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
精神内涵。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

1.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几乎每一个自然现象都有
了一个神话的解释。

尤其是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显得微不足道,而
神话中的神是自然的主宰,这就启示了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并且要融入自然中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2.文化信仰和思想凝聚:中国古代神话虽然不像宗教那样极力强调信仰,但是它却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人民的信仰,比如说《封
神演义》中的各种神话故事就包含了人们崇拜神灵和追求正义的思想。

3.道德品质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拥有高尚道德品
质的神灵很多,比如女娲造人、伏羲夫妇、禹、尧等等,这些神灵在
人们心中具有崇高的形象,人们希望通过学习他们的道德品质来提升
自身修养,并且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4.尊崇祖先和爱国情怀展示: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对祖先的尊崇
和纪念往往得到强调,例如,神话故事中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白蛇
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等等,其中强调的就是人们要怀念祖先,表达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它蕴
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我们应
该深入了解中华古代神话,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且传承在五千年
的历史演变中凝聚的神秘与智慧。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一)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一)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之一就是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不仅是古代人民的信仰和文化象征,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神话的产生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创造和讲述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形态多样,内容涵盖广泛,千姿百态,无不贴近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其中,尤以《山海经》、《史记》、《庄子》等著作中所载的神话最具代表性。

这些神话涉及了许多元素,包括天地、妖魔、化身等,围绕着这些元素发展出了各种瑰丽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所描绘的不仅是人与神、神与鬼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比如,《盘古开天辟地》讲述了天地产生的整个过程,描绘了自然界的创世神话;《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话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则讲述了人们在社会中奋斗求生的种种努力。

这些神话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折射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气磅礴的精神气质。

中国古代神话中面对天地万物的精神气质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宏大磅礴,气势恢宏。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人们采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整个宇宙的企图心和想象力。

第二,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很多角色,如大禹、愚公等,都是在捍卫正义、治理混乱的社会等领域表现出色的。

这种追求正义、实现公正的精神在中国古代民族心中根深蒂固,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精神中。

第三,承传中华文化的精神信仰。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不仅在现代文化中得以发扬光大,更被视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其传承和弘扬对于中华文化的延续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神话和民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这些神话千姿百态,涉及的主题广泛,既是娱乐大众的良好消遣方式,更是中国古人民的信仰、文化,也是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一)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一)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这些神话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民族精神,往往对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神话传说、宗教神话、历史神话。

神话传说主要讲述的是自然界的创造与人类的起源。

宗教神话则表达了人们的信仰和崇拜,如《道德经》就是一个重要的宗教神话作品。

历史神话则记录了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如《封神演义》。

中国古代神话所具有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自然和生命中国古代神话中表现了尊重自然和生命的民族精神,这体现在神话中对自然界和动物的崇拜和保护。

例如,古人崇拜的神祇大多都和自然或生命活动有关,如玉皇大帝主宰自然,土地公管辖土地,瑶姬主持生育等。

二、强调道德与正义中国古代神话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与正义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孔雀东南飞》中讲述了以孔雀所代表的善良美丽的精神为镜,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崇尚美德的精神面貌。

《封神演义》中则揭示了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如要对人有好心。

三、追求和平与协调中国古代神话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与协调的民族精神,如《百家姓》中的“和”字,就体现了中华民族既追求和平又重视家庭内部的协调。

而《山海经》则体现了中国人尊重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志向。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深层次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内核,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当前,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将其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是指中国古代社会所流传的有关神灵、天地和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的故事和传说。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精髓,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神话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术、宗教和祭祀活动。

神话的特点是虚幻、神秘、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力、群众传颂性和可口可乐性。

二、神话的重要人物
中国古代神话涉及的人物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伏羲、女娲、神农、黄帝、轩辕、大禹、舜、禹、夏禹等,他们代表了不同时期和阶段的民族英雄和文化代表。

