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新闻(移动)客户端应用与发展趋势展望 匡文波
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微信谣言治理

2015年第4期(总第4期)社会观察Social Observation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微信谣言治理【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谣言也相伴而生,尤其是微信被广泛使用之后,微信谣言的出现频率更高。
微信谣言造谣成本低,风险小,且微信传播相对封闭,具有一定的私人交往色彩,隐蔽性较强。
传谣者往往基于好友间信任或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随手转发,致使谣言越传越广。
加强对微信谣言的研究和治理,对建设和谐网络社会意义重大。
本文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微信微博谣言可信度,证实谣言通过微信传播,比通过微博传播更容易被人相信。
因为微信属于强关系,而微博属于弱关系。
本文立足这一研究数据,阐释当前微信谣言的传播特点与表现形式,并据此提出在社会管理视域下网络微信谣言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微信 谣言 社会治理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层出不穷。
社会治理涉及不同领域和环节,其总体目标是化解社会矛盾,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
社会治理视域下,网络谣言给社会管理虽然带来诸多挑战,但是网络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更多路径。
在天津爆炸事故中,有媒体就总结出多达27个网络谣言,譬如:“700吨氰化钠泄漏毒死全中国人”“爆炸企业负责人是副市长之子”“爆炸物有毒气体飘到市区”“塘沽爆炸与恐怖分子有关”,等等。
这些网络谣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
网络给谣言插上了“翅膀”,谣言数量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治理难度大。
更困难的是,伴随网络社会崛起,公众自治空间日益扩大,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对政府综合效能的监督也在加强,这些变化挑战着政府的治理能力。
伴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革新,“微博谣言”“微信谣言”又成为了网络谣言的新代言。
微信谣言是网络谣言的新类型,给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
一、微信谣言研究亟待深入以“微信谣言”为关键字进行网页搜索,可以在百度找到约5950万个网页,以微博谣言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可在百度找到约438万个网页。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飞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占据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尤其是各式各样新闻类APP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
作为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方式,新闻类APP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标签:移动互联网;新闻类APP;用户体验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端APP的开发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移动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和新闻传播的相结合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移动阅读逐渐成为引领社会的新潮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阅读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个人需求,人们获取新闻和阅读新闻的渠道有很多,传统获取新闻的渠道通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直到意见》的出台加速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融合进程,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类APP成为了新闻内容发布与获取的重要渠道。
目前国内97.4%的手机新闻用户每天都会通过手机中的客户端查阅新闻。
民众拥有了更丰富的渠道去选择读取新闻资讯并且热衷于对新闻资讯发表自己的评论。
目前我国在新闻类APP市场上大致分为囊括各种新闻信息的综合新闻资讯类APP,如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凤凰新闻;以单一主体模块为主的垂直新闻资讯类APP如军事头条、虎扑体育、汽车之家和杂志报纸类APP。
如此种类众多的新闻类APP成为了当今民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
以今日头条为例,自从2016下半年起,今日头条APP日活跃用户数不断攀升并超越腾讯新闻,更是在2017年2月份峰值突破一个亿;其日平均新增用户数保持在百万级别,2017年2月日新增用户数份达到了140万左右;7天留存率更是达到了67.5%,仅次于腾讯新闻的76.3%排名第二。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 引用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是一部涵盖广泛的新媒体研究著作,作者以客观、完整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新媒体相关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和趋势,深入探讨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和变革,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作品。
本书的精彩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涵盖广泛:《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阐述了新媒体的定义、分类、发展过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剖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之处,同时探讨了新媒体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让读者对新媒体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2. 理论通联实际:《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在介绍新媒体理论的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
作者通过对新媒体应用于传播、广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具体案例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媒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系统全面:本书在梳理新媒体发展历程的还对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变革、传播方式的创新、信息生产与消费的模式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系统的阐述,读者可对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4. 立足未来:《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还对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对新媒体产业的影响,并对未来的新媒体发展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展望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是一本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著作,无论是学术研究者、从业者,还是普通读者,在阅读本书时都能从中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启迪。
