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答案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答案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答案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考古发现,距今约3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 B )

2.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A )

3.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时期,因鲁国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A )

4.秦国于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 B )

5.北魏孝文帝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A )

6.刘邦通过废除丞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设三司等措施,极

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 )

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 A )

8.1935年遵义会议后,于3月中旬,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毛泽东为首,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B )

9.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中,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它深刻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A )

10.明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后,博采众长,形成了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京剧。( B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 B )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C )。

A.有巢氏 B.庖牺氏 C.燧人氏 D.神农氏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

A.夏 B.商 C.周 D.秦

4.制定礼和刑的是( D ),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平民。

A.东周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5.北魏( A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A.孝文帝 B.隋文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

6.“开元盛世”指的是( C )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 B )时代的甲骨文。

A.西周 B.殷商 c.东周 D.春秋

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D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D.《龙凤人物图》

9.《诗经》开了中国( A )文学之先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象征主义

10.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 B )。

A.神话小说 B.笔记体小说 c.志怪小说 D.传奇小说

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C )。

A.《左传》 B.《春秋》 c.《尚书》D.《史记》

12.八卦的“坎”代表( A )。

A.水 B.火 C.风 D.山

13.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B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1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是( D )。

A.王祯的《农书》 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c.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是( C )时期编定的。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16.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作者是( D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皇甫谧

17.俗称“金不换”的中药材是( B )。

A.鹿茸 B.三七 c.人参 D.虫草

18.《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 A )记录。

A.日食 B.月食 C.哈雷彗星 D.黑子

19.西周时的商高是见于著述的中国古代第一位( B )。

A.医学家 B.数学家 C.天文学家 D.农学家

20.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C )。

A.《水经注》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广游志》

21.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 A )时以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通行。

A.东汉 B.东晋 c.西晋 D.三国

22.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它正式开始于( B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3.《临川先生文集》中的“王临川”用的是( C )称谓。

A.别号 B.官爵 c.地望 D.排行

24.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年号始于西汉( D )即位之年的“建元”. A.高祖 B.文帝 c.景帝 D.武帝

25.梁山好汉“智多星”“豹子头”“母夜叉”等。这些都是( C ),大部分是对

人物外貌、能力或品行的概括。

A.名 B.表字 c.诨号 D.别号

26.用于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即其作用是“别婚姻”的是( B )。

A.名 B.姓 C.氏 D.字

27.据统计,我国现存姓氏有( A )多个。

A.3500 B.3600 C.3700 D.3800

28.相传,首造指南车用来辨认方向的是( D )。

A.炎帝 B.蚩尤 c.舜帝 D.黄帝

29.纸张成为我国主要书写工具而普遍使用的时期是在( C )。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三国

30.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历法是( D )。

A.《黄帝历》 B.《大明历》 C.《大衍历》 D.《授时历》

31.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 B )誓师北伐,直接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

持的北洋军阀。

A.福州 B.广州 c.杭州 D.苏州

32.1927年8月1日,在以( A )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贺龙、叶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周恩来 B.朱德 C.叶挺 D.贺龙

33.1927年10月上旬,( D )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斗争。

A.朱德 B.林彪 c.贺龙 D.毛泽东

34.红军长征的时间是( B )年。

A.1 B.2 C.3 D.4

35.“百团大战”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 C )万人,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l 在抗战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民心。

A.2.3 B.2.4 C.2.5 D.2.6

3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 C )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A.1976 B.1977 C.1978 D.1979

3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B )年11月8日至l4日,在北京召开。

A.2011 B.2012 c.2013 D.2014

38.京剧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有( D )多种。

A.1000 B.1100 c.1200 D.1300

39.五代与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 A )。

I A.词 B.散文 c.小说 D.戏曲

40.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 C )篇。

A.303 B.304 C.305 D.306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下列属于母系氏族文化遗存的是( AC )。

A.仰韶文化 B.良渚文化 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 E.红山文化

2.战国时期,因多年的兼并战争形成了( ABD )、燕、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格局。 A.齐 B.楚 c.吴 D.韩 E.越

3.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是( CE )。

A.女娲 B.伏羲 c.炎帝 D.大禹 E.黄帝

4.下列对汉武帝时期的西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DE )。

A.经济繁荣、府库充实

B.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

c.在东北边地屯田,修筑长城(汉长城)

D.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E.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唐朝与日本和( ACDE )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伊朗 E.阿拉伯

6.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通过( ACDE )等措施,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

