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考研材料-当代外交史25

合集下载

外交学院考研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资料

外交学院考研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资料

外交学院考研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资料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招生统计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总成绩=〔(笔试成绩+外语口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2.5〕×30%+(初试总分÷5)×70%1、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报录比:2011-2013年报录比一般在5:1-7:1,2014-2015年平均在8:1-9:1(有竞争,但性价比超高)2、初试成绩排名靠前的这部分考生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能否顺利进入复试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课的分数高低决定的。

参加考试的大部分考生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平均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复试中笔试和公共外语口试一般不会太难,重点在专业面试环节。

二、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历年分数线统计(2013—2015)年份外语、政治专业课总分复试人数/录取人数2013年42分63分324分30人/24人2014年44分66分346分29人/23人2015年42分63分350分19人/18人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1、单科分数线方面外交学院基本会使用国家线,但知道意义并不大。

考生如果有1-2科刚过国家线那么在总分上很难达到要求。

2、复试人数与招生人数的比例为1.3:1(很多年份由于过线考生数量并没有达到该比例)3、初试排名和复试排名之间的差距大部分年份不会太大,初试成绩还是最关键的因素。

三、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领衔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专业名称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外交学统考生推免生①101政治(100分)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4法语(100分)③712政治学综合二(150分)④806外交学(150分)①笔试:专业外语(翻译+写作)(100分)②公共外语口试(50分)③专业面试(专业问答)(100分)2013年24人2014年23人2015年18人2013年1人2014年3人2015年3人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外交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710法学综合科目:①《宪法》(第二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②《民法》(第三版),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③《民事诉讼法》(第三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④《刑法学》(第三版),高铭暄、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801国际法专业科目:①《国际法》,邵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②《国际私法》,韩德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③《国际经济法》,余劲松、吴志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711政治学:①《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②《政治科学基础》,唐晓、杨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版。

802国际关系史:《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肖月、朱立群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806外交学(含中国外交史):①《外交学概论》,鲁毅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②《中国近现代外交史(1840-1949)》,熊志勇、苏浩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③《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谢益显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④《外交决策》,张历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807经济学综合:①《世界经济学》,庄宗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②《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808国际政治概论:①《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当代中国政府》,王春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④《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唐晓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免费下载】外交学院外交学概论考研资料

【免费下载】外交学院外交学概论考研资料

外交学概论名词解释1.主权平等原则: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外交的基本原则。

主权这一概念是16世纪末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在《论共和国》中提出的。

从国际法的实践看,主权是一国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的权力。

主权国家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主权平等原则是主权原则的自然延长。

《联合国宪章》对主权平等原则做了较完整的说明:国家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各国拥有对内的主权权力;国家的人格和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均应受到尊重;国家必须在国际法方面忠实的履行其国际义务。

以上四条是相辅相成的。

一国有权维护自己的主权,同时也必须尊重别国主权,不应将自己的主权意志强加于另一国,否则就是违背了主权平等原则。

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之一。

这一原则分别列在《联合国宪章》第2条中的第3和第4款。

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这一原则就是为这一宗旨服务的。

其包含着互不侵犯及和平相处的思想。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传统方法有谈判、斡旋、调停和仲裁四种。

前三者是外交方法或政治解决,后者为法律方法即司法解决,但须通过外交途径经当事国同意。

安理会对争端的和平解决负有特殊任务。

3.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之一。

这一原则反映在《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款。

是指联合国虽是一个具有普遍权威的世界组织,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但无权干涉会员国内部事务。

当然各会员国之间更不能相互干涉内政。

仍是主权原则的自然延伸。

不干涉原则最早源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法,后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4..外交承认:外交承认也叫国际承认。

有两种含义:1.指一个主权国家承认另一个主权国家(一般指新建立的国家,也包括更改政体或国名的国家)2.指承认一个主权国家的新政权(一般是指政权更迭后的新政权)为该国的合法政府。

