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现状与进展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医学专业学术
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现状与展望

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现状与展望摘要白内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手术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和综述,分析了白内障手术后患者护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患者护理的改进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介绍白内障是指眼睛中的晶状体透明度受损而导致视力下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白内障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目前,白内障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关键。
本文将针对白内障手术后患者护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现状1. 护理需求不足在白内障手术后的护理中,由于患者的自身恢复能力较强,护理需求就相对较低。
但实际上,患者在手术后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后护理,比如维持眼部卫生、避免揉眼等。
而且,由于手术后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消炎、止痛等治疗,这需要有专业的护士进行指导和帮助,但目前一些医院的护理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术后用药不规范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而一些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开药时,往往存在药品用量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
比如有的医生在开止痛药时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依赖性或副作用,而对于一些患者,药品的种类、用量等往往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用药。
3. 护理知识宣传不足在术后护理中,患者的自我护理非常重要,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患者对于自我护理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宣传推广工作。
同时,护士和医生需要提供更多专业的术后护理知识,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展望1. 加强宣传力度医院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展宣传活动、设立展览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有关白内障手术的知识,进一步普及护理常识。
同时,可以开设诊疗服务热线或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即时、专业的护理咨询服务,实现在线答疑、电话回访等功能。
白内障手术新进展

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在医学领域,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特点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得模糊,导致视力模糊。
白内障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更为普遍。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近年来,白内障手术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磷酸钛激光(Femtosecond laser)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激光切割眼部组织,在手术中减少了传统手术中的手动操作,并且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使用磷酸钛激光进行白内障手术,可以将手术时间缩短至几分钟,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并且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这项新技术的出现,为白内障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手术选择。
除了磷酸钛激光技术,白内障手术中还应用了其他一些新的进展。
例如,现在广泛采用的超声乳化技术使得手术更加精确和可控。
这种技术通过超声波将晶状体组织碎化,然后将其吸出,以便人工晶体植入。
相比传统手术中的角膜切口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和恢复期较长,超声乳化技术使手术更加高效,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手术风险。
另一个白内障手术的新进展是人工晶体的种类和质量的提升。
人工晶体在手术中起到取代被切除的白内障晶状体的作用,对术后视力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晶体的种类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类型和材料的人工晶体可供选择,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以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除了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护理和康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各种能够加速伤口愈合和恢复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被应用到白内障手术中。
例如,抗炎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后的眼部炎症反应,相关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视力和眼睛的功能。
这些新的白内障手术护理和康复方法的应用,使得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尽管白内障手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分析报告

