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战期间日本的结盟外交

合集下载

二战期间德日轴心国合作的原因

二战期间德日轴心国合作的原因

2008年05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May.2008第14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14No.3二战期间德日轴心国合作的原因Ξ李晓芸(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德国、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伙伴。

相距万里之遥的两国为了实现各自的野心,不顾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走到了一起。

两国合作能够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战胜国为了瓜分战败国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国都是深受此体系约束的国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对这两国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极点,终于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

出于战略考虑,两国也需要彼此在各自区域内的援助,达到分散同盟国力量的目的。

相同的境遇使这两国易于结成同盟。

〔关键词〕德国;日本;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图分类号〕D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149(2008)03-0009-03 德日这两个大西洋两端的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野心结成轴心国,共同发起了一场令全世界生灵涂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整场二战中,德日的合作对它们的战争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

因此研究德日关系中的合作方面,是国际关系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对完善二战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有重大作用。

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能成为伙伴,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为了瓜分战败国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德日两国正是此体系重点瓜分的对象。

因此两国对此体系都存在着不满的情绪,为了摆脱它,德日共同走上了反抗此体系的道路。

德国作为战败国,在欧洲受到了凡尔赛条约的束缚。

由于军事条款的束缚,严厉限制德国的军备,使之保留了仅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兵力;在经济上德国遭受到了竭尽全力地搜刮,德国还得背着必须赔偿战争损失的沉重包袱;在领土上,凡尔赛条约规定了一战后德国的新疆界,使德国的领土减少了1/8〔1〕,由于把边界地区移交给法国和波兰,德国因而受到钳制;德国所有殖民地都被战胜国瓜分殆尽;在外交事务上,德国一点享受不到意大利和日本所享有的行动自由。

轴心国联盟德意志与日本结盟

轴心国联盟德意志与日本结盟

轴心国联盟德意志与日本结盟轴心国联盟——德意志与日本结盟在二战期间,轴心国联盟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结盟组织。

其中,德意志和日本的联盟合作为本文的重点。

本文将分析轴心国联盟的形成原因、联盟的目标与合作领域,并探讨这一联盟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轴心国联盟的形成原因二战前夕,德意志和日本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外问题。

德国在经济衰退、国际地位下降以及战后赔款负担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而日本则受到了国际社会对其侵略行径的谴责,丧失了对资源的控制权。

在这种背景下,德意志和日本对建立一个稳定的联盟产生了共同的需求。

二、轴心国联盟的目标1.军事合作:德意志与日本通过军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双方的战力。

他们的军事合作主要集中在武器研发、军事战略和情报交流等方面。

例如,德国向日本提供了一些先进的军用技术,而日本则为德军提供了珍贵的战地经验。

2.资源互补:德国和日本在资源上存在巨大的互补性。

德国缺乏原材料,而日本则需要工业产品。

通过贸易合作,德日两国互相满足了对资源的需求,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3.扩张政策:德日联盟的成员均有扩张政策的野心。

德国希望通过欧洲的统一实现“大德意志”,而日本则希望通过东亚的霸权实现“大东亚共荣圈”。

两国在这方面形成了较高的一致性,从而加深了他们的联盟关系。

三、德意志与日本的合作领域1.军事技术:德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而日本在海洋领域有着独特的经验。

因此,两国的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海军领域,如潜艇、航空母舰等方面。

2.经济贸易:德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相对较为广泛。

德国向日本出口工业产品,而日本则向德国出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使得双方在经济上形成了互补。

3.情报交流:德意志和日本之间保持了密切的情报交流。

他们共同分享情报,加强对敌方的侦察与监视,提高联盟的整体效能。

四、轴心国联盟的全球影响德意志和日本的联盟影响了二战的格局,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战局优势:德国与日本的结盟为轴心国提供了一个战略优势。

