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案

合集下载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第一章: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的概念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基因的定义与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相互作用1.3 教学活动引入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作用通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基因与性状的相互作用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与性状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二章:基因的遗传规律2.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理解基因的遗传方式2.2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2.3 教学活动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其发现通过示例解释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遗传规律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三章: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3.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的原因与类型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3.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原因通过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突变的understanding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四章:基因技术及其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技术的概念理解基因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基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基因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五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5.2 教学内容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与特点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实例说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六章: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6.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掌握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6.2 教学内容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介绍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分析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讨论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遗传变异提问学生关于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七章:基因伦理与法律问题7.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伦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知识7.2 教学内容基因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基因隐私权与基因歧视问题基因技术的法律监管7.3 教学活动讨论基因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分析基因隐私权与基因歧视问题研究基因技术的法律监管现状7.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八章:基因治疗与遗传疾病8.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治疗的概念与原理掌握遗传疾病的成因与治疗方法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与类型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与影响基因治疗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治疗的概念与原理分析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与影响探讨基因治疗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8.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治疗与遗传疾病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九章:基因编辑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使用9.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与操作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9.3 教学活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讲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与操作步骤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9.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十章:基因研究的前沿技术10.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研究的前沿技术掌握多组学数据的分析方法10.2 教学内容单细胞测序技术空间转录组技术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分析方法10.3 教学活动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与空间转录组技术分析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分析的方法与挑战探讨基因研究前沿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10.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研究前沿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关系:理解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并掌握基因如何影响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3. 基因的传递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规律。

2. 教学难点:基因的传递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基因与生物性状的思考。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解释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4. 基因的传递规律: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奥秘。

附: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绘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4. 搜集有关基因与生物性状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关系以及基因传递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优秀教案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

2. 掌握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3. 了解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4. 学会利用遗传交叉和遗传图谱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

2. 掌握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介绍。

2. 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3. 遗传交叉和遗传图谱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解。

2. 实验教学法: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张照片,询问学生这个人长得像父母中的哪一位,引发学生对基因控制性状的思考。

步骤二:理论知识讲解1. 讲解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2. 讲解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介绍突变的原因和类型。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豆苗的颜色和种子的形状。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豆苗颜色和种子形状受到哪些基因的控制。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彼此的实验结果和推测,分析豆苗颜色和种子形状受到哪些基因的控制。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

步骤五:拓展延伸1. 讲解遗传交叉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遗传交叉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 讲解遗传图谱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让学生进行遗传图谱的绘制。

六、教学评价1. 请学生完成一份练习题,测试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2. 教学内容是否有足够的重点和难点?3.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可以进行改进?5. 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上是一份基因对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八、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步骤。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知道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具有遗传信息,能够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进而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举例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的,如双眼皮、单眼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难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子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性状的遗传机制。