它深刻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趋势,为读者打开了通往新媒体时代的大门,对于推动新媒体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深入剖析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和变革,进一步拓展了对新媒体的全面认识。
手机网民社交软件使用行为的心理嬗变

收稿日期:2018-12-29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多屏融合传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的研究”(〔2017〕-JKGHYB-0069)。
作者简介:李悦悦,女,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研究。
手机网民社交软件使用行为的心理嬗变李悦悦(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 要:媒介格局处于信息源日趋多元,传播生态日益丰富,终端内容日渐庞杂的阶段。
手机网民的媒介使用心理和反馈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行为的变化源于心理的嬗变。
本文着重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研究角度对手机用户社交软件使用行为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研究最敏感的信息渠道及其内容获得对人类媒介使用行为有理性审视。
手机社交软件的使用行为折射了手机网民的心理态势和选择。
关键词:需求层次;使用满足;文化圈层;社会呈现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16-02 正如研究其他媒体的需求一样,手机社交软件的使用与用户的心理驱动和切实需求息息相关。
匡文波认为“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1]“人们对一项手机应用的关注,往往会有以下四个维度的活动过程:首先是接触,即发现并下载尝试某项应用程序,这是对应用程序的认识过程;其次是使用;再次是信任,也就是对一项手机应用,开始使用并且信任它,共享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则是依赖或者放弃。
”[2]智能手机对于传统媒体的技术兼容和与互联网交互的便利性,更加剧了用户的使用依赖,并在无形中成为一种尺度,人们越来越乐意从中探寻标准,认知自己。
麦克卢汉关于传播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一些预判得到证实,人们正经历着新的媒介力量带来的种种革新。
一、传播学研究角度下的使用心理(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上、安全上和感情上的需要属于低级的,通过外部条件可以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范文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两微一端传播模式浅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基本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科技的发展越发增加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信息的传递需要介质来实现。
与传统媒体相比“两微一端”的出现,及时、便捷、丰富、海量的信息大大弥补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1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基本概况微信是腾讯公司推推出的一款智能应用程序序。
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快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图片和文字,将精彩内容容传递到微信好友或微信信朋友圈。
同时,用户可可以通过“摇一摇”、“号码搜索”、“查找附附近人”、“扫描二维码码”等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及时发布文本并可以公开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
同时,也可以传递图片片、分享视频等,微博允允许任何人阅读用户所发发布的信息或者只能由用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相对于微博和微信,,新闻客户端起步较晚。
但其发展迅速,逐渐得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内容容涵盖了新闻、体育、科科技、娱乐、财经等多个个资讯类别。
2微信、微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模式的相同之处“两两微一端”的出现都是时时代的产物,都是为了满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和提供便利服务的软件。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喜好下载PC版或移动版版APP进行信息的传递递和交流,即时性随着4G或5G时代代的到来再加上智能化电电子产品的出现,人们可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在第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
互动性传统的大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制较弱,只有简单的读者者来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式进行信息反馈,并且反反馈大多是滞后的,缺乏乏即时性和直接性。
微信信可以通过朋友圈或公众众号对发布者的内容进行行评价、点赞或转发;微微博具有同样的功能,只只要用户对微博的发布者者进行关注就可以看到微微博里发布者所发内容。
用户还可以对内容发布布者进行跟帖,对于自己己喜欢或不谋而同的内容容进行转发;新闻客户端端与微信、微博同理,用用户可以对新闻客户端所所发内容进行跟帖和实时时评论;微信、微博、新新闻客户端很好地满足了了人们的自由言论,实现现了实时的互动性。
2023年新闻类APP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新闻类APP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新闻类APP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况新闻类APP是指提供新闻资讯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于获取新闻资讯的需求也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了移动设备。
新闻类APP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
二、市场发展趋势1. 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新闻阅读。
2. 内容个性化和智能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荐,提高用户体验。
3. 视频新闻的崛起: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移动视频观看的便利性增加,视频新闻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途径。
4. 用户参与度的提高:新闻类APP通过社交分享、评论互动等方式增加用户参与度,提高用户粘性。
