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小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总结单选题1、在30亿帕压强下,水分子以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晶体,这就是7号冰,一旦形成,这种冰的结晶速度非常快,可以冻住整个大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7号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B.7号冰中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结成7号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D.7号冰中分子间没有间隙答案:AA、7号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因为都是有水分子构成,故正确;B、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C、水结成7号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故C错误;D、水分子的间隔是存在的,故D错误;故选A。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答案:C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错误;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B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故选C。
3、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
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A.甲烷B.空气C.冰水D.黄金答案:BA、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甲烷中只有一种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B符合题意;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答案:A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因此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B、由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未发生偏转,可得金原子并非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C错误;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小结

12个O氧:原表子 示 __2个__氧_原_子___
表示某种离子 表示该离子所带正(负)电
荷数
O2-:表示______; 表示
___氧_离_子_________
___1个__氧_离_子_带_2_个_单_位_的_负_
电荷
表示离子的_____
2O2-:表示 ___________
个数
2个氧离子
第八页,共十一页。
第九页,共十一页。
元素周期表方格
①表示氧元素的
①表示_原_子_序__数_(y_uá_n_zǐ_xùshù) __原_子_序__数_为_8_____
②表示氧元素的符
②表示__元_素_符_号_____
③表示_元_素__(y_uá_n_s_ù)_名_称
号为_O__
③表示氧元素
④表示
相对(xiāngduì)原子质量 ④表示氧元素的
1.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
性质。 2.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 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第三页,共十一页。
二、物质的微观构成
分子(fēnzǐ) 原子(yuánz离ǐ) 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2.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电子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高速运动(yùndòng)的____构成;
子
①____和_质__量_都很体积小;②总在__________; ③不原断子地运或动 分子之间有____;④同种物间质隔 的 分子____相同,不同性种质物质的分子____不
同性质
第二页,共十一页。
区别 注意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_________可_以__(kě,yǐ)再原分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化学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含其中添加剂,杂质),副产物,反应中间体和聚合物。
但不包括混合物、制品(剂),物品,下面是初中频道整理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二、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知识点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三化学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预祝大家在新学期可以更好的学习。
最新人教版_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_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1“最小粒子”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粒子最小。
因为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1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特点1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3分子间、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实例水H2O、氢气H2铁Fe、硅Si、金刚石C、汞Hg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还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相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变化概念主要特征微观结构举例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原子都不变水蒸发变成水蒸汽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2、纯净物和混合物1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2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3、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4.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组合成分子;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它们都有“小”、“动”、“间隔”等特点。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5.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微粒自身的体积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微粒的间隔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间的间隔越大。
6.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有新分子生成)。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构成;②原子核内通常由质子(带正电)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除普通H 原子,H 原子无中子)。
③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不显电性。
4.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分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也可以变成原子,或者构成物质,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阳离子的形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时(除He),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8 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失去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从而形成阳离子。
阴离子的形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时(除稀有气体),在化学变化中易在最外层上得到电子,达到8 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从而形成阴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小结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 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 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 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 素和根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 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三、元素
(1)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
(2)分子、原子、元素、宏观、微 观之间的联系:
宏观组成
纯净物
元素
微 观 构 成
相
微观构成
同 质
子
数
(个)分子 微观构成 原子(个)
(3)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有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硫酸锌ZnSO(显著特征:含有SO,CO^NO OH NH 4 4334PO4 Cl等原子团)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XX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闻到气味等;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相同物质相同,分子不同物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XX分子由XX原子和XX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XX分子由几个XX原子和几个XX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课题2 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质质子(带正电)丁原子核(带正电)Y原子Y I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除氦元素 是2外).在化学变化中,性质稳定.因此把最外层电子数是 8(最外层是第一层时,电子数是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
4.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 结构。
中考热点
1.了解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求核电荷数。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掌握化合价求化学式的步骤。
(不带电)
电 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 量跟它相比12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 ”,可省略。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 素和根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 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 成分和含量。
本单元重点难点
1.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六、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七、化合价
(1)定义:
元素的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符号:
上方 先号后数 不能省略
右上角 先数后号
省略
学法指导
本单元是根据元素的微观组成来研究 元素的,分别介绍了几个关键的概念。由 于初涉元素符号,易混淆的符号较多,应 注意对比辨析。复习时我们尤其要重视本 单元中实际问题的解答,会利用已学知识 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数字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小
结
2020/9/19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 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 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 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5.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 。
五、离子的形成
(1)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 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 ,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带电 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2)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3)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宏观 微观
三、元素
(1)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
(2)分子、原子、元素、宏观、微 观之间的联系:
宏观组成
纯净物
元素
微观构成
相同质子数 微观构成
(个)分子 微观构成 原子(个)
(3)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四、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原子核外最少有一层,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
2.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
知识要点
相互
原 结合 分 单子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子
子 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混合物
物
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离 子
元
物
素
原
子
质
分
元素周期表
子
原 质子 子 核 中子
电子
元素符号
化学式
化合价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