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园林对比

(3)树木
整形对植、列植
自然孤植、散植
(4)花卉
图案花坛、重色彩 盆栽花台、重姿态
(5)水景
动态水景、喷泉瀑布 静态水景、溪池滴泉
第五页,课件共有30页
(6)空间 • 大草坪铺展
(7)雕塑
• 塑像(人物、动物)
(8)取景 • 对景、视线限定 (9)景态
• 旷景、开敞坦景 (10)风格 • 骑士的罗曼蒂克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30页
中西园林艺术的精髓的总结:
中国园林艺术精髓:与自然关系密切;力求
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及其在伦理学和哲学 上的先取。
西方园林艺术精髓:追求传达一种秩序和控 制的意识。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30页
五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欣赏
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
假山起伏
大型假山整体太湖石 借景、步移景异
奥景、幽闭深藏
文人的诗情画意
第六页,课件共有30页
北 海 静 心 斋
第七页,课件共有30页
苏 州 拙 政 园
第八页,课件共有30页
法 国 凡 尔 赛 宫
第九页,课件共有30页
..
法 国 伏
勒 维 贡 邸 园
第十页,课件共有30页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30页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30页
第十六页,课件共有30页
2.哲学基础
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
受老庄哲学影响。
西方园林深受西方哲学基
础、美学思想和政治的影
响。
•
第十七页,课件共有30页
第十八页,课件共有30页
3.物质条件
造园物质基础(自然基础)的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地形变化多样。 西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则为其规则式园林起源 提供了造园的物质基础。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多沙漠,尼罗河流域最适合农事耕作。对于沙 漠区讲,最喜欢“绿洲”,故意园林以此为模 仿对象。尼罗河流域每年泛滥,退水之后丈量 耕地而发展了几何学。把此概念用于了园林设 计。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东西方园林造景分析与比较

东西方园林造景分析与比较(1)东西方园林的历史发展和特点东方园林(中国、日本园林),西方园林(欧洲国家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现代公园和绿地系统。
园林概论英文近似名为“garden、landscape、park、openspace”等,风景、景观、开敞空间、公园、庭园日语“造园”、韩国语叫做“造景”人类文明与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出来的人工户外环境,“第二自然”四个阶段园林的萌芽阶段原始时期,人与自然呈现亲和的关系,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产生园林农业的公社,种植场地,果木苗圃,接近园林的雏形发展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出现,自然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和集镇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形成了多种风格,共同的特点第一:园林绝大多数是为贵族阶层服务,是私有的第二:园林是封闭的,内向的第三:目的是追求景观美和精神寄托第四:园林主要有造园师、工匠和文人艺术家完成古典园林的概念:在一定地段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助以禽鸟养殖,形成一个一个追求景观美为主要目的的游憩、居住环境中国园林的来源囿、圃,garden或者Jardon(gen与eden组合)瑶池和悬圃,昆仑山、黄帝之宫伊甸园日本的净土宗传统园林,七宝池、八功德水、莲花伊斯兰风格的园林,天园、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园林的基本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形成不同风格的园林体系(古罗马、园林、文艺复兴、英国风景、伊斯兰、中国、日本),特征基本了解规那么式园林,园林总体的人工理性美,表现人为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风景式园林,体现自然的天然美,表现顺乎自然构成的倾向中国、日本园林、英式自然风景园公共园林阶段自然生态的失衡,居住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从早先的亲合关系转变为对立、敌对、排斥关系自然保护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奥姆斯特德,中央公园,“景观建筑学之父” ,美国城市公园运动,把乡村带入城市,建立公园绿地系统,城市园林化两大贡献其工作的两个内容:第一,通过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致力于自然资源保护,对大地景观加强维护和管理。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一.东方园林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东西方园林发展、风格、特征与对比参考课件

茶道庭园
筑山式回游庭园
枯山水庭园
7
二 东方园林体系
2.6—日本园林造园要素
其造园要素主要为:
1-飞石:石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最终的目的是要创造一种能够很好的展示
庭院空间”路“。
2-汀步:设置在湖中浅处的石块,展现水中之路,有沉于水中、露于水面
的。
3-石灯笼:最初为寺庙的献灯,因独特的造型,作为园中的添景物被日式
2-转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创了 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
3-全盛期:隋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成熟期:两宋至清,以叠石理水著称的江南园林已深入人心。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期,中国园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束 了古代时期,形成了现代园林的萌芽。此时的显著特色就是北方的皇家 园林与江南的私家园林。
空中花园
柱廊园
波 斯 花 园
10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3—中世纪欧洲的庭院(从罗马帝国崩溃-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前)
风格代表:1-前期的寺院庭园时期,意大利为中心。 2-后期的城堡庭园时期,法国和英国。
特点:以实用性为主(装饰性、娱乐性日益增强)
中世纪前期,在山顶上建立带防御的府邸,并在 城堡空地上布置具有装饰盒游乐性质的庭园。
庭院广泛采用,并有照明作用。
4-石水钵 、蹲踞:石水钵是是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 ;蹲踞是用于茶道
等正式仪式前洗手用的道具,蹲踞通常为石材制作,并摆放有小竹勺和顶部提
石 灯
供水源的竹制水渠。
笼
以及流瀑、桥、岛、洞窟。
飞石
汀步
石水钵 、蹲踞
