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一个小水滴的体积316

4 5.310

3

V r π-=

=?cm 3

1 cm 3水分散成小水滴的个数为16

1105.3

n ?=个=1.887×1015个

这些小水滴的总表面积S =1.887×1015×4πr 25

3610r

=?=

cm 2

0.07205γ=N ·m -1×60m 2=4.32J

2.N ·m -1=N ·m ·m -2=J ·m -2 表面自由能 3.(略) 4.2

2

()24 () s

L V s

L V N N C

U T r

T T N N U πγγγ-???

=

=- ????

↑-↓↓↓

5.d dS d d d i

i

U T p V A n

γμ=-++∑

对表面0dV =则有

d d d d i i U T S A n γμ=++∑ ,j s

T p n p A n

U S U

T T A A T γγγ?????????==+=- ? ? ?

?????????,,,+ 22s

p A n

U

T T T γ??

??=- ?

????,, 6.1

-1-12

1880mN m

0.43mNm K 1808K 2.66J m

s

U --=?+??=?

7.当T =4620K 时,γ=0

当T =823K 时,γ=380mN ·m -1 -1-1

380m N m K 3797p

T γ???=-??

?

??? -1

-1

1273380(380450)m N m

335.0m N m 3797

k γ=-??=?

8.1

2

(22.052930.096)m N m

50.18m J m

s

U

--=+??=?

1 mol 甲醇的体积为32/0.8=40cm 3 每个甲醇分子的半径为

1

38

23

40

3cm 2.5110cm

6.0210

4r π-?

?=?=? ????

1 cm 3的表面积S =

8242

3 1.210cm 1.210m r

=?=?

总表面积S ’=4.8×105m 2

ΔG =4.8×105×22.05×10-3·J ·m -2

=1.06×104J ·m -2

9.不能。因为当水沿毛细管上升到管口时,曲率将发生变化,直到曲率半径增加到附加压力与毛细上升的静水压相等时,液面停止上升,可见,当水上升到弯管的最高点时,便停止变化。 10.1

211p gh R R ργ???==+

???111R γ??=+ ?∞??

1/R γ= 5

0.07205m 0.147m 10009.8510

h -=

=???

(a )2

5

3

5

0.07205 tg

109.8tg

gh h h γρ=

=

??

h =9.17×10-3m=1cm

(b )12 0R R h →∞→∞→

11. 体系 曲率 压差 体系 曲率 压差

球面内外

1R

2R γ 圆筒内外

1

1R

1

2R γ

球形液泡内外 1R

4R

γ 平面左右 0 0

圆柱内外 11

R 21

R 1

R γ 马鞍形的中心两侧121211

11 R R R R γ??

-- ???

12.(a )2管水面上升至石蜡部分下口,3管水面上升至凸出部分下口;4管上升至弯管管口。5管水面略低于1管水面(因为曲率半径较大)

(b )2、3管水面与1管相同,4、5管与(a )同。

13. 水在二平板玻璃间形成凹面,附加压力朝向气相,相当于形成往两边的拉力(力方向相反),因此,玻璃不易拉开。

而汞在二平板玻璃间形成凸面,附加压力朝向汞内部,这就相当于两边各有一往中间的力。此力使两玻璃更易分开。 14.p r

γ

?=

当4

1102r -=?m 时,p ?=1.44kP a ,p L =99.86kP a 当3

110

2

r -=

?m 时,p '?=0.144kP a ,'

L p =101.16kP a

15. 根据凯尔文公式

4

6

3

220.0720.018ln

2.1310

8.314293510

10

r

M p p RTr γρ

--???=

=-

=-??????平

0.9998r

p p =平

23380.9998 P a =233

r p =?

当 9

510

r -=-?m 时

0.8080r

p p =平

1890 P a

r p = 上述计算说明,曲率半径越小,凹形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越小,蒸气越容易凝聚。 16.对液珠,r >0 同样利用开尔文公式可得 当 6

510r -=-?m 时

1.0002r p p =平 p r =2338.5 Pa 当 9

510

r -'=?m 时

1.237r

p p =平

p r =2892 Pa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当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大,因此,若大小不同的液滴同处于一封闭容器中,则最后小液滴消失,大液滴变大。

17.

p gh r

γ

ρ=?=? r g h γρ=??? (天弯液面校正)

若考虑到弯液面校正

弯液面上液体面积为 2

22

R R R π?-

2

(2)2

S R π

=-

2

2(2) =(1)2

4

R h R h R π

π

??=-

?-

()r g h h γρ=???+?

(1)4

h R r g

γπρ=

--

???

18.活塞连通时,左端小泡变小,右端大泡变大,当小泡收缩到管口且曲率半径与右端大泡的曲率半径相同时,两泡不再变化,若通大气,则两泡同时变小,但小泡变化较快,直到两泡的曲率为零,则膜内外压力相同,泡停止变化。

b. 活塞连通前,右边泡内压力大于左边泡内压力,因此,连通后,右边泡变小,左边泡变平,当两边压力相同时,不再变化,此时,左边本来稍向内凹的气泡变成向外凸,若连通大气,则左右均变平。

19.成球状。因为球形的曲率半径处处一样,附加压力一样。若开始时为不规则形状,则由于附加压力的作用,不规则形状最后会自动调节成球形。

20.泡内空气压力为

3

8

20.072'101.32510110p -???=?+ ????

Pa=14501 kPa 根据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θ

θ

1

2

2114060011ln

(

)8.314373/K H p p

R

T T T ??

?'=

-

=

- ???

T 2=601.2k=328℃ 21.θ

20.0720.018ln

10008.314293p p

r

??=-

???

8

1.0110m r -=?

1

6

87

2

(210

1.0110

)1.4210

m

x ---==???=

? 11x r p r x r γ

γ>>???=+= ??? 2

26

7

22 3.1410

0.072N

=4.52410

N

f p x x R r

γ

ππγπ--=??=?=?=????

22.8

20.0720.018 1.0110

m 8.3142931000ln 0.9

r -??=-

=????

7

-6

1.010m

=7.1310Pa

x p -==???

7

22.26

10N

f R πγ-=?=? 7

8

2.2610

2.3110

k g

9.8

m --?

=

=? 一个粒子体积 21

3

19

3

43.1412510 m 5.23

10 m

3

V --

=???=? 一个粒子重 19

15

'5.231028001.46510 k g

m --=??

=? 8

2.3110

k g

-?需粒子数 87

15

2.3110 1.58101.46510

N --?==??个

总长度 L = 76

1.581010

m 15.8m -??=

23.3

2

-1

1.009910

0.1540997.29.8 1.432310

N m 2

2

2

r gh γρ--?=

???=

????=

?

