 部位意义不同
直接镜检法 培养检查法
一般来说,一旦培养出肯定的致病菌如新生隐球 菌或组织胞浆菌时,可确立感染的存在 但如果分离出条件致病菌如白念珠菌或烟曲霉 菌时,则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但在有菌部位则只有发现大量真菌 菌丝才具有诊断意义 从无菌部位如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条件致病 菌常提示肯定的感染 但对来自于脓、痰或尿的标本则应谨慎解释结 果,单靠一次培养阳性往往不能确定诊断
• 组织胞浆菌
• 球孢子菌 • 皮炎芽生菌
• 菌落形态可产生分枝丝状菌丝体
类酵母样菌 双相样真菌
• 如:曲霉菌、毛霉菌
酵母菌(yeasts) 霉菌(molds)
念珠菌的生物学特性
念珠菌属是重症医学科IFI最常见病原体
A
• • • • • • •
念珠菌属
白念珠菌(发病率最高) 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曲霉菌属的形态学特点:直接镜检
烟曲霉 分生孢子头的顶囊烧瓶状,小梗单层,排列成木栅状, 布满顶囊表面3/4,顶端有链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 有小棘,绿色
黄曲霉
分生孢子头顶囊球形或近球形,小梗双层,第一层长, 布满顶囊表面,呈放射状排列,黄色,顶端有链形孢子
黑曲霉
分生孢子头的顶囊球形或近球形,小梗双层,第一层粗 大,第二层短小,呈放射状排列,布满整个顶囊,黑色, 顶端有链形孢子
人体正常屏障破坏或功能丧失
人体免疫功能受损
菌群失调
念珠菌定植 念珠菌感染
曲霉菌感染主要累及肺部:原因分析
• 原因分析:吸入为主要感染途径
非粒缺患者皮质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单核细胞(中性粒)聚集,炎症反应,组织损伤 基底膜 纤毛细胞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

者; 感染部位 以呼吸道为主 , 5.% ; 占 43 病原菌 多为 耐药 的条件致病菌 和真菌 , 以革兰 阴性 菌为主 , 5.% , 占 27 真菌
占 3 .% ; 2 1 医院感染与年龄 、 住院时间 、 疾病分期 、 营养状态、 贫血 、 血清白蛋 白、 低 白细胞减少 、 使用 激素 、 用抗菌 使 药 物、 侵入性操作 、 手术 、 化疗 以及 是否合并 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 发生 医院感染者不但延 长患者 的住 院时 间, 而且还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2 R11 3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 6 ( 00 1-0 1 2 10  ̄6 X 2 1 )70 8 - . 0
由于广谱抗菌药物 、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治疗及 2 1 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次研究共调查 94 9例 . 2 侵 人性 诊疗 手 段 的广泛应 用 加之 恶性 肿瘤 患者 自身 恶性肿 瘤 患者 , 生 感染 4 0例 ( . 8 , 中 发 7 4 9 %) 其 免 疫力 低 下等 因 素 , 恶性 肿 瘤 患 者 医 院感 染 明显 20 使 0 6年 为 155例 ( . 9 ) 20 2 6 8 % ,07年 为 334例 6 增 多 。 为寻找 防控 恶性 肿瘤 患者 发 生医院感 染 的措 ( .6 ) 20 55 % 、08年 为 4 50例 ( .2 ) 0 6~ 4 3 9 % 。20 施, 笔者对我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 20 年恶 性肿瘤 患者 医 院感 染率 逐年 下 降 ( 08 P= 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现报告 如下 。 0 0 3 。2 8 . 1 ) 82 7例 非 肿 瘤 患 者 中 , 生 医 院 感 染 发 1 资料 与方 法 118 , 0 例 感染率 39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 .2 明显 高 于非肿 瘤 患 者 ( P=0 0 0 。 不 同 原发 肿 瘤 .0 ) 1 1 临床 资料 选择 20 . 06年 1月 ~20 08年 1 2月 医院感染 率不 同 , 巴瘤感 染 率 最 高 9 5 % , 次 淋 .7 依 在 我 院住 院经病 理 确 诊 ( 外 白血病 、 髓 瘤 、 除 骨 儿科 及 产科 患者 ) 94 9例 恶 性肿 瘤 患 者 的 出院病 历 为肺 癌 5 8 % , 直肠 癌 4 6 % , 的 2 .5 结 . 1 胃癌 4 0 % , . 5 肝癌 资料 ( 32 0例 患 者 ) 其 中患 者 男 56 5例 、 共 7 , 0 女 39 % , .0 头颈 部肿 瘤 34 % , .8 食道 癌 29 % , 腺癌 .0 乳 384 , 龄 l 2 例 年 6—19岁 、 0 中位 年龄 6 2岁 。头 颈 部 17 % ( =6 6 7 P= .0 ) .4 .0 , o 0 1 。
男性念珠菌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男性念珠菌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导语:男性念珠菌感染一种真菌病。
一旦患病病菌很快就侵犯皮肤和黏膜,严重时还会累及内脏。
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为机会感染性疾病。
男性患上
男性念珠菌感染一种真菌病。
一旦患病病菌很快就侵犯皮肤和黏膜,严重时还会累及内脏。
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为机会感染性疾病。
男性患上念珠菌感染有哪些症状呢?
