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高考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赏析(15篇)

《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赏析(15篇)《水调歌头》赏析1编修公易镇武昌,安阳岳浦作歌头一片,奉祖行色。
甫再拜。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
山川表里营垒。
屯列拱神都。
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
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
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
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
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
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此词作者为岳飞之孙岳甫。
据《全宋词》其名下简介推知,岳甫主要活动在孝宗、光宗年间,南宋覆亡前宋金对峙之际。
胡尘未已,烽烟时烈。
送人移镇武昌,从国难时艰的大局需要着眼,语多劝勉和激励,弹拨的是那个时代的爱国主调。
词中所谓“神都”,即京都临安。
封建官员向来看重在京城供职,接近权力中心,享受优渥;而不愿外放,尤其视任所偏远者为畏途。
行者身份是编修,参与国史实录的编纂者,也可能在国防机关枢密院掌文字,均清要之职,而武昌则西距杭城千里。
现在编修楼某要易地任职,驻镇武昌了,看来他显出了一些不痛快。
词上片歇拍处说得颇明白──“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莫诵”是清楚的劝止、勉慰。
三国时吴统治者孙皓一度从建业迁都武昌,上层人士反对迁都,造作歌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现在词人对行人说,不要讲“不食武昌鱼”,而是应该到武昌去。
劝止之语放在上片结末处,很有份量,因为前面七句分两层,说的是武昌形势重要、武昌人物美好。
这两点说得很充分,出一“莫诵”便自然而有力。
“鲁口天下壮”,发语雄断,振领全篇。
第二句直接点“壮”之原因,第四句“拱”字,又对“壮”字作了作用上的补充,四句神完气足,笔势浑成。
鲁口当即指武昌一带。
武昌形势险要,雄踞京华上游,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金元侵略者南犯,或由下游取扬州、润州,或由武昌犯潭州再西上东下,均证明了武昌居战略之要冲。
“襟楚带三吴”,襟、带均名词作意动用:以楚地为襟,以三吴为带。
意为,譬如人的衣着,楚地是武昌的襟领,三吴(宋时约指常州、苏州、湖州一带)则是它长长的飘带;它昂首荆楚,顾视湖杭,举措拂拭间,牵动全身。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读懂诗歌情感+课件45张

三 试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果,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 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 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诗人来到南夷的原因,“累”字写出诗人 长久为官的心理。 B.颔联使用绮丽典雅的语言描写诗人被贬之后的田园 生活,富有情味。 C.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谪之后,颈联承接上联,描绘 了诗人一天的活动。 D.诗人在碧天之下长歌的情景,塑造了一个借歌声排 遣情怀的骚客形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 分)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 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 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 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 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 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 一首。
8.渴望得到重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9.对权贵的蔑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10.知音难觅的惆怅: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
三、对友人的关注
1.对友人品行的赞美: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2.对友人高升的祝福: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4.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 偕行。——《无衣》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唐朝大曲有"水调歌"。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字解:“水调”二字典出于隋炀帝命人凿京杭大运河历史典故,“歌头”是唐《水调歌》中序第一章,故是“头“。
名篇有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水调歌头”词调来源于《水调》曲。
《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
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
”《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
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
’”(《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
”(《樊川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
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
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
”玄宗朝乐家许和子,开元末选入宫,改名永新,“善歌,能变新声”。
安史乱后,避地扬州,于舟中“奏《水调》”,金吾将军韦青一听,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节《乐府杂录·歌》)。
可见当时《水调》之为人所熟悉的程度。
玄宗本人也喜听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18.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
【答案】17.B 18.合适。
诗句意思是“希望你我二人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年年一起欣赏明月”,同时表达了思念和祝愿。
【解析】17.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诗人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领悟到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顺意的道理,启示我们要豁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故选B。
18.考查诗句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婵娟”指的是月亮。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宋词鉴赏辞典贺铸》(贺铸)诗句译文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贺铸》(贺铸)诗句译文赏析宋词鉴赏辞典贺铸贺铸系列:宋词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贺铸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1。
锦瑟华年谁与度2?月桥花院,琐窗朱户3,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4,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5,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1「凌波」二句:写与美人离别。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横塘,地名,在苏州城外。
芳尘,美人经过的尘埃,借指美人。
2锦瑟华年:指青春年华。
3琐窗:雕花的窗子。
4蘅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5一川:满地。
【词意】你那轻盈的步履不肯来到横塘,我依旧伫立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
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锦瑟般美好的时光。
在那修著偃月繁花锦簇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花格的琐窗。
可这只能是我的想像,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生活的地方。
满天碧云轻轻飘扬,长满杜蘅的小洲已暮色苍茫。
佳人一去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这伤心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满地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
【赏析】这是一首构思新巧、颇具浪漫色彩的小词,是贺铸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表面上看好似抒写相思之情,实际则是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阕写情之间阻;下阕写愁之纷乱。
结尾连用三个比喻表现「闲愁」,十分精彩生动。
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他在修辞上是很有特色的。
浣溪沙贺铸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镇1。
物情惟有醉中真。
【注释】1镇(zhen):生气,同「嗔」。
【词意】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要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
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
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
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可贵。
贺铸词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简析首句中“净”字的表达效果。
(4分)2.探究本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阅读答案1.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4分)2.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4分)参考译文绿色纯净春意浓深恰好漂染衣袂。
这盎然的春意环绕触近柴荆门扉。
湖面上水波溶溶漾漾,白鸥翻飞,我和白鸥都忘却心机为春光陶醉。
行人南来北往只我无为独自老去,离别忘故朋友渐渐稀少令人生悲。
夕阳西下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归。
湖水中鳜鱼游动一条条分外肥美。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
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分)[来源:高考资源网]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
古诗台城游·南国本潇洒翻译赏析