1

0.077N m -=?

24.2

gb

ργβ

??=

查B -A 表,

26

1

3

1

25 =90 0.48184

0.125 cm 0.2596 cm

5009.8 2.59610

=

N m 1.3210

N m

25

x

b

x b βφγ----====????=??

25.mg =2r πγ? F m g F V g

r

r

ργ??=

=

83

4.0310m V -=?

83

3

9

8

3

4.0310

1.482 =0.2657

3.00610

0.2657 4.03109509.8

=

33.1 m N /m

3.0110

V F r

γ----?=

=?????=?

上述结果是假设液体可很好地润湿滴管而得得到的,若液滴不能润湿滴管,r 应为内径,此时

84

3

3

12

4.0310 1.967101.2710

V r

--?=

=??

26.(略)

27.有关系,因外部试管太小,在内、外管间会形成一凹液面,从而使基准点位置不易确定。 28.

121

2

22

gh gh r r γγρρ==

121221

()2r r

g

h h r r ργ??

=- ?-??

优点,不必校正液柱高度

29.2'p gh p gh r

θ

θ

γρρ+=++

1水

121

2121221

2'22()()(

)

2

gh gh r g h h r r g

r r h h r r γρργγρργ=--=-=

--l 水水水 当两管端口在液体中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时,不必校正。

第二章 溶液表面

1.强电解质水溶液(如多数无机盐)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而缓慢升高,大致成直线关系;无机盐对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可看作是阳离子和阴离子贡献的加和,且溶液表面张力的变化方向与盐类本身表面张力的变化方向相同。

第二类曲线的变化规律是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而逐步缓慢降低,一般极性低分子量有机物属此类型,

其特点是一级微商c γ??? ????和二级微商22c γ??? ?

???

皆为负值且服从特劳贝规则。第三类曲线的特点是:溶液表面张力在低浓度时急剧下降,很快达最低点,随后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趋于缓慢,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这类曲线对特劳贝规则适用,其另一特点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有效值和效率(cmc )都较高(cmc 小)。

2.加入溶质后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用()

d d c c γ→-表示,可分为三类(上第一题

解答)。

第一类 表面非活性

()d 0d c γ>

第二类 表面活性物质 ()d 0d c γ

<但绝对值较小

第三类 表面活性剂

()d 0

d c γ<绝对值较大

3.遵循特劳贝规则,即溶质分子中碳链长度每增加一个CH 2, 则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加3倍。即

()

()

d (1)

d 3d ()

d c c n c n c

γγ→→-

+=-

4.由于溶液表面与本体的浓度有差别,因此,溶液表面吸附是普遍存在的,溶液表面吸附也是引起表面张力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由刮皮实验或通入气体使在表面生成大量泡沫,最后分析表面层与本体层浓度的类别等实验来证实表面存在吸附。 5.1d Γd ln r

R T c

=-,当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后,,0γ↓Γ>为正吸附,反之,则为负吸附。

6.ln RT a θ

μμ=+ d d l n d R T a A μγ==-

1A =

Γ代入得 1d d ln r

a R T

Γ=-

公式导出过程如下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i i

i i

i

i

i

i

U T S p V A n U TS pV

A u n

U T S p V A n

S T V p A n γμγγμγμ

=-++=-++=-++

+-++

∑∑∑∑

比较两式有

d d d d 0i i S T V p A n γμ-++=∑

恒T p ?有 d d i

i

A n γμ

=-∑

d d Γd i i i i n A

γμμ=-=-∑

对二组分体系

1122d d d γμμ=-Γ-Γ

令Γ1=0,有2222d d d ln RT a γμ=-Γ=-Γ

22

1d d ln a kT

γ

Γ=-

7.表面浓度,指溶质在表面层浓度的绝对值;

表面过剩,指单位物质量的溶液在表面层所含有的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样溶剂在本体中所含溶质物质量之差。

Gibbs 吸附量,指溶剂表面过剩为零时,溶质的表面过剩。

相对过剩量 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的同种物质的本体相相比,另一种物质的过剩量,如(2)

1

Γ指

单位面积表面相与含有等量溶剂的本体相相比,溶质的过剩量。

相对过剩量是一个广义过剩量。 8.d d C B C R T c

R T

γΓ=-

=-

(对稀溶液

d d B c

γ=)

或对0

(1ln(/1))b c a γγ=-+求导

0d 1

1d 1/b b c

c a a a c γγ

γ?

?=-

=- ?++??

0c T b a c

γ?

?

=

?+??

当0

=m c a T b γ>>代入得

m c T T a c =?+ 令 1k a

=

1m

kc

T T kc

=

+

9.(略)

10.染料一般带有阳离子,若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会造成溶解度降低或产生沉淀。这种情况下,最好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型的表面活性剂。

11.(a )表面非活性物质,因为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小于本体。 (b )表面活性物质,因为溶质在表面吸附,但吸附量不太大。 (c )表面活性剂,在浓度不高时,表面吸附即达饱和。 12.d d d d d i

i

G S T V p A n

γμ=--++

,,(0)

ln s

i i i i i T p T p

s

i i s s

i i

i G A A n n A RT a A

μγμγμμμγμμγ????

??==+=+

? ?

??????-==+-

13. 0

(1)ln m

aa

m T T G RT x T T ??

- ??= ? ???

当12

m

T

T =

ln aa G RT x ?=

或0

1221

ln

s b aa

s

b

a a G

R T a a ??=? 对稀溶液

12121 1 b b s

s

a a x a a θθ≈===-

当 12

θ=

ln ad G RT x ?=

14.3

36

2(7.510

5.510)510

---Γ=?-???mol/m 2

8

1.010

-=?mol/m 2

3

3

222

d 5.510

4.210

d 8.314298

c R T c γ--?Γ=-

=-

???mol/m 2

9

9.3210-=?mol/m 28

1.010

-=?mol/m 2

可见,两种方法结果一致。 15.

3

d 12.8510

2.303

d ln B

c

γ-=-=-?N/m

3

62

1d 12.8510

5.27610mol/m d ln 8.314293

RT c

γ

--?Γ=-

=

=??

19

1 3.1510s A A L T L

-=

=

=??m 2/分子=0.315mm 2/分子

16.

以ln c γ 作图,得

17.

以ln c γ 作图,为一直线,斜率

d 11.1d ln c γ=- mN ·m -1

3

262

11.110

mol/m 4.5610mol/m 8.314293

--?Γ=

=??

