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名称:通信技术专业代码:590301二、基本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三年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三、设计依据(一)专业社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现已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一产业。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通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指出,改革重组应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就会发放3G牌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3G网络工程建设。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未来国内仅3G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50万人以上。
2010年“三网融合”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曾估算,三网融合启动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将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电信宽带升级、广电双向网络改造、机顶盒产业发展,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有效投资,估算达2490亿元;可激发和释放会的信息服务与终端消费近4390亿元;网络优化、数字内容开发制作、机顶盒生产与安装等将新增就业岗位达20万个、移动通信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新增就业岗位达50万个。
三网融合及其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治国、治企、治校等不可缺少的管理现代化工具,2010年7月三网融合首先在全国12城市试点,2015年全国推行将导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培养大批的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
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显较大增幅,尤其是光伏产业增速迅猛拉动了出口创汇额直线上升。
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95.5亿元,同比增长41.8%。
实现利税174.5亿元,同比增长85.5%。
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同比增长104.4%,出口创汇33.4亿美元,同比增长68.0%。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普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6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通信行业的设计、制造、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开发、应用能力。
能在电信企业、信息技术企业、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通信、信号处理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通信网络的组网设计及教学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一)知识规格与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2.系统掌握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二)能力规格与要求1.具有较强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集成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解决电子通信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3.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职业素养要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引言设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移动通信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建设方案对该专业的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了详细规划。
二、专业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1.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2.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3.具备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4.具有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移动通信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
三、课程设置1.移动通信原理:包括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处理和系统建模的基本概念;3.电磁场与波导:理解电磁场和波导的基本原理及应用;4.数字通信:探讨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调制技术;5.移动通信网络: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结构和协议;6.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通过实验学习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操作;7.移动通信系统设计:设计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方案,并进行实践;8.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研究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和隐私保护;9.移动通信技术前沿研究:深入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
四、实践环节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设有以下实践环节:1.实训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情景演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移动通信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亲身体验工作环境;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主题,完成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移动通信技术相关课程表;2.实践环节安排表;3.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目清单。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信法》:国家关于电信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2.《无线电管理条例》:关于无线电频率和无线电设备管理的规定;3.《信息安全法》: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正文】一、引言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培养具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个完善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和提高人才的素质。
二、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与跨学科团队合作。
●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行业。
2.就业方向本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以下就业方向:●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与创新。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
●移动通信系统运维与优化。
●移动通信产品管理与市场运营。
三、培养内容与体系1.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具备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程设置涵盖了以下内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信号处理等。
●移动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架构与优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包括终端开发、终端性能优化、终端安全等。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支付等相关知识。
2.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一系列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训项目和实习实践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课程中设置相关培养环节。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1.1 背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满足业界对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移动通信技术人才。
1.2 目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移动通信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移动通信技术行业的需求,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2. 专业培养目标2.1 专业背景移动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市场对具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2.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具备设计、开发和维护移动通信系统的能力; - 具备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的能力;- 具备移动通信技术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 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 移动通信原理- 通信电子线路-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原理- 电子器件与电路3.2 专业课程-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协议与标准- 移动通信信号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 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通信网优化3.3 实践环节-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验- 移动通信应用开发实训4. 课程评价4.1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作业等形式,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灵活确定。
4.2 绩点计算根据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成绩计算绩点,绩点计算公式为…5. 实习实训5.1 实习环节学生需要参加为期XX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与移动通信技术相关,包括实际项目开发、系统维护等。
5.2 实习评价实习评价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项目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
