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最新-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 考试说明解读 大纲人教版 精

最新-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 考试说明解读 大纲人教版 精

2018年全国大纲版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全国大纲版地理考试说明所列“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相对于2018年没有变化。

到2018年为止,大部分省区已经进入新课标高考的年份,大纲版老教材的省区越来越小。

从今年的全国大纲版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2018年年高考地理考试试题,应该从题量、难度、形式、结构等各个方面与去年相比应该变化不大,体现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继承和稳定性,依然延续往年以能力测试为主,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有向新课标靠拢的趋势,新课标提出的:“能够发现和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强化。

总体来说这种稳定性有利于高三教师和学生的复习与备考。

通过2018年全国大纲高考《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还可以看出地理学科的一个特点,即无图不成题,所以在复习中要以地图为重点,加强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的练习与思考,构建心理地图,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既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清晰主体的反映,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加深对地域知识的认知。

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遵循仔细、完整、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的原则,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尤其是要注意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切忌马马虎虎,读不准、看不清。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科学备战2018高考※地理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一、2018年《考试大纲》趋于稳定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中求创新”的改革目标。

稳定意味着2018年高考仍以“能力立意”为主,创新则逐渐转向“核心素养立意”,加大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力度将成为2018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必然趋势。

二、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紧抓学科主线,突出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

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

预测2018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两者对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点击查看: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总纲)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探究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于昨天由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发布,高考考什么,如何考,成为目前悬在高三考生头上的一把利剑,十年寒窗到底会有什么结局?笔者3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近几年高考真意的命题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对2018年高考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剖析,以期对高三复习备考有益。

一、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及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及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③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④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的要点。

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专题3.5 人口与城市-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解析版】

专题3.5 人口与城市-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解析版】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考纲展示考情分析命题预测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7全国卷Ⅲ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Ⅰ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Ⅲ选择,12分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与产业转移、国土开发等相结合,考查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影响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要求考生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口差异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城市或城市群发展为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城市等级与城市区位相结合的综合分析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结合现实热点,如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有增高趋势,考查形式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某地特殊的文化现象为切口,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轻松构建学霸脑图】1.人口与环境2.城市与环境【强化应用】(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A.下降速度越来越快B.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C.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D.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强化应用】(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上图所示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1100米B.1190米C.1820米D.1560米2.上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A.B.C.D.3.上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③B.④C.⑤D.⑥(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地理事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最可能是A.海拔高度(单位:米)B.≥10℃积温(单位:℃)C.年总蒸发量(单位:毫米)D.年日照时数(单位:小时)5.甘肃武威的数值小于酒泉,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植被6.西南部的和田地区数值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受湿润气流影响,阴雨天较多B.植被破坏,沙尘天气多C.工业排放大量废气,雾霾严重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广东省化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

读图,完成7—9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A.沿等高线B.沿山脊线C.沿山谷线D.连接聚落8.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诊)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每年都要在两地之间来回迁徒。

下图为某年北京雨燕迁徒线路图。

读图,回答10—12题。

10.北京雨燕每年“南飞”的飞行距离大约是A.8000千米B.18000千米C.35000千米D.70000千米11.北京雨燕“北归”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扩大C.成都太阳高度日变化增大D.成都昼夜变化幅度增大12.图示海区A.甲海区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B.北半球夏季乙海区海水向西流C.丙海区受西风影响形成暖流D.北半球冬季丁海区盛行东北风1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附近的海水等深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地理的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即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运用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论证问题,并在论证问题中体现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

可见,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在前面三项能力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考地理能力测试的重要能力。

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表述清晰“学习有用的地理”,即要提高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利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时,有许多与当今时政联系密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观点,旗帜鲜明的清晰表达出来,并用于论证和探讨问题过程之中。

2.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与表述内容上有机结合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综合能力的最高要求,是考生运用所学基本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论证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

该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能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地说明;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阐释,最终做到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3.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具备了以上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

(1)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

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

(3)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

(4)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网: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官网: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1
官网: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
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
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
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
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官网: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
官网: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
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官网: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
官网: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官网: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4
官网: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官网: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