A s =

22

17

1

m /0.36 nm 6.02 4.5610

=??个

18. 0πγγ=-

随c 增加,表面趋于饱和吸附,a 变化小。 19.1d 1d 1d d ln d ln(/)d ln RT c

RT

p RT RT p

γ

γ

π

Γ=-

=-

=+

0.0940.0840.0930.088

d d 4

p

π

+++=

mN ·m -1·kPa -1

=0.09 mN ·m -1·kpa -1

0.090p R T

Γ=

? mN ·m -1·kpa -1

=1.47×10-6mol/m 2=8.85×1017原子/m 2 汞的摩尔质量为200.6 g ·mol -1密度为13.6 g/cm 3 汞的摩尔体积 V =14.75 cm 3/mol

324

38

5.8510

cm 1.8010cm r r --=?=?

S =2

15

4 4.0710

r

π-=?cm 2/分子

N =14

2.4610-?分子/cm 2

1313

8.85100.3624.610

θ?=

=?

20.

C =1 m mol ·L -1时

2

6

2

1d d 1

5.5m m ol m

8.314285

2

1.16110m ol m

R T

c π---Γ=-?

=+

???=??

C=2.5 m mol ·L -1时

32

6

2

2.5 2.210m ol m

8.314285

2.32110m ol m

----Γ=+

????=+??

当c=5.0m mol ·L -1时,36

2

5 3.5

10 3.6910

m ol m

28.314285--?Γ=

?=????

当c=7.0m mol ·L -1时,3262

7.0 1.2510m ol m 3.6910m ol m 8.314285

---?Γ=??=???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

1.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性能参数有:

(1)表面特性 即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常用cm c γ和cmc 表示,即降低表面强力的能力指的是能将表面张力降低的程度(这时不考虑加入量);而效率是指将表面张力降低到某一值时,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如将表面张力降低30mN ·m -1所需A 和B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2A C =m mol ·dm -3和

2.5B C =m mol ·dm -3,则A 的效率比B 高(注意: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分子量)。

(2)溶液特性

在cmc 附近,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些物理性质如表面张力,比电导、摩尔电导,渗透压以及浊度等都会发生突变,如表面张力、渗透压随浓度增大时,几乎不再增加,而摩尔电导则出现剧烈降低,但电导率仍然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出现这些看似“反常”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当浓度达cmc 后,表面吸附达饱和,这时,若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则在溶液本体中将会形成胶束。

(3)溶解度特性,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增加其溶解度下降,因此,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与水相分离而使溶液出现浑浊,这时对应温度称为浊点温度。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 )低于溶解度,可以形成胶束,因此,溶液变成清亮,而这时对应的状态称为Krafft 点。

(4)增溶能力

在水溶液中,当胶束生成后,油性物质增溶于胶束内核(亲油基组成)。因此,表面活性剂胶束具有溶油能力。

2.胶束带负电,在电场作用下往阳极迁移。

由于胶束中反离子中和了一部分负电荷,因此,往阳极迁移的负离子数目大于所带的负电荷数。因此阳极室中表面活性剂的量比理论计算量大。这也可以认为由于胶束挟带着一部分中性盐(有相同负离子)往阳极迁移的结果。

3.十二烷基硫酸钙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1-2型电解质。 其电离可写成(C 12H 25SO 3-)2·Ca 2+→2C 12H 25SO 3-+Ca 2+

2

2

1

121

3

d [d ln d ln ] [d ln ] (12)d ln 3d ln =()3d ln =4v

v

v v RT a a RT a a a a a RT a a m RT m m

RT m m ννγγγγννγ+-+

-

++--+-+++-+-±+±±±±

+

-

++±±+-+±-=Γ+ΓΓ=Γ=Γ==+Γ==Γ?=Γ?

对稀溶液 1γ±= d l n d l n a m γ±±=

?

4.在界面层吸附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量必相等。这种原则称为电中性原则。在电解质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着单种离子,而且在整个溶液体系中,也不可能在某个局部存在着单种离子过剩,即溶液各处总是不带电的。

5.(略)

6.0 =bc bc γγπ=-

d d d d ln / =c bc RT

c

c

RT RT RT A A RT

γπππΓ=-

?

=+

=

=Γ=

吸附膜服从二维理想气体方程。 7. 2

18

23

11

m ol m

0.7210

6.0210

A L

--Γ=

=

????

6

2

2.3110mol m

--=??

8.

C =2.0 m mol ·L -1 斜率=

d 10.8d ln c γ=-(mN/m )

3

2

6

2

0.810

m ol m

8.314298

4.36010m ol m

----?Γ=

??=??

1A a L L

=

=0.38nm 2/个 C=4.0 m mol ·L -1

32

6

2

1

62.548.010m ol m

8.3142981 5.04510m ol m

-----??Γ=

?? ????

=??

17

2

2

110

m /6.02 5.045

0.33nm

a -=

??=个

C =6.0 m mol ·L -1

3

2

6

2

117.510

m ol m

7.0610

m ol m

8.314298

----Γ=

???=???

a =

17

2

2

1

10m

/0.23nm 6.0237.06

--?=?个

9.当反离子价数升高,溶解度下降,因此,krafft 温度升高。

10.由于肥皂会与硬水中的钙、镁及其它高价阳离子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羧酸盐,从而使它失去表面活性并凝结形成悬浮物,最后吸附到浴缸表面,日久便生成浴缸圈,解决办法(1)减少水中的高价阳离子。(2)开发新的替代物。(3)用高温水清洗浴缸。(4)对浴缸表面进行处理,如用一次性薄膜。

11.Butler 公式

0()ln s

u u T RT a A π=++

其中,0

()u T 为纯液体的化学势,它只是温度的函数,设(,0)u T π→为0π→时的表面状态为表面的标准态。 则 则上式可写成

(,)T u A μππ*

=+

对溶质从溶液本体到表面的吸附过程

22b s

吸附自由能变化为

ln s

b

ad ad

a

G G RT A a

θ

π?=?++

*

*

(,)(,0) (,0)(,) S

b

ad ad G T T G T T x θ

μπμμπμ?=-?=→- 对本体相 (,0)

l n b T R T a θ

μμ=+

吸附平衡时 0ad G ?=

ln s

ad m a

G RT A a

θ

π?=-

达饱和吸附 1s

a = 对本体稀溶液 a =c 代入得 ln ad m G RT c A θ

π?=-

因此,可从饱和吸附量求A m ,从表面张力得π,若T ,c 已知,则代入可求aa G θ

?。 12.(略)原题公式(3-59)可能有误。 13.