8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1—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知识讲解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浅谈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摘要:对中西古典园林艺术进行欣赏,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而且能够从中反映出中西社会发展的历程。
本文主要分析对比中西古典园林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自然观的原因,对筑山、理水、植物和建筑四大造园要素对中西古典园林表现形式的差异进行详细描述。
目的在于希望人们能对中西古典园林文化有更加系统而全面的理解,同时借鉴西方园林艺术的有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文化整合。
逐步发展以自然、生态为主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园林,使我国的现代园林建设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加健康地发展,为我国的园林建设事业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并力求由此对世界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分析比较前言: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已经奠定了其辉煌的历史地位。
而作为与“中华文明”相互独立对等的“西方文明”同样也拥有着世界三大园林之一的欧洲系统的古典园林。
欧洲系统的古典园林与东方古典园林在人类园林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二者在古典园林的建设方面有着相互借鉴的优势,也有着不可比拟的异处。
这个异处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后世园林的构建。
一、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共性特点1、对自然和生活向往的共性作为同样辉煌的人类文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二者在古典园林的建设上是有其共性的,这就是两者都是产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同,都是文化的反射、宇宙的现象、人们向往的仙境乐园,都是提供人们游乐玩赏的艺术空间,都是对理想生活向往的物质实体表现,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王国。
2、物质构建角度的共性东方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二者在建筑上是有很多的共性的。
同时从物质性的构建要素角度来讲,二者都是由四大造园要素做组成的:筑山、理水、植物和建筑。
通过这四大造园要素的综合,来贯穿园林的始终。
(1)筑山东方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二者在构建上都使用了筑山这一重要要素,但是筑山的使用角度不同。
中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异同

中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异同中国景观设计的特点: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4.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法国现代园林风格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
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
法国现代园林风格最初体现是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上,人们看到了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园林,代表作为建筑师斯蒂文斯设计的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抽象的混凝土块的组合铸就的四棵一模一样的红色的“树”,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GardenofWaterandLight)。
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汇报人:日期:•引言•西方园林特点•东方园林特点目录•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比较•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的融合与发展01引言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的对比研究东西方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园林艺术的共性与差异主题介绍园林概述园林的定义与功能园林的历史发展02西方园林特点西方园林通常采用规则式布局,以轴线、对称和几何图形为基础,营造出严谨、秩序和理性的氛围。
规则式布局西方园林注重景观的层次感,通过地形、植物、建筑、水体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景观层次西方园林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景观焦点,如喷泉、雕塑、建筑等,这些焦点成为整个园林的视觉中心,引导游人的视线。
景观焦点布局特点植物配置特点植物种类丰富西方园林中使用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花卉、灌木、乔木等,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搭配,营造出多样化的植物景观。
植物色彩搭配西方园林注重植物的色彩搭配,通过不同颜色的植物组合,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如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等。
植物修剪造型西方园林中的植物通常经过修剪和造型,以形成规则的几何形状或抽象的图案,与整个园林的规则式布局相呼应。
水景与周围环境融合西方园林中的水景通常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如将水景与建筑、山石、植物等元素相结合,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水景的光影效果西方园林中的水景还注重光影效果,通过水的反射和折射,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神秘感和浪漫气息。
水景形式多样西方园林中的水景形式多样,包括池塘、溪流、喷泉、瀑布等,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设计,营造出多样化的水景效果。
水景设计特点03东方园林特点东方园林多采用自然布局,模仿自然山水,注重地形、水体、植物等自然元素的运用。
自然布局空间层次曲径通幽东方园林注重空间层次的营造,通过建筑、山石、植物等元素的组合,形成深邃、多层次的空间感。
东方园林中的道路多采用曲线,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同时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气氛。