6. 学位论文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论文选题与移动通信技术相关,并完成一定的研究。
7.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 课程计划表- 教材参考书目- 实验报告模板- 实习项目介绍8. 法律名词及注释- XXX法律名词:说明和解释- XXX法律名词:说明和解释。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

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岳岱伟(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从资源共享、学生就业、课程体系、职业技能鉴定、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成立职教集团对于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课程设置;职教集团中图分类号:TN9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1-0206-021实现校企信息资源共享,谨慎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资源共享首先应该是信息资源共享。
在校,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行业大的发展趋势,但真正了解整个行业市场的还是企业,企业才能真正的掌握人才需求的一手数据。
在专业方向的定位上要有超前的意识,同时还要考虑到人才需求这一重要因素,在专业方向的定位上要提前考虑学生就业,只有良好的就业,才证明专业的成功。
网络优化、三网融合、物流网是现在行业比较新、比较热的技术,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移动通信专业而言,定位专业方向和开设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要考虑新技术人才需求的人才定位。
网络优化、三网融合、物流网在我国刚起步不久,对于人才需求的定位比较高,大部分的工程和运维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主要将重心放在经验丰富的熟练工或是通信专业本科的人才上。
同时网络优化、三网融合、物流网现阶段在中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提供可以实际操作的一线实习环境,校内难以建立等同实际环境的试验环境,这也为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工学不能结合,不符合高职院校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定位。
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2012年年初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规模。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手机第一大国,是世界性的手机生产和消费基地。
手机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为手机元器件生产厂商、手机操作系统厂商、手机设计公司和电子制造服务商(EMS),分别为手机终端厂商提供手机所需的各种元器件、手机操作系统、手机软硬件、外观、结构等设计方案,以及为手机厂商提供手机主板的贴片与整机的组装;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各类手机经销商。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原则,培养具有较好的高等数理和通信专业理论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强,掌握电子电路技术、信息处理传输与交换技术、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分析、管理、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的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科作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网络运营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通信网与交换、光纤通信、无线通信、信息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等多个层面和领域中,从事通信设备、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分析预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基本知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具有进行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的应用能力,使之具有较扎实和较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2.掌握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现代通信原理;3.掌握信号的处理、交换与传输技术;4.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分析与设计、开发、调测、应用方法;5.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7.掌握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科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五、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计算机通信网、无线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交换原理与技术、天线与电波传输、微波技术与天线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七、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时类型 开课学期 理论 实验 一二 三 四 五 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 Education and Basics of Law 45 2.5 4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36 2 3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54 3 54 ▲理论实验 理论 实验 通识课程平台 必 修 568 36 37.5 1 选 修 216 12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必 修 693 153 39 4.5 选 修 39 15 2 0.5 专业课程平台必 修 399 96 21 3 选 修 270 15 小 计2185300126.59实践教学平台课 内(学分/周数)36/35 课 外(学分) 6最低毕业学时 2485最低毕业学分177.5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时类型开课学期理论实验一二三四五六Marxis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ao Zedong Thought andSocialism Theory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81 4.5 81 ▲形势与政策Situation and Policy 2 ▲▲▲▲▲▲大学英语 1College English 45 2 45 ▲大学英语 2College English 54 2 54 ▲大学英语 3College English 45 2 45 ▲大学英语 4College English 54 2 54 ▲体育 1Physical Education 28 1 28 ▲体育 2Physical Education 36 1 36 ▲体育 3Physical Education 36 1 36 ▲体育 4Physical Education 36 1 36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Foundations ofUniversity InformationTechnology54 2.5 18 36 ▲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 2 ▲总学时:604,总学分:38.5注:1.“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知识,具有通信系统开发、技术应用、运行维护、分析测试、客户服务和销售的能力,能够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运营商、网络通信等部门,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销售等工作,具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善学习、勤思考、重实践、富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并具有业务软件、网络或移动通信方向职业技能的双证书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2。
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动向;具备电子、电气、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3。
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纤、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4。
懂得一定的管理和销售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5。
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和应用通信系统的能力,以及设计、建设、管理各类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络的能力;6。
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英文相关文献,达到CET-4水平;7。
至少可以获得中国移动初级应用开发者(Android)、中国移动中级应用开发者(Android)、全国移动互联网开发助理工程师、全国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H3C认证网络工程师(H3CNE)、华为认证数据通信工程师(HCDA)、H3C认证路由交换网络高级工程师(H3CSE)、华为认证数据通信资深工程师(HCDP)、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华为)、无线RNC软调工程师(华为)、电信中级业务员(国家四级)、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等证书之一;8.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三、基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六、专业主干课程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及实践、数字电子技术及实践、模拟电子技术及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及实践、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通信原理及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类别与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移动通信技术2.专业类别:通信类3.专业代码:610302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人才需求与社会调研分析1、在山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目前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2、我院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定位准确,现行的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企业对于通信技能的要求,但也需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对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微调。
3、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与工作岗位相对应。
课程内容要与工作任务、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4、要改革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要学做一体,将“学知识、学技能、培育职业素养”融为一体。
