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精品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精品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精品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方法、质量、计划、监测、系统、有效、密切、主动、继续、充分、尽快、平稳、平衡、合理、良好、透明、健康、持续、加大、合作、配合、沟通、执行、保持、发展、提出、发现、掌握、了解、规律、位置、安全、稳定、情绪、意识、信心、需要、环境、项目、倾向、需求、制度、方式、作用、比重、水平、速度、增进、分析、吸引、调节、逐步、形成、保护、满足、严格、纠正、鼓励、保证、维护、确保、指导、帮助、发挥、教育、改善、方向、促进、加强、适应、提高、明显好转、实施、做细、规范、减轻、良心、有效性、积极性、针对性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1分钟。

⑼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⑽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当测量1min。

⑾如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袖,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胸件勿整个人塞入袖带内,胸件的整个面都要和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太重。

⑿打气不可太猛,放气不可太快或太慢,以免影响血压值。如果听不清,应驱尽袖带内的气体,休息片刻重测。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⒀长期观察血压的病人,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四、患者入院护理

1、目的

⑴协助病人了解和熟悉环境,使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生活,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⑵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需要,以调动病人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⑶做好健康教育,满足病人对疾病知识的需要。

2、注意事项

⑴在接触病人过程中,以热情为主、温和的语言来安慰病人的不安情绪。

⑵对不能正常叙述病情和需求的病人,需要向家属和有关人员询问。

五、患者出院护理

1、目的

⑴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协助其尽快适应工作和生活,并能遵照医嘱继续按时接受治疗或定期复诊。

⑵指导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2、注意事项

⑴时刻以热情主动、温和的语言与病人沟通,并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

⑶观察病人情绪变化,特别对病情无明显好转、转院、自动离院的病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慰与鼓励,增进病人康复的信心,减轻因离院所产生的恐惧与焦虑。

⑷传染病病人出院后按传染病终末消毒法进行处理。

六、氧气吸入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1、目的

⑴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机体因缺氧引起的各种症状。

2、注意事项

⑴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氧气筒放置阴凉处,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⑵病人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将病人鼻导管/鼻塞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病人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鼻塞,再关流量表。即带气插,带气拔。

⑶持续吸氧的病人,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鼻导管/鼻塞,双侧鼻腔交替插管,观察评估病人吸氧效果。

⑷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常用20%—30%的乙醇作为湿化液。

⑸持续吸氧的病人,湿化瓶应定期更换或添加湿化液。

⑹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标针在5kg/cm2时即不可再用,以防再次充氧引起爆炸。

七、皮内注射技术

1、目的

⑴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2、注意事项

⑴如病人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⑵皮试药液要现配现用,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

⑶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病人及家属,并予注明。

八、皮下注射技术

1、目的

⑴注入小剂量(如胰岛素等)药物

⑵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⑵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⑶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炎症、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

⑷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⑸对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穿刺角度应当减小。

⑹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如胰岛素)时,须用1ml注射器。

九、肌肉注射技术

1、目的

⑴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⑵需要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穿刺血管和神经,抽吸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⑷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注射部位。

⑸对经常注射的病人,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⑹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⑺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臀大肌注射,以免损伤坐骨神经。

十、静脉注射技术

1、目的

⑴药物不宜口服及皮下、肌肉注射时,需要迅速发挥药效。

⑵做诊断性检查,如造影。

⑶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⑵静脉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在穿刺成功后,最好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后,方可推注药液,以免药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

⑶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推药速度均匀、合适。

⑷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液体外渗。

⑸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病人,注意保护血管,最好使用留置针。

十一、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

1、目的

⑴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絮乱。

⑵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

⑶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⑷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注意事项

⑴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注意保护和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一般

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⑵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血栓。

⑶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

⑷注意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及时处理。

⑸根据病情需要安排输液顺序,注意配伍禁忌。

十二、静脉留置针技术规范

1、目的

⑴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利于抢救和治疗。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较困难的病人。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⑵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⑶静脉套管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最长不能超过96小时)

⑷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病人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出导管,给予处理。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与操作流程

1、目的

⑴为病人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⑵为病人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

⑶为病人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⑷为病人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加蛋白质,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胶体渗透液,减轻组织渗出和水肿。

