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_钟辉 (1)

合集下载

流化床燃烧技术

流化床燃烧技术
炉膛内存在下部密相区和上部稀 相区都已被普遍接受,循环流化床锅 炉炉内流体动力结构如图。
第8页/共52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流 体动力结构示意图
1.3 燃料在流化床内的燃烧过程
1.3.1 固体燃料在流化床内的燃烧特性
煤粒被加入高温的流化床内后 的燃烧过程将经历如下几个主要过 程:干燥和加热、挥发分析出及燃 烧、焦炭燃烧,期间伴随着颗粒的 膨胀、一次破碎、二次破碎及颗粒 磨损等过程。
第13页/共52页
1.3.2.4 给煤方式及二次风的配置
加入到床层的燃料要求在整个床面上播撒均匀,防止局部碳浓度过高, 以免造成局部缺氧、超温。因此,给煤点应分散布置。对于挥发分含量很高 的烟煤、褐煤及洗煤矸石等,由于局部缺氧,甚至析出的挥发分都不能在床 层内完全燃尽,进入锅炉尾部受热面后被冷却,形成焦油并与飞灰黏附在受 热面上,堵塞烟气通道,影响锅炉安全运行。
燃煤粒径及粒径分布对流化床燃烧有极大影响。在流化床中, 大于1mm的较粗煤粒的挥发分析出和碳的燃烧受扩散控制,挥发 分 完全析出时间和碳粒完全燃尽时间与粒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要缩 短挥发分完全析出时间和碳粒完全燃尽时间,减少可燃物损失,在 尽量降低细颗粒扬析的情况下,适当减小燃煤粒径,缩小筛分范围 是提高燃烧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第16页/共52页
1.4 流化床内的传热与传质过程
流化床燃烧过过程中的传热规律和传热系数对流化床锅炉的设计、 制造和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流化床燃烧炉中存在各种不同的传热过程: ① 颗粒与气流之间的传热(床内颗粒与床内气流); ② 颗粒与颗粒之间的传热; ③ 整个气固相与受热面(包括壁面与悬吊在床内表面)之间的传热; ④ 气固相与入床气流之间的传热。
传热面方位 传热量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历史回顾主循环回路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的高温固体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回燃烧室,以维持燃烧室稳定的流态化状态,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多次循环、反复燃烧和反应,以提高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

分离器是主循环回路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完成含尘气流的气固分离,并把收集下来的物料回送至炉膛,实现灰平衡及热平衡,保证炉内燃烧的稳定与高效。

从某种意义上讲,CFB锅炉的性能取决于分离器的性能,所以循环床技术的分离器研制经历了三代发展,而分离器设计上的差异标志了CFB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绝热旋风筒分离器德国Lurgi公司较早地开发出了采用保温、耐火及防磨材料砌装成筒身的高温绝热式旋风分离器的CFB锅炉[1]。

分离器入口烟温在850℃左右。

应用绝热旋风筒作为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称为第一代循环流化床锅炉,目前已经商业化。

Lurgi公司、Ahlstrom公司、以及由其技术转移的Stein、ABB-CE、AEE、EVT 等设计制造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均采用了此种形式。

这种分离器具有相当好的分离性能,使用这种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较高的性能。

但这种分离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旋风筒体积庞大,因而钢耗较高,锅炉造价高,占地较大,旋风筒内衬厚、耐火材料及砌筑要求高、用量大、费用高,见图1;启动时间长、运行中易出现故障;密封和膨胀系统复杂;尤其是在燃用挥发份较低或活性较差的强后燃性煤种时,旋风筒内的燃烧导致分离下的物料温度上升,引起旋风筒内或回料腿回料阀内的超温。

