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冀版初中音乐教案

冀版初中音乐教案

冀版初中音乐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谱、唱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2. 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 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二、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阶、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音乐理论。

三、学习民族音乐(20分钟)1. 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一首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结构和演奏方式。

四、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民族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基本音乐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学习民族音乐的成果。

二、深入学习民族音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跟随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

三、音乐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集体演奏、合唱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谈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音乐理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3.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和乐器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 歌曲的演唱和乐器的演奏。

教学准备:1.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 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手风琴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准备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Step 2:音乐概念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符、节拍、旋律等,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和解释。

Step 3:歌曲学唱(15分钟)1. 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如《小兔子乖乖》。

2. 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拍手,再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

Step 4:乐器演奏(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2. 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手风琴等。

3. 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伴奏。

Step 5:评价与总结(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音乐概念和歌曲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欣赏音乐,培养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编创简单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创作表演。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展览,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让他们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通过歌曲学唱和乐器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理解《最新冀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研究如何演唱歌曲,并体验音乐的乐趣- 听音乐时能够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内容第一课:歌曲欣赏-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最新冀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中的一首歌曲,并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并观察歌曲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 与学生共同探讨歌曲中的乐器和声音,并运用简单的词汇描述。

3. 进行歌曲仿唱,让学生跟随节奏和旋律一起唱歌。

4. 结束课堂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情感和感受。

第二课:节奏体验-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体验节奏,理解音乐的节奏感,并能够简单地演奏和表演。

-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手拍、脚踏等方式感受简单的节奏,并进行交替演示。

2. 分组让学生用身体或简单的乐器演奏一个小节奏段落,展示给全班。

3.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节奏,并展示给同伴。

4. 引导学生回顾体验,分享他们对节奏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唱歌表演-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研究如何用正确的发声方式唱歌,并进行简单的表演。

- 教学步骤:1. 教导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发声技巧。

2. 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与学生一起研究并练。

3. 分组进行小歌曲表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

4. 结束时,学生互相观看表演,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教学评估在每节课结束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歌曲欣赏、节奏体验和唱歌表演。

- 听取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感受的分享。

- 针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展示的评估,包括正确发声、合理表演等。

教学资源-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乐器和音乐设备(如鼓、小型乐器等)- 音乐播放设备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学生将能够在研究《最新冀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时,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美妙。

冀教版初中音乐教案

冀教版初中音乐教案

冀教版初中音乐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韵味,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中国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感受和理解《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学会《茉莉花》的歌词和旋律,提高歌唱技巧。

教学难点:1. 《茉莉花》的旋律起伏较大,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 学生需要理解歌词的意义,并用感情去演唱。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茉莉花》乐谱。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茉莉花》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让学生跟唱《茉莉花》。

2. 教师逐句教唱,纠正学生的音高和节奏错误。

3.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用感情去演唱。

三、分组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学生谈收获,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复习《茉莉花》的歌词和旋律,加强歌唱技巧的练习。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感情去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分组练习和互相评价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3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2023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2023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你是我的眼第一课你是我的眼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 理解歌曲《你是我的眼》的歌词含义,并情感认同。

- 能够根据歌曲旋律,自如地演唱整首歌曲。

- 爱护自己的视觉健康,不盲目模仿别人。

教学重点- 研究歌曲《你是我的眼》。

- 歌曲情感认同。

教学难点- 歌曲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一张黑板。

- 一本《冀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材。

学生准备:- 课本,笔,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1.热身利用手拍、体操等方式热身。

2.引入通过引入一幅描绘盲人画面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视障人士的生活状态。

3.研究歌曲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歌曲《你是我的眼》,并进行唱歌练。

4.总结教师与学生进行歌曲研究总结与回顾。

课后作业练歌曲《你是我的眼》。

第二单元窗外的小雨第一课窗外的小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 了解歌曲《窗外的小雨》的歌词含义,并情感认同。