2、注意事项

⑴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⑵血液取回后勿震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

⑶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溶液,防止反应。

⑷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15—20滴/min,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调节至要求速度(40—60滴/min)。

⑸如为库存血,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

⑹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小时。血液内不得随意假如其他药品,并避免和其他药液混淆,以防血液变质。

⑺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并及时处理。

十四、导尿术

1、目的

⑴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避免术中损伤。

⑵患者尿袋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⑶患者昏迷、尿失禁或有会阴部损伤时留置导尿,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⑷抢救休克患者或者为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测尿比重,为病情变法提供依据。

2、注意事项

⑴插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如果尿管误入阴道,应更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入。

⑵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消毒尿道口。

⑶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没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⑷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做膀胱冲洗。

⑸及时排空尿袋,操作时要带无菌手套,以免感染。

⑹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原因是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内压急剧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中,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十五、灌肠术范与操作流程

1、大量不保留灌肠

1、目的

⑴清洁肠道,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病人进行肠道准备。

⑵刺激病人肠蠕动,软化粪便,接触便秘,排出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⑶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⑷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2、注意事项

⑴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禁止灌肠;肝性脑病病人禁用灌肠;伤寒病人灌肠液量不能超过500ml,液

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

⑵灌肠排尽管内气体时,注意灌肠液不黏湿床单、地面。

⑶拔管时,用卫生纸包裹肛管避免拔管时灌肠液和粪便随肛管流出。降温灌肠,液体要保留30min,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

2、保留灌肠

1、目的

⑴镇静,催眠

⑵治疗肠道感染

2、注意事项

⑴灌肠前嘱病人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液吸收,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位置,以确定病人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⑵灌肠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推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粘膜吸收。

⑶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病人及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做保留灌肠。

⑷对病人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min后再排便,排便后30min 测体温。

十六、鼻饲法

1、目的

⑴对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与药物,以利于早日恢复。

2、注意事项

⑴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病人出现

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待病人休息片刻再重插。

⑵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15厘米时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延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

⑶每天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情况、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⑷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ml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⑸鼻饲混合流质应当加温、以免蛋白质凝固,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

十七、雾化吸入

1、目的

⑴稀释痰液,消炎祛痰;湿化气道,减轻咳嗽。

⑵减轻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⑶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

⑷应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2、注意事项

⑴用雾化器前检查各部分有无松动。

⑵注意保护水槽底部的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以防损坏。

⑶水槽和雾化罐内禁忌加热水,使用中水温超过60℃应停机,换冷蒸馏水。

⑷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⑸水槽内的蒸馏水要适量,太少则气雾不足,太多则溢出容器,损坏仪器。

⑹雾化时病人胸前围以治疗巾,以免喷湿衣物。

⑺气管切开者,对准气管套管自然呼吸,周围垫垫巾,以防雾气浸湿敷料。

⑻各导管必须连接紧密,勿漏气。

⑼螺旋管、雾化罐,一人一用一消毒;口含嘴专用,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⑽雾化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十八、物理降温

1、目的

⑴为高热病人降温。

2、注意事项

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

⑵观察冰帽、冰袋有无漏水,冰块融化后应及时更换或添加。

⑶观察用冷部位局部情况、皮肤色泽,防止冻伤,倾听病人主诉,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⑷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

⑸局部皮肤出现苍白、青紫或者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⑹降温后30min需测体温,并在体温单上做记录。

⑺冷湿敷时,敷布须浸湿,湿度适当,以拧至不流水为度。

⑻乙醇擦浴时,乙醇含量为100—200ml,浓度为25%—35%,温度为27℃—37℃。温水擦浴的温度为32—34℃。

⑼擦浴时要准确使用冰袋和热水袋,头部置冰袋,以协助降温防止头部充血而致头痛;足部放热水袋,以促进足底血管扩张而减轻头部充血,并使病人感到舒适。

十九、口服给药技术

1、目的

⑴按照医嘱准确为病人实施口服给药,以协助诊断,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执行查对医嘱。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给予解释,再给病人服下。

⑵掌握病人所服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⑶发药前有特殊检查或手术需禁食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如病人突然呕吐,应查明情况,再行处理。

⑷对服用强心苷类药物的患者,服用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法,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应停服并报告医师。