这些问题在我国实际生产条件下显得更突出。

Circofluid的中温分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温旋风筒的问题,炉膛上部布置较多数量的受热面,降低了旋风筒入口烟气温度和体积,旋风筒的体积和重量有所减小,因此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绝热旋风筒技术的缺陷,使其运行可靠性提高,但炉膛上部布置有过热器和高温省煤器等,需要采用塔式布置,炉膛较高,钢耗量大,锅炉造价提高。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2021/2/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13
三、 流态化基本原理
• “流化”——流态化
• 当流体(液体、气体)向上流过固体颗粒床层时,其速度 增大到一定值后,颗粒被流体的摩擦力所承托,呈现飘浮 状态,颗粒可以在床层中自由运动,这种状态称为“流态 化”。
• 按流化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液-固流态化、气-固流态 化。
2021/2/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19
于是流化床开始应用于煤 的燃烧。二十世纪60年代初, 出现了“流化床锅炉”。
“流化床锅炉”——燃料在流化 状态下进行燃烧的锅炉叫流化床 锅炉。
从此流化床燃烧、固定床燃 烧、悬浮燃烧共同构成煤的 三种主要燃烧方式。
我国早期设计的鼓泡床锅炉
2021/2/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2021/2/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一、引子—传统燃煤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洁净煤技术的兴起 三、流化床基础理论 四、第一代流化床锅炉—鼓泡床锅炉 五、第二代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 六、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2021/2/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2
一、引子
• 近年来,在火力发电领域,一 个新名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听 到,这就是“循环流化床”。
2021/2/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15
流化床的形成过程
图2-6 不同气流速度下固体颗粒床层的流动状态
2021/2/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16
流化床类似流体的性质:
– 任一高度静压等于 此高度以上固体颗 粒重量
– 大而轻的物体浮在 床表面
– 床表面总保持水平
– 连通器作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燃煤锅炉已成为大多数工业企业和热电厂的主要热能供应设备。

燃煤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如何有效处理飞灰成为了燃煤锅炉运行中的难题。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将飞灰回燃至炉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排放,还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原理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燃煤锅炉,其燃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流化床技术,通过空气与燃料在床内的充分混合,形成了固液两相间的良好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了燃烧过程的高效、稳定和低污染排放。

而飞灰回燃技术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燃烧处理方式,通过将产生的飞灰回燃至炉内再次燃烧,从而减少飞灰的排放和提高热效率。

二、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研究进展1. 飞灰回燃技术参数优化研究飞灰回燃技术的关键在于回燃参数的合理选择,包括回燃飞灰的速度、温度、氧气浓度等。

研究表明,优化飞灰回燃技术参数可以显著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

随着先进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飞灰回燃技术的参数优化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提高锅炉环保性能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

2. 飞灰回燃技术燃烧特性研究飞灰回燃技术的燃烧特性研究对于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热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针对飞灰回燃技术燃烧特性的研究工作,从燃烧动力学、燃烧热力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为指导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飞灰回燃技术在线监测与控制研究随着能源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的在线监测与控制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在线监测回燃参数和燃烧特性,及时调整和优化回燃过程,不仅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为飞灰回燃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回燃技术应用案例1. 污染物排放减少飞灰回燃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减少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先进的燃烧技术,通过将燃烧材料与一定量的酸性氧化剂(如石灰石或石膏)一起注入锅炉中,形成循环流化床,在高温下进行燃烧过程。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清洁、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化工等行业。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技术升级,我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我国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且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我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各个领域对于高效、清洁能源的需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种清洁燃烧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具有高燃烧效率和灵活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燃料,包括煤炭、生物质能源和废弃物等,可以实现能源多元化。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还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废弃物处理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我国实现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虽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技术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设备的制造和运行成本。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高温、高压、高腐蚀等条件下工作,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时还面临一些技术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燃煤锅炉技术,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主力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将继续为我国实现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循环流化床技术概述

循环流化床技术概述

循环流化床技术概述摘要:本文论述了发展循环流化床技术的重要性;叙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介绍了循环流化床中的基本概念;展望了循环流化床未来的发展;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原理特点发展前言:固体粒子经与液体或气体接触而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的过程,称为流化过程[1]。

流化过程用于燃烧过程,即为流化燃烧,其炉子称为流化床锅炉。

流化床锅炉在发展中又增添了循环回燃系统,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技术将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经过合理的燃烧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和传统的链条锅炉及复炉相比循环流化床技术具有如下优势:⑴煤种适应性广⑵;热效率高,对于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⑶碳氧化物排放低;⑷炉渣含碳量低。

1 发展循环流化床技术的重要性1.1发展循环流化床技术易于实现灰渣的综合利用循环流化床属于低温燃烧,同时炉内优良的燃尽条件使得锅炉的灰渣含碳量低,属于低温烧透,易于实现综合利用。