第四章 液-液界面

1.对理想溶液体系,溶剂A 与溶质B 之间的作用力与溶剂、溶质分子间的作用力相等,对这类体系组成的界面,可认为符合Antonoff 规则,如苯与水形成的液液界面,四氯化碳与水形成的液液界面。

4

21

1

C C l

-H O

()62.128.233.9m N m 69.726.243.5m N m

w o γγ---=-=?=-=?苯水

计算值与实验值完全相符。

2.

1

22()d d ab a b a b

γγγγγ=+-?

24241

1

d 2H O CCl H O

CCl 45.1mN m 2()γγγ

γ-?=+-?

(1) 221

1

d 2H O H O

51.1mN m

2()γγγ

γ-?=+-?正乙烷正乙烷

(2)

查得 1

18.4mN m γ-?正乙烷=代入(2)得

2H O

20.98d

γ=mN ·m -1

2H

O

20.98d

γ=mN ·m -1代入(1)得 C C l 425.0d

γ=mN ·m

说明:题目数据或许有误,若以

2H

O

20.98d

γ=mN ·m 代入无法得到精确的4C C l d

γ。

3. 第一层最大 第二层次之 第三层最小

123γγγ>> 因为表面张力小的一般会在表面张力大的液体表面铺展。

4.(1)222H g H O H O H g H g-H O (72.8485375)W γγγ-=+-=+-mN/m

=182.8 mN/m

(2) H g H g 2485m N /m =970m N /m W -=?

22H O -H O 272.8 m N /m =145.6 m N /m W =?

(3) 22H g H O H g H O ()[485(72.8375)]S γγγ?=-+=-+mN/m =37.2 mN/m 5. 7225m N /m 47m N /m γγ

γ---HOO

水戊酸戊酸==()=

m N /m 32947m N /m γγγ---汞水汞戊酸水戊酸=424>+=(+)

可见,戊酸会在汞水界面上展开。

6.21

-1-1

2H

O 72.88m N m 20.14m N m

2)γγγ

--?d

Hg

庚烷

庚=+(

2

2-1

H O 1

-1

2

-1

1

-1

-1

-1

2H

O -H g

22.97m N /m

48620.14m N /m 2207.0m N /m

(72.88486)m N /m

2(22.97207.0)m N /m

420.97m N /m

γγγγγ

γ-?==+-?=d

d

Hg

汞-庚庚d Hg

==(+)()

7.2H O

S γγγ=--庚醇庚-水

72.86-26.1-36.9m N m

9.9m

γ=??-1

-1

庚-水()= 8.溶液表面 22

13

11

cm 0.49nm 3.4 6.0210S L

=

==Γ???

油水界面 22

13

1

cm 0.57 nm 2.9 6.0210

S =

=??

由于在油水界面,油相分子插入憎水基团之间,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平均占有面积增大。

9.1

272.8+29.0mN m

-2(21.829.0)mN m

51.5mN m

γ=????=?-1

-1

-1

w-o ()

10.1

2[72.8+28.42(2228.4mN m 51.2mN m

γ=??=?-1

-1

()-)

11.3

23

3

2

41

2

0.29610(2 3.1412500)

5.2610N.m 4

60

2ab w Y ργ--??????????=

=

? ???

8

12

1

1

5.0671018.1910

N.m

9.2mN.m

---=???=

第五章 不溶物表面膜

1.A R T π=

当A 以 m 2 g -1为单位时有R T A M

π=

以A ππ 作图,外推至0π→得

-1

0.054(m N m m g )A π=??

1

1

8.314298.2

g m ol

45911 g m ol

0.054

M --?=

??=?

2.作A π-曲线,从直线段(凝聚膜)外推至0π→

得A =0.206nm 2 此时表示成膜分子定向直立且成膜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3.c

π

π 作图,外推至0π→得

3

0()5.8

10

N .m

/g c

ππ-→=? -15138.314291 g m o l 4.1710g m o l 5.810

R T

R T M c M c

π

π--?==

=?=??? 4.-1

5

4

8.314293 g m ol 13.510810

RT RT A M M A ππ--?===????

141

8.3148293g m o l 5.5710g m

o l 0.35

--??=?=?? 5.a kT π= 以a ππ 作图,外推至0π→

得21

3.8510

a π-=?J/分子 代入得

21

-123

-13.8510

J K 1.3610

J K 283

k ----?=

??=???1

1

分子

分子

6.36微升含未知醇 2

5

3.610

mg 3.610g --?=?

所含醇的分子数为

16

14

162.87.94100.20510

N -=

=??个

7

1.3210mol n -=?

M =

51

1

7

3.610

g mol

273 g mol

1.3210

----??=??

n 2n+2C H O H =18n ?

该长链醇为十八醇。

7.以A ππ 作图,外推至0π→得 1

0()0.055J g A ππ-→=? 41

4.5010g m ol RT

M A

π-==??

8.从已给数据看,当A 减少,V ?增大。

说明分子直立,当0

0, V θμμ==?达最大值。

9.3

12()12 3.1416

w w Q l

ππηη-=

-

3

36

3

3

12

72

62

5

72

5

2

(13.5 2.0)10

0.12610

1.2610

1.0210

d 3.1416

120.0446

d 11.5 2.0010 4.0910N 12 2.2710 4.4610(1.8910 4.0910)N

1.8510

N

A t

------------??????=

-

?

?????=-?????????

=?-?=?

10. 对气态膜,由于分子间距大,因此,在以分子直径为半径画的圆内,可视为只有被两个分子所占据。可见,圆面积为 2

2

(2)44r r a ππ==

每个分子不可侵犯的面积为2a 。

第六章 润湿作用

1.润湿指的是在固体表面上液体取代另一种流体(气体液体)的过程。

如喷酒农药必须保证能润湿植物叶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并能防止局部浓度太大而烧焦叶子。 再如电镀时,镀件表面必须能被镀液所润湿,否则将产生阳极效应。

2.长度测量法包括小滴法,液饼法,垂片法。小滴法和垂片法适用于润湿的液体。而液饼法可用于不润湿的液体。 3.1

(1+cos )53.96mN m

a lg w γθ-=

=?

1

(cos 1)91.6mN m

eg S γθ-=-=-?