美日军事同盟

美日军事同盟

二战期间,美日曾是宿敌。

珍珠港事件及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为这一期间的两国关系作了充分的注解。

但战后不久,日美迅速化敌为友,逐渐走上了一条相互媾和的道路,其核心在于日本的军事主导权的出让。

从此后,美国在亚洲获得了一个极其关键的军事战略据点,而日本则免除了许多战败后的惩罚,获得了长久喘息的机会。

美日军事同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如今已非同往昔,它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军事战略的选择。

探索日美军事同盟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把握未来大国关系的走向。

历史的怪胎美日军事同盟是二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共同签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波茨坦宣言》,另一个是《雅尔塔协定》。

上述文件的相关条款规定,战败国必须逐步废除军国主义,成立一个和平的民主政府,之后同盟国占领军即行撤离。

当时,占领日本的正是美国军队。

由此,美国主导了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致使两个昔日的冤家对头走到了一起。

在美国的主导下,战后初期,日本的确一度走上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道路,制定了和平宪法。

原本按照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它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积极武装日本,这为其后的美日军事同盟埋下了伏笔。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了将日本变成其在亚洲的军事基地与反共“防波堤”,中断了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进程,转而与日本实现单独媾和。

1951年9月8日,美、英、法与日本片面签署《旧金山对日和约》,随后又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即旧安保条约。

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垄断财团和军工基础未被彻底清除的前提下,《旧金山对日和约》使日本再次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同时按照《波茨坦宣言》本该撤出的美国军队却获得了长久驻扎日本的权力。

旧金山条约称,“日本希望美利坚合众国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其部队”,“美利坚合众国为了和平和安全的利益,目前愿意在日本国内和周围驻扎其相当数量的武装部队,同时希望日本自己能逐渐增加承担其对直接和间接侵略的自卫责任”。

二战中希特勒为什么鄙视日本,却对中国极为尊重?

二战中希特勒为什么鄙视日本,却对中国极为尊重?

希特勒是人类的罪人,全世界人民都恨他。

但如果你认真看过历史,你就会说,所有国家的人都可以骂希特勒,唯有中国人应保持冷静。

因为二战期间,希特勒骂所有国家都是劣等民族,唯有称赞中华民族是优秀民族。

在对日本和中国的立场上,希特勒也曾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对日本极为鄙视,而对中国却极为尊重。

这里面,既有国家历史背景因素,也有希特勒个人因素。

希特勒早年在维也纳闯荡时,生活穷困潦倒,没有人愿意帮他,而一个中国家庭却无私地帮助他,这让他终身难忘。

这个中国家庭没指望有什么回报,但希特勒内心却深深地感恩中国。

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之后,德国、英法、美国等大兴种族歧视,有色人种被排斥到社会最底层。

在提到中国人时,希特勒说:“中国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有色人种,理应享受更多的权利。

”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希特勒为中国代表团承担了全部费用。

希特勒最喜欢喝中国茶叶,他身边的人都知道。

为此英国情报机构曾策划用剧毒放入极品中国茶叶中暗杀希特勒,但没有成功。

在给一些一些重要将领的信笺中,希特勒曾提出了“二分天下”的设想。

即以巴卡斯坦为界,西方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土,东方为中华民国领土,全世界由德国和中国共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希特勒迫于意大利的压力,不情愿地与日本结盟。

但在他心里,对日本是极为至鄙视的。

他觉得,日本一个弹丸小国掀不起大浪,几个小矮子更统一不了东亚。

在美因茨军事基地视察时,希特勒曾对自己的秘书长阿姆施太朗说:“和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他们只会在海边打渔。

”日本侵略中国,希特勒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日本的做法非常愚蠢,就像一条蛇攻击大象,迟早会被大象踩死。

因此,日本侵华后,希特勒三次调停,但日本不听劝告,希特勒只好作罢。

在在整个二战期间,希特勒基本上是站在中国一边,从1937年到1941年,希特勒的德国政府曾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一直到1941年德苏爆发大战后才中断。

