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我和---- 过一天》写作指导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我和—- 过一天》写作指导导学案一、情景再现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我和—-过一天”的写作题材。
在这个写作主题中,我们要想象自己和另一个人或者事物一同度过一天,然后将这一天的经历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构思写作内容1. 选择合适的人或事物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人或事物来和自己过一天。
这个人或事物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角色或情境。
2. 描述细节和情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描绘细节,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我们和那个人或事物一同度过一天的场景和情感。
可以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共同经历等。
3. 编排故事情节在编排故事情节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心理逻辑来展开叙述。
可以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让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连贯。
三、写作步骤1. 确定题目和主题首先,在文稿上写下标题:“我和—-过一天”。
然后确定好自己选择的人或事物,明确主题,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准备。
2. 列出写作提纲在纸上列出写作提纲,包括人物介绍、地点背景、事件经过和心情体会等要点,方便自己按部就班地展开写作。
3. 逐步展开写作根据提纲逐步展开写作,注意控制篇幅,避免内容冗长和过度描述。
要注重情节渲染和写作技巧,让文章生动有趣。
四、写作范例我和小狗过一天今天,我和小狗小黑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有趣的一天。
清晨,我和小黑一起去公园散步,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和欢快的小鸟。
…我和未来的自己过一天一不留神,我和未来的自己相遇了。
未来的自己告诉我,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奋斗为自己的梦想。
…五、总结在写作《我和—-过一天》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自己的文笔变得丰富生动。
通过写作,不仅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拓展视野,感受不同生活情境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习作我和—-过一天》写作指导的导学案,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生活,探索无限可能!。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日月潭》导学案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复习
1.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读读记记“群山环绕、名胜古迹、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等词语。
内容拓展
请你向台湾的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木秀丽雾气沙沙
湖水高照灯光朦胧
风光茂盛景物点点
四、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日月潭是一个美丽的大湖,它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潭的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另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个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日月潭的四周是,上是茂密的树林。日月潭的水很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色,非常美丽。我爱美丽的日月潭,我爱祖国的台湾岛。
阅读质疑
日月潭美在哪里?能找出相关句子。
课中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qīng shāhuán ràoyǐn yuē
() () ()
zhǎn xiànmào shèng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纱() 绕() 环() 稳()
沙() 烧() 坏() 隐()
三、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直线连起。
太阳碧绿春雨蒙蒙
1.小岛把潭分成两半。潭的一边像____________,叫“______”,另一边像____________,叫“______”。两潭湖水相连,像个____________,小岛就像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的大湖 ______的树林 ______的玉盘 ______的月亮
第四单元“爱祖国 爱家乡”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统编教材】(12-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导学案(12-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12《桥》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为了谁》。
2.师: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就像歌词所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3.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党员的高大形象。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桥》。
4.板书课题——○12桥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讨论交流,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合作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在阅读中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养成品词品句、体会人物精神的阅读习惯。
三、字词运用(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dǎnɡ yuán liú tǎnɡ shā yǎ(咆哮)(党员)(流淌)(沙哑)(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受惊)的野马沙哑地(喊话)(清瘦)的脸(冷冷)地说(乱哄哄)的人们痛苦地(呻吟)(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准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学习目标 导学案

第四单元学习目标导学案教材分析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
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
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
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二首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黄山奇石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日月潭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学习目标导学案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学习重点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时分配8.《古诗二首》………………………………………………………… 2~3课时9.《黄山奇石》…………………………………………………………2~3课时10.《日月潭》………………………………………………………… 2~3课时11.《葡萄沟》………………………………………………………… 2~3课时语文园地四……………………………………………………………… 2~3课时教法与学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
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15课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语文导学案第15课《落花生》第1学时15、《落花生》第一学时学案年级:五年级姓名: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正确读写词语:“半亩、尝尝、吩咐、茅亭、榨油、石榴”,会用“居然”造句。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给课文分段,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自读、品读、悟读,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合作学习通过自主阅读,自学生词,读懂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自学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汇报收获,解决疑问。
预习案【走近作者】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
祖籍福建。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后留学美国、英国,赴印度研究佛学。
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
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翻译了《二十夜间》《太阳底下降》等文学作品;编著有《印度文学》及《道教史》等。
【资料链接】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
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中下游各地为最多。
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
果壳可制酒精等。
茎、叶可做饲料。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1、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1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我要把课文中的生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3、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哪一部分让你感受最深,最受启发?4、我想把我感受最深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应该怎样将它读好。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2、“居然”是什么意思?文中该怎么理解?联系用“居然”造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
版)
维持()()纯
洁优秀()保持
()()纯熟优质
() 2、本课作者先用()自然段写具体事例,然后用()自然段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用()自然段概括出道理,这是本课采用的表达方法。
测评反馈指导校正
五、学习收获为保护生态平衡写一条标
语。
归纳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
课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导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体会深刻的句子,揣摩优美的语句,来理解土地的神圣。
3、能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导学
重难点
重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导学准备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一、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是按()结构安排的,( )到
( )自然写
( );( )到( )自然段写
( );
( )到( )自然段写
( )。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导学案

神话故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对美好的向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趣味,引人入胜。我们在阅读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境界。
(三)拓展阅读类型
1.阅读第60页的“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2.说说你读了这段文字后的理解。
3.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但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因此,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4.说说中国神话的特点。
中国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人们把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5.除了中国古代神话,你还熟悉哪些外国神话?