同时循环流化床排出的细灰也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1.2发展循环硫化技术是洁净燃烧的需要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炉内加入石灰石,可在炉内进行简单脱硫;由于运行中采取低温燃烧和分级送风,所以氮氧化物生成量极低。

1.3发展循环流化床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上比传统锅炉更稳定,负荷调节范围更快、更大,更适合现代企业对锅炉的需求。

1.4发展循环流化床技术是煤炭资源持续利用的需要煤炭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最大化进行利用已经成为现今能源研究的重点,而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燃烧适应性广等技术特点,所以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成为煤炭资源持续发展的需要[1]。

(1)燃烧效率高。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其他种类锅炉的根本不同在于燃烧系统。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系统是由物料收集器、燃烧室和返料器组成[2]。

高温物料在气流的夹带下进入物料收集器,被收集下来的物料进入返料器,再由返料器送回燃烧室,进行多次循环燃烧,所以燃烧效率很高。

(2)燃料适应性广。

解析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解析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超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十分重要。 作为一种公认的洁净煤燃烧技 术, 循环 流化床 燃烧 技术需 要早供 电效 率方面 进行 改善 , 如何 有效 的提 高供 电 效率 , 是 循环流 化床 燃烧技 术 发展的一 个方 向 。 超临界 参数循 环流 化床 技术 可 以提高供 电效率 , 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 , 因此, 将超临界参数技术 同循环流化床 技术 结合起 来 , 可 以实现循 环流 化床燃 烧技术 在节 能和 效率两 方面 的发 展 。 同 时, 在超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环境下 , 低质量流率带来的低阻力降 可能 使其在低 负荷亚 临界 区具 有 自然 循环性质 , 因此运行 的也十分 安全 。 所以, 当今 一些知名 循环流化 床锅炉公 司 , 都 开始进 行大容量 超I 临 界 参数循环 流化 床 锅 炉的研 究 , 这也 是 循环 流化床 燃烧 技术未 来 的一个 主要 发展 方 向 。 2 、 调 峰 循环 流化 床 循环流 化床锅炉相 对于传统 的煤粉锅 炉来说 , 对于 燃烧 负荷 具有更好 的调 节性 。 循 环流化 床锅 炉能够在 3 0 %的MC t L  ̄境下 实现不 投油 稳定生产 , 特 别是 采用 冷却型分 离器 的循环 流化床锅 炉 , 对 负荷 的调 节具有更 好 的效果 。 因此 , 针 对 我 国电网分 布不 均匀 , 电网峰谷差 异逐 年增 大的 现状 , 在循环 流 化床锅 炉设 备 中采用调 峰机组 是一个很 好的办法 。 对 调峰循环 流化床锅 炉的研 发和设 计是 未来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 3 、 循环 流化 床 热水 锅炉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发展 以及 人们物 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 , 我 国不断的推 进城镇 建设发展的进程。 城镇社区人口的增加 , 一些大容量供暖锅炉的需求量也大大 增加 。 在增 加锅 炉供 暖的 同时也需 要对 燃煤锅 炉污 染物排 放量进 行控 制 。 针对 我国 当前 城镇锅 炉应用这 一实 际情 况 , 采用循环 流化床 热水锅炉 来进行 城镇供 暖是 一个很 好 的选 择 , 一方 面可 以大大 降低 能耗 , 另一 方面 也能有 效解 决传 统 煤 燃烧 锅 炉产生 的环 境污染 问题 。 例如, 我 国 自主开 发的 1 1 6 Mw循环 流化 床 热水锅炉 , 在 实际使 用过程 中经过3 年运 行检验 , 展 现出 了优 越 的性 能 , 在节能 、 环保、 安全等方面的优势都 比较明显。 结语 : 循 环流 化床燃 烧 技术是一 项先进 的技 术 , 引进和 发展 循环流 化床 燃 烧技 术适合 我 国的基 本国情 , 也 可 以很好的 促进 我国锅 炉技 术的 发展 。 对于 循 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不断的学习和