两国互不承认,或只有单方面承认,是无从建立外交关系的。

所以互相承认是两个主权国家建交的前提。

具体方式:有关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互相承认,或单方面由一国领导人、外交部或外交代表发电报、发表声明或谈话等宣布承认。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内部复习资料-报录比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内部复习资料-报录比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复习指导(1)——考试内容、参考书本文目录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招生统计二、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分析三、2017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四、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资料整理——《政治学十五讲》状元复习笔记正文部分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招生统计(育明小陈老师)育明教育小陈老师总结解析:总成绩=〔(笔试成绩+外语口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2.5〕×30%+(初试总分÷5)×70% 1、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报录比:2011-2013年报录比一般在5:1-7:1,2014-2015年平均在8:1-9:1(有竞争,但性价比超高)2、初试成绩排名靠前的这部分考生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能否顺利进入复试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课的分数高低决定的。

参加考试的大部分考生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平均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复试中笔试和公共外语口试一般年份不会太难,重点在专业面试环节。

二、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分析(育明教育小陈老师分析)三、2017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领衔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

本资料涵盖了专业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历年的版本也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推崇。

育明教育“一本通资料+高分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保证。

(外交学院考研资料经验获取、课程咨询可联系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

八六贰)资料具体目录如下:(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基本信息1、专业概述2、毕业生去向及就业情况3、考试内容解析4、招生人数、报录比数据统计5、专业课出题趋势及命题规律分析(二)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规划和复习方法讲解1、复习规划的设定2、专业课参考书解析3、专业课复习注意事项(三)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各阶段笔记整理1、基础版笔记(知识内容填充)2、框架版笔记(体系脉络建立)3、背诵版笔记(重要考点记忆)4、状元版笔记(冲刺高分拓展)(四)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题源论文和导师讲义课件讲解1、外交学专业课出题老师分析2、外交学导师重点课件讲义(五)2010-2015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解析1、2010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解析2、2011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解析3、2012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解析4、2013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解析5、2014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解析6、2015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解析(六)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题整理及热点整合专业一“政治学综合二”重点专题整理解析专题一:政治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比较专题二:两党制与多党制专题三:马克斯.韦伯关于政治合法性来源的论述专题四:代议民主制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特点专题五: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专题六:文官制度的优缺点专题七: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与当代政治专题八: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的发展历程与政治影响专题九:主权理论的缘起与演变专题十:社会契约论专题十一:现代国际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专题十二:现代国际体系与中国传统封贡体系的比较专题十三: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政治影响专题十四:政治伊斯兰运动与政治世俗化专题十五:全球化的政治影响专题十六:国际关系三大理论传统(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优缺点专题十七:国际关系理论的几个重点学派关于国际问题的分析范式专题十八: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分权制衡理论专题十九:自然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专题二十:民主与民本思想比较专题二十一:无为而治与小政府专题二十二:法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比较专题二十三:中西封建社会比较专业二“外交学”重点专题整理解析专题一:中国近代外交重要人物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中的几个重要条约专题三:民国外交政策与贡献专题四:评析弱国无外交专题五:新中国对外战略的演变专题六:中国政府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主张专题七: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专题八:南海外交争端专题(由来、争议体现、处理方针)专题九: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下我国外交策略的影响以及需要做出的调整专题十:亲诚惠容的外交思想(七)复试流程及常见问题讲解(八)2017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模拟押题试卷及解析1、2017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试题一2、2017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试题二3、2017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试题三育明教育的专业课辅导课程由外交学院各专业博士领衔,能够全面系统的搭建知识体系,深度的挖掘出题导师相关信息,精确掌握考试的最新动态和热点,为学员的考研成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讲解考试分析学长笔记复习经验-育明教育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讲解考试分析学长笔记复习经验-育明教育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讲解考试分析-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讲解(育明陈老师独家解析)专业一“712政治学综合二”①《政治科学基础》,唐晓、杨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②《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政治科学基础》这本书是专业一复习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试题都会考到大量书中的知识点。