特别是日军攻陷南京后,希特勒秘密支援国民党政府军一大批德制武器,其中包括坦克和重型火炮。

王戴林:《公共外交》课堂笔记汇总解析

王戴林:《公共外交》课堂笔记汇总解析

国际政治系2014级《公共外交》课堂笔记汇总国际政治系1401班王戴林20132115第一讲导论一、外交的基本内涵1、外交的内涵演变(1)外交=谈判(2)外交=和平处理国家关系(3)外交=官方外交+非官方外交(1.5轨外交)2、外交的内涵(1)外交是由国家首脑直接或者通过委任的代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驾驭国际谈判的艺术;从事这种谈判的技巧。

(2)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以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

(3)外交的代表性、官方性。

(4)外交涉及处理国家之间和国家与其他行为者之间的关系。

外交主要是国家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代表以及其他行为者,运用通信、个别的会谈、交换观点、说服、访问、威胁和其他相关的行动来阐明、协调和维护特殊的和更广泛的利益的手段。

3、“外交”的共识(1)外交是独立主权的对外行为。

(2)外交是手段,而非目的。

(3)外交在形式上是和平手段,而非武力手段。

(4)外交在行动上主要是国家代表的行为,是科学、艺术与技巧的统一。

4、外交:界定外交是主权国家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官方执行者或经授权的非官方执行者,以国际惯例和国际法为基础,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执行对外政策,通过和平方式和手段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二、外交的功能1、代表国家2、沟通意图3、谈判协议4、情报搜集5、危机管理(减少国际摩擦)三、外交的历史发展1、古代西方外交(1)古希腊外交(地中海体系)①城邦外交准则:通过仲裁解决争端、不经宣战不能开战、使节不可侵犯、在神庙中避难的人不能杀害等。

②演说家(2)古罗马外交万民法(3)古代外交的特点①出现了某些公认的外交规范②地域性外交,跨地域外交十分少见③外交延续性不够,多为间隙性外交④制度化水平低,属于非制度化外交,体现在有使节制度,但没有职业化;有结盟制度,但没有长效化⑤服务战争的辅助性手段,权宜之计2、中世纪外交(476~1453)(1)中世纪初期的绝对主义外交(西欧:王权衰弱,封建领主;东方:拜占庭帝国)①外交掌握在国王手中,呈现为秘密外交的特点②外交仍然是从属于军事,是军事手段的补充③出现领主外交和私人外交④外交具有欺骗、狡诈风格(2)中世纪中后期的二元外交①11世纪初开始,教权、王权冲突尖锐②1096~1291年,十字军东征,确立教皇权威③14世纪,教权衰弱,王权兴起(3)中世纪晚期①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②1455年,米兰公国,热那亚,第一个常驻使节,意大利共和国至西欧普遍化③继承拜占庭风格④由于常驻使节制度的发明,意大利通常被认为是西方近现代外交的鼻祖,拉丁文为通用语言总结:中世纪外交也被成为“意大利风格”外交,外交以搞阴谋著称,继承了罗马,有着欺骗和狡诈的风格3、近现代外交:国家职业外交范式(1494)(1)现代外交制度确立的标志: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2)主权国家外交成型,特别是现代民族国家(3)“法式外交”模式(法兰西体系)及其扩展:大国比小国更重要,谈判的保密(4)一战前近现代外交(传统外交)的特点:①具有很强的贵族外交倾向②强烈的“欧洲中心论”和“大国中心论”③职业化、等级化、法制化的体制和机制④秘密外交(5)一战后近现代外交的特点:①科层化的金字塔形组织体制和职业外交官的确立②国家主权独立,平等的价值原则③法制化和专业化的职业外交运行机制④公开外交4、全球化时代外交:社会多元外交范式(1)主客体多元化(2)议程多样化(3)国际制度化外交(4)科技和信息革命导致的外交公开化、公众化、即时化、高层化(5)现代外交的民主化趋势,双层博弈理论(6)核武器改变了外交与武力的理性联系四、公共外交1、传统外交主要是国家之间通过专门的外交机关——大使馆和外交官——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和争端,达成一些共同认可或遵守的协议或约定,主要是双方政府的互动行为。

日本外交概况

日本外交概况

要讨论日本外交必然离不开对日本历史、国家战略和国民意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事实上,日本的外交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民意识的发展不断演化着。

