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简介厉以宁讲师个人简历
厉以宁

担任的主要职务厉以宁教授,祖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现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教授目前还担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等职。
厉以宁教授自2003年一直担任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
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07年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起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主要贡献: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
厉以宁教授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厉以宁教授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
其中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日本)、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
1998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的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厉以宁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等。
个人专著1. 1979年《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北京,商务印书馆。
新时期对管理者的要求

《新时期对管理者的要求》厉以宁 2005年4月30日,郑州大学演讲新时期对管理者的要求厉以宁【厉以宁简介】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一、用最大受益的角度看问题1996年7月《读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孔子两个学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春秋时代鲁国政府有一个规定,凡鲁国人到国外旅行,看到本国人在国外沦为奴役的,垫钱把他赎买出来,回国后可以到政府去报帐。
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看有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了,就垫钱把他赎买出来,可是回国以后没有去报帐,于是有人夸他自己垫钱赎买奴隶而不报帐,人品高尚,人格伟大。
孔子知道了就责备这个学生,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被解救出来。
你赎买奴隶垫钱没有去报帐,别人夸你人格伟大。
假定另外一个人到了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的,他会想,某某人赎买奴隶不报帐人格高尚,要是我赎买奴隶还去报帐,人品就不如他。
于是他就会假装没看见,绕道而行。
因此这种行为就妨碍了更多的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被人解救出来。
第二个故事,孔子有一个学生在河边走路,路上的行人不小心“扑通”掉到河里去了,在激流中就要被淹死,家属急得喊救命,孔子的学生奋不顾身跳下去,把快要淹死的人救了出来,家属十分感激,郑重地酬谢了他,送了他一条头牛,春秋时代牛是很贵的,这个人就兴高采烈地把牛牵回家了。
路上的行人就议论,说这个人下水救人固然不错,但是人家给他这么高的奖赏他居然心安理得地拿回家,可见心比较贪,人品不怎么样。
孔子知道了,就表扬这个学生。
别人就奇怪了,这怎么回事呢?孔子说,他的行为是在向社会宣告,只要冒险去救人,家属给多高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拿回家,于是就会有更多的人会去下水救人,有更多的快被淹死的人有人去救。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个角度看问题。
第一个故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有人去救,更多的奴隶会被解救出来;第二个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将来掉到水里快被淹死的人有人去救,我们一定要从这个角度看问题。
厉以宁:满腹经纶一身情韵

厉以宁:满腹经纶一身情韵作者:吴志菲来源:《财经界》2014年第03期2013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获奖名单揭晓,厉以宁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在中国当代经济学界,厉以宁较早地提出企业实行股份制的著名理论,并积极宣传、推行股份制,因而被社会和经济理论界誉为“厉股份”。
他是倡导中国股份制的第一个腕级人物。
一个名字能与伟大的改革实践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幸运,但对厉以宁而言,这种幸运却意味着辛勤的劳作与思考,意味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爱好文学的学子兴趣却转向到科学厉以宁出生在古城南京一个职员家庭,4岁时随家庭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中西女中附小、渭风女子小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41年,厉以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名牌中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抗日战争期间,他不得不再次随家迁移,辗转于江苏扬州、湖南沅陵等地。
扬州震旦中学、湖南雅礼中学及扶轮中学、南京金陵大学附中都留下了小以宁求学的足迹。
几所名牌中学各有所长,师资一流,打下了厉以宁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使他终身受益,为他日后“出山”蓄下精神营养。
从小学到中学,厉以宁一直偏爱文学,曾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和诗词,爱读外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国现代文人鲁迅、巴金、茅盾、沈从文等人的作品。
读书陶冶了他的性情,净化了他的心灵,滋润了他的精神,开阔了他的视野,扩大了他的胸怀,催使他的思想人格日趋成熟。
在湖南省沅陵县雅礼中学读书的这段日子,是他一生最留连忘返的时光。
他常常在暮色苍茫的黄昏独立在沉江之滨,眺望蒙蒙的青山、隐隐的小洲、远去的白帆及荡漾的碧波,倾听阵阵涛声起伏的号子、倦归的鸟语与爽爽的江风。
他对文学的兴趣一直延续到现在,特别在填词方面他尤为爱好,这给他的业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1946年,厉以宁重返南京,转到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二,这里拥有一流的数理化师资,可塑性极强的厉以宁的兴趣逐渐从文学转向自然科学。
厉以宁 中国现在需要培养大量的 新的民营企业