病因
本病的病原菌是念珠菌,它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而且也可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和阴道黏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白色念珠菌是本病的主要病原菌,此菌正常情况下呈卵圆形,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
另外念珠菌属还有少数其他致病菌,如克柔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
念珠菌的致病性是相对的。
念珠菌感染的来源可以是外源性的,即念珠菌病可由接触外界菌体而受染。
念珠菌感染也可自医院环境获得;但大部分感染属于内源性感染,即自身口咽部、消化道、阴道等处的念珠菌。
正常菌群因内、外环境改变和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转为致病相,从而引起感染。
男性念珠菌感染症状
临床表现
念珠菌感染无性别差别,可累及任何年龄组,包括未出生的胎儿,感染可侵犯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
累及多个系统或脏器成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流感染。
1.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1)口咽部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口咽炎最为常见,也称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鹅口疮。
白念珠菌口炎常见于舌、软腭、颊黏膜、齿龈、咽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类感染病,其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规范成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一、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念珠菌病主要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化疗、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各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影响发病率的因素包括气候、环境、医疗水平和免疫强度等。
二、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念珠菌病在临床上表现多样,包括白色念珠样斑点、阴道炎、口腔炎、皮肤病变等。
严重感染时也可引发内脏器官损害,如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念珠菌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专家共识,诊断念珠菌病应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结果。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真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基因检测和生物碱检测等。
组织病理学对于确定病变属于念珠菌感染还是其他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四、念珠菌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念珠菌病的原则包括抗真菌治疗和免疫修复治疗。
对于念珠菌病的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有两类,包括多唑类和三唑类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五、念珠菌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与控制念珠菌病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感染风险,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等。
此外,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如严格消毒、手卫生和装备管理,也是防控念珠菌病的重要环节。
六、念珠菌病的随访和复查对于念珠菌病患者,必须进行长期随访和复查,确保病情稳定和病原菌的根除。
在随访期间,定期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总之,通过制定《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规范成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苏冬梅;张波;黄燕;刘一;刘颖;任明霞;廖理菊【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of candidemia. 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microbiological data with candidemia in the Air Force Hospital of PL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Comparisons were made with regards to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between the dead and survival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42 cases selected, including 9 cases of C. albieans and 33 non-C. albicans cases. Th eir mean age was (53. 5 ± 26. 9) years, and the total in-hospital fatality was 54. 8% (23/42).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 score) , male, candida score, tracheal intubation or incision, liver disfunction,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d MOF were higher in the death group than in the survival group.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PACHE Ⅱ score (OR=1. 250, P=0. 047), and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OR=6. 643, P=0. 036)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Patients with age over 65 years old w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 albieans. C. tropical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aged less than 60 years (P<0. 05). ROC curves showed that candida score more than 2. 5, and APACHE Ⅱ score more than 16. 5 were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to predict the mortality,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 ( AUC) were 0. 760 and 0. 770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were medium. Conclusion The type of non-albicans species is mainly pathogen of candi-demia, and the patients have severe clinicalconditions and high mortality. In addition to APACHEⅡscore, candida score can also be used as an surrogate marker of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andidemia.%目的研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空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收集患者相应的临床及微生物资料,分组比较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组及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2例,白色念珠菌血症9例,非白色念珠菌血症33例,平均年龄(53.5±26.9岁),总住院死亡率为54.8%(23/42).