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3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合集下载

5.19.1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5.19.1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2.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师法自然
天人相胜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2.实践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的实践观:秩序和谐----美
中国人的实践观:尊重自然,模仿自然 高于自然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
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9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中国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西方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抗争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一)园林景观形式的差别
独乐园
众乐园
(二)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园林
中国园林
唯理
缘情
(三)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视觉效果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赏心
悦目
(四)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曲折、多样、精巧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3.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含蓄、虚幻、深沉、 虚实共生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

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

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

本文主要从以下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

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

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

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

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与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

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

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

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与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3.古代大部分时期中西方作为人工环境总体的城 市大小及其规划布局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也是构成中西方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4.造园物质基础(自然基础)的影响 中国,辽阔、物产丰富、地形变化多样。 西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则为其规则式园林起源提 供了造园的物质基础。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多沙 漠,尼罗河流域最适合农事耕作。对于沙漠区 讲,最喜欢“绿洲”,故意园林以此为模仿对 象。尼罗河流域每年泛滥,退水之后丈量耕地 而发展了几何学。把此概念用于了园林设计。
5.封建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大都受宗教观 念统治,不同宗教思想影响形成不同风 格园林。
三、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人类同一性 人类园林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类一致具有 的、彼此相通的、内在同一的人性。 比如:世界各民族虽然空间距离遥远, 文化背景迥异,园林形式千姿百态,但 是造园的目的一致,补偿了现实生活境 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 理需要。
2.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3.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 4.从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交流看园林艺术的 同一性.
四、中西园林艺术的精髓
中国园林艺术精髓:与自然关系密切; 力求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及其在伦 理学和哲学上的先取。 西方园林艺术精髓:追求传达一种秩序 和控制的意识。
笛卡尔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以“绝对可 靠”的理论作为方法论的唯一依据。认为“几 何学”、“数学”就是无所不包的、一成不变 的适用于一切知识理论的理性方法。霍布士也 认为理性方法的实质就是计算,几何学是主要 的学科。 在这种社会意识支配下,自然就会把美学建立 在“唯理”的基础上。 政治方面(17世纪法国),一切听命于国王, 便于专制,为了控制艺术,文学艺术领域同样 如此,不相信眼睛的审美能力,而依靠两脚规 来判断美,用数字来计算美,追求最美的数和 最美的比例,并企图用公式表达。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差异!以下图⽂由秋凌景观-露⽔转⾃⽹络重新编辑整理,转载请说明。

世界各民族在各⾃漫长的造园活动中,充分汲取各⾃⽂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的造园艺术形式。

在西⽅,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何园林;在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然⼭⽔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以法国为代表西⽅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何形分割,⼀览⽆余,给⼈以扩⼤、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上的差异 ?西⽅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套原则⼿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体、地形、建筑及⼩品等组成⼀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洞开、忽⽽幽闭的⼿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建筑与⼭⽯、⽔池、花⽊巧妙地结合。

三、对⽔的运⽤在西⽅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池、⽔阶梯、跌⽔、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剧场、⽔风琴等具有⾳响效果的⽔景。

中国园林也⼗分注重⽤⽔,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池为中⼼,⽔池四周环列建筑,从⽽形成⼀种向⼼,内聚的格局,绝⼤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法,把⽔⾯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块,给⼈深邃清幽的感觉。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中国古典园林是在农耕经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培育成长起来的,而且分布甚广,因此在园林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而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发展的模式;欧洲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人们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因而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模式开始的。

而从文化上来讲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存在着理念、审美、物质基础读等原因。

1、理念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因而对方所没有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品质。

蕴涵了不同的造园思想。

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影响。

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2、审美差异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综述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抽象性的人工技能之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形象的天然韵律之美。

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1、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

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并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

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强调并非机械的抄袭自然山水,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影响至深。

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

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其气质和情操。

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气质与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中西园林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发展,因而拥有着对方没有的独特风格,所以双方都有着园林艺术上的差异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二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

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

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

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在说入世与出世,在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

《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贴近了现实。

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

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三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得差异
在漫长得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得园林因不同得历史背景、不同得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得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得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伏尔泰说:“美往往就是相对得”。

其实,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她们得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她们各自得风格就是在怎样得历史背景与美学思想得影响下形成得。

在西方,对形式美得追求又来已久,造园遵循得就是形式美得法则。

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为即在她得《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就是美得外貌,就是组合细部得协调,均衡就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得协调”形式美得法则,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也影响着音乐与诗歌。

其园林得设计与建设自然而然地也在这一法则得指导下,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得美。

西方古典园林中对称得轴线、均衡得布局、精美得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得追求与推崇。

中国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艺术就是世界园林艺术得两大流派。

中国古典园林得精华就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虽然呈现出诸多差异,但都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得特色。

中国得园林艺术长期受深厚得哲学、美学得陶冶,而园林本身又就是经过各种成熟得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与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得一个形态完善得艺术类别。

中国得园林艺术就是与诗画同源得,自然山水得美感与神韵就是造园者所神往得境界与最终追求,因而“诗情画意”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得审美境界,“诗情画意”得景观就是中国园林最根本得特色。

西方古典园林中得规则式园林及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景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体现出了西方园林得形式美。

西方园林中法国有“园林式陪衬,就是背景,就是建筑得附属物,确实确实不就是独立完备得艺术”(黑格尔语)得说法。

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园林建筑化,表现出人工技能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园林化,表现出天然韵律之美。

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而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总得来说,中西方古典园林最突出得差异就是在园林景观形式得差别上。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得传统“天人合一”得思想。

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唯美,重在情感上得感受。

其中,自然物得各种形式属性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而就是把人与物紧密得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得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索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

其园林景观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就是一种模拟自然,追求自然地封闭式园林,就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得规则就是园林则表现为活泼、奢侈、热烈,园林景观空间讲究规则、完整性,以几何形得组合达到数得与谐,追求人工得没,而自然风景式造园则表现为开朗、大方、安详。

两中西方园林风格均呈现出一定得开放性与公共性,就是可供多数人享乐得“众乐园”。

具体可见下表。

园林水景喷泉瀑布大面积自然水面真山真水溪池滴泉
园林空间大草坪铺展无明显内外之分以墙垣阻隔假山起伏
园林小品人物、动物雕像少量应用以用石为主大型整体太湖巨

园林景态开敞坦露、限定
视线开放性、公共性突出主体建筑幽僻深藏、
步移景异
园林风格骑士得罗曼蒂克自然得浪漫主义富丽堂皇、规模
宏大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