4.主要是重力作用使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

5.是低能表面,从高度看,水对桌面不润湿,这说明水的表面张力大于桌面的表面张力,如果液体是低表面张力的液体,由于自憎现象,也有可能使得液体在高能表面不铺展。 6.o 1

1

72.8(cos 821)mN m 62.7mN m

0S --=-?=-?<

无法铺展

o 1

72.8cos 8210.1mN m 0A -==?>

可以浸湿

若将θ降到0,则0S ≥可以铺展,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7.依题意:

1

2

o

250

2270cos 5052cos cos 70

14

69.1

p r

p r

θθθθ??=

=??==

=

8.采用液饼高度法 (设0.4m h cm =)

2

332

1.062109.8(410)

cos 111 1.3220.322220.063

m sg

gh ρθγ-????=-

=-

=-=-?

o

108.8θ=

9.2

2

1

2

(1cos )

(1cos )

44

sg sg sg ?γθγθγ?

=++=

==

1

1

0.4850.1477

N m 17.9m N m

4

--?=

?=?

10.o

()

cos105cos A

A θ

表观=

()

()

()

V

A

A V ρρ

=

表观表表观=

o

o

1.3cos cos1050.3657

0.92

111.5

θθ?===

o

3

0.032 3.1472.8cos111.5m g 22 3.140.01572.80.365710

m =

0.256g

9.8

-??????

????????=()=

11.利用1

2

()cos 1d d sg

eg

eg

γ

γ

θγ?-+

其中,eg γ为水的表面张力约为1

72.8mN m

-?,d

eg γ为水表面张力的色散部分为22 1

mN m

-?,

若测定其接触角θ,则代入可求d

eg γ,如设测得θ=110°。则代入求得26.1d

sg γ=mN ·m -1。

12.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可提高对低能固体表面的润湿,若表面活性剂在低能固体表面吸附,则可改善其润湿性。

13.可以,推导过程如下: 对固液界面,根据表面压定义有:

o o

sl sl sl sl πγγγγ=---固体与溶剂固体与溶液

se d d πγ=-

代入吉布斯吸附公式 则有

1d d ln R T c

π

Γ=

将Y ong 公式代入[cos ]sg sl lg γγγθ-=?

o

o

o

o

o

o

o

cos cos ()cos cos sl sg lg sl sg lg sg sg lg sg γγγθγγγθ

πγγγθγθ

=-?=-?=-+?-?

由于o

sg sg γγ= 则有

o o

cos cos d (cos )

1

d 1d ln d ln lg lg lg RT c RT c

πγθγθγθπ

=?-??Γ=

=

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时的lg γθ及,则以cos ln eg c γθ? 作图,可得吸附等温线。 14.从上题可知

(1)首先,先测定不同浓度时的eg γθ及 (2)以cos ln eg c γθ? 作图得吸附等温线 (3)从吸附等温线上可求得Γ。 15.cos h h

γ

ρθρ

γ

?

?

-1

0.879 =28.88mN m ργ?苯

=对四氯化碳

3-1

1.595g/cm , =26.43mN m ργ?=

12cos 1.983 cos 1.158h h h

h

θθ'?

?

==

cos 1.435 0cos 0.744 41.9

θθθθ==''==

第七章 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1.1s

s

m bc n n bc

=?

+

1111

s

s

s

m m n

n n b c

=?+

11s

n

c

作图,可得朗格谬尔吸附等温线。

2.4

4

6

1

0.1(10

0.610)410

1

s n ----?=

=?mol/g

4

4

2

0.1(10

0.410)2

s n ---?=

1

2

20.440.6

3

s

s

n n ?=

=

43

122

1

141 10dm /m ol 31 1.2

c bc b c bc +=

?

=

?+

6

5

1111410m ol/g

0.5=1.210m ol/g

s s m n n bc --????=+?=+?? ? ?????? 5

23

18

2

1.210

6.0210

0.6510

4.7m /g A --=?????=

以11s

n

c

作图,得截距=

10.96s

m

n = m 2/μmol 1.04

s

m n =μmol/m 2 斜率=

3

210.3110m /L s

m

n b

=? 2

3

2

0.96m / mol 3.10 L/m mol 0.3110m /L

b μ=

=?

4.11

s

s n

n m

n n K C

k C =?=? 1l n l n l n s

n k C n

=+

ln k =3.60 k =36.6 mg ·g -

5.

以ln n s ~ln c 图,截距=ln 1.58k =-

k =0.206

10.35 n=2.86n

= (前三点)

ln k =-1.90 k =0.150

10.69 1.45

n n

==

10.16 n=6.25n

= (后两点)

6.

3

3

3

()0.2

2.8 dm /mol 4.210

5

1 2.8 dm /mol

o c c c c --??=??

+

3

3

3

2.8 dm /mol () 4.22510

1 2.8 dm /mol

o c c c c --=???

+?