29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研制及推广应用总结报告

29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研制及推广应用总结报告

29M 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研制及推广应用总结报告一、前言1990年前,中原油田基地所有单位的供热采用的是小容量锅炉的分散供热方式,使用的燃料绝大部分为原油、渣油或天然气,该供热方式存在成本高、浪费大等重大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护油气资源,90年在总部基地建成投产了两台29MW燃煤链条式热水锅炉,但由于链条式锅炉效率偏低,加之本地煤种不适应于链条炉的燃烧,至使锅炉热效率经常在50%左右,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而煤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是国家“七·五”计划引进“八·五”计划攻关的一种新型燃烧技术,是对传统的层燃炉和煤粉炉的一个重大革新,它具有:燃烧效率高、炉渣综合利用率高、负荷调节性能好、NOx排放低、能在燃烧过程中方便和廉价地进行脱硫、以及体积小等优点,此外,该种燃烧方式可适用于任何煤种,是其它燃烧方式无法与其比拟的。

为此,中原油田与太原锅炉厂、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原油田三家共同合作研制和开发了29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填补了国内空白,特别是中原油田供热管理处技术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对锅炉的不合理部位进行了二十多项改进,对设备选择及工艺上存在的三十多项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改。

该锅炉于93年在总部基地建成投产,94年通过了国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相继于95年油田清丰基地又投产两台,经论证,又决定98年在供热基地调整工程中决定应用该项技术,规划拟建5台29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现正在实施中的有两2台,这两台将在99年冬投产,99年末全局共采用六台此类型锅炉,可供热面积270万平方米,该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计算,每年可为油田直接节约资金2707.3万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油气资源,其产生的间接效益也是巨大的。