5、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在台数上要充足,同时要补充先进网络互联设备;6、建议加大对学生考证的培训;7、建议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8、建议引进高质量培训学校进校授课;9、要注重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培育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毕业生具备的人文素养要求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的共产主义思想和理念;优雅得体的着装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理和美丽的心灵。
2.毕业生具备的职业素养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专业的职业技能;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3.毕业生具备的技能素养要求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电工仪表应用能力基本工艺操作能力嵌入式基础应用能力移动通信数据库基本应用能力C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JAVA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能力图1 三大素养培育关系图六、主要衔接专业1.与中职衔接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2.与应用本科衔接专业:衔接关系见表1。
表1 高职与中职、应用型本科衔接关系表内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培养定位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高级人才人才规格理论知识要求低,岗位针对性强熟练的操作技能,必要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基础、理论的应用决策者就业岗位1.电子产品营销岗位2.电子产品装配工岗位3.电子产品技术维修岗位4.电子产品质量检验、1.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2.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3.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1.电子工程师2.软件工程师3.嵌入式工程师职业道德(求真务实)职业态度(爱岗敬业)职业精神(吃苦耐劳)职业操守(严谨规范)职业意识(“6S”管理、执行力)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电工仪表应用能力基本工艺操作能力嵌入式基础应用能力移动通信数据库基本应用能力C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JAVA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能力沟通表达积极心态创新思维文明礼仪价值观人文素养内涵点职业素养内涵点技能素养内涵点调试、管理生产岗位教学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2.5年在校学习+0.5年顶岗实习3.5年在校学习+0.5年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以初级工岗位实训为主以初、中级工岗位实训为主以中、高级工岗位实训为主核心课程设置1.电子线路2.电工基础3.电子测量与仪器4.电子CAD5.微处理器应用基础6.无线电基础1.单片机控制技术2.Java程序设计3.电工基础4.Android开发1.电路基本理论2.电子技术3.信号与系统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6.数据库岗位具体任务1.电子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及推广2.电子产品的部件的元件安装、焊接、拼装、包装3.电子产品日常维护保养4.电子产品维修5.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6.电子产品调试7.电子产品生产安排与调配1.电路制图与识图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3.电子产品的部件的元件安装、焊接、拼装、包装4.电子产品维修5.C语言编程6.JAVA编程7.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1.电路图设计及制作2.电子、通信器件的设计与开发3.相应电子产品开发项目管理4.嵌入式硬件开发5.Java软件开发6.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七、就业面向与资格/等级证书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产品设计及组装、软件开发等岗位。
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等级见表2表2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表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资格等级职业资格证书颁发部门性质名称主要岗位电路检测工程师初、中级电子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嵌入式工程师初、中级电子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软件开发工程师初级Java认证证书美国sun公司或IBM公司相关岗位维修电工中级高级维修电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电子设备维修员初级电子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拓展岗位营销工程师初、中级营销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办公文员一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图员二级(以上)Auto CAD 资格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八、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体系设计总体理念是:按照学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总体原则与思路,在深入进行企业行业调研,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做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贯穿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同时考虑到与应用型本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平台+模块”的形式,采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就业岗位(群)确定→岗位(群)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能力分析→转化学习领域(课程)→编写课程标准的思路。
(二)适应岗位(岗位群)1.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2.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3.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与通信有关的软件及电子设计方面的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等岗位。
(三)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3)2.专业岗位(群)工作过程/领域与学习课程转化表(见表4)3.基本能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素养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5)表3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工作过程/领域岗位(群)工作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电子工艺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单片机控制技术软件开发安装与维修工艺实施就业岗位销售员业务员通信设备维修员提升岗位区域销售经理销售经理就业岗位程序员(移动通信APP)程序构建员提升岗位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就业岗位通信设备维修员电子设备维修员通信设备调试员电子设备调试员提升岗位通信设备高级维修员电子设备高级维修员就业岗位电路板焊接工电路板检测员维修电工提升岗位高级维修电工电路检测工程师1.工程语言能力2.具备移动通信数据库编程能力3.具备用C程序编程能力4.具备简单的嵌入式编程能力5.能使用JA VA进行编程1.工程语言能力2.产品成本管理能力3.生产管理、组织能力4.生产安全管理能力5.产品销售营销能力1.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3.基本工艺实施能力4.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5.电工仪表应用能力1.工程语言能力2.具备通信基站、交换机的维护能力。
3.具备PCB板的制作、检测及调试能力。
4.具备典型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
管理与营销java程序设计Android开发精操作能维修会编程表4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群)工作过程/领域与学习(领域)课程转化表学习领域(课程)岗位(群)工作过程/领域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嵌入式工程技术人员通讯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检、维护和营销员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像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工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与SQL语言▲Java程序设计▲数据通信原理▲▲电子工艺基础▲▲单片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无线传感技术▲▲▲Android开发▲JAVA/WEB设计开发▲▲电路板辅助设计▲▲表5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素养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序号岗位能力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对应课程1 工艺实施能力1.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3.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4.电工仪表应用能力5.基本工艺操作能力6.嵌入式基础应用能力1.电工基础2.电路板辅助设计3.电子技术4.电子工艺基础5.嵌入式系统应用6.单片机控制技术7.无线传感技术2 移动平台应用软件编程能力1.移动通信数据库基本应用能力2.C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3.JA V A语言的基础编程能力4.Android终端的软件开发能力1.程序设计基础2.数据库应用技术3.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4.JA V A程序设计5.图像设计与制作6.Android开发(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建立符合技能素养培育目标要求的技术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见表6)表6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表序号实验实训课程实践周数参考学时开课学期应开实训项目名称使用实训基地(室)名称(校内或校外)1 认识实习 1 302 了解专业前沿知识行业动态校内计算机实训室2 社会实践 2 60 2/4 人文实践行业情况调查企业情况调查专业一线实践体验企业/校外实训基地3 跟岗实习4 120 4 跟岗实践企业/校外实训基地4 软件编程强化8 120 5 软件操作强化练习校内计算机实训室5 应用电子综合能力训练8 120 5 具体项目综合训练校内计算机实训室6 顶岗实习24 720 6 顶岗实习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九、教学活动安排表7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学期项目课堂教学与考核军训及入学教育实习(实训)毕业实践机动与公益劳动考试周假期社会实践I 12 3 1 1 1II 16 1 1 1 III 16 1 1IV 12 4 1 1V 8 4 6VI 18合计64 3 13 24 4 4 1注:1.“实习(实训)”栏为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含实习、项目实训、综合实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