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白内障是一种眼部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晶状体失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一直备受关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白内障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手术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深入了解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的现状、需求分析以及竞争态势,对于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可靠的市场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我们将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群体的需求特点、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对市场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包括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分布、竞争格局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我们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市场分析,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了解市场现状、需求情况和竞争态势。
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市场前景的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展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市场竞争提供参考依据。
1.4 总结总结部分:综上所述,通过对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现状、市场需求分析以及竞争态势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巨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趋势下,医疗机构和企业应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愿我们的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各界更好地把握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的动向,取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2.正文2.1 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现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会导致视力模糊和失明。
2024年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需求分析简介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分析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现状分析目前,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的需求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白内障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另外,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使得更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此外,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需求分析1. 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白内障手术技术不断创新。
患者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实现更精确、更安全的手术操作。
因此,白内障手术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较大。
2. 医疗设备的升级白内障手术需要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来完成,医疗设备的升级能够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患者对于手术设备的要求主要包括操作便捷、准确度高、安全性好等。
3. 医疗服务的改进除了手术技术和医疗设备外,医疗服务也是患者关注的重点。
患者对于白内障手术的整体理解和术后的护理要求较高,希望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4. 提高医保政策的支持力度目前,部分地区的医保政策对于白内障手术的报销力度不够大,这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个负担。
提高医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推动白内障手术的市场需求。
发展趋势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未来,白内障手术技术将更加精准、安全,医疗设备将更加先进,医疗服务将更加完善。
同时,政府和医保部门也会逐步提高对白内障手术的支持力度,为更多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机会。
总结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技术、设备和服务的不断创新,白内障手术将成为更安全、更精确的治疗选择。
同时,医保政策的支持力度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为白内障手术治疗市场的发展创建了更好的环境。
白内障研究现状综述

白内障研究现状综述摘要:白内障是致盲和低视力的主要眼病,为了更好的了解白内障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白内障的分类、影响因素、筛查和诊断标准、发病率等角度对现有文献做了综述;在结语部分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供后续研究参考。
关键词:白内障;诊断标准;患病率1.前言随着世界人口随年龄的不断增长,以白内障为主的视功能损坏疾病已经成为致盲的主要疾病,在上个世纪末,白内障是一个重要的全球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如今,白内障已经非常严重。
2.白内障的分类和影响因素2.1 白内障按患病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老年性、代谢性、并发性、外伤性和药物中毒性几大类。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存在先天发育不良造成胎儿晶状体的损害;代谢性白内障可以由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不良、血钙过低等疾病造成;并发性白内障与高度近视、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相关;外伤性白内障由眼部外伤引起;而药物中毒可以由长期使用激素、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等药物引起。
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老年性白内障。