在讨论之前,要先对有关日本的基本观点做-点说明。

第一,日本有着始终坚持崇拜、追随强者,鄙视、欺凌弱者的战略思想;第二,外向型文化是日本国家战略调整的内因,尤其是种种原因导致的日本强调危机意识第三,日本通过加强日美同盟,深化构筑安全战略;通过扩大东亚地区敏感问题,开展多边外交;第四,近代以来,日本在谋求建立-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中,坚持”实力”理念,认为“实力”是维持世界秩序的根本保证第五,日本的民族文化(包括:‘皇道哲学’、侵略扩张的军事战略和武土道精神)深深影响着日本的国家战略从日本近代以来的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上来看,大致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就是“脱亚入欧"战略和军事立国的战略日本在近代同中国样,也曾饱受西方侵略者的欺凌,于是日本的仁人志士便开始睁眼看世界,主动向欧洲学习。

1875年,日本近代最大的思想家福泽逾吉赴欧考察学习后,在其著作《仗明论概论》中指出,日本文明若要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1885年,更是在《脱亚论》中全面阐述“脱亚入欧”的主张。

与思想界一致的是,明治政府也认识到了向欧洲学习的重要性,但当时有三种模式可供日本选择,一是法国的权利分割制,二是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三是普德的立宪君主制。

在明治初年至明治十四年政变这段时期内,英国的自由主义与法国的共和思想在日本占据主要潮流。

不过岩仓使团在游历欧美各国后认为,英国的政策虽然十分完美,“形势、位置、人口殆与我邦无异”,但两国国民素质差距极大;法国当时正值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加上法国80年内6易国制,使节团认为法国的政局不稳,在此之时,使节团开始对想象中美好的民主制度产生动摇。

而经过对德国的拜访,使节团仿佛找到了日本未来的方向。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统治下,俾斯麦认为国际社会是弱肉强食的实力社会,只有加强实力才能立足于世界。

日本为什么这么怕美国

日本为什么这么怕美国

日本为什么这么怕美国
日本为什么这么怕美国
日本为什么这么怕美国?
日本和美国有着长久的友谊,他们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结盟了。

但是,两
国友谊也伴随着日本对美国的恐惧和害怕。

日本一直害怕美国可能在所有问题上发起军事行动,而且在过去几年,不少日本政策都受到美国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恐惧有其合理的原因。

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发起
过核攻击,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令二战以惨败告终。

此后,日本政府对美国一直抱着一种模糊的害怕,担心美国再度发起攻击,可能会招致巨大的损失。

因此,日本政府在处理和美国有关的问题时,总是会刻意采取保守性姿态,避免与美国引发冲突。

再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日本自身经济发展速度远慢于美国,这也增加了日本对
美国的畏惧。

尽管美国对日本的国际关系持友好态度,但日本时刻提醒自己要实行军事一体化,这样才能在紧急时刻有一定的准备。

另外,日本政府最近也宣布了新的安保政策,担心美国的威胁加剧,从而严格控制和约束似乎是美国的野心所在。

总的来说,日本对美国的恐惧与它在历史上的经历有关,同时也与全球经济格
局有联系。

日本不断完善自己的军事力量,增强自己的防卫能力,固化一种模糊的恐惧。

美国在日本的外交政策也使日本深深陷入了恐惧之中,尽管美国一再证明其无意攻击日本,但日本仍不安而且怕美国。

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方略地心力说

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方略地心力说

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的外交方略地心力说作者:薛力来源:《世界知识》 2019年第23期文/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主任、研究员自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保守中开放”或曰“坚守中开放”,即:引入外来文化强化自身。

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时,则表现为“与强者为伍”,为此可以“适应强者”乃至“以他者为中心”,其对象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中国、明治维新开始后是德国与英国、二战时期是德国、二战后是美国。