三、神话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例如黄帝内经、周易、孔子思想等精髓,都与中国古代神话分不开。

四、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古代神话在当代社会中的
影响力不断增强。

它不仅成为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的来源,还成为人们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五、神话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一直以来都得到人们的传承和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巫术传统,到汉朝时期的《山海经》和《神仙传》,再到现代文学、艺术和文化创作,中国古代神话始终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六、结语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等密不可分。

它不仅是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所处时代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我们应当珍惜和继承它的精髓,传承和发扬其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故事体现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故事体现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故事体现的民族精神原始社会的文学现在所见的仅有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人们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只能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把自然物、自然力和社会力加以神话和人格化,幻想出一些超自然的神和神的故事,经过口头流传,便产生了神话。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幼年时期的瑰丽幻想、顽强斗争以及蹒跚的足迹。

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对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深重的忧患意识描写先民们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是古代神话重要内容。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淮南子》中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就使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当时先民们的生存环境。

《女娲补天》中说当时先民们生活的环境是天崩地陷,“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这时的先民真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要躲避熊熊燃烧的大火,还要抵御滔天的洪水;既要提防地上猛兽的利齿,又要注意空中鸷鸟的利爪。

每行一步都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一不小心就有丧命的危险。

《后羿射日》中也说到,当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此外,还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怪物和巨兽危害人间。

这一系列的描述都说明,我们的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些深刻的体验就是留在我们血液里的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世界,我们的先民并没有退缩,他们敢于直面现实,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来战胜这一切的灾难。

因为他们非常明白,只有奋起反抗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由此便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

《鲧禹治水》中,鲧在洪水滔天,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不待帝命”,挺身而出,与洪水进行英勇搏斗。

但由于措施不得法,非但没有治理好洪水,反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即使是死,鲧想到的依然是怎样才能治理好洪水。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

而在3000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从《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

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的不同。

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女娲、后羿等。

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

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再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

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

此外,《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民”、“不死之药”的传说,也说明了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

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

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职掌日月的出入,“以为晦明”(郭璞注《山海经·大荒南经》引《归藏·启筮》语),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尚书·尧典》),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故事中蕴含着许多民族精神。

首先,许多神话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例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燧人取火、仓颉造字等神话,都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创世和物质文明方面的伟大创造精神。

这种创造精神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支撑着中华民族战胜强敌和灾难,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神话中也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比如神农尝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都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精神。

这种奋斗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无数人间奇迹,也必将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此外,对炎黄始祖地位的共同认同、龙图腾的形成与流传,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

这种团结精神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另外,中国神话故事中还蕴含着伟大的梦想精神。

例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故事,都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梦想精神。

这种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动力,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非常丰富,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等。

这些精神不仅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话故事既有传承的历史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至今。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传承崇高的天命观念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多与天命有关。

例如《大禹治水》中的神龙传音洪水预示、《女娲补天》中女娲补天补完天后大禹祭拜天神、《封神演义》中,天庭神明批准封神榜。

这种天命观念,代表着中华民族崇尚天命、虔诚崇拜自然,它将传承天恩视作国家、个人命运的关键,体现了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二、敬畏的自然精神古代神话中经常提及的自然精灵,如龙王、山神、河神等,众多故事剖析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而《山海经》则刻画了更多的自然怪物,如风后、雨师、雷公等。

这些神话故事,表明了古代中国民众对自然的敬畏,反映出平衡自然、与自然共存的奉献精神,另外,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不要蔑视自然,以免遭受自然界的惩罚。

三、尊重的家庭传统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家庭的故事,如《白蛇传》、《姜子牙练兵》等。

这些故事表明了中国古代人们尊重家庭传统、三纲五常的观点,认为家风“贵在世”,因此去保护家庭传统和家族尊严,很多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忠诚的义士,他们珍惜传统、为守护家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民族自信的斗争精神神话中很多关于斗争的故事,如《英雄豪杰传》、《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故事充分反映了古时民众不懈奋斗的精神,他们跨越困难、克服自我,表现出了民族自信的斗争精神。