二十、末梢血糖监测

1、目的

⑴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评估代谢指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防止低血糖症,控制疾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注意事项

⑴测血糖前确认血糖仪上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

⑵确认病人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

⑶滴血量应使试纸测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⑷避免试纸发生污染。

二十一、咽拭子标本采集法操作流程

1、目的

⑴取患者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2、注意事项

⑴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瓶口消毒,保持无菌。

⑵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

二十二、轴线翻身法操作流程。

1、目的

⑴协助颅骨牵引、脊柱损伤、脊柱手术、髋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

⑵预防脊柱再损伤及关节脱位。

⑶防止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2、注意事项

⑴翻转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脊柱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翻身角度

不可超过60℃,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

⑵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旋转患者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

⑶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

⑷准确记录翻身时间。

二十三、口腔护理法

1、目的

⑴保持口腔及牙齿清洁,消除口臭。

⑵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

⑶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有无异常,便于了解病情。

2、注意事项

⑴操作动作应轻柔、避免金属钳端碰到牙齿损伤黏膜及牙龈,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

⑵对昏迷患者应当注意棉球干湿度,禁止漱口。

⑶使用开口器时,先用压舌板伸入门齿,向下压,撑开一条缝,再将开口器闭合状态下伸入口内,移至臼齿处打开;取出开口器时,先将开口器闭合,压舌板放入门齿,向下压,再将开口器移至门齿处取出。

⑷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棉球湿度适中。擦洗时勿触及软腭,以免引起恶心。

⑸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

⑹操作前后应当清点棉球数量。

二十四、膀胱冲洗

1、目的

⑴使尿液引流通畅。

⑵治疗某些膀胱疾病。

⑶清楚膀胱内的血凝块,黏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⑷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预防血块形成。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⑵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引流中有鲜血时,应停止冲洗,通知医生处理。

⑶冲洗时,冲洗平液内面距床面约60cm,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100滴/min。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min后再引流出体外,或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

⑷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⑸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二十五、T管引流护理

1、目的

⑴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

⑵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

⑶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

2、注意事项

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

⑵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

⑶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

二十六、徒手心肺复苏术

1、目的

⑴恢复心跳和呼吸、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2、注意事项

⑴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⑵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以确保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⑶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二十七、经鼻/口腔吸痰术

1、目的

⑴清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注意事项

⑴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要轻柔、敏捷。

⑵吸痰手法是从插管的适宜深度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起吸痰。

⑶吸痰管的型号、软硬度均应适宜,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⑷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重复吸痰应间隔3—5min。

⑸吸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性状及病情变化。病人一旦发生缺氧的症状,如出现紫绀、心率下降等时。应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⑹如病人的痰液粘稠,吸痰前可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⑺插管时不可有负压,以免损伤呼吸道或口腔黏膜。

⑻吸痰器的贮液瓶不可过满,及时倾倒,连续使用不超过2h..。

二十八、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

1、目的

⑴保持病人呼吸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2、注意事项

⑴插管动作轻柔、敏捷,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应予以纯氧吸入。

⑵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⑶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压力20—26.6kPa,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病人气道。

⑷遵守无菌原则,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带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⑸如痰液粘稠,可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⑹吸引观察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立即停止吸痰,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二十九、洗胃技术

1、目的

⑴通过实施洗胃抢救中毒患者,清楚胃内容物,减少毒物吸收,利用不同的罐洗液中和解毒。

⑵减轻胃黏膜水肿,预防感染。

2、注意事项

⑴插管时动作要轻快,切勿损伤患者食管及误入气管。

⑵患者中毒物质不明时,及时抽取胃内容物送检,应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洗胃。

⑶患者洗胃过程中出现血性液体,立即停止洗胃。

⑷油门梗阻患者,洗胃宜在饭后4—6小时或者空腹时进行,并记录胃潴留留量,以了解梗阻的情况,供补液参考。

⑸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患者,切记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

⑹及时准确记录罐注液名称、液体,洗出液量及其颜色、气味等洗胃过程。

⑺保证洗胃机性能处于备用状态。

三十、胃肠减压技术

1、目的

⑴为胃肠道、上腹部手术等病人实施胃肠减压。

2、注意事项

⑴昏迷病人插管时,应先去枕,将病人的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约15cm),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胃管沿咽喉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