圣德太子似乎扮演了“日本周公”的角色,他制定了冠位十二阶与宪法十七条、撰写《三经义疏》、与苏我马子合编《天皇记》《国记》等史书、派遣遣隋使与留学生。

通过这些措施,圣德太子广泛摄纳儒道法思想、力倡佛教以抑制氏姓贵族、强化天皇权威,从而为大化改新奠定了基本条件并储备了一批骨干人才。

大化改新的结果是:日本以唐朝为样板建立了日本式律令制国家。

圣德太子的治国理念可概括为“吸纳中华、强筋日本”。

这在1592年的壬辰战争(万历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一直是日本的外交方略。

文化方面则持续到明治维新前,典型如江户幕府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以及中江藤树开创的日本阳明学派。

岛国向大陆扩张比较常见,日本也时有这方面的冲动,并在相对统一、国力比较强大时,数次尝试向大陆扩张。

但甲午战争之前除了吞并琉球外日本的对外扩张都不太成功,还在德川幕府时期实行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

原因在于:日本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面对的东亚不存在如欧洲那种四分五裂的政治态势,而是文化先进、国力强大并长期保持统一的中国。

历史上,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也大于日本,朝鲜半岛也长期把中国当作朝贡与效法的对象。

直到中国因为闭关自守而衰弱、并被西方列强击败后,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增的日本才得以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后吞并朝鲜。

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则为日本进一步向中国扩张扫除了主要障碍。

“大政奉还”在西南两大强藩萨摩、长州推动下通过武力实现。

明治维新的路径则是通过比较欧美各国经验后确定,其中岩仓使团作用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 解释 。最后再听一遍 , 基本掌握文章大意。
( 2 ) 难 度 文 章

4 . 词汇讲授的形式
传统的词汇教学就是生硬 的 、 简单 的 、 重复 的读 和写 , 然 而有 段有难度 的文字 , 反复听 到四遍 , 每遍听后想一 想听 不懂 的时候 可以讲授得声情并茂。 的地方。把重要信息记在笔记本上。最后 , 教师把难句说出来 , 写 5 . 教 师 的教 态 、 体 态
在黑板 上。出现的 口语用法要强调 , 成语俗语要给 同学写出来 , 扩
大 听 力 词 汇及 习语 。
教师的亲和力很 关键 , 老师风趣 的语 言 , 充满激情 的语调 , 面
3 . A t f e r - - l i s t e n i n g 语 言学 习活 动 的 继续
带微笑 , 通过手势 、 体态和神态感染学生 , 这样 魅力 四射怎 能使学

要: 1 9 4 0年 9月 2 7日, 日本 与德 国、 意大利在柏林签订 了三国条约 , 日本 与德、 意正式建立起 军事同盟。 日本死
心塌地地投靠 了轴心国, 走上 了依靠德 、 意加速 向南方扩 张的危险道路。通过 日本与德 、 意结 盟过程 的分析 , 探讨 日本这

危 险外交行动产生的原 因和 由此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 二战时期; 军事 同盟; 日本政府 . 以1 9 3 6年 的二二六兵 变为标志 , 日本 法西 斯全 面上 军期望模仿纳粹 ,建立一国~党制 ,在国 内加强法西斯体
“ 大东亚共荣 圈” 的 日本 的下怀 。双 方互 有所求 , 于是便各 使苏联放弃援华抗 日, 并稳定北方的安全 , 而且德 国也 能对
取所需 , 迅速达 成了一致意见 , 近卫 内阁成立仅两个月 , 日 迫使 中国同 日本媾 和施 加影 响 , 以便从 中国战场上抽调兵 德意三国同盟便建立 了。 力, 加速 向东南亚扩张 。