专制。

A.废除丞相B.废除三部六省制c.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D.以八股取士 E.在地方设三司

7.下列对秦朝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DE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

B.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C.实行三省六制

D.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

E.修筑了秦长城、驰道、直道

8.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了( BCDE )4个小王朝,称为南朝。

A.周 B.梁 C.齐 D.宋 E.陈

9.在中国历史上,与北宋同时并存的政权是( ADE )。

A.辽 B.汉 C.晋 D.西夏 E.金

10.下列发生在现代史上的大事件中直接与抗战有关的是( ACD )。

A.“九一八”事变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E.“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1.甲骨文是刻在( AC )上的文字,反映了商朝统治者占卜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A.龟甲 B.树皮 C.兽骨 D.竹签 E.陶器

12.下列刻石碑文中用小篆书写的是( ABE )。

A.《泰山刻石》 B.《琅琊台刻石》

c.《衡方碑》D.《石门颂》 E.《会稽刻石》

13.唐代的( ACD )与元代的赵孟颊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A.欧阳询 B.张旭 C.柳公权 D.颜真卿 E.怀素

14.颜真卿的( BD )等历来受学书者推崇。

A.《九成宫醴泉铭》 B.《麻姑仙坛记》

c.《神策军碑》 D。《多宝塔碑》 E.《玄秘塔碑》

15.中国画按题材可分为( ABD )。、

A.人物画 B.山水画 C.工笔画 D.花鸟画 E.写意画

16.东晋时的顾恺之专擅人物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其代表作有( AE )。

A.《女史箴图》 B.《龙凤人物图》 c.《步辇图》

D.《历代帝王图卷》 E.《洛神赋图》

17.在宋代画坛上,画墨竹皆以意趣见长的是( BD )。

A.米芾 B.苏轼 c.米友仁 D.文同 E.马远

18.下列( BE )为“竹林七贤”的代表诗人。

A.曹植 B.嵇康 C.王粲D.孔融 E.阮籍

19.下列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AE )。

A.柳永 B.欧阳修 c.苏轼 D.辛弃疾 E.李清照

20.下列通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是( ABCE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红楼梦》D.《金瓶梅》 E.《西游记》

21.下列与“五行”中的“金”具有对应关系的“五色”“五方”“五脏”和“五音”

是( ACE )。

A.商 B.肝 C.西 D.宫 E.自

22.“八卦”中的“乾”“坤”“巽”“震”分别代表( ABDE )。

A.天 B.地 C.水 D.风 E.雷

23.中国是( ACDE )的原产地。

A.水稻 B.茶叶 c.小麦 D.大豆 E.苎麻

24.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CD )的方法。

A.治病须治人 B.气治则安 C.整体观念

D.辨证论治 E.气乱则病

25.下列古代名医中属于东汉的是( BD )。

A.扁鹊 B.张仲景 c.王叔和 D.华佗 E.孙思邈

26.下列对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CDE )。

A.201 1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女科学家

c.她获诺贝尔奖是为了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D.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E.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

27.中医中药与( AC )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A.国画 B.陶瓷 C.京剧 D.丝绸 E.茶叶

28.人参具有( A CD )之功效。

A.大补元气 B.滋阴壮阳 c.生津 D.安神 E.美容

29.下列对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月食记录

B.《春秋》保存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c.《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宿与体系,对后世发展颇具影响

D.《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公认的较早的黑子记录

E.隋朝和尚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他通过观察发现了恒

星位置移动现象

30.下列对《九章算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CD )。

A.它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

B.它的作者是西汉人

c.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从先秦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特别是其中负数的概念

以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D.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E.隋唐时期的刘徽对它的注释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他最早提出十进位

小数的概念

31.下列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DE )。

A.印刷术被称为人类“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 B.印刷术可以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种类型

c.雕版印刷术是在宋朝日臻成熟,开始大量印刷书籍

D.《金刚经》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E.北宋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排版印刷的开始,它既经济又快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空前革命

32.王士性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 BDE )三部地理著作。

A.《水经注》 B.《五岳游草》 c.《梦溪笔谈》

D.《广游志》 E.《广志绎》

33.下列对名、字、号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BCD )。

A.名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

B.古人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

c.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与名相表里,又叫“表字”