- 能够根据歌曲旋律,自如地演唱整首歌曲。

- 热爱生命,爱护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研究歌曲《窗外的小雨》。

- 歌曲情感认同。

教学难点- 歌曲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一张黑板。

- 一本《冀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材。

学生准备:- 课本,笔,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1.热身利用手拍、体操等方式热身。

2.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小雨,引入歌曲。

3.研究歌曲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歌曲《窗外的小雨》,并进行唱歌练。

4.总结教师与学生进行歌曲研究总结与回顾。

课后作业练歌曲《窗外的小雨》。

第三单元舞动青春第一课舞动青春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 了解舞曲《舞动青春》的歌词含义,并情感认同。

- 能够根据舞曲节奏,自如地跳舞。

- 热爱生命,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 研究舞曲《舞动青春》。

- 舞曲情感认同。

教学难点- 舞曲节奏跳舞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一张黑板。

- 一本《冀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材。

学生准备:- 课本,笔,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1.热身利用手拍、体操等方式热身。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设计目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内容。

通过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所有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单元一:认识乐谱2. 单元二:节奏与节拍3. 单元三:唱歌与合唱4. 单元四:舞蹈与身体表演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乐谱的基本元素,如音符、音程和节拍;2. 掌握不同节奏和节拍的演奏方法;3. 学会欣赏和唱歌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4. 通过舞蹈和身体表演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活动:1. 乐谱挑战:学生通过观察乐谱上的音符和节拍标记,尝试演奏简单的乐曲。

乐谱挑战:学生通过观察乐谱上的音符和节拍标记,尝试演奏简单的乐曲。

2. 节拍感知:学生使用身体动作和击鼓器感知和模仿不同的节奏和节拍。

节拍感知:学生使用身体动作和击鼓器感知和模仿不同的节奏和节拍。

3. 合唱表演:学生研究并合唱一首简单的歌曲,展示他们的声乐技巧和合作能力。

合唱表演:学生学习并合唱一首简单的歌曲,展示他们的声乐技巧和合作能力。

4. 舞蹈创作:学生研究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自己的舞蹈创作能力。

舞蹈创作:学生学习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自己的舞蹈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掌握程度,本教案设计了以下评估方式:1. 演奏评估:学生独立演奏一段乐曲,并根据乐谱的要求进行评估。

演奏评估:学生独立演奏一段乐曲,并根据乐谱的要求进行评估。

2. 合唱评估:学生参与合唱表演,并根据声音的准确度和协调性进行评估。

合唱评估:学生参与合唱表演,并根据声音的准确度和协调性进行评估。

3. 舞蹈评估: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并根据动作的准确性和舞蹈的创意进行评估。

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冀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编写,主要内容如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兴趣。

4. 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对音乐表演的技巧的掌握。

3. 学生对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音乐概念的教学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长、节拍等,并进行简单的练和游戏,让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音高、音长和节拍。

2. 音乐表演的教学引导学生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如唱歌、打击乐、舞蹈等,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能够较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3. 音乐欣赏和创作的教学通过听音乐作品和观看音乐表演,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通过简单的编曲和创意,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五、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音乐概念的研究1. 运用图片和声音的方式,介绍音高、音长、节拍的概念。

2. 利用各种乐器或身体动作,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音乐的概念。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段简单的音乐表演。

第二课:音乐表演的研究1. 研究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准确的节奏、音准和音色。

2. 研究简单的打击乐表演,如敲击不同乐器的节奏配合。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首简单的合唱曲目或打击乐表演。

第三课:音乐欣赏和创作1. 听取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觉和理解,进行讨论和分享。

2.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兴趣,进行简单的编曲和创意活动。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段自创的音乐作品的表演。

六、教学评价方法1. 实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 通过小组活动和练的结果,评估学生对音乐概念、表演技巧和创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3. 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意见,作为教学改进的参考。

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工作: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求春天》,并在反反复复地现场表演中体会6/8拍子开朗悠扬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予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必须充份特别注意“教学引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例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鼓舞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叙述春天的景色;(2)需用迷人的旋律引入;(3)需用意味深长的诗句导人;(4)需用视频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引入。