整理得 2

0.2620.07140c c +-= C=.166 mol/dm 3 7. 0.123 m m ol/g s

m n =

3

2319

0.12310

6.0210

7.4010/g N -????==个

182

19

84.110

1.14nm 7.4010

S ?=

=?非直立

8.乙酸 N =5

2319

3.010

6.0210 1.8110/g -????=个

18

22

19

3.4510n m 0.19 nm 1.8110

S ?=

?个=

丙酸 N =5

2319

2.3610

6.0210 1.4210/g -????=个

18

22

19

3.4510 n m 0.24 nm / 1.4210

S ?=

?个=个

正丁酸 N =5

2319

2.1110

6.0210 1.2710/g -????=个

1822

19

3.4510 n m 0.27 nm / 1.2710

S ?=

?个=个

正乙酸18

22

19

3.4510

n m 0.32 nm / 1.78 6.0210S ?=

??个=个

正庚酸18

22

18

3.4510

n m 0.41 nm / 1.4 6.0210

S ?=

??个=个

正辛酸2

2

3.45 n m 0.44 nm / 1.3 6.02S =?个=个

十二酸2

2

0.5728 n m 0.55 nm / 1.04S =个=个 十四酸2

2

0.5728 n m 0.59 nm / 0.97

S =

个=个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第3版)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析 第一章 绪 论 1. 为什么说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密切,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化学? 答:(略) 2. “1 mol 硫酸的质量是98.0g ”,对吗? 答:错误!未指明基本单元,正确说法是1 mol H 2SO 4的质量是98.0g 或1 mol [(1/2) (H 2SO 4)]的质量是49.0g 。 3. 0.4 mol H 2SO 4溶解于水,配成500 m 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 A. c (H 2SO 4) = 0.8 mol ·L -1 B. c [2 1(H 2SO 4)] = 0.8 mol ·L -1 C. c [ 2 1 (H 2SO 4) ]= 0.4 mol ·L -1 D. 硫酸的浓度为0.8 mol ·L -1 答;正确的是A 。根据定义,1L 溶液中含有0.8 mol H 2SO 4,c (H 2SO 4) = 0.8 mol ·L -1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可以说成“1 mol 原子O ” B. 1摩尔碳C 原子等于12g C. 1 L 溶液中含有H 2SO 4 98 g ,该溶液的摩尔浓度是1 mol ·L -1 D. 基本单元不仅可以是构成物质的任何自然存在的粒子或粒子的组合,也可以是想象的或根据需要假设的种种粒子或其分割与组合 答:正确的是D 。 A 应说成“1 mol 氧原子”; B 应为“1摩尔碳 C 原子的质量等于12g ”; C 不应该使用“摩尔浓度”,此术语已被废除。 5. 求0.100kg (2 1Ca 2+ )的物质的量。 解:M (2 1Ca 2+) =(40.08 / 2)= 20.04 (g · mol -1 ), n ( 21Ca 2+) = [ m / M (2 1Ca 2+) ] = (0.100×103 )/20.04 = 4.99 (mol) 6. 每100m L 血浆含K + 为20mg ,计算K +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mol ·L -1 表示。 解:M (K + )= 39.10 g · mol -1 , n (K +)= [ m / M (K +) ] = 20 / 39.10 = 0.51 (mmol)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答案)

第二章 稀溶液依数性 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则 不受此限制。( )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胶。( ) 10. AlCl 3、MgCl 2、KCl 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 )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 )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 g ·cm -3 和0.900 g ·cm -3,若将86.3cm 3 乙醇和 901 cm 3 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1.52 mol ·dm -3 (B) 1.67 mol ·dm -3 (C) 1.71 mol ·kg -1 (D) 1.85 mol ·kg -1 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 3水中, 20℃时的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 4. 1.0 mol ·dm -3蔗糖的水溶液、1.0mol ·dm -3乙醇的水溶液和 1.0 mol ·dm -3乙醇的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的性质是 -----------------------------------------------------------------( ) (A) 渗透压 (B) 凝固点 (C) 沸点 (D) 以上三种性质都不相同 5. 1.17 % 的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 (A) 1.17 % 葡萄糖溶液 (B) 1.17 % 蔗糖溶液 (C) 0.20 mol ·dm -3葡萄糖溶液 (D) 0.40 mol ·dm -3蔗糖溶液 6.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机部分)

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 开链烃 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 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 -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2-甲基丙烷 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 ⑶己烷 ⑷3-乙基戊烷 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 ⑹2-甲基-5-乙基庚烷 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 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 H 2 CH 3 H 3C 错,2,2-二甲基丁烷 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 C C 3 错,2,3,3-三甲基戊烷 CH 3 CH 3 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 H 3C C CH 3 CH 3 3 错,2,2,3,5,6-五甲基庚烷 H 3C C H 2 CH 3 CH 3 H 3C CH 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 H 3 H C H 2 C C H 2 CH 3 CH 2CH 2CH 3 H 3C H 3C CH 2CH 3 H 2 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H 3CH C H 2 C H 3C C C 3 3

基础化学试题

d区元素一 一、过渡元素有哪些特点? 二、铬酸洗液是怎样配制的?失效后现象如何?为何它有去污能力?如何使用 它比较合理? 三、根据锰的价层电子构型以及锰的元素电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氧化态的物质稳定? 2.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化合物可作氧化剂?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 Cr 3++ OH-+H 2 O 2 → 2. K 2 Cr 2 O 7 +HCl(浓)→ 3. Cr 3++S2-+H 2 O→ 4. Ag+ Cr 2 O 7 2- +H 2 O→ 5. Cr 2O 7 2-+S2-→ 6. K 2 Cr 2 O 7 +H 2 C 2 O 4 → 五、说明铬价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强。 六、有一钴的配合物,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钴23.16%、氢4.71%、氮33.01%、 氧25.15%和氯13.95%。如将配合物加热则失去氨,失重为该配合物原质量 的26.72%。试求该配合物中有几个氨分子,以及该配合物的最简式。 七、某绿色固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人,即得棕黑色沉淀和紫红色溶 液。与浓溶液共热时放出黄绿色气体,溶液近乎无色,将此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得沉淀。将气体通入溶液,可得。判断A是哪种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八、某含铬和锰的钢样品10.00g,经适当处理后,铬和锰被氧化为Cr 2O 7 2-和MnO 4 - 的溶液共250ml。精确量取上述溶液10.00,加入BaCl 2 溶液并调节酸度,使铬

全部沉淀下来,得到0.0549gBaCrO 4 。另取一份上述溶液10.00ml,在酸性介质中用Fe2+溶液(浓度为0.075 mol?L-1)滴定,用去15.95ml。计算钢样中铬和锰的百分含量。 九、用盐酸处理Fe(OH) 3 、Co(OH)和NiO(OH)时各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式,并加以解释。 十、填空。 1.Cr 2O 7 2-色, Cr 2 O 4 2-色,CrO 5 色。 2.MnO 4-色,MnO 4 2-色,Mn2+色。 3.Fe(OH) 3色, Fe(OH) 2 色,Co(OH) 2 色,Ni2+色,Ni(NH 3 ) 4 2+ 色。 十一、举出鉴别Fe3+、Co2+、Ni2+、Cr3+、Mn2+离子常用的方法。 十二、金属M溶于稀HCl时生成MCl 2 ,其磁矩为5.0B.M。在无氧操作条件下,溶液遇NaOH溶液,生成一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就逐渐变绿,最后变成棕色沉淀B。灼烧时,B生成了棕红色粉末C,C经不彻底还原而生成了铁磁性的黑色物质D。 B溶于稀盐酸生成溶液E,它使KI溶液被氧化成I 2 ,但在加入KI前先加入NaF,则KI不能被E所氧化。 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Cl 2时,可得到一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 2 时, 就会沉淀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 试确认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化合物,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十三、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 2O 7 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 放置时又变回绿色。试解释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绝密请勿到处宣扬) 12月25日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分别为:(90kpa)和( -10kpa)。 2. 热传导只发生在固体和(静止)的或(滞)流动的流体中。 3.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填大或小) 4. 蒸发中以(二次蒸汽)是否再利用而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5. 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主要由溶液中的(不挥发溶质)、液柱的(静压头)和管路(阻力)所引起的沸点升高三部分组成。 6. 一容器压力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以kpa计)为:(90kpa)。 7. 对于同种流体,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时的(小)。(填大或小) 8.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填大或小) 9.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10.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D) A. 操作温度高、压强高; B. 操作温度高、压强低; C. 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D. 操作温度低、压强高 2. 精馏塔内上层塔板液相轻组分浓度较下层塔板(A ),液相温度较下层塔板() A. 高,低; B. 低,高; C. 高,高; D. 低,低 3. (D )是塔内气液两相总体上呈逆流流动,而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流动。 A. 板式塔的传质意图; B. 板式塔的设计过程; C. 板式塔的恒摩尔流要求; D.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湿空气在干燥器内的(C)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不变。 A. 温度、焓值、湿度; B. 流速、压强、湿度; C. 流速、温度、湿度; D. 温度、湿度、压强 5. 对于湿物料的湿含量,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平衡水一定是自由水; B. 平衡水一定是结合水; C. 自由水一定是结合水; D. 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 6.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C)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当相对挥发度为( A )时,可以采用精馏方法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标准答案)

