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鱼鳞、鱼皮、鱼鳔的综合利用
野生动物资源概论word教案

第一章野生动物资源的属性与分类第一节野生动物资源的属性一、野生动物资源的再生性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生物资源可以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扩大。
野生动物资源还具有解体性或叫脆弱性的一面二、野生动物资源的系统性指野生动物资源具有结构上等级性,即野生动物资源以群落的形式存在;野生动物是不能单独生存的,总是形成个体、种群、群落这样三个层次的系统。
三、野生动物资源的层次性层次性是生物由于在生态系统中分布的不同而形成在空间上(水平的或垂直的)分层或分离的序列。
促使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上层;如形成林冠的乔木,海、湖水面上的藻类等。
陆地生态系统的下层是有机质积累并更新的地方,往往是分解者所在地(土壤层)。
如落叶阔叶林有四个主要层次:①上层木②下层木:③灌木层④草本植物: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是由于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下水、盐碱度等生态因素所造成的,由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泰加林(或北方针叶林)和冻原(或苔原)。
动物群落的层次性与植物群落的层次性密不可分。
每一种鸟都有一个自己所最喜好的层次。
1.林冠层:林鸽和茶腹鳾喜欢在林冠层;2.乔木层:青山雀、长尾山雀、旋木雀和煤山雀喜欢在乔木层;3.灌木层:沼泽山雀、大山雀和戴菊喜欢在灌木层;4.地面:乌鸫、红胸鸲和鹪鹩则多在草被层或地面活动。
群落交错区(ecotone)群落交错区:指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
包含断裂状边缘镶嵌状边缘边缘效应(edge effect)边缘效应:指在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
人们把群落交错区中的生物分为三类:其中两类为邻近两个群落所共有,另一类是交错区所特有的。
四、野生动物资源的地域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相同的,因而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种类。
生物生长与活动的环境在地域上的差异,决定了生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地域性对微生物更重要生物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还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森林生物群落带、草地生物群落带、荒漠生物群落带、冻原生物群落带五、野生动物资源的周期性动物资源的周期性,是动物生命现象特有的时间上的层次序列。
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0.08.021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倪瑞芳,胡 骏,王开洋(天长市农业委员会,安徽天长239300)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如何提高这些副产物的利用效率,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和水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就近年来,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和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利用现状做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水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我国各种水产品年产量可达4896万t (2008),人均37.0kg,居世界首位[1]。
随着鱼类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鱼类加工副产品,如鱼头、鱼皮、鱼骨、鱼鳞、鱼鳍、鱼鳔和内脏等,这些副产物占鱼体总重的40%~60%,因此该类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2-4]。
此外,鱼类副产物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水分含量很高,极易腐败变质,一般需要在短期内及时加工。
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副产物,提高鱼类资源的加工利用率,也避免了因这些副产品随意抛弃而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压力[5-6]。
食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是现代食品加工的一个突出特点,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天然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水产加工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是其中之一。