D.韩愈字退之,“愈”和“退之”则意义相反

E.号是古人在名和字以外的别名,一般为调侃、戏弄

34.谥号原寓褒、贬、同情之意,下列属于表扬的是( ABD )。

A.文 B.武 c.怀 D.穆 E.灵

35.下列属于庙号的是( ACD )。

A.汉高祖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E.岳武穆

36.《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敏,因此林黛玉读书时,凡遇“敏”字皆念作“密”

字,写字遇到“敏”字亦减一二笔。林黛玉在此用了古代避讳中的( CD )。

A.改字 B.空字 c.缺笔 D.改读 E.删减

37.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是指( ACD )。

A.状元 B.闱元 C.会元 D.解元 E.胪元

38.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夏至”之后的两个节气是( CD )。

A.小满 B.芒种 C.小暑 D.大暑 E.白露

39.古人用十二地支记辰,即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地支表示。请问7~9点、 13~15点、l7~19点分别是( ADE )。

A.辰时 B.巳时 C.午时 D.未时 E.酉时

40.在十二生肖(属相)中,“寅虎”之后的三个属相依次是( BCD )。

A.丑牛 B.卯兔 c.辰龙 D.巳蛇 E.申猴

高中资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数据表》填表说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由2大类、13中类、24小类指标组成,是对历史文化村镇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的综合评价,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数据表》,其填报的资料、数据、图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每项指标评定分值的必要依据。为做好《评价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表》的填报工作,现将有关指标释义说明如下: 《指标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2大类指标。 一、价值特色方面 价值特色是名镇(村)评价的基础和核心,由10个中类、17个小类指标组成,分别涉及名镇(村)的历史影响、古迹建筑、街巷景观、空间格局、文化民俗以及生活延续等方面。 (一)历史久远度 历史久远度反映名镇(村)历史形成发展的久远程度,具体评价由现存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最早修建年代来确定。 1、现存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最早修建年代 (1)是指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1,且当前尚1评价范围: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历史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均应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以下

存历史传统建筑、文物古迹遗址的最早修建年代(历史上经过部分或完全修复的,以尚能观察到和鉴别的建筑遗迹最早年代为准)。本项指标反映名镇(村)的历史久远度。 (2)资料填报:注明古迹建筑具体名称、最早修建年代(附有效证明文件,包括县级以上史志资料或文物行政部门的鉴定意见)。提供该古迹建筑的文字简介2、现状照片3。 (二)文物价值(稀缺性) 本项指标反映名镇(村)拥有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以及稀缺程度,具体评价由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来确定。 2、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 (1)是指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 同。 2文字简介:包括古迹建筑的地理位置、历史形成、价值特色、修复保存等情况,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word格式编 辑,300字左右。以下同。 3现状照片:能反映古迹建筑价值特色、现存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彩色照片2-3张,JPG格式,每张照片大小在500kb左 右。以下同。

一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1.先秦时期:传统文化奠基,奠定了长期领先世界文化的基础。 2.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建立阶段。文化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现象。主要表现有: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开始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新时代。创立太学和开始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创立了史学新体例。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一方面借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代表是佛教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 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文化方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反映民族融合的文化现象。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的田园诗,北方的民歌。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佛教盛行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文化方面最主要特色是唐代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唐诗的繁荣,达到了古代诗歌的顶峰。科技全面繁荣、领先世界。"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在这一时期形成。 5.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主要表现有:科技发明水平高、影响深远。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熟与西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增多,如瓦肆;还有元代的杂剧等。书院在北宋兴起,丰富了教育形式和内容。 6.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又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文化上最主要特点是中国文化逐步丧失了先进性,由发展转为停滞,进入到自我总结时期。主要表现: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把对文化思想的摧残,发展到了极致。反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萌芽。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大量出现。百科全书式的《天工开物》,专业性的《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等。小说、戏剧成了主流。 线索二古代科技进步的表现 1.四大发明及外传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布朗族史书《奔闷》记载,叭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一千多年前,他率领人在澜沧县景迈、芒景一带大规模开垦种植茶园,并给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腊",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布朗族、佤族、拉枯族都把茶称为腊。如今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和芒景古茶园仍然生机勃勃,明清以来景迈、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产区,恩泽后人。布朗族《祖先歌》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每年农历六月初七日,布朗族人和傣族都要在一棵大茶树下,祭祀茶祖叭岩冷。 陆羽:传奇“茶圣”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精于茶道,有了陆羽,茶的原意“人在草木间”和茶道的本质“天人合一”才被广为流传。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陆