死亡组男性、APACHEⅡ评分、念珠菌评分、合并气管插管或切开、肝功能损害、脓毒症及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均大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50,P=0.047]、脓毒症及休克[OR=6.643,P=0.036]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白色念珠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热带念珠菌血症多见于年龄≤60岁患者(P<0.05).ROC曲线表明念珠菌评分≥2.5、APACHEⅡ评分≥16.5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0,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结论念珠菌血症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病情重,病死率高,除APACHEⅡ评分外,念珠菌评分也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05【总页数】5页(P914-918)【关键词】念珠菌病;真菌血症;临床分析;念珠菌评分;预后【作者】苏冬梅;张波;黄燕;刘一;刘颖;任明霞;廖理菊【作者单位】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在近几十年,念珠菌血症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尤其见于免疫抑制和危重症患者,预后不佳,病死率高[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作者:李艳华韩素桂曹雪峰【摘要】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临床的特点,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
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并发生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785例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21.02%;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7.7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1.77%)。
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上呼吸道,占55.75%。
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肿瘤分期晚、接受化疗及放疗、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
结论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
【关键词】恶性肿瘤;念珠菌;危险因素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或因肿瘤细胞的多处侵犯、多器官转移、免疫力低下、激素和大量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外加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并发医院内念珠菌感染。
不同国家、地区和医院念珠菌感染情况存在差异。
为了解本地区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唐山市人民医院2004~2005年中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医院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4年1月~2005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共785例,男496例,女289例,年龄22~81岁,平均(61.0±7.2)岁。
153例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其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 153例患者共发生念珠菌感染165例次。
标本包括:痰液、咽试子、尿液、粪便、脓汁、胸腹水等,均连续培养3次以上。
对于痰液标本,先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如镜检白细胞占优势,再进行接种。
所有标本均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30℃~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1.2 方法通过查阅病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治疗措施、季节分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SPSS1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上述因素与发生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念珠菌感染率的计算方法感染率(%)=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例次数/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人数×100%1.4 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标准[1]在保证标本合格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医学影像学检查不能除外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直接涂片检出念珠菌量3~9个/100视野(10×100);培养检出念珠菌5~14个菌落/每平板(显色平板);连续两次培养出同一种念珠菌。
2 结果2.1 念珠菌感染部位的分布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上呼吸道,占半数以上,其次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其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部位构成比感染部位感染例次构成比(%)口腔及上呼吸道9255.75下呼吸道(肺)5231.52泌尿道84.85胃肠道63.64其他74.24合计1651002.2 菌种分布165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比例最高,占77.78%(128/165),其次是光滑念珠菌为11.77%(20/165),热带念珠菌为7.84%(13/165),克柔念珠菌为2.61%(4/165)。
165株念珠菌中,只有35株获得纯培养;20株与口腔正常菌群同时检出;106株(64.1%)与1或2种致病细菌同时检出,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等,并且多为耐药菌株。
2.3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2.3.1 患者年龄以60岁为界限,在785位患者中,≥60岁的有378例,其中93例(24.60%)发生念珠菌感染;而<60岁的407例中有60例(14.74%)发生念珠菌感染,在两个年龄组念珠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表明老年患者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2.3.2 性别本组患者男性念珠菌感染发生率为18.55%(92/496),女性为21.11%(61/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
2.3.3 肿瘤分期Ⅰ、Ⅱ期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9.71%(34/350),而Ⅲ、Ⅳ期患者感染率为30.11%(131/435)。
Ⅲ、Ⅳ期患者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Ⅳ期高于Ⅲ期,但Ⅰ、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肿瘤分期晚,易发生念珠菌感染,见表2。
表2 肿瘤分期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分期调查人数感染例次感染率(%)χ2PⅠ11997.56Ⅱ2312510.820.950.332Ⅲ2556525.4920.830.000Ⅳ1806636.676.260.0112.3.4 治疗措施住院时间>2周、化疗、头颈或胸部放疗、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因素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有关,见表3。