目前,对低值海产品及海(水)产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方式有多种,如利用低值鱼加工生产鱼糜,再制成鱼肉香肠、鱼肉豆瓣、切片火腿等方便食品。
利用鱼加工副产品制备EPA和DH A含量高的鱼油,进一步加工成为功能保健品[7]。
利用鱼皮、鱼鳞、鱼骨等副产品提取胶原蛋白,也可将低值鱼经酶解加工成优质调味料[8]。
此外,鱼糜经加工成型后,可生产各类仿生食品,如仿真虾、蟹等,此所谓仿生海洋食品[9]。
上述各种鱼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脑磷脂、矿物质等营养组分,这些物质在食品、化工、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低值水品加工了产生巨大的影响。
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环境教育教案1《大雁南飞》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大雁南飞,队伍成一字形,飞行68—90千米。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动物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园?小结:(1)雁南飞(2)逆流而上的鲑鱼(3)白鹭南飞三、环保在行动为动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四、总结环境教育教案2一、教案背景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的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本教案中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式:1.合作的学习方式。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2.基于络的学习方式。
它有助于将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及时传递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来,极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构建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创造更多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学习资源的合理整合,为学生的学习丰富的选择余地,增强学习的主体性。
二、教学课题《拯救野生动物》三、教材分析《拯救野生动物》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初步学会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认识一些家里饲养的动物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知道保护野生动物要从自己身边做起。
第四章 鱼鳞、鱼皮、鱼鳔的综合利用

第四章鱼鳞、鱼皮、鱼鳔的综合利用主要内容●●明胶生产基本工艺●●分别利用鱼鳞、鱼皮、鱼鳔生产明胶的工艺目标要求●●掌握明胶生产基本工艺●●掌握分别利用鱼鳞、鱼皮、鱼鳔生产明胶的技术学时建议4学时第一节明胶生产基本工艺明胶的生产方法有四种:即碱法、酸法、盐碱法和酶法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碱法生产。
本书将以碱法工艺为主,介绍明胶生产的基本工艺。
一、原料处理原料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料的预处理、浸酸、浸碱(浸灰)等。
现分别讲述如下:(一)预处理原料预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必须认真处理。
1、分类不同品种的原料,绝不可混在一起;相同的原料,不同的组织,如皮、鳞、鳔等,也必须分开;不同的原料,相同的组织也要分开。
例如海水鱼鳞和淡水鱼鳞要分开处理,分别提胶。
此外,新鲜的、晒干的和盐腌的原料都需要分开,不可混在一起。
2、漂洗新鲜的原料,只要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投入下一工序;干制原料要用清水浸泡充分吸水后再进行处理;盐腌的原料需要浸水脱盐后才能使用。
原料用水浸泡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以防止细菌繁殖,影响原料质量。
3、脱脂某些含量高的原料需要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方法一般使用水力脱脂,借助组织中的钙盐,使组织松软,胶质膨胀,以利提胶。
原料用盐酸处理时,会产生下列化学反应:磷酸钙和游离的磷酸继续进行反应,也生成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钙具有酸性,能与磷酸钙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磷酸氢钙。
这一反应对酸处理极为不利,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应经常更换酸液,及时除去生成的磷酸氢钙沉淀。
原料中也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在盐酸的作用下,产生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原料在浸泡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三)碱处理原料用石灰乳进行浸泡,在工业生产上称为浸灰。