厉以宁:中国现在需要培养大量的、新的民营企业厉以宁2018-08-21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全靠国有企业,一定要有相当大的民营企业,中国现在的任务是培养大量的、新的民营企业。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权界定、产权清晰。
●如何保护民营企业家们?主要是政府对所有企业在法律上一视同仁。
以下为厉以宁教授演讲节选。
作者简介厉以宁,男,汉族,江苏仪征人。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今天的议题,我讲一讲当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怎么样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发展,不能全靠国有企业,一定有相当大的私营企业,中国现在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大量的、新的民营企业。
为什么说培养新的呢?因为他们能够跟上现代的潮流。
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快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或者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有三类:第一,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是硬拼出来的。
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地方的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家原来对经济学、管理学不是太懂,但是他们通过硬拼一步步发展起来。
第二,一些人在国外留学,接触到新的经济学、管理学,随后在中国成立企业。
但是他们中的有一部分长期待在国外,对中国的国情不是太了解,所以在中国创立企业后又撤退到香港或国外了。
第三,最有希望的,而且是能够起作用的就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长期在科研机关工作的人。
那么民营企业的问题在哪里呢?民营企业要怎么才能起作用?问题在产权保护,这么多年以来产权保护没有得到重视,最近才反复提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权界定、产权清晰。
如何保护民营企业家们?包括新投的、国外投的、国内自己投的企业,主要是政府对所有企业在法律上一视同仁。
我们过去经常讲,民营企业自己靠自己,虽然靠自己也不错,但是靠自己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
京城四老

吴敬琏简介
1930年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 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董辅礽简介
1927年生于浙江镇海。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1953年至1957年在苏联国立经济学院留学,获副博士 学位,1957年回国。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财 经委员会副主任。
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理论上实践上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 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丰硕的成果。他最早提出并一直坚持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他在这方面的研 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享誉海内外。
京城四老
刘国光、董辅礽、吴敬琏和厉以宁
目录Biblioteka 01 刘国光简介03 吴敬琏简介
02 董辅礽简介 04 厉以宁简介
刘国光、董辅礽、吴敬琏和厉以宁共称京城四老。
刘国光简介
1923年11月23日生于江苏南京市; 1946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 1946~1948年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任助教; 1948年9月~1951年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51~1955年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教研室研究生; 195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所 长和《经济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务; 1975~1980年借调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工作; 1981~1982年兼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1982~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2~1992年任中国中央委员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厉以宁80岁的创新者

厉以宁:80岁的创新者作者:杨春来源:《人民文摘》2010年第03期一位80岁老人,在他生日那天,获得到了一个以“创新”命名的大奖……2009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
2009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厉以宁接受了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获奖者这一天的颁奖,是经济学家们的盛事,也是中国经济界的大事,参加者甚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以私人身份出席了颁奖礼,他的位置被安排在首排,厉以宁的左手边。
坐上位置上的时候,李源潮发现,他的面前放着一张写有“首长”的名牌。
他叮嘱工作人员将这个名牌撤去,换上了“李源潮”三字。
“在厉老师面前,我永远是学生,不是首长。
”说完,李源潮向坐在身旁的老师深深一鞠躬。
从1988年至1991年,李源潮曾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科学中心(现光华管理学院)就读硕士在职专班,师从厉以宁。
在颁奖会场,李源潮说,今天是厉老师八十华诞,我作为一个学生,对我亲爱的老师,在他的八十华诞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感到高兴。
“我要在这个场合,给我的老师敬个礼!”厉以宁获奖的理由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以下简称“股份制”)。
颁奖那天,厉伟也坐在参会者之中。
看着自己已是耄耋之年的父亲上台致词,没有人比他还清楚,为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父亲厉以宁付出的有多少。
自1986年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对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
后来人们把两种不同主张分别称为“价格改革主线论”和“企业改革主线论”,厉以宁一直是后一主张的代表。
1984年以来,价格改革先行、放开物价曾经成为影响国策的指导思想,但两种主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80年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期间,很多人对父亲的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他也逐渐被边缘化。
但父亲坚持‘可以不说话,但不改变自己的观点’。
”谈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厉伟只用了“乐观”二字对父亲的人生观做了总结。
1980年,厉以宁第一次提出“股份制”,到1997年十五大上“股份制”才得到承认。
厉以宁:难忘的大学生时期