⑵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的病人禁忌安置胃管。

三十一、心电监测技术

1、目的

⑴监测病人心率、心律变化。

⑵监测病人机体组织缺氧情况。

2、注意事项‘

⑴根据病人病情,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⑵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⑶每日定时回顾病人24h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⑷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⑸定期观察病人粘贴电极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的位置。

⑹随时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⑺对躁动的病人,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⑻下列请情况可能影响监测结果,如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影响监测结果。

⑼观察病人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⑽停机时,先向病人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切断电源。

三十二、除颤术

1、目的

⑴纠正患者心率失常

2、注意事项

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针刺疗法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适应证】 针刺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1、毫针刺法 【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

最新版_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卫生 1、一般洗手 (一)操作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操作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

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 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

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常用临床护理_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

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护理操作培训计划

护理操作培训计划 护理操作培训计划 篇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通过系统培训护士的操作能力,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系统考核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二(培训规划: 基础护理操作按每月培训逐步完成。 每月培训分为三个流程,观看碟片观摩操作示范,指导操作练习,实际操作考核。 三(培训对象:护士 四(培训内容:静脉输液.注射法,鼻饲,导尿术,口腔护理,心肺复苏等。 五(培训目标:一年内护士基础操作培训率95,以上,操作考核80以分为合格。篇二:2016护理操作培训计划 2016 年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1、通过系统培训护士的操作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2、通过系统考核,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二、培训对象 全院在岗护士:护理部1人,外科13人,内儿科18人,妇产科5人,防保科2人,共计39人。 三、培训内容

包括无菌技术、一般洗手、密闭式静脉输液、密闭式静脉输血、血糖测定、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生命体征监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心电监测、听诊胎心音监测、徒手心肺复苏、新生儿复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氧气吸入、婴幼儿氧气吸入、自动洗胃机洗胃、 胃肠减压、鼻饲技术共计20项基础护理操作。 四、培训目标 全院护士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率95%以上,考核总分在?85分为合格。五、实施方案: 20项基础护理操作按每月培训2-3项逐步完成,根据专科特点及适用性每月培训分为三个流程: 1、第一周观看操作碟片,观摩操作示范。操作示范由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副主任、外科护士长、内儿科护士长、妇产科护士长、外科副护士长、内儿科副护士长轮流担任培训示范教员。遇护理人员上班不能参加时,示范教员安排时间补上。 2、第二、三周指导操作练习,指导练习期间由护理部主任和示范教员安排时间指导,指导不少于2次,要求培训的人员都要参与练习,护理人员遇上班时,示范教员安排时间补上。 3、第四周实施分批操作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包括: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外科护士长、内儿科护士长、妇产科护士长和当月操作示范教员。 六、考核方法: 1、考核总分由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40%,操作考核成绩占60%。 2、平时成绩:总分100分,扣完为止。 无无故不参加视频观看者,一次扣10分; 观看视频中途无故离场者,一次扣10分;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二、拔罐

十项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流程

十项常用临床护理 操作流程

十项常见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一、无菌持物钳及无菌容器的使用 【评估】 1.操作目的:①无菌持物钳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②无菌容器用于盛放 无菌物品并保持其无菌状态。 2.夹取物品的名称、种类、无菌容器的密封性。 3.环境评估:无菌操作室及操作台面(治疗桌或治疗车)清洁、干燥、定期 消毒;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修剪指甲,取下手表。 2.物品:放置于有盖的无菌干燥罐内的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放置无菌物 品的容器(必要时)。 【流程】 1.检查物品名称、有效期、无菌容器的密封性。 2.放妥用物,摆放位置合理。 3.取出无菌持物钳(镊):①打开无菌持物钳(镊)罐的上半盖;②钳 (镊)端闭合,垂直取出。 4.取出无菌物品:①打开容器盖(中间),容器盖无菌面向上置于桌面放 妥;②打开左边容器盖,取出无菌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③盖好左边容器盖。 5.放回无菌持物钳(镊):①钳(镊)前端闭合垂直放入无菌持物罐内;② 盖好持物钳(镊)罐的上半盖。