5. 新闻付费模式的尝试:一些新闻类APP开始尝试通过付费订阅、广告删除等方式获取收入。
三、市场规模目前,新闻类APP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的数据显示,全球下载量排名前十的新闻类APP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下载量就超过了12亿次。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新闻客户端市场规模达到了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2.5%。
四、竞争态势新闻类APP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
这些新闻类APP凭借着技术实力、用户基数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同时,一些传统媒体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闻类APP以应对竞争。
五、用户特征新闻类APP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他们习惯使用移动设备浏览新闻内容,而且需要追求新鲜和及时的新闻资讯。
同时,新闻类APP的用户也更加注重阅读体验和个性化内容推荐。
六、发展空间和挑战新闻类APP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用户获取和留存变得越来越困难。
另一方面,用户对于假新闻的担忧也增加,新闻类APP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和真实性的保障。
5G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New Media新兴传媒58 传媒∷MEDIA 2021.2(下)5G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与思考文/汤代禄“移动优先”作为媒体融合的重要策略,不仅是来自于中央要求,更是来自融合实践的内在需求。
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移动优先”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转折期,媒体融合中的新闻客户端如何发展急需未雨绸缪。
一、量化调研方法笔者在党媒运营的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党端”)及商业互联网公司运营的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商端”)两类中选取了50个新闻客户端样本进行分析(见表)。
笔者获取分析了第三方公开数据监测平台上述50个新闻客户端2019年1月、2020年1月、2021年1月三个时间节点共450组安卓版的累计下载量数据和属性信息。
同时测算了2019年、2020年各新闻客户端的年度安卓版新增累计下载量数据。
为减少第三方监测数据的偏好、偏差等影响,笔者收集了酷传科技、蝉大师、七麦数据三家平台的公开监测数据取均值。
二、新闻客户端发展的群体性特征通过对50个新闻客户端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以下几个群体性特征。
摘要: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移动优先”面临新的挑战,媒体融合中的新闻客户端如何发展急需未雨绸缪。
笔者在公开数据监测平台收集了50个新闻客户端样本,对这些样本在三个时间节点的累计下载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部分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思考,提出了党媒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几个有效途径,期望能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5G 新闻客户端 媒体融合 党媒 商业互联网公司表 调研分析的50个新闻客户端分类名称央媒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人民视频、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央视频浙江省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四川省封面新闻、川报观察上海市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山东省大众日报、海报新闻、闪电新闻、齐鲁壹点、半岛新闻、爱济南、新时报江西省江西新闻江苏省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湖南省新湖南河南省河南日报、豫视频广东省南方Plus、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甘肃省新甘肃头条系今日头条、抖音、抖音火山版、西瓜视频腾讯系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微视百度系百度新闻、好看视频、百度视频阿里系优酷视频搜狐系搜狐新闻、搜狐视频门户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新兴类快手、哔哩哔哩跨界类咪咕视频New Media新兴传媒传媒∷MEDIA 2021.2(下)591.商端占据新闻客户端排名头部。
浅析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浅析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作者:杜娟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5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水平逐渐的提高,我国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普及。
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沟通交流、获取新闻消息的主要工具之一,微博、微信对人们日常查找新闻、交流沟通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另外,随着使用微博以及微信的人群越来越多,也使得新闻传播途径越来越多。
因此,本文通过对微博以及微信进行概述,研究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探析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缺点与不足,最后探究解决措施。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微博、微信的应用,增多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信;微博;新闻传播;作用与影响微博微信主要是依托在手机电脑客户端。
随着网络传播速度的提高,微博与微信的各个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延伸,而且微博与微信不再仅是社交软件工具,其社会新闻传播价值已经得到了我国人们的重视。
为了能够对微博微信的使用人群进行相关调查,相关调查人员在2016年年末,查询微博微信的使用人数已经达到了6亿人左右。
微博以及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下,人们通过阅读新闻的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本文研究的课题,对微博、微信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微博以及微信概述微博与微信是以社交以及通信为主要功能的网络社交软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社交软件以及消费娱乐项目在手机各项软件中都有所体现。
在微博与微信使用人数逐渐增多的基础上,社会新闻、国家新闻以及全球新闻在微博与微信中都有所体现,而且微博与微信的发展也转变了人们传统观看新闻的方式,在2017年,新闻传播在微博与微信中的人均阅读时长已经达到了1小时。
微博、微信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推广提供一定帮助,微博能够通过线上推送,发表不同类型的新闻,人们在刷新微博时,根据所要查询的新闻内容即可进行阅读或者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