2. 讲解基因的概念,阐述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进行课堂讨论。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搜集其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进行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2. 展示与分享: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这一抽象概念的学习可能会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具体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5.通过案例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大家听说过基因吗?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关注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基因的概念:介绍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遗传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2.基因的遗传规律有哪些?
3.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有哪些影响?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问题。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第一章:基因与DNA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DNA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基因的概念及其在DNA上的位置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1.2 教学内容DNA的组成: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基因的定义: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DNA的一部分,位于特定的DNA位置上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DNA?什么是基因?观看DNA结构模型视频,引导学生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小组活动:学生分组,使用材料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小组分享:每组展示制作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解释基因的位置总结:教师总结基因与DNA的关系,强调基因是DNA的一部分第二章: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2.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掌握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不同基因型导致的不同表型2.2 教学内容基因型的定义:个体的基因组成,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表型的定义:个体在外部环境下的表现,包括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基因型决定表型,但外部环境也会影响表型举例说明: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解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型?观看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基因型导致的不同表型小组分享:每组展示分析结果,解释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总结:教师总结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基因的传递与遗传规律3.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在生物传递中的作用掌握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3.2 教学内容基因传递的概念:基因在生物繁殖过程中的传递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和再组合规律分离规律的解释:基因在生殖细胞中的分离,独立传递给后代再组合规律的解释:基因在生殖细胞中的重新组合,产生不同的后代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基因如何在生物传递中起作用?观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遗传规律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通过实验或模拟活动演示遗传规律小组分享:每组展示演示结果,解释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总结:教师总结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强调基因的独立传递和重新组合第四章: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4.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突变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能够解释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之间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基因突变的原因:突变因素和自然突变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或疾病的发生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之间的关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一种形式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基因突变?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观看基因突变和生物变异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通过实例分析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同生物变异小组分享:每组展示分析结果,解释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之间的关系总结:教师总结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强调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的联系第五章: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应用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和农业领域的应用能够解释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的概念: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来达到特定目的的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方法:重组DNA、转化、克隆等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生产药物、疫苗等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培育转基因作物、改良品种等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基因工程?它在哪些领域有应用?观看第六章: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6.1 教学目标理解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能够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治疗和科学研究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的背景:传统的基因编辑方法及其局限性CRISPR-Cas9技术的工作原理:识别和剪切特定DNA序列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治疗遗传疾病、癌症等基因编辑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基因功能研究、基因调控等引入讨论:什么是CRISPR-Cas9?它是如何工作的?观看CRISPR-Cas9技术的操作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通过实验模拟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过程小组分享:每组展示实验结果,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总结:教师总结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第七章:伦理问题与基因编辑技术的规制7.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编辑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掌握基因编辑技术的规制和限制能够解释伦理问题对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改造、人类胚胎、生物多样性等基因编辑技术的规制: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法规、伦理准则伦理问题对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进步与伦理考量之间的平衡7.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是否应该受到限制?为什么?观看关于基因编辑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和规制措施小组分享:每组展示讨论结果,提出对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建议总结:教师总结伦理问题对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影响,强调平衡的重要性第八章: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应用的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案例掌握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疾病、癌症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能够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潜在价值8.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案例:罕见病治疗、癌症研究等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了解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实际操作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潜在价值:未来发展方向和预期效果8.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哪些实际应用案例?观看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治疗中应用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具体实践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案例小组分享:每组展示分析结果,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潜在价值总结:教师总结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第九章: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基因调控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能够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研究的推动作用9.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基因功能研究、基因调控等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了解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实际操作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研究的推动作用:提高研究效率、探索未知领域等9.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有哪些应用案例?观看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应用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具体实践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小组分享:每组展示分析结果,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研究的推动作用总结:教师总结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第十章: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基因编辑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能够解释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10.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优化、更多应用领域等应用前景: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农业、生物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主题展开,共包含十个章节。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模板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模板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模板第1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最近电视上有一个很火的亲子节目,叫做《爸爸去哪儿》,其中你们最喜欢谁啊?不管你们喜欢谁,你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长得……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像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他们的父亲、母亲,有些地方不像父母。

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遗传和变异的实例,我们一起来判断下。

展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变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遗传);科学家把千年古莲子培育出莲花,这些莲花跟现代莲花有相同地方,又有差异.(遗传和变异)。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亲子间的相似性(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教师: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产生了那些疑问呢?学生:讨论后阐述疑问。

教师:这些疑问,希望在我讲完新课后,你们能互相做出解答。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我们给它一个生物学的名称:性状。

学生:小组讨论人体有没有性状啊?1、耳朵有无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的?(3)有无酒窝?(形态结构特征)(1)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央卷曲?(2)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的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

教师:除了人体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还会其他性状吗?引导学生理解行为方式(使用左右手习惯、大雁南飞)和生理特性(血型、砂糖橘的味道)的性状。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状,那谁能给性状下个定义呢?到底什么叫性状?教师: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出来,可以多个同学补充。

学生: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等具有的各种特征就是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篇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内容。

遗传和变异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初一时学的克隆羊多利,也仅仅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丰富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