6.说说西方神话的特点。
西方的神话更加丰富,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快乐读书吧》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都是我们喜欢读的。最近,你除了读了一些中外神话故事书,还读了些什么书呢?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留给你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2.板书课题——快乐读书吧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开展读课外书的活动,体验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及感受阅读的愉悦和乐趣。
3.相互谈谈对“依靠口头讲述代代相传”的理解。(板书:很久很久以前)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暴风雨 往前凑喵喵孵小鸡叽叽 好饿偶尔
注意读准:平舌音“凑”,三拼音节“喵”。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如,“饱”,“饣”是表意的,和食物有关,“包”是表音的。另外,“洞、壁、饿、漂”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2)熟字比较。如:堆一准 各一备 洒一晒
3.通过阅读,了解故事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了别人,感受文学作品的诙谐与幽默。学会预测故事,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
4.引领学生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学会预测故事,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
教学难点
(1) 学习收留小猫。
就在老屋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
是谁在对老屋说话?老屋是怎么回答的?
(2) 学习收留老母鸡。
就在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告别小猫,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什么?
是谁在对老屋说话?老屋是怎么回答的?
(3) 学习收留小蜘蛛。
老屋告别他们,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什么?
2.认读下面的词语。
发愁浓密 近视沾到 继续 街口 风筝 牢固
晾晒 尿布 飘动 胡萝卜匆匆忙忙
3.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合
作
探
究
1.字词探究。
“卜”的读音,以及结构。
“晾”的字形,注意左边,并与“凉”比较。
2.了解课文内容。
找到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这些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情?找到人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
3.介绍王一梅:儿童作家,共发表短篇童话300余篇,出版作品八十多部,获得了许多的奖项。今天,她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齐读课题。(板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散文家谈散文-- 白鹭第1学时导学案定向导学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镶嵌( ) 嗜好( ) 赦免( ) 长喙( ) 蓑毛( ) 铿锵(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猜谜语,打一动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合作交流阅读《白鹭》,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点拨:诗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性。
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感情强烈。
白鹭的形体优美,文中对白鹭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它优美的姿态,又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它平凡而高洁的性格,因此它具有诗一样的形式和内容美。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3.用简洁语言概括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4.最能概括白鹭的美的一句话是哪两句?5.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6.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1.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2. 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3.《白鹭》的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用《关于散文〈白鹭〉》原文回答)5. 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温馨指津:借物抒情的散文往往由赞美物到赞美人,对物的感情其实就是对这种人的感情,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联系这一点。
)学习反思:13.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第2 学时定向导学 1.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隽永( ) 睿智( ) 绮丽( ) 恬淡( ) liáo 廓( ) 冷jùn ( )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
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3.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合作交流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为什么介绍第1、2 节的内容?3.在第3-- 7 段中,核心段落是哪一段? 第5、6 段引用古人与莱辛的话是什么用意呢?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1.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2.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学习反思:14.小说家谈小说第1 学时定向导学 1.掌握小说基本知识。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了解典型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自主学习:1.朗读文本内容2- 3 遍,扫清字词障碍,圈画重要内容及相关信息。
(采取默读与朗读结合及其圈、点、勾、画等阅读方法进行阅读)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 )动②点缀( ) ③忸怩( ) ( ) ④踌躇( )( ) ⑤执拗( ) ⑥bào( )歉⑦宽shù( ) ⑧尴尬( )( ) ⑨qián( )诚⑩安xiáng ( )3.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2- 3 个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正确把握“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合作交流1.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他(她)共度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小说吧。
岁末时,各大商场、各大公司都在进行年终盘点,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下知识的盘点,请大家根快速阅读“知识链接一” 内容,并结合自我掌握小说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几个小问题。
( 1) 什么是小说?小说包括哪几个要素?( 2)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3) 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按篇幅长短,小说如何分类? (学生回答时,教师简要解释)2.复述故事,组织对《百合花》的讨论。
(组内交流讨论)( 1)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抓住人物及事件)( 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分别是什么性格? 起到了什么作用?( 3)《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两次出现,每一次出现在哪里? 当时新媳妇的态度怎样?( 4)《百合花》这篇小说想表达怎样的思想主题? 请简要的分析。
3.细读课文,理解归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人物的形象。
(结合具体故事6 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1)小通讯员的形象:( 2)新媳妇的形象:4.小说的环境描写: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 范例引导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请同学们在《百合花》文中任找一处环境(景物)描写,并如范例所示,作简要的分析。
(个人解答,组内完善,展示交流,组际完善)拓展延伸1. 作者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何在? (组际交流讨论)2.模仿“百合花”形象,请你也创造出具有象征内涵的具体实物来,并作简要的讲解分析。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1.《百合花》中,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2.小说中,新媳妇的话语很少,作者主要是用神态描写来塑造她的形象。
把文中“借被子”和“补衣”两处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全画出来并认真品味,领会神态描写的作用。
学习反思:14.小说家谈小说第2 学时定向导学1.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对比手法的掌握。
2.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自主学习 1.朗读茅盾《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与茹志娟《百合花》篇目,圈画出有关环境描写与对比手法的内容。
2.《百合花》中,前后两次对百合花作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4.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 (就小说阅读与分析方面发问)合作交流1.组织学习《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1)默读全文,理清层次结构。
(组内讨论并归纳)( 2)请分析第3 节的层次,看看作者如何说明他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 本段分三层;独特之处:细节描写。
)2.阅读文本,组织学生对《百合花》的讨论。
(组内交流讨论)(1)探究文章使用细节描写的作用。
(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 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
)全篇中典型细节描写: 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 我” 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请同学们任选2- 3处作简要的分析,说说其作用。
(个人展示,组际交流补充完善)( 2)此篇小说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范例引导:如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
”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
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请同学们在阅读《百合花》的基础上,任找一处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如范例所示,作简要的分析。
(个人解答,组内完善,展示交流,组际完善)拓展延伸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个人小结,班级讨论交流)2.谈谈你的心得: 如何写小说评论? (可从高度集中的论题、新颖独到的观点、有力的分析论证等方面阐述)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