030201布局特点寓意象征东方园林中的植物常被赋予寓意和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象征坚韧不拔、高洁清雅,荷花象征纯洁、高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 尔 滨 雨 洪 公 园
中山岐江公园
6
二
东方园林体系
2.5—日本园林分类 日本传统园林分为三类: 1-筑山式回游庭园 :也称“林泉式回游庭园”,在日本占有主要 位置,特色是堆山砌石,掘池引溪,回廊花亭,象征缩影的自然小世界 。 2-枯山水庭园 :也称“平庭”或“石庭”,主要以岩石为主,白 砂、绿树、苔藓、光秃的黑石相衬,其意境来源于中国的水墨画,注重 幽远意境,顺其自然,简朴幽静。这种象征手法的庭园多设在书斋外, 或寺院方丈居室。 3-茶道庭园 :即茶室庭园,其特色是讲求质朴自然。只是一小块 庭地,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一般面积很小,布置在筑山庭或平 庭之中,茶亭中亦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 日式的庭院, 简约而不简单,是 真正天然去雕饰的 境界。即使只是一 个狭小的空间,具 体而微的山水世界 却可以使人产生无 限的冥想,使人从 内心深处生出一种 沉静。
狮 子 林
拙 政 园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自然的, 是从崇拜自然-模拟自然-师法自然-写意自然而逐渐成熟 的。
3
二
东方园林体系
2.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细节精巧: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 表现得更为精致。 2-布局流畅: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 、转、合的章法,景观移步异景,对场地的缺陷进行弥补。 3-空间划分含蓄: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 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4-追求意境美: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 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 调起来的美的境意。
中世纪前期,在山顶上建立带防御的府邸,并在 城堡空地上布置具有装饰盒游乐性质的庭园。
迷园-是此时期 比较流行的园林布 局。
11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4—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15中-17世纪中) 风格:1-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以整个园林作统一的构图,突出轴 线和整齐的格局,别墅渐起统率作用。) 2-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这时期的园林追求新奇、夸张和大量 的装饰。园林中的建筑物体量一般相当大,显著居于统率地位)
最早的租界公园-今上海黄浦公园
上海张园-开放最早的私家园林和公共场所 最早的公园之一-厦门中山公园
5
二
东方园林体系
2.4—中国近现代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设计以保护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为宗旨,强调可持续地利 用自然资源为人服务。园林设计过程就是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保护、恢 复并展示地域的领土景观为目标。 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 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 。 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 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 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
特点: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
法尔奈斯庄园
意大利园林常 被称为“台地园 ”。 地形与气候造 就了意大利独特 的台地园(山地 与丘陵占国土 80%;温带海洋 性气候-白天凉 爽的海风与晚上 山林的冷空气)
埃斯特庄园 兰特庄园
12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5—17、18世纪法国园林 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特点:1-花园与府邸的中轴线相重合,对称式布局,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2-花园中不种高大的树木。 3-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 4-有意识地应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的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果 为主。 5-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
石 灯 笼
飞石
汀步
石水钵 、蹲踞
8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1—西方园林发展过程 西方园林史分为六个时期 1-古代园林 2-中世纪欧洲的庭院 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 4-17、18世纪法国园林 5-18、19世纪的英国园林 6-美国风景园林
9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2—古代园林 1-古埃及:主要为宅园 2-巴比伦:空中花园 3-波斯:“天堂园”即四面有墙与外面隔绝; “田字园”即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 中 心水池; 西方规则式庭院布置的开端 花 4-希腊:柱廊园; 园 继承波斯的“田字园”; 别 墅 有林荫小道的“绿廊” 5-古罗马:花园别墅
东西方园林发展与对比
1
一
园林的解析
目的和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把中西方园林景观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学习其中优秀的设计理念和 手法,对于现代城市景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 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 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 体现。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 ,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 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 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 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 环境。
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
”之说。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 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主要体现于江南诗情画意的 私家园林里。