(2)拍摄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做性状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克隆牛为什么长得都一样?几乎没有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二、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一)性状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展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

这些都是人的外形特点(形态结构特征)。

教师举例说明,血型、血压??等是人的生理功能特点(生理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教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共和县中学王有伟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相对性状,并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分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列举实例。

2、分析转基因鼠的研制过程,总结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学用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文件。

(2)和学生内容顺序一样的性状调查表。

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

(3)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对父子明星的照片(陈强与陈佩斯),这对父子俩长得象不象?哪些地方象呢?
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俩人有些地方很像,有些地方又不像。

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遗传和变异的实例,我们一起来判断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变异);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遗传);
科学家把千年古莲子培育出莲花,这些莲花跟现代莲花有相同地方,又有差异.(遗传和变异)。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亲子间的相似性(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教师: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板书)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产生了那些疑问呢?
学生:讨论后阐述疑问。

教师:发蜜橘,引导学生观察蜜橘的特征。

教师: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我们给它一个生物学的名称:性状。

那人体上有没有形状呢?
学生:小组讨论
(1)耳朵有无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的?(3)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5)有无酒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的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

教师:除了人体形态结构特征的性状,还会其他性状吗?引导学生理解行为方式和生理特性的性状。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状,那谁能给性状下个定义呢?到底什么叫性状?
教师: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出来,可以多个同学补充。

学生: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状。

教师: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同一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差异?
展示相对性状的图片
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教师:像这样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相对性状。

(板书:二.相对性状)展示:展示实物,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相对性状。

学生:判断。

教师: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小结:刚才同学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有了深刻的理解,那是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呢?例如:同一个麦穗上的小麦粒,分别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和贫瘠的土壤中,再结出的麦粒前者大于后者,麦粒大小这种性状能不能稳定的遗传下去?
学生:不是,由环境引起的性状不能遗传。

[过渡]由环境影响的性状不能遗传, 那什么样的性状可以遗传呢?
[板块二:基因控制性状]
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分组讨论:
1.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总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师:假如你掌握的这项技术,你怎么利用这项技术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呢?
学生:发挥想象空间。

教师: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目前,已有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展示:转基因物品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
教师与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转基因技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便对转基因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性状、相对性状,也深刻认识到基因控制了生物的
性状。

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巩固练习(多媒体显示)。

一、画龙点睛
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 )和( )而实现的。

2.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 )。

3.生物的性状包括( )、( )和( )
4.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5.生物的性状是受( )控制的。

二、慧眼识珠
1.下列关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控制着性状B.性状控制着基因
C.有些性状不受基因控制D.基因和性状都能遗传下去
2.下列描述属于相对性状的一项是()
A.同样成熟的鱼,鲤鱼体形较大,鲫鱼体形较小
B.金鱼的体色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
C.李子的表面光滑,葡萄的表面也光滑
D.一株番茄秧上的两个果实都是黄颜色
3..生物的性状就是()
A.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B.生物的生理特性
C.生物先天的行为方式D.前三项
六.板书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一、生物的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血型)和行为方式等。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基因控制性状
七.教学反思:
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关系的问题,而基因和性状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不过教材设计的比较好,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例如: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从比较熟悉的动植物和自身性状的具体观察入手,抽象出什么是性状性状包括哪几部分通过转基因超级鼠资料分析的讨论,获得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课前我认真阅读,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希望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弄明白二者的关系.但在十班上完课后,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课后调查,班上有一半的学生稀里糊涂,不知云里雾里.课间的十分钟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对我来讲,内容非常少,一个观察与思考,一个资料分析也就结束了,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基因,性状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非常的抽象,难懂,所以在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后,集中做练习,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后,下节我在十一班上课时,把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部分的内容后,同样也让学生列举了性状与相对性状的例子,随后,马上让学生进行这部分的反馈练习.后面的资料分析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效果非常不错,课后的调查也非常
令人满意。

通过这节课的对比课,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学生,备好教法,才能够真正地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