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习题参考答案09-10-2

合集下载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课后题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课后题(必背):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1)定义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①范畴不同。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

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

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答: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对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①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它的理论部分包括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构架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918—1942C 二战时期D 1945---1955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C )A.19世纪末 B,1922年C.20世纪20年代 D.1936年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 )A.戴尔 B.斯金纳C. 克劳德 D.加涅6.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 )A.教学资源 B.学习者C。

系统设计思想 D.教学实践7.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C )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8.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D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B.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C.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D.20世纪70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9.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 A )A.80年 B.70年C.60年 D.50年10.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 A )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11.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A )A.1972 B.1973C.1977 D.1994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 A )A.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B.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C. 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产生影响,必须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D.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有效教学资源的开发13 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C )A.信息和人员 B.材料和设备C 设计和制作D 技巧和环境14.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教育开发职能( A )A.组织和管理 D.评价和使用推广C.设计和制作 D.供应和使用15.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B )A.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B。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参考答案09-10-2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参考答案09-10-2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参考答案1—10题√×√√√√√√××11—20题×√×××√×√××21—30题×√√√×××√××31—40题××√√√×××√×41—50题×√×√×××√√√51—60题×√×√√√×√√×61—70题×××√√√√√×√71—80题××√√√×√××√81—90题√√√√√√×√××91—100题×二、选择题参考答案1—10题BBDCADABAABCD11—20题AABBABDABA21—30题DCDCBACABA31—40题AABACCCBCA41—50题BADBBCBDABCD51—60题BADDADDCDD61—70题CDDADDBCAB71—80题CACCCDBACD81—90题BABCDDCAAD91—100题BCDAADABA三、填空题1.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

4.1946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这个理论为视听教育提供了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5.透射式幻灯机是根据光学透镜成像原理设计的,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会聚照亮幻灯片,再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形成放大倒立的幻灯片图像。

6.使用投影仪时,一般要使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在1.5m~2.5m范围内。

《现代教育技术》练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练习题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1—5CCBAB;6—10DDCBD;11—15CACAD;15—19ACBA;二、多项选择1、AB2、ABC3、ABCD4、ABC5、BD6、ABCD7、ABD8、AB9、BC10、BCD11、ACD12、AB13、ABC14、ABD三、填空题1、学习过程、学习资源2、知识库、学生模型、教师模型3、行为主义、客观主义、建构主义4、VRML5、技术主义、人本主义6、沉浸性、交互性、想像性7、斯金纳8、基于页面的工具、基于时间的工具9、教育传播学10、教学媒体11、选题、设计、制作、评价12、集线器、路由器、网关四、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当媒体以教学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学媒体,其中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传媒等。

3.媒体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4.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为进行教与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教学特性和软件特性是教学课件的两大基本特性。

所以,多媒体课件设计应该基于自身的这种特性来进行。

5.MIDI文件MIDI是乐器数字化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而是用于乐器合成器、乐器和计算机之间交换音乐信息的一种标准协议。

6.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ICAI)是以认知科学和思维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一门新的教育技术。

7.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8.校园网校园网(Campus Network)是指校园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总称,它所覆盖的范围不但超过了一两幢大楼局部网络的范畴,而且涉及到多幢楼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互相连接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

A. 教育媒体B. 教学设计C. 教学资源D. 教学方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A. 多媒体性B. 交互性C. 单一性D. 网络化答案:C3.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学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资源D. 教学媒体答案:A4.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不包括()。

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媒体理论D. 管理理论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A. 教学设计B. 教学媒体C. 教学评价D. 教学管理答案:D6.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A. 课堂教学B. 远程教育C. 企业培训D. 个人娱乐答案:D8.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A. 视听教育阶段B. 程序教学阶段C. 教育技术阶段D. 信息教育阶段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A. 教学功能B. 管理功能C. 娱乐功能D. 研究功能答案:C10.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的不包括()。

A. 提高教学效率B. 提高教学质量C. 提高学生成绩D. 提高教师素质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

A. 多媒体性B. 交互性C. 单一性D. 网络化答案:ABD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教学设计B. 教学媒体C. 教学评价D. 教学管理答案:ABC3.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