建议考生要把这本书研读4-5遍,千万不要因为知识点比较琐碎而产生复习的死角,像15年的考试中出现了“政府四职能说”相关的命题,很多考生在复习中就并没有作为重点。

另外“全读”的同时还应当“精读”对于书中的重要知识内容需要还要做到熟练背诵。

对于笔记整理,按照“类型”和“方法”的主线来进行,一看到标题就能够想到有几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包含几点、没一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唐晓老师和杨帆老师都是我们外交学院的老师,其中唐晓老师更是我们外教系的系主任,虽然专业课的命题基本是众多硕士生导师轮流出题,但这本书每位老师在出题是都会重点参照。

(更多外交学院考研参考书解析、资料经验获取、课程咨询可联系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几乎是所有学政治学、考政治学的人都会认真研读的一本书。

书的写作脉络以及框架是非常清晰的,阅读起来也并没有大的难度。

从2009年《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成为指定参考书之后,每年考试中能够从书中找到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

但这本书在复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确实不容忽视的,建议考生要把书中专属性的知识点记忆清楚最好有一本优秀的笔记来协助。

专业二“806外交学”①《外交学概论》,鲁毅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②《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二版)》,熊志勇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③《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谢益显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④《外交决策》,张历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当代中国外交方向考博真题-育明考博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当代中国外交方向考博真题-育明考博
2.复习阶段 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 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加强。 在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 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 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 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 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 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 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 映不出来。 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 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 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犷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 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 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
3.学制。全脱产博士生学制为三年,委托培养博士生学制为四年。拟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 报考类别只能为委托培养,不调档,不转人事组织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每位导师录取在职委 托培养博士生不超过一名,全院录取在职委托培养博士生数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招生总人数的 30%。

外交学院考研材料-当代外交史29

外交学院考研材料-当代外交史29

四、中国支持1973年美越巴黎协定1关于越南问题的议定书(1973年3月) 2中国继续给越南援助——1973年6月,中越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1974年中国给予越南无偿经济和军事援助协定。

——1971-1973年,是中国向越南提供援助最多的三年,签定援助协定的总额近90亿元人民币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战争期间,中国先后派出8万优秀儿女赴越南。

自1965年8月1日至1968年3月,前后分5批入越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连同配属援建工程的高炮部队总计15万余人,3年中,共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20多年间,中国向越南提供的军事、经济和自由外汇的援助总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包括足够装备陆海空军200多万人的轻重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品,成百个生产企业和修配厂,2亿多米布匹,3万多辆汽车几百公里铁路以及全部铁轨、机车和车厢;500多万吨粮食,200多万吨汽油,3千公里以上的油管以及几亿美元的现汇等。

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是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第二节中苏公开***和敌视一、莫斯科三月会议和中苏执政党关系公开***1、伯列日涅夫上台后的对华政策1964年10月16日,赫鲁晓夫下台。

中国希望苏联新领导人能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国际共运的团结。

1964年11月,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7周年的庆典。

苏联执行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2、莫斯科三月会议1965年3月,苏联新领导在莫斯科召开26个兄弟党参加的“协商会议”。

中国、朝鲜、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7个兄弟党拒绝出席。

中苏两党关系完全破裂二、中国采取不同苏联搞统一战线和联合行动的政策1、1965年5月**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苏联不在反美统一战线之内苏联:“脱身”政策————“插手”政策1964年12月,“一致行动”配合“无条件谈判”中国:“美苏合作主宰世界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总路线的灵魂。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内部资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内部资料

乔治.凯南遏制理论:1946年2月22日,美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份八千字电报,后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从而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

主要内容:一,苏联行为动机的根源。

“根源在于俄国人那种传统的和本能的不安全感”。

二,苏联行为的理论根源。

凯南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苏联维持国内“独裁制度”和同外部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斗争的理论依据。

三,苏联的政策目标。

是从一切方面致力于提高苏维埃国家的实力和威信,力求分裂和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

四,美国的对苏政策。

“遏制俄国扩张倾向的政策”。

五,遏制苏联的目标。

遏制苏联势力范围的扩大,并竭力促使其内部发生变化。

乔治.凯南遏制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苏战略和政策的确立和执行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