2.2 白内障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个体角度有:性别、年龄、经济条件、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地区、职业、近视等。
多数文献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患病率逐渐增高,特别是在40岁以上人群中,白内障患病高发。
经济条件较差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增高[2]。
此外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与白内障患病密切相关[2];地区,特别是城乡存在显著差别[2]。
另外,不同职业白内障患病率不同[3]。
还有近视是白内障形成的危险因素[4]。
二是从地理环境角度有:紫外线辐射、海拔、日照时间等。
多数研究表明强紫外线辐射会形成白内障[5]。
另外日照时间长、海拔高是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
三是从基因角度和营养健康角度有: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其他疾病等。
营养因素是影响白内障患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眼科医学中的主要进展和新技术发展趋势

眼科医学中的主要进展和新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眼科医学领域也随之不断的推陈出新。
本文将会介绍眼科医学的主要进展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白内障手术的进步白内障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是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推动,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白内障手术是超声乳化手术。
此外,激光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中,以实现更精准的手术操作,例如蒸汽波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前沿加工和角膜曲率矫正。
2. 人工晶体的发展人工晶体是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最关键部分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眼科发明之一。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的种类越来越多。
现在人工晶体的设计越来越个性化,可以按照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定制,以满足患者不同的视觉需求。
除此之外,一些新的材料和技术也被使用在人工晶体的设计上,例如超声波清除技术和暴力吸附材料等,这些新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人工晶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精细化检测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精细化检测技术是视网膜神经元和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的图像分析技术。
该技术旨在通过检测视网膜神经元和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的变化来发现早期的眼部疾病。
这项技术可以在早期实现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从而更好的进行治疗。
通过精细化检测,我们可以早期发现青光眼、弱视等疾病,从而更好的进行治疗和预防。
4. 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视网膜疾病治疗趋势迅猛,在过去几年中,新的治疗方式如试验性的屈光性眼球补偿手术、视网膜细胞移植等被广泛接受。
视网膜疾病通常是由长时间的损伤引起的,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好的治疗眼部疾病。
例如,视网膜创面的修复目前条件更优,手术进展大,患者康复快,同时也基于基因技术的发展进行此类疾病的治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为视网膜疾病治疗开辟出了新的方向。
5. 视力矫正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增强,现代人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种眼部疾病的困扰。
战胜白内障,手术最可贵——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叶剑教授

人物专访白内障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疾,其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且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正确认识白内障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
然而,诸如期待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白内障、觉得年龄大没必要手术等错误观点存在,影响了人们战胜白内障的进程。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叶剑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提出——战胜白内障,手术最可贵——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叶剑教授□ 记者 杨丽伟他在西藏,是强巴林寺里德高望重的大活佛;他在重庆,是兢兢业业不断奋进的医者。
几千公里的漫长距离,他们似乎很难会有交集。
然而,1998年的一场白内障手术把他们连在了一起,也让人们记住了一位医者的名字——叶剑。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手术,而是西藏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印记。
那时,强巴林寺活佛饱受白内障困扰,受“身体不能破坏”佛教思想的影响,迟迟未能行手术。
当时还是援藏医疗队成员的叶剑,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活佛沟通,并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
被叶剑的诚意所打动,活佛接受了建议,手术很成功,活佛视力有了明显好转。
“活佛做手术了,他的白内障被叶医生治好了!”这一消息立即传开,众多白内障患者闻讯纷纷赶来,排队等着叶医生做白内障手术。
最终,援藏医疗队为包括大活佛在内的120多位藏族同胞成功施行白内障手术,叶剑本人被评为赴西藏国家医疗队模范队员。
时光荏苒,一晃10余年过去了。
当那段轰动的援藏历史再次被提及,叶剑也露出悠然回想的神态,“那段日子很难忘,荣誉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让很多患白内障的藏族同胞得以重见光明,这让我很欣慰!”在堆满研究资料的办公桌前,叶教授结合临床实际,给记者介绍了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现状,并就一些读者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
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叶教授告诉记者,在我们眼中有一个组织叫做晶状体,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