A. 课堂教学B. 远程教育C. 企业培训D. 个人娱乐答案:ABC4.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ABC5. 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包括()。

A. 教学功能B. 管理功能C. 娱乐功能D. 研究功能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北华大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北华大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北华大学)参考答案智慧树网课《现代教育技术》(北华大学)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1994年美国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中明确的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两大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 学习资源)。

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觉传播和教育技术四个阶段3.程序教学论是由(斯金纳)提出来的4.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简称是( AECT )5.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

6.教育技术起源于19世纪初期(错 )7.教学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错)8.我国的教育技术最早称之为电化教育( 对 )9.2003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错 )10.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对 )第二章1.教学评价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自身评价)2.(定量评价)评价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3.(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4.(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5.按照(评价功能)分类,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6.教学设计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对 )7.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及学习风格与学习动机等因素( 错 )8.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 对 )9.教学目标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错 )10.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优的“超级媒体”这种说法是对的( 错 )第三章1.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和存储教学信息)2.光圈系数越小,光圈(越大)。

现代教育技术 10套题加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 10套题加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练习题(10套)第一套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是(),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运用幻灯、电影、广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C A.20世纪50~60年代B.20世纪30~50年代C.20世纪20~50年代D.20世纪60~70年代2、20世纪50~60年代属于国外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以()的出现为标志CA.有声电影、录音B.闭路电视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统C.电视、电子计算机、程序教学机D.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3、在采用“教育技术”名称以前,我国曾经使用过的另外一个名词是()CA.电视教育B.函授教育C.电化教育D.电影教育4、电子出版物得到广泛应用,教学信息也以超文本组织结构方式呈现。

这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什么趋势()DA.网络化B.智能化C.多元化D.多媒体化5、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BA.开发、利用、管理、评价、设计B.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C.利用、设计、开发、管理、评价D.管理、设计、开发、利用、评价6、下列有关教学技术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CA.教学技术是将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B.教学技术的研究对象仅为教学的媒体C.教学技术的目的在于追求教育的最优化D.教学技术不包括对传统教学手段的研究7、教育技术领域最核心的内容是()BA.教育媒体B.教学设计C.计算机教育应用D.教学研究方法8、现代的学校不仅是全日制学校,面授学校等有形的学校,还可以是远程教育学校、网络学校等无形的学校,这体现了哪一种现代教育思想()DA.现代教育观B.现代师生观C.现代人才观D.现代学校观9、宇航员培训时,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产生与太空相似的环境,让宇航员感受置身于太空的感觉,从而培训他们在太空工作的技能。

这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什么功能()DA.交互功能B.集成功能C.再现功能D.虚拟功能10、王老师既在学校里任教,同是也在网络上传授教育课程,目前,他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好几千人数了。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答案2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答案2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答案2一、填空1.有形教育;无形教育2. 视觉教育3. 形成; 恢复4. 试误学习;联想5. 知觉;认知结构6. 数学原理;纯技术;香农—韦弗模式7. 语音;音效8. A VI;FIV9. 几何;图形10. 主题;设置二、简答题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国内外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长期探索、实践与反思的结果。

计算机技术有规模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也已经有了相当积极的探索。

近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其教育应用日益深入。

但是,信息技术始终“游离于教学的核心之外”,并没有给学校的课程教学带来明显的效果,也没有给学校的课程带来本质性的变革。

在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逐渐清晰起来,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以及改革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途径。

2. 建构主义教学的实现途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建构知识意义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建构;抛锚式建构;导引式建构;3. 教育传播要素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和通道、环境等。

三、论述题1. 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程序教学不主张完全以教师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通过教学机器或教材给学生呈现知识,使学生对一个个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即要求学生通过程序教材和教学机器,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去学习。

(2)小步子原则教学内容按内在的联系分成若干小的步子编成程序。

材料一步一步地呈现,步子由易到难排列,每步之间的难度通常是很小的。

学生每次只走一步,做对了,才可以走下一步,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这就使强化次数提高到最大限度,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认为,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力量就会得到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参考答案二、选择题三、填空题1.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

4.1946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这个理论为视听教育提供了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5.透射式幻灯机是根据光学透镜成像原理设计的,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会聚照亮幻灯片,再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形成放大倒立的幻灯片图像。