而神话中刻画的各种神兽怪物,更像是代表了外在的困难和挑战,民众通过斗争来保卫国家和民族,代表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总之,中国古代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演绎和体现,它们蕴含着对文化、历史的思考和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更深地思考这些神话故事,去体验起到了哪些作用,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
内容摘要:神话是一种原始文化积淀,是各个民族在发轫时期的精神遗存。

神话的产生、发展、演变都具有各个民族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国神话也不例外,中国神话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中国神话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反抗精神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的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

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一个没有以“忧患意识”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以“忧患意识”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忧患意识”伴随着文明社会的开始与人类意识的产生,它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向来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和奋发图强。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著名思想家孟子也说过:“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由此还作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精辟论断。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由此产生的忧患意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就充满了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

而在3000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深深的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
女娲神话中:
“共工氏与女娲争帝,女娲命祝融氏领兵攻打共工氏。

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

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

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

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

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后羿射日神话中: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

万民皆喜。

置尧以为天子。


大禹治水的神话中: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夫水,柔物也,围之,则泛;堵之,则溢,此其性也。

鲧不谙其性,围追堵截,急之于刚猛,固难成功!至禹,察父之败,反其道行之,不围不堵,挖渠疏道,导之以流,使小入于大,大通于海。

终能变害为利,成其大功!”
这些神话无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反映了这种思想,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女娲、后羿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神话形象如:龙的神话说:
“龙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可以生活在海洋、湖泊和河流中。

在干旱的时候,龙会给人们带来雨水。


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

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如: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
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

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

说明了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

在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

如:
主日月之神羲和的神话
《山海经·大荒南经》郭璞注:“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

故《(归藏)启筮》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

’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旸谷’。

’’
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

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华民族素来以反抗压迫的精神而举世闻名,在阶级社会里,人民大众反抗残暴的统治,在现代社会人们同各种邪恶势力和风险作斗争,而在阶级社会以前,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这种抽象,博大,智慧的反抗精神生动形象集中表现在我国古老的神话中。

精卫填海:
“女娃受父亲神农炎帝之托,管理漳河水患,为民解难,不幸溺水而亡,女娃的姐姐因其未婚夫不守信义,另有所爱,忧愤而死,女娃的母亲因失爱女悲伤而死,女娃死后仍不辱使命,决心把大海填平,遂化作一只红不白头的精卫鸟,每天衔山上的石头和枯木枝填漳河之渊东海,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发鸠山表面上的石子被衔光后,就开始用嘴啄山里的石头,她的母亲和姐姐用双手帮她挖,挖出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一直流向大海,实现了精卫填海的愿望。


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操干戚以舞。


即使刑天断首以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他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经过辛勤劳动和努力拼搏抗争重拯宇宙,为人类的生存开创了一翻基业。

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而且还是人类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与邪恶抗争的妇女,她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
对人类的慈爱之情。

她的创造过程是充满反抗的过程,正是因为他爱人类,所以她为人类的利益与水神和众神战斗。

她那种为黎民而反抗的精神,我们作为她的后代应该代代相承。

这些发生在华夏大地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瑰宝。

大禹反抗自然、改造自然,让人类过上定居生活,女娲补天让好奇的人类找到了自己的起源。

而精卫填海——改造自然环境,给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好的环境。

当然这些苦耳相传的神话传说,自然勉不了许多人为的意愿和附会,有着种种幻怪迷离,神奇夸张的成分,并且最终难以考证。

我们可以不相信精卫填海的夸张,也可以不相信女娲补天的神奇,但我们不能不相信这世代被人们传颂的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忧患、厚生爱民、反抗的精神。

参考资料:
1、《中国神话史》
2《山海经》
3、《中国文学史》
4、《淮南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