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卢仝:“七碗”茶诗茶史留名 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济源(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对爱喝茶的人而言,对卢同的印象一定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这首《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谓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 皎然: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是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白居易:乐天知命禅茶一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籍为太原,后来迁居陕西境内。白居易对自己的爱茶、烹茶技艺十分自信,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

中华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特征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关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下以章节将有详细的论述。简而言之,从地理环境看,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与西方地中海延岸的多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从物质生产方式看,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社会组织结构看,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文化的特征可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并不是中国本土的文化,在公元1世纪的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佛教高僧的东渡,佛教经典的翻译,中土僧人的西行求法,都不能使佛教文化完全征服中国的士大夫。佛教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反而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犹太人遍布全球,而且保持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而他们来到中国后,便湮没在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融汇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包含有“同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汤因比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曾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他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现实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因为异族入侵而导致文化中绝的悲剧,如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而希腊化、恺撒的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耳中绝并沉睡千年。但是在中国,此类情形从未发生。唯有中国文化一种,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辍,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 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隔绝的状态,是其缘由之一。而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 一、评选目的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定公布的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上,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二、评选的基本条件与评价标准 (一)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历史文化名镇(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推动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具有全国或地区范围的影响;或系当地水陆交通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货流、物流集散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建设过重大工程,并对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过显著效益且延续至今;在革命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或曾为革命政权机关驻地而闻名于世;历史上发生过抗击外来侵略或经历过改变战局的重大战役、以及曾为著名战役军事指挥机关驻地;能体现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经典理论,或反映经典营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艺;或能集中反映某一地区特色和风情,民族特色传统建造技术。 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

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存有清代以前建造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重大影响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纪念物、遗址等,基本风貌保持完好。 (二)原状保存程度 镇(村)内历史传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或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或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 (三)现状具有一定规模 凡符合上述(一)、(二)项条件,镇的总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5000平方米以上,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2500平方米以上。 (四)已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村镇总体规划;设置了有效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有专门的保护资金。 三、评选办法 (一)申报及评选程序 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上进行,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符合条

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doc

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哪几个 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①老子; ②屈原; ③华佗; ④孔子; ⑤李斯; ⑥孙武; ⑦张衡; ⑧董仲舒

A . ①⑤⑦ B . ②⑥⑧ C . ③⑦⑧ D . ③④⑤ 参考答案C 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XXX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XXX、XXX、XXX、XXX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XXX西XXX(今XXXXXX市石桥镇)人,XXX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XXX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XXX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XXX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XXX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章皇帝与皇权 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尧、舜 (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 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 (三)皇帝的由来: 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四)皇帝的饮食起居 1、宫室、山陵 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 “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 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天子的服饰,早在周朝就已形成定制,包括六种冕服和弁服。汉代皇帝以五色长袍作朝服,魏晋时期改用绛纱长袍,唐代出现赭黄色圆领朝服,明清时期则以明黄作为皇帝龙袍的专用颜色,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着装有明确的区别。如祭祀或盛大典礼,皇帝穿衮冕服,包括冕、玄色上衣、绛色围裳、革带、蔽膝、白袜青舄等;平时及一般朝会则穿公服或常服。 3、车马、仪仗 古代皇帝出外巡幸、游历所用车驾称为“卤簿,包括御辂、御辇、御轿等。 自周朝以来,天子出行一般皆备五辂。卤簿以外,尚有仪仗。历代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队规模都非常庞大,如宋神宗时多达22200人,清康熙帝崇尚节俭,但也有3000人。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秦汉至隋唐——中国文化的繁荣期, ?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发展期, ?鸦片战争至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初创期 中国人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或者说正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人。 ?考古学资料显示,从猿到人的标志是元谋人的出现,即170万年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 ? ? 元谋猿人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之一,距今有170万年。 ?大概已经会使用火。在石穴中,在密林深处,元谋猿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光,证明我们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北京猿人 ?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 ?被称作"北京猿人"和"北京人"。 ? 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这就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能够利用天然火,这是征服自然的一种重要本领。 山顶洞人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保留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一些头骨碎片和牙齿。 ?是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体格、外貌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脑容量也接近现代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中国各省市历史名人(值得收藏)

中国各省市历史名人(值得收藏) (2014-08-26 19:04:20) 转载▼ 分类:历史与地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转载]中国各省市历史名人(值得收藏)作者: [转载]中国各省市历史名人(值得收藏)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中国各省市历史名人(值得收藏)作者:大海似我心 第一集团:第一集团的各省在中国的古代和近代都出现了大批的著名人物,他们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事迹,都多多少少左右着中国的历史发展。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之所以能人才辈出,和这个地区的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多少有一些关系。(不分次序)