6.使用投影仪时,一般要使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在1.5m~2.5m范围内。

若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太远,则会造成投影的图像太暗淡。

7.下图是投影器的结构与光路图,请把带标号的部件的名称填上。

放映镜头;调焦旋钮;螺纹透镜;聚光镜;光源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像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调焦旋钮。

9.定阻式扩音机与喇叭配接时,应满足_阻抗匹配、功率匹配两个条件。

10.如果录像机与电视机是采用线路输出输入联接方式联接,则电视机需工作在.A V方式。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演示型和表演型等四种。

12.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13.学习评价的三种类型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4.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

15.学习结果可以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6.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该从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学习能力、测定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

四、部分章节简答题参考答案题1.简述教育技术的定义答: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题2. 试比较分析光学投影器与视频展示仪的工作原理。

答:(1)光学投影器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通过光学镜头将投影片放大成像于银幕的光学放大设备。

(2)视频展示仪是根据电视原理,将透明或不透明图片、实物等光学信号通过摄像头转换成视频信号,再通过投影电视播放的光电转换设备。

题3. 传声器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传声器与扩音机的连接应阻抗匹配。

(2)传声器应避免强烈振动。

(3)距离声源位置适当。

(4)不能与扬声器正对放置题4. 试比较说明电视机与录像机(或VCD/DVD/LD机)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以及电视机的输入状态。

答:(1)视音频连接:录像机的视、音频输出分别与电视机视、音频输入连接。

电视机输入选择为“AV”状态。

(2)射频连接:录像机的射频输出与电视机射频输入(天线插孔)连接。

电视机输入选择为“TV”状态,并调谐至录像机的射频输出频道。

(3)视音频连接方式比射频连接方式播放质量更高,且操作更方便。

题5. 写出用录像机通过视音频连接放像的具体操作,并用线将相应各接口连接上。

答:(1)VIDEO OUT与 VIDEO IN连接, AUDIO OUT 与AUDIO IN连接。

(2)输入方式选择:将电视机置于AV方式。

(3)其它相关操作如:开机、置带、播放等。

题6. 简述视觉类媒体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参见教材第21-23页题7. 简述听觉类媒体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参见教材第36-37页题8. 简述电视听觉类媒体教学的特点与方法题9. 简述录像电视教学媒体的教学作用。

答:(1)提供丰富的动态视听结合的感性材料,加速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过程;(2)具有多视点、可变时空的表现手法,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3)丰富文字教材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4)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题10.电视教材的分镜头稿本“技巧”的栏目中包含哪两类技巧?说明其中一类“技巧”的含义与内容。

答:(1)电视教材的分镜头稿本的栏目中“技巧”的内容包括摄像时镜头的运动技巧和编辑时运用的镜头组接技巧。

(2)镜头的运动技巧有“推、拉、摇、移、跟”等;(3)镜头组接技巧分为无技巧性组接和技巧性组接两种方法,技巧组接又包括淡入淡出、化入划出、划变等。

题11.试比较电视镜头组接常用技巧中“淡入淡出(V淡变)”与“化入化出(X淡变)”的组接特点。

答:(1)“淡入淡出(V 淡变)”是指前一镜头的画面逐渐由正常转暗(或白、或彩色)以至完全隐没,后一镜头的画面逐渐由暗(或白、或彩色)转亮至清楚显现。

此种组接方法给人以视觉上间隔,产生一种段落感。

常用于段落的分隔、或时间、地点、类别等有差别的镜头间的组接。

(2)“化入化出(X 淡变)”是指前一镜头的画面逐渐隐没的同时,后一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两个画面有叠合在一起的过渡段。

此种组接方法给人以前后镜头关联感,具有对比、象征、比喻等作用,常用于表现时间的推移、位置变迁、想象等。

题12.简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参见教材第76页题13.简述网络型多媒体教室的主要教学功能。

答:(1)教学演示(2)电子举手(3)学生机巡视(4)分组学习(5)文件双向传递题14.试比较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形的特点?答:分析记录的方式并从以下几方面比较:(1)文件容量大小(2)描述图片细节、层次、颜色的特点(3)缩放、旋转是否失真(4)计算机显示速度(5) 文件记录特点题15.列出你所知的数字化图像素材获得的途径?参见教材第97-103页题16.列出你所知的音乐素材获得的方法?参见教材第109-118页题17. 请例举你所知道的影像数字化采集的几种方法。