二、问题的提出及对策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中国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出现了能源短缺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源节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数量和单台容量逐年增 加。目前已经开发 35~ 465 t h 系列化循环流化 床锅炉, 建立了世界首台 135 MW 再热循环流化 床锅炉电厂仿真机[ 3] , 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与此 同时,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理论体系, 并形 成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设计导则和热力计算方 法, 已经出口到国外, 打破了多年来我国一直依赖 进口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局面。鉴于我国在循环流 化床锅炉研究开发中的成就, ABB、EDF、IHI 等一 些著名的国际公司与我们合作研究一些循环流化 床燃烧技术难题。
ZHONG Hui1 , WANG Xiao-yan2 ( 1. Liaoning Province s Anshan Design Institute of Small & Middling Heating & Power Installat ions,
Anshan 410002, China; 2. Liaoning Provinces Anshan Planing Institute for Cities and Towns, Anshan 410001, China)
图 7 670 t h 超高压一次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
3 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方向
3. 1 循环流化床高参数化 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
标是开发超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常压循环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商业化程度最好 的洁净煤技术, 但在达到较高的供电效率方面并 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超临界 CFB 作为下一代 CFB 技术, 由于可以得到较高的供电效率, 脱硫脱 硝投资及成本比烟气净化低 50% 以上, 是一种适 于在中国大量推广的燃煤发电技术。由于超临界 技术及大型循环流化床均是已经掌握的技术, 将 两者结合形成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在环保
Key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prospect
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 65% , 在若 干年内还会维持这个趋势。可见发展高效、低污 染的清洁燃煤技术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循环流化床( CFB) 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 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 具有许多 其它燃烧方式所没有的优点。由于循环流化床属 于低温燃烧, 因此氮氧化物排放远低于煤粉炉, 仅
图 1 中国 CFB 锅炉订货和平均容量
图 3 鲁奇式外置换热器
图 2 中国 CFB 锅炉单台容量的发展
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概况
德国鲁奇公司首先取得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 术的专利, 并研究开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270 t h 循环流化床锅炉, 由此引发出了循环流化床燃 烧技术的开发热潮, 至今已经形成几个技术流派: 以鲁奇公司为代表( 包括 Stain 公司和 ABB 公司) 的绝热旋风筒带有外置换热床( 见图 3) 的循环流
Abstract: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technology has a vital bearing in respect to control of pollution caused by combustion of coal. A review is presented of how China, since the 80 s of last century, by technology licensing and self - reliant efforts, has adopted a twofold way of development, herewith mastering the art of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small and middli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In respect to combustion technique, concerning large size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the demonstration program of a 150 MM super- high pressur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eheat boiler has been completed while an imported 300 MM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has entered the damanstration stage. The viewpoint is expressed that the supercritic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is a vital goal of development of CFBC technique, readily conpetitive in respect to control of pollution caused by large coal firing power plants.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来自发电设备( 2005 No. 2)
及效率上实现双突破。近期的研究证明, 循环流 化床锅炉及超临界均是成熟技术, 两者的结合相 对技术风险不大, 然而, 结合后产生的技术综合了 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成本污染控制及高供电效率两 个优势。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实现难度低 于超临界煤 粉炉, 由于燃烧室内热 负荷低, 见图 8[ 9] , 可以相对简单的本生炉垂直管方案构成燃烧 室受热面; 而且, 低质量流率带来的低阻力降可能 使其在低负荷亚临界区具有自然循环性质, 运行 十分安全[ 10] 。
1 32
的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目前国家发改委组 织引进了阿 尔斯通 300 MW 循环流 化床 锅炉技 术[ 6] [7] [ 8] 。国内的循环流 化床技 术发展, 在消化 引进国外循环流化床技术和研制开发自主知识产 权的大型循环流化床 锅炉制造技术 并重的基础 上, 一方面消化完善引进国外循环流化床技术, 使 之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 另一方面在消化的基础 上找到突破口, 结合自己开发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予以创新, 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 将大大推动中国 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
图 6 JEA 的 300 MW 循环流化床锅炉三维模型
另有近 10 台 200~ 300 MW 循环流化床锅炉 正在安装或制造。一般认为, 目前的技术水平制 造 600 MW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有把握的[ 4] 。当前 全世界( 除中国外) 100 MW 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 运行台数约 60 台。其中已 经投产运行 的 40 余 台。这些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在欧美, 只有 20% 左右在亚洲。单台连续运行最高记录为 13 个月, 可用率达到 98% 。
化床 锅炉 技术; 以美 国 FW 公 司为 代 表的 带有 Intrex( 见图 4) 的汽冷旋风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技 术; 以原芬兰 Alhstrom 公司为代表的燃烧室内布 置翼形受热面的高温绝热旋风分离的循环流化床 锅炉技术( 见图 5) 等。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又迅 速崛起了由前 Alhstrom 公司开发出的冷却式方型 分离紧凑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技术流派的演 变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上世纪 80 年代, 由笨 重易损的热旋风筒, 进步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精 巧耐用的汽冷旋风筒, 进而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开 发出的冷却式方型分离紧凑式循环流化床锅炉又 克服了汽冷旋风筒的生产成本问题, 并为循环流 化床锅炉最终回归到传统锅炉的简洁布置开创了 道路; 目前由 F. W. 公 司生产, 安装于波兰的 260 MW 循环流化床锅炉即采用方形分离器技术[ 2] 。
图 4 INTREX 结构
图 5 内江高坝电厂 100 MW 循环流化床锅炉 131
发电设备( 2005 No. 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从容量上看, 循环流化床锅炉也从热电用小 中型低参数容量发展到高参数大型电站锅炉。目 前世界上在运行的最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美 国佛罗里达 300 MW 燃用石油焦的循环流化床锅 炉, 见图 6[3] 。
取引进和自我开发两条路线, 完全掌握了中小型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 计制造技 术, 在 大型循环流 化床燃烧 技术
上已 经完成了 150 MW 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示范工程, 引进的 300 MW 循环流化 床锅炉进 入示范 实
施阶段。阐明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今后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极为重要的方向, 是大型燃煤电站污
染控制最具竞争力的技术。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燃烧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K229. 66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671- 086X( 2005) 02-0130- 05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Technique
目前国内已经基本掌握 200 MW 以下循环流 化床锅炉技术, 进入了推广阶段。国产化 670 t h 锅炉( 200 MW) 已经实施, 图 7 为国产化 670 t h 循 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方案[ 5] 。
我国曾多次引进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并数次购买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 推动了中 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国内三家大型锅 炉厂先后引进了美国 F. W. 公司 50~ 100 MW 汽 冷旋风筒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德国 EVT 150 MW 以下容量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和前 ABB-CE
收稿日期: 2004-05-25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0026309) 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钟 辉( 1968- ) , 女, 高级工程师, 从事热电厂工艺设计和锅炉燃烧技术研究开发。
1 30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