在听力教学中
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1 . P r e — l i s t e n i n g 明确 目标
学好英语 , 词 是基础 。每个阶段都有不 同的词汇量的要求 , 小
先把问题及 听力 材料 的提示看一遍 , 判定文章 的体裁 , 想象 、 学毕业要达 到 6 0 0 ~ 7 0 0个单词 , 会运用和重点掌握 的是 2 0 0个 。 猜测 、 推断文字及其内在含义 。如果材料内容长 , 教师 可以给学生 2 . 学习单词 , 掌握方法 介绍一下背景知识 , 作背景提供 , 话 题牵 扯的 内容 , 如在听邓亚平 等运动员的听力素材时 ,可以让学 生思考 : “ 知道哪些体育 明星 ,
生 厌倦 呢 ?
( 1 )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来训练英语听力 ( 2 ) 教师多用英语 口语
二、 在 词 汇教 学 中
总之 , 只要 多花心思去琢磨 , 课堂教学也会更上一层楼 。
( 作者单位 山东省长岛县第二实验学校)
・编 辑 温雪 莲
1 . 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词汇学 习是 进一步学 习的基础 , 认识
先讨论一 下” , 不仅 为下 一步作热身 , 而且激发他 们头脑 风暴 , 调 动他们的兴趣 。 应注意单词的四个要素 : 读音 、 拼写 、 词性 、 词 意。首先 , 在学 习 中不能把这 四个要素割裂记忆 。读音和 拼写 有着 必然的联系 , 所以掌握好读音有利于掌握好 拼写 。其次 , 可 以教给学生构词法 , 通过词缀和合成方法使记忆简单化 。 3 . 重点词汇 , 强化记忆
国际环境 的影响 , 其一是 日 本陷入了侵华 战争 的泥沼 。
郝 随 即被提上 了议事 日程 。英 国得 到了美国的有力援助 , 希 1 9 3 7年 日本 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时 曾狂 妄地 叫嚣 三个 月 内
。 。 。
特勒狂轰滥炸的“ 闪电战” 未 能立刻迫 使英国屈服 , 也希望 结束 战斗 。 但三年过去了 , 日本被死死拖在 中国战场上。 迅 日 本能在东亚牵制美 国。 牵制美 国, 也正 中谋求南进 , 建立 速同德 、 意结盟 , 不仅可以利用德 国的斡旋 , 改善 日苏关系 ,
台, 军部势力膨胀 , 在左右对外政策上举足轻重。1 9 4 0年 7 制。同时与德 、 意合作 , 策动侵 略南方 , 建设东亚新秩序 , 这
月 2 2日, 近卫文 磨在军部 势力 的支持下第 二次上 台组阁 正是以军部为核心的革新派的设想 。”
文 并任命亲德 、 意 的松冈洋右担任外相 , 与德 、 意的结盟也就
2 . Wh i l e — l i s t e n i n g 关注听力技能的训练
( 1 ) 简单文章
先听一段材料 , 停下来用一分钟时间想一想大概 意思 。
不是每个单词都要记住词义 、 词性 、 词形。但有一部分必须牢
那 么教师就要反复强化 , 比如可以让学生用这些 词做汉译英 , 再听一遍 , 这一遍 , 可以一 句句停顿下来 , 然后 让学 生复述大 记 , 让 学生在语境 中掌握词 汇。 意, 教 师把难 的单词 列出来 , 难 的句 子提 问学 生 回答 , 并简单 提 英译汉的练习,
E t 本迅 速地 与德 、 意建立起 军事 同盟 , 是与其 当时面
其二 是德 国在 欧洲战 场上 的辉煌 战绩令 日本 眼花缭
心醉神迷。 德 国的连战连捷 , 已像 烈酒一样 , 使 他们 陶醉 临的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的。国内因素主要是军部势力极 乱 、 力推动与德、 意结盟。军部法西斯在 1 3本得势后 , 深深地介 如狂。 日本一向有攀附强 国的传统 , 过去的英 日同盟对 日本 入到 日本的对外政策 中。北守南进是海军的传统政策 , “ 陆 在 日俄战争 中取得胜利功不 可没 。 值 此向南扩张之际 , 一旦
百 花 园地
2 0 1 4年 2月 8日
英 语听力教 学和词 汇教 学 的几点心得 论二战期间
文/ 王 玉 杰

要: 在多年的英语教 学中, 不 断学 习, 不 断总结, 通过远程研修 , 在教学实践 中逐 渐摸 索, 积 累 了一些适合 学生学习的教 学经验
和心得 , 下面简单介绍。 关键词 : 英语听力教 学; 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