6.盖好中间无菌容器盖。 7.效果评价。 【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镊)置于无菌持物罐内,无菌持物罐(干罐)4小时更换一 次。 2.钳或镊放右、有物品的无菌罐放中间、空无菌容器放左;如夹取远处物品 时,将无菌持物钳或镊及无菌罐移至需取物处。 3.避免钳或镊端触及无菌罐的壁和边缘;取出持物钳时发现前端方向反了可 放回重拿。 4.无菌持物钳或镊不能用于换药、消毒皮肤及夹取油纱布。 5.避免手触及容器盖内面。 6.不可用手自镊子上取物品。 7.避免钳(镊)端触及无菌罐的壁和边缘;放回无菌罐后轴节要打开。 【考核评价】 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打开或关闭容器盖时,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取出任何物品须保持 无菌状态。 3.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口试题】 干罐保存的无菌持物钳(镊)有效期为多长时间? 答:4小时。 无菌持物钳及无菌容器的使用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二、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氧气吸入技术规与操作流程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 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 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 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四)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二、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皮注射技术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 (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 (2).不应抽回血。 (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 (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精品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方法、质量、计划、监测、系统、有效、密切、主动、继续、充分、尽快、平稳、平衡、合理、良好、透明、健康、持续、加大、合作、配合、沟通、执行、保持、发展、提出、发现、掌握、了解、规律、位置、安全、稳定、情绪、意识、信心、需要、环境、项目、倾向、需求、制度、方式、作用、比重、水平、速度、增进、分析、吸引、调节、逐步、形成、保护、满足、严格、纠正、鼓励、保证、维护、确保、指导、帮助、发挥、教育、改善、方向、促进、加强、适应、提高、明显好转、实施、做细、规范、减轻、良心、有效性、积极性、针对性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1分钟。 ⑼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⑽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当测量1min。 ⑾如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袖,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胸件勿整个人塞入袖带内,胸件的整个面都要和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太重。 ⑿打气不可太猛,放气不可太快或太慢,以免影响血压值。如果听不清,应驱尽袖带内的气体,休息片刻重测。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⒀长期观察血压的病人,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四、患者入院护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跌倒坠床培训试题答案精编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跌倒坠床培训试题答案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0000112973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和 患者跌倒坠床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能级:成绩:日期: (二甲相关条款:5.4.5.1 3.7.1.1)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1、患者不慎跌倒∕坠床后,护士立即赶到,同 时。 2、吸痰时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者,给予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 3、每次吸痰时间不宜,痰未吸净,可暂停再次抽吸。 4、尿道的三个狭窄是、、。 5、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或反应。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吸氧时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 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 2、吸痰时可引起低氧血症、呼吸道黏膜受损、感染、心律失常、 气道痉挛、阻塞性肺不张等并发症。()

3、每次吸痰前须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和吸痰负压是否适宜,成人负 压控制在~,儿童控制在~,婴儿控制在≦。() 4、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5、在医院住院病人跌倒评分表中,“行走时需要助行器或需人帮助”评5 分。()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急性肺水肿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2)吸痰操作技术并发症有哪些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患者跌倒坠床 培训试题(答案) 科室:姓名:能级:成绩:日期: (二甲相关条款:5.4.5.1 3.7.1.1 )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1、患者不慎跌倒∕坠床后,护士立即赶到现场,同时派人通知医师。 2、吸氧时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者,给予100%纯氧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试题答案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护士应当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离开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2、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 3、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4、给患者醇浴前应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 5、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管及护理,标明穿刺日期、时间并签名。 5.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6、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并保留输血装置和血袋。 7、患者入院时护士应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8、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暂不服用并及时通知医师。