浸灰是原料处理极为重要的一环,原料在碱的作用下,不仅能疏松原料的组织,而且能够溶解并除去那些影响胶质量的有机物,如可溶性蛋白、色素等。
浸灰一般都在水泥池内进行。
石灰乳中氧化钙含量为2%-4%(比重1.015—1.035);浸灰时原料与水的比例为1:3—4;PH为12-12.5;温度最好为15℃,不能超过20℃。
鱼鳔的功能

鱼鳔的功能
鱼鳔是指在一些鱼类身上长出的特殊的节,它在鱼的身体上担任重要的作用。
鱼鳔在鱼的身体上有多种形态,可以类比为鱼的“护甲”,所有的鱼鳔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最主要是为了防止鱼受到内外伤害。
鱼鳔可以分为鳞片和鳃片两种,它们均有不同的功能。
鳞片是鱼身上最主要的鳔片,它能够帮助鱼类保护自己的身体,可以抵抗水流,抵御外来的攻击,不容易受到伤害;另一种则是鳃片,它能够提供鱼身体所需的氧气,并在鱼类的消化和清除废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鱼鳔还能够帮助鱼类进行控制温度、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做出对环境的反应,使鱼类能够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活。
鱼鳔的功能之一还包括鱼类之间相互识别,可以帮助鱼类识别其他鱼类是否属于它们自己,从而避免攻击和伤害。
鱼鳔对鱼类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保护鱼类免受外界伤害,还可以帮助鱼类进行温度和环境的调节,帮助鱼类识别同类,使鱼类可以在不同的水域中顺利生存。
此外,鱼鳔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美观的作用,使鱼类具有色彩缤纷的外表,让它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鱼鳔是鱼类身上重要的角色,它们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保护鱼类不受外界伤害,调节温度和环境,帮助鱼类识别同类,使鱼类能够在不同的水域中生活。
鱼鳔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此,它们还为鱼类的生活增添了美感,让鱼类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 1 -。
鱼品加工下脚料综合利用

2023-11-06•鱼品加工下脚料概述•鱼品加工下脚料综合利用技术•鱼品加工下脚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鱼品加工下脚料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鱼品加工下脚料综合利用的挑战与前景目•相关案例介绍录01鱼品加工下脚料概述定义鱼品加工下脚料是指在鱼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其他附属物,如鱼头、鱼骨、鱼皮、鱼鳞、鱼眼等。
来源鱼品加工下脚料主要来源于鱼类捕捞、运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鱼类捕捞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鱼头、鱼骨等废弃物;在鱼类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鱼鳞、鱼皮等下脚料。
鱼品加工下脚料的定义和来源传统利用方式在传统加工过程中,鱼品加工下脚料往往被丢弃或作为肥料等低值利用。
例如,鱼头和鱼骨通常被丢弃或作为动物饲料,而鱼鳞和鱼皮则被制成鱼粉或肥料。
现代利用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鱼品加工下脚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例如,鱼头和鱼骨可以被提取出胶原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而鱼鳞和鱼皮则可以用于制作明胶、胶原蛋白粉等产品。
鱼品加工下脚料的利用现状鱼品加工下脚料利用的重要性资源节约01鱼品加工下脚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肪、胶原蛋白等,将其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资源。
经济价值02鱼品加工下脚料通过综合利用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从鱼头和鱼骨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于制作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环境保护03通过对鱼品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将鱼鳞和鱼皮用于制作明胶等产品,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2鱼品加工下脚料综合利用技术鱼骨可以加工成鱼骨粉,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饲料添加剂。
鱼骨加工鱼鳞可以加工成鱼鳞油,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营养物质,可作为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剂。
鱼鳞加工鱼鳍可以加工成鱼翅,作为高档食品或保健品。
鱼鳍加工鱼骨、鱼鳞、鱼鳍等下脚料的利用技术鱼头可以加工成鱼头汤、鱼头粉等产品,作为调味品或食品添加剂。