第二章稀溶液依数性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 低及渗透压则不受此限制。()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 胶。() 10. AlCl3、MgCl2、KCl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二、选择题( 共11题)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g·cm-3和g·cm-3,若将乙醇和901 cm3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mol·dm-3(B) mol·dm-3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题库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2.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B) A、0.1g B、0.2g C、0.05g D、0.5g 3.已知T(H2C2O4/NaOH)= 0.004502g·mL-1则NaOH溶液的浓度是:(A) A、0.1000 mol·L-1 B、0.05000 mol·L-1 C、0.02000 mol·L-1 D、0.04000 mol·L-1 1毫升H2C2O4相当于0.004502g NaOH,1升H2C2O4相当于4.502g NaOH,4.502/40=0.113接近A 4.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H2CO3—CO32- B、H3O+—OH- C、HPO42-—PO43- D、NH3+CH2COOH—NH2CH2COO- 给出质子(H+)是酸→HPO42-,接受质子的是碱→PO43-。共轭酸碱对是二者之间仅差一个H+ 5.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C) A、25.0ml B、25ml C、25.00ml D、25.000ml 6.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A、滴定开始就应该加入指示剂 B、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指示剂 D、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7.莫尔法测定Cl-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D) A、AgNO3、碱性和K2CrO4 B、AgNO3、碱性和K2Cr2O7 C、KSCN、酸性和K2CrO4 D、AgNO3、中性弱碱性和K2CrO4 8.用佛尔哈德法测I-时,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才能加入,这是因为:(C) A、AgI对指示剂的吸附性强 B、对I-的吸附性强 C、Fe3+氧化I- D、Fe3+水解 9.指出下列条件适于法扬斯测定Cl-的是:(D) A、PH=1~3 B、以K2CrO4为指示剂 C、滴定酸度威0.1~1mol·L-1 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10、下列试剂中,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A、K2Cr2O7 B、NaOH C、H2SO4 D、KMnO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化学计量点 B、分析纯的试剂均可作基准物质 C、定量完成的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D、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12.将Ca2+沉淀为CaC2O4,然后溶于酸,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测定Ca 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属于:(B)。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沉淀滴定法 D、配位滴定法13.下列误差中,属于终点误差的是:(B)。 A、在终点时多加或少加半滴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B、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C、由于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使测量结果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D、终点时由于指示剂消耗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14.下列试剂中,可作为基准物质的是:(D)。 A、NaOH B、HCl C、KMnO4 D、K2Cr2O7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基础化学第二章习题加答案

第二章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首 页 难题解析 学生自测题 学生自测答案 章后习题答案 难题解析 [TOP] 例2-1 已知异戊烷C 5H 12的摩尔质量M (C 5H 12) = 72.15 g·mol -1,在20.3℃的蒸气压为77.31 kPa 。现将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0.0697g 溶于0.891g 异戊烷中,测得该溶液的蒸气压降低了2.32 kPa 。 (1)试求出异戊烷为溶剂时Raoult 定律中的常数K ; (2)求加入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分析 Raoult 定律中的常数K = p 0M A ,注意p 0是溶剂异戊烷的蒸气压。 解 (1) A A B A B B A B B M m n n n n n n x =≈+= B B A 0A A B 0 B 0ΔKb b M p M m n p x p p ==== K = p 0M A 对于异戊烷有 K = p 0M A = 77.31 kPa×72.15 g·mol -1 =5578 kPa·g·mol -1 = 5.578 kPa·kg·mol -1 (2)A B B B Δm M m K Kb p == 11 A B B mol g 188kg 1000 0.891kPa 32.2g 0697.0mol kg kPa 578.5Δ--?=???=?=m p m K M 例2-2 一种体液的凝固点是-0.50℃,求其沸点及此溶液在0℃时的渗透压力(已知水的K f =1.86 K·kg·mol -1,K b =0.512K·kg·mol -1)。 分析 稀薄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是通过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相互关连的,即 RT K T K T K p b ∏≈===f f b b B ΔΔΔ 因此,只要知道四个依数性中的任一个,即可通过b B 计算其他的三个依数性。 解 B f f b K T =?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

————————————————————————————————作者:————————————————————————————————日期: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复习题

《基础化学Ⅱ》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基团叫做异丁基的是() 2、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丁烷②己烷③3-甲基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3-二甲基丁烷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③>⑤>④>② D ②>③>④>⑤>① 3、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 CH2=CH—CH2+ B CH3—CH2—CH2+ C CH3—CH+—CH3 D CH2=CH—CH+—CH3 4、结构CH3CH==C(CH3)2的烃中,下列哪种碳类型是不存在的() A 伯碳原子 B 仲碳原子 C 叔碳原子 D 季碳原子 5、下列各组物质中,用Br2/CCl4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A 环丙烷和丙烷 B 环已烯和环已烷 C 1—丁炔和1—丁烯 D 苯和苯乙烯 6、分子式为C4H8化合物结构中,其中属于烯烃(包括顺反异构体)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7、按照“次序规则”基团大小的比较方法,下列四种基团中,其中最大的是() A —OH B —CH2CH3 C —COOH D —NO2 8、正丁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9、下列有机物结构中不存在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10、(反)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11、在室温下往下列化合物中加AgNO3醇溶液,即可生成沉淀的是() A氯苯B1-氯乙烷C苄氯D1-氯丙烯 12、下列化合物在AgNO3/C2H5OH体系中最不易生成沉淀的是() A CH3Cl B H2C=CH-Cl C CH3CH2Cl D CH2=CHCH2-X 13、下列关于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特点描述,属于S N2反应的特点是() A 反应速率与碱的的浓度无关B反应分两步进行 C反应过程中生成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D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14、下列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时,活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 15、下列物质名称叫做(R)-2-溴丁烷的是() 16、根据休克尔规则,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的是() 17、将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 CH3CH2COOH B CH3CH2CH2OH C CH3CH2CHO D CH2CH2CH3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D)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 Fe2+(aq) D. Fe3+(aq)+3e== Fe(s) 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64-)=1.0×1035,则Φ°Fe(CN)63-/ Fe(CN)64-)=(A)。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B)。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B)。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D)。 A、反应不定量 B、I2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 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 CrO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 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A、吸留形成 B、混晶形成 C、包藏形成 D、后形成 16、将黄铁矿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以BaSO4的量换算黄铁矿中FeS2的铁量,则换算因素为(C)。 A、2M(FeS2)/M(BaSO4) B、M(FeS2)/M(BaSO4) C、M(FeS2)/2M(BaSO4)