9、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10、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二问答题 1、简述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的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 操作规程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能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她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经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 一血压测量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血压高估/低估】1、血压计的高度、上臂的位置应与心脏的高度相同若血压计的高度高于心脏则血压值偏低。血压计的高度低于心脏则血压值偏高。高度每相差1cm血压值将相差0.7㎜Hg。如果上臂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可使收缩压和舒压增高反之如果上臂位置高于右心房水平则使收缩压和舒压降低。2、血压计袖带的宽度应以上臂围长的二分之一为宜血压计袖带过宽压力降低使收缩压值偏低袖带过窄压力升高使收缩压值偏高。3、血压计袖带的高度将袖带至于肘关节上2-3㎝袖带气囊的中央部置于肱动脉处。听诊器放在肱动脉搏动明显处。注意听诊器不应与袖带相互挤压。因为互相挤压会产生杂音影响测量时的听诊效果。4、系血压计袖带的松紧度应以可以放入2-3个手指头为宜血压计袖带系得过松难以阻断血流使血压值偏高血压计袖带系得过紧则可使血压值偏低 并且因为静脉也同时受压引起前臂淤血影响搏动音的读取。注意袖口不可禁锢上臂。5、充放气系统测量血压时袖带逐渐充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至少再升高20㎜Hg放气速度应均衡。放气的速度以每次血管搏动水印下降2㎜Hg为宜。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 造成舒压读数增高。放气速度2㎜Hg/s时测得的收缩压偏低而舒压偏高。当心率很慢时推荐放气速度为2-3㎜Hg/s。6、为获取准确的血压读数应“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在测量完一次血压后应间隔两分钟后再测量一次然后取两次

血压读数的平均值。若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压读数相差大于5㎜Hg则间隔两分钟后再测量一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皮下出血】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1、血压计的袖带不宜系得过紧因为患者有出血倾向若患者的血小板在3-5万/μl时可造成皮下出血。2、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等及时更换测量部位。二 冰袋冷敷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皮肤冻伤1、向患者解释使用冰袋冷敷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和合作。2、确认冰枕无损坏或遗漏。 3、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取出冰袋。 4、不能持续使用若需长时间使用至少间隔60分钟为宜。 5、加强巡视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冰块有无融化、布袋是否潮湿必要时及时更换。 6、观察病人用冷情况尤其是意识障碍或感觉异常的患者 要随时对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和确认如局部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应停止使用。7、记录使用部位、时间、效果、反应。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三热水袋使用法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皮肤烫伤1、向患者解释使用热水袋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和合作。2、确认热水袋有无破损或栓口密闭不严。3、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确定水温。用于足部 橡胶热水袋以60℃为宜金属或塑料热水袋可设定为70-80℃用于背部温度以40-45℃为佳。4、根据病人的感觉、意识确定水温。对老年人、小儿、昏迷、局部感觉麻痹、麻醉未清醒者水温不超过50℃。5、热水袋应装入套子或用毛巾包裹。6、热水袋放置位置 用于足部应放于距足部10㎝处用于背部时应用枕头等物固定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原理] 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 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 ①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②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③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④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 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 2 1 2ml(40) 5 1 0.8ml(16) ---------------------------------------------------------------- [操作步骤] 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 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 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2.各加入①低离子介质溶液0.6ml,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分钟。 3.再滴入2滴②凝聚胺溶液,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5秒。 4.3400rpm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管底保留大约0.1ml的液体。 5.目测红细胞有无变成凝块,如果没有凝块,则必须重做,(请看注意事项6)。重做后仍然没有凝集现象出现,可能试剂失效。 6.各滴入2滴③复悬液,并轻轻混匀,观察结果。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应该在1分钟内散开;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程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程序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重视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质量控制,把易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二、输液反应类型 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三、易发因素 (一)输入致热物质,如溶液或药物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污染,或输液过程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输液速度过快,加之病人心肺功能不良。 (三)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置管时间过长,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四)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或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四、预防措施

(一)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生产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二)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需注意控制滴速和输液量。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任意调节输液滴速。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外渗。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四)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输液巡视,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要有专人在旁守护。 五、应急程序 发现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护静脉通路及液体 报告主管医生,并遵医嘱给药,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 及时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同时取留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分别送检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 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保证病员的安全,对药物治疗提出预防措施,并有效及时反映用药错误,降低损害。 一、目的 建立用药错误的预防及应急预案,制定用药错误管理制度。 二、用药错误易发因素 (一)用药的方式有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肠道给药和经皮肤给药等,易出现用药途径错误。 (二)转抄医嘱错误,造成用药错误。 (三)在用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未执行查对制度,出现发错药,打错针,输错液。 (四)在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出现用药剂量的错误。 三、预防措施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教育,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 (二)培训护理人员药疗知识,严格执行药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