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视网膜成像,使人看不清东西,这就是白内障。
眼科学中关于白内障手术的现状和未来

眼科学中关于白内障手术的现状和未来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是指眼中晶状体的透明度降低,导致视力模糊、色彩减退等视觉障碍的眼部病症。
目前,白内障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眼科手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白内障手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现状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规的、微创的手术,可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具体的方式包括传统的物理法、热力法、超声法和激光法等。
传统的物理法是最早的治疗方法,手术时通过小切口手术将由晶状体皮质组成的白内障切除,然后再将人工晶体植入。
这种手术虽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产生术后非常明显的而且晶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这种手术方法的逐渐淘汰。
热力法、超声法和激光法是物理法的改进型手术方式。
其中热力法是在手术时采用高能量的热能,直接将白内障的晶状体组织挥发,然后植入人工晶体,有效减小了切口的大小,缩短了恢复时间。
超声法和激光法则是通过超声波或激光对晶状体进行震荡破碎,然后在患者眼睛中取出,再植入人工晶体。
另一种相对新的手术方式是“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它是利用飞秒激光在数百万分之一秒内将晶状体切割成小块,然后自然分解吸收。
这种手术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对白内障进行非常微创的治疗,恢复快,视力恢复快,但是技术要求很高,设备维护费用较高,手术费用也较高,这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
二、未来白内障手术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关注的是手术的安全性、微创性以及手术效果的同时渐趋个性化。
在术前通过医疗影像技术进行眼睛的精准测量,通过不同的医疗器械,对每位患者眼睛进行量身定制,从而实现术后效果的最优化。
未来微创眼部手术将是眼科技术的发展方向,例如类似无痛的微创手术植入可被人体组织吸收的开放式晶体,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炎症反应和晶体旋转的风险,这样的一款“亲人晶体”非常适合较年轻、有视力要求、不愿意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
此外,与实现个性化治疗的手术建议相伴随的是利用智能算法加上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眼睛进行术前的作图,便于医生和患者了解患者眼睛的疾病状况,同时,像“亲人晶体”这样的新技术也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审批和验收,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保证并得到全体患者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2 年 8 月第 6 卷第 16 期 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15,2012,Vol.6,No.16
· 4563·
( 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phacoemulsification ,
PHACO) PHACO 自 1967 年由 Kelman 等[3] 发明以来,历经
4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白内障手术的主流方式。 手术主要采用巩膜或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 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晶体核后吸除,最后植入人工晶 体。 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仪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前房 稳定性的不断提高,手术方式逐渐由碎核向劈核转变, 手术主切口也不断减小。 减小手术切口能够减少手术 源性散光(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SIA),加快术 后屈光恢复稳定的速度,降低对内皮细胞的损害,提高 前房稳定性,并显著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已成为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和目标[4唱5] 。 按照切口的 大小的不同,Alió等[6] 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为 四类: 标 准 的 同 轴 超 声 乳 化 手 术 ( standard coaxial PHACO,3畅1 ~3畅4 mm),微小同轴(microcoaxial,2畅2 ~ 2畅5 mm),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micro唱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ICS,小于 2 mm) 和极微小切口( micro唱MICS, 小于 1 mm)。
晶状体射流脉冲乳化技术是 infiniti 手柄中的一项 技术。 该手柄的射流发生器发射 4 μl 流量的温热盐水 脉冲(57 ℃)来乳化晶状体,脉冲在眼内液体环境中迅 速衰减[24唱25] 。 其缺点主要是技术有可替代性,对于硬 核的处理较为困难,尚未普遍采用。
四、个性化的手术技巧 ( 一) 晶体核处理技巧 超声乳化的发明者 Kelman 是在前房将晶体乳化 而吸除[3] , 后来 Cobble 等[26] 采用单手发在后房通过 “挖碗式”将软核晶体在后房内完成乳化。 这一技术使 内皮损害大大减轻,启发了众多医师开发了适应不同 机器模式、不同硬度白内障、不同患者和手术医师的特 殊手术技术及技巧。 1986 年 Gimbel 首先提出“ 分而治 之”,接着提出“碎核术”。 此种方法是在晶体中央区刻 一个足够长和深的槽,用超乳头和辅助器械将晶体掰 为两半,再用同样技术将晶体核分为若干小块,最后逐 一乳化。 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技术孕育而生,先后 有原位碎核技术 ( Shepherd,1990 ) [27] , 切削反转技术 (Fine,1993) [28] ,拦截劈核技术( Koch,1994 ) [29] ,劈核 填入 技 术 ( Vasavada, 1996 ) [30] , 囊 膜 上 劈 裂 技 术 ( Mloney,1997 ) ,垂直劈核技术,旋转削梨法,钻凿劈核 技术(Joo,1997) [31] ,快速劈裂技术,这些方法的主旨是 手法劈核,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 ( 二) 能量模式选择 在减少能量使用方面,不同的超声乳化机器具有 不同的模式进行选择,主要有连续模式、脉冲模式、微 爆破模式、摆动模式、白星技术、扭动模式。 白星技术 联合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称为“ 冷超声”,在切口大 小(最小达 1畅0 mm)、晶体核跟随性、抽吸效率和前房 稳定性方面有优势,逐渐被接受[32] 。 扭动模式是对传 统超声乳化碎核技术的重大改进,与传统超声(40 Hz) 比较,其横向振动频率为 32 Hz,能量节省 20%,切口冲 程减少 50%,扭动幅度 5畅5 度;其优点为晶体核跟随性 好,总超声能量减少,切口处产热减少 2 /3,减少湍流, 无核块漂移和颤动,安全性和效率均极大提高;如果联 合 IP 模 式, 甚 至 可 以 完 成 Ⅴ 级 核 白 内 障 超 声 乳 化 手术[33] 。