建议学生共同参予。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独立自主打听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恳请大家边听到边探讨,挑选最合适的乐曲做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其录音轻声弹奏歌曲。

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独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现场表演,并使学生逐渐熟识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

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恳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到变化音。

例如(插画)在献唱中特别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抒发的促进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①音乐的速度就是什么样的?慢,稍慢,很快,极快。

融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去抒发。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必须用怎样的情感就可以恰当地抒发歌曲的情绪?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演奏;老师统一指挥)全体学生存有感情地献唱歌曲《渴求春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师生情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进行简单编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音乐《我爱米兰》,设问:歌曲讲了什么内容,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老师的歌?
2、揭示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二、寓教于乐
1、放录音,学生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教师范唱。

3、领唱歌曲。

提出问题:刚才在同学们演唱歌曲时,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脸上充满了爱意,那么谁能给大家说说在演唱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呢?
4、随音乐伴奏伴奏,学生富有情感的演唱。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了都很感动,刚才你们演唱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想到老师对你们的关爱,想到了老师是那么辛苦,眼神里都充满了感激之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再来深情地演唱一遍。

(请三名同学朗读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造表现
1 学生分角色即兴表演,交流情感。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这首歌曲的情境,边唱边表演。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时候,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那么让老师也加入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表演。

(全体再表演一遍)
2、提出问题:老师加入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表演,感到非常的激动,我为有这样一群理解、热爱老师的学生而感到高兴和心慰。

1、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1)你能用舞蹈形式表现出对老师的敬爱吗?
(2)请给我们敬爱的老师画一张画吧。

(3)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吧。

(4)请和你的老师说一句心里话或朗诵一首小诗,好吗?
(5)我们一起来编创一个师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演一演,好吗?
2、分组讨论,进行编创
四、完美结课
四、小结:同学们表演的真是好极了,老师看了非常激动,让我代表所有任课教师,感谢同学们的厚意,感谢同学们的理解。

现在我提意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的爱,为今天所有听课的老师献上这首深情的歌,让我们为老师送去美好的祝福吧!(请几位同学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同时同学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走上讲台深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愉快的梦》教学设计
一、课题:《愉快的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愉快的梦》,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
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了解6/8拍的含义,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3、进一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乐理知识6/8拍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的强弱规律的把握。

五、课前准备:大歌片、录音带。

六、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用欢快的,优美的,跳跃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2、乐理知识:6/8拍的认识。

(1)、由《秋天多么美》导入6/8拍。

师:听老师弹一首歌,你能马上告诉我它的名字吗?
师:我们能把它的歌谱来唱唱吗?
师:能用LU来哼唱一下吗?(调整声音的位置,统一声音)
师:能用这么美丽的声音把歌词来唱唱吗?
师: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
师: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怎样?三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师: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拍号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学了这个三八拍
子。

但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的拍号,它也是以八分音
符为一拍的,那么它是什么呢?(出示6/8)谁来告诉我?
(2)、6/8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师:能不能整齐的告诉我六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师:它的强弱规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那么6/8拍的歌听起来是怎样的呢?
(3)、两声部教学。

师:请大家看这条我专门为大家出示的这条规律,请你听一听,来感受一下它的强弱。

a.出示规律
5 3 5 3 | 5. ˇ3 4 5 |
6 4 6 4 | 6.
6 0 |
5 5 5 4 3 | 4 4 4 3 2 ˇ| 5 5 5
6
7 | 1.
1 0 |
b. 视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的提示与练习。


c. 学习低声部
3 1 3 1 | 3. ˇ 1 2 3 |
4 2 4 2 | 4. 4 0 |
3 3 3 2 1 | 2 2 2 1 7 ˇ| 5 5 5 6 7 |1. 1 0 ||
d. 熟悉旋律。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象不象做梦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
请你听听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请大家用声音来表现看看。

(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可怕的)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
2、初听音乐。

师: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姑且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
3、复听。

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
4、复听。

师: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你能不能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呢?
5、复听。

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

6、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7、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9、唱歌词,随琴一起。

10、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吴11、有感情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

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