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自杜鲁门起美国历届政府的一项基本对外政策。

富尔顿演说(铁幕演说):为了在美国国内外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一次反共演说。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访问美国,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密苏里州富尔顿城,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即“富尔顿演说”。

在演说中,丘吉尔称共产党“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一副纵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鼓吹英美两国结成军事同盟,加强实力,以对付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这一演说是二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的信号,是战后美苏“冷战”的前奏。

杜鲁门主义: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

二战后,随着美苏之间在处理德国赔偿问题以及在中东对抗的加剧,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发表对外政策声明。

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因此,他主张必须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并要求国会授权,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以阻止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军力量的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影响1、边界线相对平静
2、两国关系严重恶化第五节中苏大辩论和中苏国家关系的恶化
一、50年代上半叶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1、50年代上半叶,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同苏联和东欧新民主国家展开的。

2、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中苏双方在一些重大事件上相互配合和支持。

3、1954年9月-10月,赫鲁晓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决定——于1955年5月31日将旅顺口及该地区的设备移交给中国;——从1955年1月1日起,归还在中国境内的中苏合营的股份公司,苏联原有的股份在几年内分批还给中国;——定给中国5.2亿卢布的长期贷款以及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程和扩建141项工程。

4、苏联还向中国派遣了大批专家,并接受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给中国培养了大批干部和科技人员二、苏联的外交新战略和中苏战略利益的分歧1、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1)苏联外交新战略的总构想:通过采取一系列主动的外交行动,逐步解决造成东西方尖锐对立的战后遗留问题,争取使西方承认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获得的既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缓和东西方关系。

——1955年7月、1955年9月、1956年2月(2)根据和平共处总路线,赫鲁晓夫把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放在苏联外交政策的首位2、中苏战略利益的分歧
苏联1要创造大国合作(主要是美苏合作)共同维护欧洲安全的缓和气氛,需要中国配合。

2希望中国裁军,由苏联通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华沙条约》向中国提供保护伞。

中国1要解放台湾,不能对美国及蒋介石集在东南沿海的挑衅置之不理;中国认为美国是中国安全的最大敌人。

2为了对付美国的威胁,中国希望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和空军力量。

主要事件: 1955年赫鲁晓夫与中国副总理、国防部长彭德怀进行了两次会谈1958年823炮击,苏联十分不满。

1959年8月第一次中印边界武装冲突,苏联的国家通讯社塔斯社表示出偏袒印度的立场。

国庆10周年庆典期间中苏的争论。

1960年5月U-2侦察机事件上中苏的不同态度。

1959年赫鲁晓夫撕毁了1957年中苏两国政府签定的《国防新技术协定》协定。

1963年,苏联与美英确定了部分核禁试条约。

三、中苏两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分歧和论战1、对苏共20大提出的个人崇拜问题和和平过渡问题的争论(1)1956年2月,苏共举行第20次代表大会。

(2)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3)人民日报发表《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4)1957年**中央又向苏共中央提出了一个书面的《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1956年2月14-25日,苏共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当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该报告成为苏共各项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中国***对于苏共20大的看法1对于全盘否定斯大林,认为不妥;2对于会议提出的片面的鼓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观点,不能同意;3以上两点在党的内部向苏共提出了看法,但公开地对于整个20大,特别对苏共“批判在党内曾经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崇拜现象”给予肯定评价。

2、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1)1956年6月和10月,先后发生了波、匈事件(2)两个事件的联系和区别(3)在中国的建议下,苏联政府1956年10月发表了《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合作的基础的宣言》,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予以积极的评价和支持
3、1957年两次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
(1)对苏联是有批评有维护。

(2)1957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两次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分别通过《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

(3)争论的焦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问题。

(4)毛**提出《关于和平过渡》的意见提纲,指出:“提出和平和非和平的两种可能性,不是单提一种可能性,这就比较灵活些,使我们在政治上随时处于主动地位。

”(5)毛主席发表一些重要观点,如对世界大战,一反对,二不怕。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东风压倒西风。

4、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1)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组织了对中国***的突袭。

(2)以彭真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与赫鲁晓夫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