湖南省:湖南省是中国名人第一大省,英雄豪杰众多。谁敢叫号,可能被一串人名淹死。湖南在近代历史上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代表人物: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粟裕,田汉,谭嗣同,黄兴,曾国藩,蔡伦,王夫之,左宗棠,齐白石,周敦颐等等。 安徽省:中国各省中唯一可以和湖南比的也就是安徽。安徽在古代和近代都可谓是人才济济。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管仲,大禹,陈胜,曹操,周瑜,大乔,小乔,朱熹、戴震、胡雪岩、鲁肃,包拯,华陀,朱元璋,李鸿章,丁汝昌,陈独秀,胡适,陶行知、杨振宁,邓稼先,慈云贵,孙立人、卫立煌、戴安澜、张治中、等等河南省:虽然河南人近来的名声不佳,但这不能磨灭河南人的伟大和其历史上的地位。河南地处中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乱世必然出英雄。要论古代历史名人河南可是中国之首。 代表人物:黄帝,杜康,商汤,老子,庄子,墨子,蔡文姬,商鞅,苏秦,韩非,杜甫,岳飞,陈胜,吴广,张衡,司马懿,李商隐,杨贵妃,杨靖宇等等。 东北三省:(东北的三个省放在一起来比可能不公平,但地处关外,自古自然气候恶劣,有着其他地区没有的地理劣势。而三省人的性格相近,放在一起很自然。) 东北古代为女真族,近代为清朝,对于汉人来说东三省历史相对较短。但在近代也出现很多名人,左右着中国历史。尤其清朝的康熙盛世时期,中国四方一片繁荣。 代表人物: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多尔衮,康熙,乾隆,雍正,刘墉,和绅,张作霖,张学良, 曹雪芹,,高鄂,冯仲云,赵尚志,吴克仁等等。 山东省:山东省在历史上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域,古代每个朝代都有很多名人,近代相对较少。山东人和东北人是中国北方人的代表。 代表人物:舜,孔子,孟子,墨子,齐桓公,鲁班,诸葛亮,孙膑,李清照,宋江,王羲之颜真卿,戚继光,倪匡,蒲松龄,辛弃疾等等。 山西省:山西人是黄河正统血统,对于中国民族的大融合起到了无疑伦比的贡献—引用。历史上的人物更是群星璀璨。 代表人物:晋文公,李世民,武灵王,武则天,荀子,王维,李牧,关羽,貂禅,司马光,杨家将,寇准,刘胡兰,柳宗元,白居易,王昌龄,罗贯中等等。 第二集团:第二集团的各省在中国的历史上也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历史名人也非常多,但和第一集团相比,人数和重要性稍微逊色。 河北省:河北省是连同四方的重要腹地,民族众多,近代居住过很多皇帝。自古以来不缺英雄豪杰。

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陵江 【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 【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福州、成都、合肥、广州、南昌 【五大瑞兽】龙、凤凰、龟、貔貅、麒麟 【十大避暑胜地】贵阳、昆明、承德、哈尔滨、长春、伊春、丽江、吉林、呼伦贝尔、大连 【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四礼】冠、婚、丧、祭 【五行】金、木、水、火、土 【十大宗教名山】 1、湖北武当山 2、四川峨眉山 3、山西五台山 4、浙江普陀山 5、浙江天台山 6、江西龙虎山 7、安微九华山 8、甘肃崆峒山

9、江西三清山 10、山西绵山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歌】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 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 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 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 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 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2003年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5批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一些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还需要梳理和辨析。1 保护工作回顾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的30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 1982~1994年左右。1982年是重要的一年,国家颁布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革以后迎来崭新的开始。之后,国务院先后于1986、1994年公布了第二、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又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强调城市规划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一批学者针对当时保护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分别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规划结构与旧城更新、传统特点和风貌保护、特色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概念和保护对策[1-4]等问题展开探讨,奠定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1.2 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 1995~2002年左右。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1996年在黄山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和1997年建设部转发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原则方法;1997年国家又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16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资助。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江苏、浙江、广州、昆明等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也相继出台。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增至101座,平遥、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于2000年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276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率先展开,周庄、同里、乌镇等一批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方法、保护规划、建筑保护更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特点和保护实践[5-8]的研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则集中在聚落景观、价值特色以及保护规划[9-11]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