参见教材第123-131页题18. 请例举你所知道的数字化影片文件的格式。

参见教材第124页题19. 请例举你所知道的数字化图片文件的格式转换的方法。

参见教材第125页题20.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又有哪些教学特点?参见教材第132-133页题21.常用的多媒体写作工具的分类?试例举答:(1)基于页面的:如PowerPoin(2)基于图标与流程的:如Authorware(3)基于时间轴的的:如Flash(4)基于网页的:如FrontPage(5)基于描述性语言的:VB题22. 在PowerPoin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与动画效果设置有何不同?参见教材第146-147页、第150-151页、题23.PowerPoin演示文稿中如何制作设计模版?参见教材第147-148页题24.在PowerPoin演示文稿中如何改变设置了超级链接的文本字体颜色?参见教材第154页题25. PowerPoin演示文稿有哪几种基本的文件保存格式?参见教材第137页题26.为了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能够播放插入了影片和声音文件的PowerPoin演示文稿,保存及在另一台计算机上安装该演示文稿时应如何做?答:(1)将需链接的影片和声音文件保存在该演示文稿同目录下。

(2)按上述保存目录路径链接影片和声音文件。

(3)将整个目录文件拷贝到目标计算机上。

题27.试例举在PowerPoin演示文稿中播放Flash动画的几种方法。

答:(1)作为“其它文件(.SWF)”被“超级链接(2)作为程序文件(.EXE)“运行”(3)作为“插入”对象(.SWF)后被“激活”(4)作为“插件”嵌入题28.说明Flash动画基本类型。

参见教材第211-212页题29.说明用Flash创建一个由矩形渐变成圆的动画的主要步骤。

参见教材第217-218页题30. Flash动画编辑时可以添加的动作语句有哪几类?答:(1)动作-按钮(2)动作-帧(3)动作-影片剪辑题31.如何为Flash动画的帧添加动作语句?参见教材第223页题32.如何为Flash动画的按钮添加动作语句?参见教材第221-223页题33.试说明Flash动画可以发布的文件类型。

参见教材第199页题34.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

答:(1)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分离的,学生之间大都也是分离的。

(2)系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媒体形式传播教学内容。

(3)学生替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4)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交互的。

题35.远程教育系统通常由哪些子模块系统构成?答:(1)教师授课系统,又有双向与单向之分。

(2)学生自主学习系统(3)答疑系统(4)作业与考试系统(5)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题36.远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迥然不同,最突出的特征是:(1)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分离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大多数也是分离的;(2)系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媒体形式传播教学内容;(3)学生替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4)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交互的。

题37. 简述目前常见的应用Internet教育的学习类型。

答:讲授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

题38. 网络课件的特点?答:(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性好题39.网上课件设计原则。

答:网络课件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相结合;(2)个性化学习与获取基础知识相结合;(3)连贯性与整体性。

题40.试说明FrontPage提供的视图类型及各类视图下的操作特点。

参见教材第265-266页题41. 简述校园网建设遵循的总体规划原则。

答:校园网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

它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并遵循以下总体规划原则:(1)开放性;(2)可扩充性;(3)可管理性;(4)安全性;(5)投资保护;(6)易用性。

题42.教学设计的定义?答: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题43.试说明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1)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与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策略、对教与学的行为做出评价。

(2)进一步阐述。

题44.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答:(1)教学策略的制订,一般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个主要构成因素为中心,建立框架,其他相关要素有机地依附于这个中心,形成一种相对完整的教学策略。

(2)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可以把它分成为四种主要类型:〈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题45.试分析说明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依据和程序。

答:(1)依据:有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计划。

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本人的素养和风格。

具体的教学条件。

(2)程序:明确教学目标、内容与对象。

确定教学策略类型。

根据教学策略类型对教学顺序、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媒体等总体初步设计。

对初步设计进行尝试性应用与调整。

实施教学策略方案,并进行监控和调节。

运用教学策略的反馈。

题46.如何理解教育媒体选择的原则?答:发展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最小代价原则、综合性原则、多重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