表3 治疗措施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2.3.5 季节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念珠菌感染在季节上的分布特点,见表4。
夏季与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1,P>0.05);春季与冬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将夏、秋季合并分别与春、冬季比较(χ2=3.94和χ2=4.96,P<0.05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有流行季节,主要好发于夏季和秋季。
表4 季节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季节调查人数感染例次感染率(%)春(3~5月)1873217.11夏(6~8月)1984422.22秋(9~11月)1955226.67冬(12~2月)2053718.05合计78516521.132.3.6 外周白细胞计数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 165例次念珠菌感染患者中,有76.97%(127/165)在放、化疗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低(WBC<4.0×109/L),见表5。
提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时WBC降低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表5 外周白细胞计数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WBC(×109/L)调查人数感染例次感染率(%)χ2P<4.034812736.49≥4.0437388.6952.650.000合计78516522.593 讨论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常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造成机会性感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诊疗技术不断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念珠菌感染的机会。
本文资料显示,患者年龄≥60岁、肿瘤分期晚、住院时间>2周、接受全身化疗或胸部、头颈部放疗、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与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内念珠菌感染有关;念珠菌感染好发于夏秋季节。
但是,性别与念珠菌感染无关,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
老年患者易发生念珠菌感染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所致[3]。
大剂量的放疗、化疗使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T、B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易导致念珠菌感染。
有文献报道[4],在患者的骨髓抑制期发生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概率在过去的50年中已从5%~10%上升至25%~50%。
同时,放、化疗易使皮肤黏膜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念珠菌感染[5]。
Umazume[6]等研究发现,化疗药物能增强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颊黏膜细胞的粘附,同时使唾液sIgA的黏膜免疫作用受抑制;化疗药物对胃肠道还具有直接损伤作用[7]。
另外,放、化疗能诱导口腔中白色念珠菌的过度生长,从而导致念珠菌感染。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抑制了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调,从而导致自身感染的发生。
用抗生素的时间越长,种类越多,念珠菌感染率越高[8]。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导致炎性反应抑制,使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并影响淋巴细胞功能,使宿主的抗原抗体反应降低,易诱发念珠菌感染[9]。
气管插管、导尿与留置尿管、胸腹腔穿刺、各种导管及介入性治疗等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医源性因素破坏了人体天然免疫屏障,也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文献报道,冬季空气中真菌负荷较低,而夏秋季节环境潮湿,空气中真菌负荷大[10]。
因此,在夏秋季节应特别注意病房内消毒、通风,防止室内湿度过高,减少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感染相似,在症状体征上缺乏特异性,需仔细问病查体。
如患者出现口咽疼痛,口腔黏膜部位溃疡伴白膜、猩红舌,影响进食,伴寒颤、高热,咳胶冻样痰,痰液粘稠可抽出长丝,胸片中出现散在或棉团样密度增高,边缘不清的片状阴影者,应及时进行涂片镜检及培养,确定病原菌。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念珠菌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有明显的医源性因素,预防念珠菌感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病人免疫力;在放疗时应注意保护正常组织,化疗时应尽可能选用毒副作用轻微的方案;对接受放化疗患者应严密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时纠正骨髓抑制;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激素;在诊治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一旦发生念珠菌感染,氟康唑是比较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生物免疫治疗中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可增加白细胞抗真菌活性,对抵抗念珠菌感染有一定意义。
同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1]杨肇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0):615.\[2\] 姜愚,李俊英,李梅,等.癌症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癌症,2004,23(12):17071709.\[3\] Weinstein RA.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 Am J Med.1991,91(3B):179184.\[4\] 乐晓峰,杨天楹.白血病和骨髓移植患者合并深部霉菌感染的防治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5,16(7):385387.\[5\] Bow EJ, Laverdiere M, Lussier N,et al. Antifungal prophylaxis for severely neutropenic chemotherapy recipients:a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ali trials\[J\].Cancer,2002;94(12):32303246.\[6\] Umazume I, Ueta E,Osaki T. Reduced inhibi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adhesion by saliva from patients receiving oral cancer therapy\[J\]. J Clin Microbiol,1995,33(2):432439.\[7\] 张茵,张文娟,翟亚平,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双重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97.\[8\] 卢建平,张翊.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44346.\[9\] 李从荣,彭少华,李栋,等.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485487.\[10\]Panagopoulou P, Filioti J, Petrikkos G, et al. Environmental surverillance of filamentous fungi in three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in Greece\[J\]. J Hosp Infect,2002,52(3):185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