统超声乳化等不足,尚未能广泛开展[22] 。 ( 二) 涡 流 乳 化 技 术 和 晶 状 体 射 流 脉 冲 乳 化 技 术
( aquaLase ) 涡流乳化技术是将一个旋转推进器通过 1畅0 mm
的环形撕囊放入囊袋内,当它在晶体核内旋转时可以 使囊袋扩张,用涡流方式有效地去除核质,然后再吸除 皮质[23] 。 如果有可注入式人工晶体技术,它将会受到 极大重视。
二、主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 唱 traction,ECCE) 现代 ECCE 技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引入我国,通 过广泛的讲学、手术交流、ORBIS 飞机教学医院等多次 来访,极大地推动了该白内障手术技术。 ECCE 在术中 采用了黏弹剂、显微手术技术以及闭合式同步注吸系 统。 由于其对手术设备和耗材要求不高、价格便宜、易 于开展,曾一度是我国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方式,目前主 要应用于不适合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晶体脱位或黑硬 核等,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是主要的白内障手术方 式。 其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切口较大,需要缝合,术后 视力恢复慢以及存在较大的手术源性散光。 (二)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manual small 唱inci唱 sion cataract surgery ,MSICS) MSICS 不但具有 ECCE 成本低易开展等优点,而且 可使患者 获 得 近 似 超 声 乳 化 白 内 障 吸 除 术 的 治 疗 效 果,近年来获得了发展中国家眼科医师的大力推崇[1] 。 手术主要采用 5 ~6 mm 的巩膜隧道切口,开罐式或连
三、其他白内障手术方式 ( 一)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 1994 年美国 FDA 批 准 了 Dodick 等 医 师 研 制 的 Nd∶YAG 激光进行白内障手术,它利用激光脉冲的能 量来裂解乳化晶体核[15] 。 其双轴系统虽然减小了手术 切口,但是该技术学习曲线长,手术耗时长,内皮细胞 丢失较多,术中热损伤较大[16] ,因此目前开展较少。 Nagy 等于 2009 年首次报道了利用飞秒激光辅助 进行白内障手术[17] 。 飞秒激光主要用于制作透明角膜 切口,晶体前囊膜切开,晶体核裂解以及角膜缘松弛切 开矫正散光。 核块的清除需要另换超声乳化机器完 成。 与目前主流超声乳化手术比较,飞秒激光前囊膜 切开形状、大小及居中性可靠、一致和精准,提高了预 估有 效 晶 体 位 置 ( effective lens position, ELP ) 的 能 力[18唱20] ;飞秒激光晶体核裂解显著缩短了超乳时间,降 低了超乳能量,提高手术安全性;飞秒激光还可获得非 常准确的角膜切口,降低切口渗透发生率[21] 。 因此,飞 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联合 toric、多焦等人工晶体 植入术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尽管如此,飞秒激光因其费用昂贵,手术还需依赖于传
文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1750 年汉谟拉比法典。 公 元前 600 年,印度有名的外科医师 Susruta 利用一种小 刀将混浊白内障向后推入玻璃体腔使患者重获光明, 称为针拨术( couching ) ,该手术至今在非洲和亚洲部分 地方还 可 以 见 到。 1753 年 法 国 的 外 科 医 师 Jacques Daviel 独创下方角膜透明切口摘除白内障。 1865 年德 国 Albrecht von Graefe 通过更小的巩膜切口完成了晶 体摘除。 1948 年英国 Harold Ridley 首次为患者植入眼 内人工晶体。 随显微镜出现和发展以及晶体材料不断 更新,标准的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世界各地很快普及,挽救了数亿计白内障盲。 1967 年由 Charles Kelman 发明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将白内 障手术从一般的复明手术发展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满 意度的屈光手术。
1.微小同轴 PHACO ( micro唱coaxial phacoemulsifi唱 cation):微小同轴 PHACO 主要是缩小了标准 PHACO 手术设备的管径大小,两者的手术方法基本相同,因此 学习曲线较短,便于掌握。 与标准同轴 PHACO 相比, 微小同轴手术降低了切口渗漏发生率,减少了 SIA,并 且缩短了手术恢复时间。 其缺陷在于清除切口处的皮 质较为困难,切口直径的缩小限制了灌注 /抽吸针头在 切口处的移动范围,灌注更易将核碎片冲离超乳头,过 度的操作容易引起切口对合不良、晶体后囊膜破裂等 并发症[7] 。
(2) micro唱MICS:Phakonit 技术于 2001 年由 Agarwal 等提出,当时设计的切口即为 0畅9 mm,但由于受当时 人工晶体大小所限, 植 入 晶 体 时 仍 需 将 切 口 扩 大 至 2畅00 mm;随着晶体材料的进步,Agarwal 等于 2002 年 成功通过小于 1畅5 mm 的切口植入 ThinOptX瞮可卷曲 超薄人工晶体[9,13] 。 虽然有研究证明极微小切口白内 障手术安全有效,但晶体植入过程较为困难,并且目前 尚无大规模术后长期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因此其手 术价值和优势还有待进一步验证[8,14] 。
2.双手非同轴 PHACO:(1) MICS:MICS 的严格定
· 4562·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2 年 8 月第 6 卷第 16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15,2012,Vol.6,No.16
义为切口小于 2畅0 mm 的 PHACO 手术,目前临床上主 要通过两个 1畅0 ~1畅8 mm 的切口采用双手法实现。 为 使器械能够通过如此小的切口,需采用 Phakonit 技术, 即去除超乳头的外侧套管并将灌注功能分离至劈核器 械中,形成一个双轴系统[8唱9] 。 临床对比研究证明,与 3 mm切口的标准同轴超声乳化术相比,1畅4 mm的双手 法 MICS 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快,SIA 较少,视觉质量 也较好[10] ;与微小同轴手术相比,MICS 更好地保留了 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减少了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轻微 改善了角膜高阶像差,但两者的 SIA 并无显著差异,两 者切口形态的数据分析也无显著差异[7,11] 。 因此有学 者认为,2 mm 是白内障手术切口造成人类角膜屈光状 态改变的临界点[12] 。 MICS 的缺陷在于术者需要掌握 新的操作方法,学习曲线较长;此外,裸露的超乳针头 增加了灼伤角膜的风险,带灌注的劈核器也不能完全 满足维持前房稳定所需的灌注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