道家 :崇尚自然之美,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沃-勒-维贡特府邸庄园
凡尔赛宫
13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6—18、19世纪的英国园林 风格:自然风景园林 特点:1-不采用对称的几何构图,追求自然田园风光。 2-不采用笔直的林荫道,采用自然弯曲的小径。 3-建筑规模缩小,在构图上不起统治作用。 4-水体采用自然形式,以静为主,少用喷泉。 5-园林植物不修剪,追求疏密变化、自然开阔的草地、 树丛。 6-自然风景园发展成为图画式园林,甚至保留废墟、荒 坟、残垒等,造成强烈的伤感和时光流逝的悲剧性。
邱园
布朗为布朗洛伯爵改建的伯利园
14
三
西方园林体系
3.7—美国风景园林 风格:是扩大了的变化了的英国风景式的园林 美国开创了世界城市公园的先河,先后经历 了“纯运动场所、公园变革、娱乐与设施、开 放空间”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黄 石 公 园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
15
四
东西方园林对比
4.1—东方的传统文化对其园林景观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典 园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自然”。这一理论使园林中的自然因素“山水”得到巩固和发展:①崇尚自然山水。 ②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③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 建立。
佛家:思想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美学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佛学 思想对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大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 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 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 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 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 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 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 域。
2
二
东方园林体系
2.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在圈定 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自生自育。囿中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 猎和娱乐。 2-转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创了 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 3-全盛期:隋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成熟期:两宋至清,以叠石理水著称的江南园林已深入人心。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期,中国园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束 了古代时期,形成了现代园林的萌芽。此时的显著特色就是北方的皇家 园林与江南的私家园林。
圆明园四十景
4
二
东方园林体系
2.3—中国近代园林发展过程 中国近代园林的转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租界园林的出现,公园文化的兴起 二、私家园林公园化,公园文化的拓展 三、政府建公园,公园文化的成型 近代城市公园的产生顺应了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不但继承与拓展了传 统园林文化范畴 ,而且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园林文化中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面。 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中西园林文化的相互融合、影响园林发展的内外 因子的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近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园文化的成型,并最终 形成以公园为主要形式的园林发展模式。
黄金率,又称黄金比例
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人体比例
建筑遵照的形式美法则
17
四
东西方园林对比
4.3—不同的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意境美 意境美 :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 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 中国古典园林所创造的风景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有理而无定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虽由人做,宛 自天 成”,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比性、协调性、和谐性,以自然来补充人工的不足。中国园林的美不局限于风景形象的外在形式 ,它还寄寓于风景包涵丰富的内涵上,例如:植物花卉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 佛” 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 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 合一起形成一种文化特有的恬 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 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 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 情”的美学思想。
18
四
东西方园林对比
4.4—不同的美学思想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形式美 形式美:西方古典园林主要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 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 求。以认识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定胜天、人与自然的对立,故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对于自然造景材料的 处理,西方园林没有去表现它们原有的自然美,而是突出了人对它们的改造和加工,是通过这些自然之物来强化人工雕 琢的艺术性,在西方园林景观中自然因素完全被人工化了,例如:雕塑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