鱼鳞的加工及利用

鱼鳞的加工及利用摘要:鱼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不但能够制取鱼鳞冻等进行食用,还可制作成鱼胶、角蛋白、磷酸氢钙、鸟嘌呤等生化产品,又可制成装饰物、闪光粉等休闲品。
根据鱼鳞的特点应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鱼鳞的加工和利用,使鱼鳞增值的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鱼鳞是鱼皮真皮层的变形物,占鱼体重量的1%~5%。
有关研究表明,鱼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其中有机物占41%~55%,鱼鳞的有机组成中除生胶质外,大部分为鱼类特有的鱼鳞硬蛋白(Ichthylepidin)及少量角质蛋白、脂肪、色素、粘液质等;无机物中的磷酸钙有38%~46%,还含少量碳酸钙、磷酸镁、磷酸钠等无机盐,这些盐类不溶于水,但可用盐酸或亚硫酸来取代,使之成为可溶性,从而除去。
鱼类的鳞被是鱼体与外界接触的边缘组织,是鱼类皮肤经长期进化而形成的衍生物,起到保护鱼体免遭损害的作用。
鱼鳞在构造上近似于陆栖动物的骨骼组成,成分和骨骼相似,但是鱼鳞中的无机盐类含量较动物骨骼中无机盐类的含量要少得多。
我国的鱼类产量近几年逐步上升,为了进一步提高鱼类的经济价值,降低主产品成本,更有效地利用鱼类资源,鱼鳞的加工利用更是有了全新的发展。
1、鱼鳞的制胶分析了几种鱼类的重要成分,见表1,可以看出,鱼鳞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一般鱼鳞主要作为生产明胶的原料。
鱼鳞硬蛋白和胶原蛋白构成了鱼鳞的基质蛋白,鱼鳞的胶原蛋白易变成胶,但鱼鳞硬蛋白是一种拟蛋白,在100℃的热水中不能溶解,必须用200℃加压蒸煮30分钟,才能完全溶解。
鱼胶(C55H85N12O22)的主要成分是生胶质,粘度很高,胶凝强度超过一般的动物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动物胶,主要用来做胶接剂、稳定剂、乳化剂等。
鱼鳞胶是由鱼鳞中的胶原转变而成的一种明胶,胶原是一种纤维蛋白,通常由3条多肽链构成三股螺旋结构,是鱼鳞的上要成分,由甘氨鞍、脯氨鞍、羟脯氢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鞍等十八种氨基酸聚合、连接而成的很大的链状结构,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不溶于冷、温水,也不溶于酸、碱或盐的稀溶液中,吸水膨胀,与水共热时,因聚合作用和连接作用的结合力减弱,所以易于断裂,生成较小的明胶质分子,溶于水中。
鱼品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鱼品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鱼品加工过程中剩下的鱼头、鱼尾、碎肉、鳞、皮、内脏、骨、胆等,含有大量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
利用这些蛋白质资源,可制成各种精深加工产品,有可溶性食用鱼蛋白粉、液体鱼蛋白饲料、鱼鳞胶、鱼皮胶、骨糊、鱼蛋白钙糖、胆色素钙盐和胆酸盐等。
综合利用鱼品加工下脚料,可降低主导产品成本,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保持环境,减少废水、废物排放,取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现就上述几种产品分述如下。
一、可溶性食用鱼蛋白粉可溶性食用鱼蛋白粉营养丰富,水溶性好,易于消化吸收,可用作氨基酸强化食品基料,奶粉代用品;也可开发营养汤、调味品及鱼蛋白饮料等产品。
它是医治小儿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的有效药物,还可供癌症或手术后进食困难病人所食流质中的蛋白源。
该产品制取方法很多,如酶法水解、酸水解、碱水解、酒精萃取脱脂等。
尤以酶法制取为佳,不仅能保持鱼固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口感好,易溶解,是近期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酶解离心过滤鱼蛋白水解液脱色真空干燥粉碎成品。
2.工艺过程。
用加工后下脚料中的鱼碎肉、鱼头、鱼尾为原料,洗净后加水捣碎。
取捣碎的鱼浆至反应锅中,加水调pH值至6.5~7.5,且使固液比为5∶8,加1%~2%蛋白酶,在45℃~60℃条件下反应2小时~4小时,加热煮沸10分钟使酶失活,经离心过滤,滤渣弃去(作肥料或饲料),得鱼蛋白水解液。
用每升10克的活性炭在65℃下脱色30分钟,在50℃~55℃下真空干燥,经球磨机粉碎,过200目铜筛即得可溶性食用鱼蛋白粉。
二、液体鱼蛋白饲料液体鱼蛋白饲料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它的蛋白质是以多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更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该饲料制取方法有糖蜜发酵法(利用甘蔗制糖的下脚料)、酸化法、碱化法等。
酸化法生产方法如下。
1.工艺流程:原料处理酸化液化成品贮存。
2.工艺过程。
液体鱼蛋白饲料是以失去食用价值的变质鱼、低质小杂鱼、鱼头、内脏等为原料,用锤式捣碎机捣碎,将捣碎的原料置于耐酸的容器中,加入体积浓度为85%的甲酸,用量为原料重的3.5%,酸化后的原料pH值必须低于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鳞的化学成分:
鱼类的鳞片中的无机盐含量较动物骨骼 的含量少得多 鱼鳞中还含有其特有的成分:粘液质、 色素、硬蛋白等。 鱼鳞中的胶原和陆产动物的胶原相比较, 由于鱼鳞的组织较疏松,所以其中所含 的胶原也较易于被水解成明胶。
定义:制胶原料与水一起共热而转变为明胶的 过程称为熬胶,熬胶是明胶生产中的关键工序。 胶原转变成明胶,先是水分子进入胶原分子链 间的空隙,再使胶原分子三链螺旋结构的一些 链断裂,从而变成了溶于水的明胶。加热加速 了这个过程的进行。 胶原的水解作用并不是在转变成明胶后就就停 止了,而是继续不断地在进行,直到生成氨基 酸为止。因此,熬胶时必须控制温度和时间, 以便获得高质量的明胶。
第二节 主要的水产动物胶生产技术
鳞胶生产技术 鱼皮胶生产技术 龟板胶生产技术 鱼鳔胶生产技术
一、鳞胶
(一)原料 以鱼鳞为原料生产的明胶称鱼鳞胶。 鱼鳞覆盖在鱼体表面,是鱼类的外骨骼。其种 类有三种: 第一种叫楯,这种鳞是板鳃鱼类所特有的; 第二种叫硬鳞; 第三种叫骨鳞,是硬骨鱼类中最常见的一种 鱼鳞。 只有骨鳞是生产鱼鳞胶的原料。
浸灰一般都在水泥池内进行。石灰乳中 氧化钙含量为2%-4%(比重1.015— 1.035);浸灰时原料与水的比例为1:3—4; PH为12-12.5;温度最好为15℃,不能超 过20℃。温度高,胶原容易分解而损失; 温度过低,将影响生产效率。浸灰时间 根据原料性质及产品种而定,约15-90天 不等。
影响熬胶过程有以下几种因素:
1、温度 熬胶的温度宜低不宜高,温度高了, 将促使胶原水解成明胶蛋白质的速度加快,同 时还将加速明胶的次级水解速度,导致胶质不 纯。高级明胶,熬胶温度不宜超过70℃,因为 70℃以上明胶的次级水解速度将会显著加快。 2、PH值 熬胶时PH值应在明胶蛋白质的等电点 附近最好。这时胶原水解成明胶的速度与明胶 次级水解速度均最为缓慢,熬出的胶液质量最 好。
(四)脱灰、中和、水洗 Nhomakorabea
原料经石灰乳浸泡后,用不充分洗涤。在不断 搅拌之下,开始 5h内,每0.5h换水一次。原 料和水的比例应不小于1:5,总时间为12-16h, 最后PH为9-9.5。 洗涤后,用酸中和剩余的石灰。浸灰后的原料 中氧化钙的含量大约为蛋白质重量的4%,其 中被吸附的氧化钙为2.3 %,可以水洗除去, 另有1.7%的氧化钙,则以有机钙盐的形式与 胶原等蛋白质结合,必须用酸才能除去。
熬得淡胶液在60℃左右,用过滤棉、活 性炭、硅藻土等作为助滤剂,用板框压 滤机过滤,得澄清胶液。胶液再用离心 机分离,进一步除去油脂等杂质。
熬胶的方法
采用分道熬胶的方法。即先在熬胶锅内放入一 定量的热水,并将已处理好的原料投入锅内, 一面缓慢升温,膨胀后的原料受热逐渐收缩而 入出大量的水,最后使加入的水量能浸没全部 原料。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胶原不断的水解成明胶 而溶于水,这样经过数小时,当达到一定浓度 时,将淡胶液从锅内放出,这就是第一道胶水。 然后再向锅内加入热水,将温度较前提高510℃继续熬胶,这是第二道,依次进行多次, 温度也相应地逐渐升高,最后一道可以煮沸, 以便将原料中的胶原全部熬出。
(二)酸处理
原料用盐酸进行浸泡。目的是除去硬质 原料(如骨、鳞等)组织中的钙盐,使 组织松软,胶质膨胀,以利于提胶。
(三)碱处理
原料用石灰乳进行浸泡,在工业生产上 称为浸灰。浸灰是原料处理极为重要的 一环,原料在碱的作用下,不仅能疏松 原料的组织,而且能够溶解并除去那些 影响胶质量的有机物,如可溶性蛋白、 色素等。
第四章 鱼鳞、鱼皮、鱼鳔 的综合利用
明胶生产基本工艺 鳞胶 的生产技术 龟板胶的生产技术 鱼鳔胶的生产技术
第一节 明胶生产基本工艺
明胶的生产方法: 碱法 酸法 盐碱法 酶法等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碱法生产。本 书将以碱法工艺为主,介绍明胶生产的 基本工艺。
碱法生产明胶的基本工艺
(一)预处理
原料预处理的好坏,将直接 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认真处理。 1、分类 不同品种的原料,绝不可混在一起; 相同的原料,不同的组织,如皮、鳞、鳔等, 也必须分开;不同的原料,相同的组织也要分 开。例如海水鱼鳞和淡水鱼鳞要分开处理,分 别提胶。此外,新鲜的、晒干的和盐腌的原料 都需要分开,不可混在一起。
四、切胶、干燥
将凝固的胶冻切成适当大小的薄片或条块,以 冷、热风干燥。 胶冻在干燥过程中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水分蒸发较快,风量应大些,温度可 低些,以免胶冻融化; 第二阶段胶冻表面已结膜,水分蒸发较慢,风 量应小些,而温度可高些。至胶片水分含量为 10%-20%为止。有时再经粉碎成粒状明胶。
3、时间 熬胶的时间宜短不宜长,时间愈 长,次级水解产物增加,使胶质不纯, 质量下降。一般控制在3-8h。
三、浓缩、漂白、凝胶
将稀胶液减压浓缩,开始温度可控制在6570℃,后期可低些。胶液浓缩到何种程度,需 根据胶液的质量而定,如第一二道胶液,由于 含胶量高,胶液很容易凝冻,故不需要浓缩, 即可生产出高质量的明胶。而第三道之后的胶 液,由于含胶量低,难以凝冻,则需要进行蒸 发浓缩。 经过浓缩的胶液,趁热加入过氧化氢、亚硫酸 等防腐剂。过氧化氢和亚硫酸还有漂白作用。 将胶液盛入金属盘或模具内冷却,至完全凝固 成胶冻为止。
2、漂洗 新鲜的原料,只要用清水漂洗干净即 可投入下一工序;干制原料要用清水浸泡充分 吸水后再进行处理;盐腌的原料需要浸水脱盐 后才能使用。原料用水浸泡过程中,需要经常 换水,以防止细菌繁殖,影响原料质量。 3、脱脂 某些含量高的原料需要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方法一般使用水力脱脂,借助组织中的钙 盐,使组织松软,胶质膨胀,以利提胶。
将洗涤后的原料,浸没于水中,在不断 搅拌之下,加入6N盐酸,使PH为2.5-3.5。 开始每0.5h加酸调节一次;3h后则每1h 加酸一次,8h后可不再加酸使其平衡, 共需12-16h才能完成。 中和后,排除废液,再用水洗。在充分 搅拌之下,换水应不少于8次,一般在812h内完成。
二、熬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