化工原理C卷答案

南昌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试卷编号:9036 ( C )卷课程编号:H58010301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双语教学)考试形式:闭卷 适用班级:化工05 姓名:学号:班级: 学院:环工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考试日期:2007.7.6.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30 15 15 25 15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30 分) 得分评阅人 1. 传热的基本形式有( A, B, C ) A.传导 B.辐射 C.对流给热 D. 急冷 2. 在稳定流动过程中,流体流经各截面处的质量流速(C ) A 减小 B 增大C变化D不变化 3.流体流动的类型包括( A, C ) A. 湍流 B. 过渡流 C. 层流 D.急流 4. 泊谡叶方程用来计算流体层流流动时的摩擦系数,其值为( A ) A. λ= 64 / Re B. λ= 24 / Re C. λ= 32 / Re D. λ= 16 / Re 5. 气体沉降设备的生产能力与设备的( A )成正比。 A. 底面积 B. 高度 C. 宽度 D. 长度 6. 某长方形截面的通风管道, 其截面尺寸为30×20mm,其当量直径de为( A ) A 32mm B 28mm C 24mm D 40mm

7.河水越靠近河岸,流速 ( B )。 A. 越大 B.越小 C. 不变 8. 下列哪些例子属于自然对流传热 ( A, C ) A. 空调 B.冰箱 C. 取暖器 9. 管路系统中的总阻力包括( A, B, C, D ) A 直管阻力 B 管件阻力 C 突然扩大阻力 D 突然缩小阻力 10. 流体在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管内平均流速是管中心流速的( D )。 A. 2倍 B. 3倍 C. 1倍 D. 0.5倍 11.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管内平均流速约是管中心流速的( A )。 A. 0.8倍 B. 0.5倍 C. 1倍 D .2.倍 12. 流体输送过程中,机械能包括 ( B, C,D ). A. 内能 B. 动能 C. 压强能 D. 位能 13. 理想流体的特征是 ( B ) A 密度=0 B 粘度=0 C 热容=0 D 理想气体 14.黑度越大的物质,其辐射能力( B ) A 越小 B 越大 C 中等 D 不变 15.间壁传热过程包括 ( A ,C ) A 对流传热 B 辐射 C 传导 D 对流传质 二、 分析题 (15分) 容器中的水静止不动。为了测量A 、B 两水平面的压差,安装一U 形管压差计。图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 得分 评阅人 A B 1 1’ 汞 h H R 水 图1 附图

基础化学习题及答案

1.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C ) A. 0.1mol/L NaCl B. 0.1mol/L H 2SO 4 C. 0.1mol/L 葡萄糖 D. 0.1mol/L CaCl 2 2. 2.0mol/L 葡萄糖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接近于( B ) A. 0.5mol/L MgCl 2 B. 1.0mol/L NaCl C. 1.0mol/L 蔗糖溶液 D. 2.0mol/L CaCl 2 4.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D ) A. CO32- B. HCl C. NH4+ D. HCO3- 6.磷酸H 3PO 4 的pKa 1 =2.16、pKa 2 =7.21、pKa 3 =12.32,则HPO 4 2-的pKb为:(A ) 7. 室温下0.10mol/L HB 溶液的pH值为3, 则其pOH值为( D ) A. 7 B. 1 C. 13 D. 11 8.在0.1mol/L HAc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溶液的pH值将会( B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与pOH相等 9. 在BaSO4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将不使BaSO4的溶解度下降( C ) A. 1mol/L MgSO4 B. 2mol/L BaCl2 C. NaCl D. 1mol/L Ba(NO3)2 10.将下列各对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不是缓冲溶液的是( D ) A. 0.2mol/L Na2CO3 和0.2mol/L NaHCO3 B. 0.1mol/L H3PO4 和0.15mol/L NaOH C. 0.2mol/L H3PO4 和0.1mol/L NaOH D. 0.2mol/L NH3 和0.2mol/L HCl 11. 已知H3PO4(Ka1=7.52×10-3, Ka2=6.23×10-8, Ka3=2.2×10-13),取0.10mol/L NaH2PO4与0.10mol/L Na2HPO4等体积混合,则此溶液的pH值约为( ) A. 12.0 B. 7.21 C. 6.23 D. 5.38 12.某缓冲溶液共轭酸的Ka=1.0 10-5,从理论推算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的pH是( D ) A、6-8 B、5-7 C、7-9 D、4-6

化学工程基础试卷答案

一、判断题 1、量纲分析法的优点是:虽未减少实验的工作量,但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计算。( ) 答案:错 2、当流体充满圆管做定态流动时,单位时间通过任一截面的体积流量相等。( ) 答案:错 3、强化传热过程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大传热面积。( ) 答案:错 4、液体在管内做强制湍流流动时,如果流动阻力允许,为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增大流速的效果比减小管径更为显著。( ) 答案:对 5、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同属于对流传热,因为两者都伴有流体的流动。( ) 答案:对 6、对于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气速一定时,增大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则出塔溶液浓度降低,吸收推动力增大。( ) 答案:对 7、选用不同结构的填料时,填料提供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不利于解吸。( ) 答案:错 8、液泛点是填料吸收塔的最佳操作点。吸收操作在此条件下进行时,则吸收速率最大。 ( ) 答案:错 9、设计时,若R 上升,并不意味D 下降,操作中也可能有类似情况。( ) 答案:对 10、吸收操作线方程是由物料衡算得出的,因而它与操作条件(压强、温度)、相平衡关系、塔板结构等无关。( ) 答案:错 二、填空题 1、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是 、 、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要测取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应选用 流量计测量。 答案:静止的 连通着的 同一种连续的液体 皮托 2、如下图所示,密封容器中盛有3 800/kg m ρ=的油品,U 形管中指示液为水(1000kg ρ= 3/m ),1a 、2a 、3a 恰好在同一水平面上,1b 、2b 、3b 及4b 也在同一高度上,1100,h mm = 2200h mm =,则各点的1a p =________,2a p =________,2=b p ________,3=b p ________, 3h =________。(表压值,均以2mmH O 为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