厉以宁:难忘的大学生时期我于1951年暑假在湖南长沙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录取后于1951年8月底由长沙来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
从1951年到2012年,已经61年,我一直在这里学习、工作。
即使1958年一年在北京门头沟区西斋堂村下放劳动,1964—66年,在湖北荆州江陵和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两度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1969—71年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在江西南昌鄱阳湖边的鲤鱼洲农场劳动,但我始终没有离开过北京大学。
到2012年,我82岁了。
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占据了我四分之三的岁月,我忘不了北京大学,忘不了培养我、教育我的北京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身)。
61年来,北京大学处处使我留恋,事事使我难以忘怀。
而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1951—1955年的四年大学生时期。
作为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一百周年院庆的纪念,我写下了这篇带有回忆录性质的文章“难忘的大学生时期”。
文章共分五段:一、回忆总是美好的二、引路人:我的老师们三、重在启迪和相互切磋四、北京大学图书馆——知识的宝库五、把美好的日子留在诗词中一、回忆总是美好的我1951年进入北京大学时,北京大学还在城里沙滩校园。
红楼是我们上课的地方,北楼是法学院所在地,经济系办公室也设在那里。
除了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外,法学院有一个图书室,收藏的是法律、政治、经济方面的图书,主要是教师阅览图书的地方,也对大学生开放。
不过,我们这一年级(1951年入校的)是当时仅有的留在学校学习的年级,因为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都去广西参加土地改革工作队,要到1952年才回校,法学院的教师大多数也到广西去了,所以法学院图书室是空荡荡的,没有多少读者。
经济系一年级的课不多。
除了外语(任选一门外语)以外,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经济地理、中国通史、会计学和作为政治课的新民主主义论,还有体育课,这些都是必修课。
另外可以选一门选修课,有选文学的,也有选第二外语的。
功课虽然选得很满,会计学还有习题,但星期日比较空闲。
厉以宁的个人资料介绍

厉以宁的个人资料介绍厉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厉以宁的个人简介吧!厉以宁的个人简介人物年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务: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任教。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
厉以宁1988~2002年,任全国人大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2007年,任全国政协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1994年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1998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贡献奖(个人最高奖)、国家教委科研一等奖等。
曾主持《证券法》起草、《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
200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08年至今任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还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贵州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
2013年起,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终身成就奖。
人物绰号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征程中,厉以宁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这位北京大学的教授,以他具有建设性的经济学著述奠定了他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擅长领域:
品牌战略| |
擅长行业:
教育培训
讲师简介:
讲师介绍:
中国着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其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
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它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
厉以宁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包括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并被多次邀请到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演讲。
同时厉以宁还是经济史专家,在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上有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厉以宁自1955年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料室工作,直到1962年第一此登上讲坛,讲“外国经济史”,第一节课便是“西欧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后一直在这方面研究多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终止研究。
到改革开放后便把主要问题转到中国国民经济上,但一直仍然在从事经济史研究,在1999年《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完成后便又重新着力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于2003年出版了《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一书,该书将封建社会分为“刚性体质”和“弹性体制”,把封建社会的异己力量分为体制内异己力量和体制外异己力量,把资本主义分为原生型资本主义和非原生型资本主义,以此为前提对资本主义起源进行了深入探讨。
着作:
1.《论加尔布雷思的制度经济学说》,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教育经济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消费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简明西方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
6.《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7.《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北京,人民日报,1987。
9.《国民经济管理学》,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第一版);1998(修订版)。
10.《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第一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11.《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2.《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三联书店,1995。
13.《转型发展理论》,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
1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湖南出版社,1997。
15.《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6.《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7.《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培训客户:
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经济学院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
1998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