古诗台城游·南国本潇洒翻译赏析《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作者为宋朝诗人贺铸。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国本潇洒。
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
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
璧月留连长夜。
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
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
不容车。
旧时王谢。
堂前双燕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
淮上潮平霜下。
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
犹唱后庭花。
【前言】《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为北宋贺铸的一首金陵怀古词。
上片以景入词,叙六朝旧事,述陈后主的荒淫无度、纵情歌舞、寻欢作乐,最终导致国破家亡,身败名裂。
下片写寻访遗迹,叹时世变迁,一丝哀愁涌动于心中。
而当世的当权者仍不吸取教训,穷奢极欲,令作者捶胸顿足,痛心不已。
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只能做一名区区的武弁,他把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历史的反思和凄清冷寂的画面之中,发人深省,又使人无限叹惋。
此词结构严谨,脉络清皙,对比强烈,引用典故借古讽今,有针砭时弊之效。
全作辞情俱佳,在北宋同题词作中,可与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鼎足而三。
【注释】①台城:本系东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新宫。
遂成富城,历宋、齐、粱、陈,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及宫殿所在地,故名台城。
故地在令南京鸡鸣山前、干河沿北。
该调即《水调歌头》,然与他词有异,夏敬观批云:“平仄通叶,句句押韵。
”此为该篇特色。
②南国:国之南方。
六代:即六朝,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于今南京。
浸:渐进。
③襞(bì)笺能赋属宫娃:陈后主沉湎酒色,在宫中宴会,常先令八妇人襞彩笺作诗,十客赓和,文思稍慢,便要罚酒,君臣酣饮,常常通宵达旦。
襞笺,即指此。
襞,折迭。
④云观:高耸入云的楼观。
实指陈后主所建的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
“璧月”:陈后主选择宠姬、狎客赋艳诗,配乐歌唱,其中有“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多为描写张、孔二妃的美丽姿色。
⑤“飞鸳瓦”喻陈宫门被毁。
古代诗歌阅读: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江西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送李将军①赴定州郎士元双旌汉飞将②,万里独横戈。
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③悲绝漠,烽戌隔长河。
英断阴山④路,天骄⑤已请和。
【注】①李将军:本讨是作者送友人奉命出镇边疆之作,李将军即是作者的朋友。
②汉飞将:指李广。
③辈:军中所用小鼓。
④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⑤天骄:汉时指匈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使用“尽”和“多”二字,对景物进行了描写,突出边塞景色萧条。
B.颈联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描写李将军作战战场的场景,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C.尾联写诗人劝诫李将军不要阻断了敌人的后路,只要敌人要求和谈即可。
D.本诗为送别诗,写诗人送别友人赴边,担忧其戍边生活,风格苍凉雄壮。
16.有评论说:这首诗“状李之勇猛”。
结合全诗,从形象塑造方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①顾炎武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②泥深苍隼没,五羊③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敞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一生投身抗清斗争,多次从南方北上,联络志士,力图匡复。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顾炎武与屈大均在雁门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
②独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内,有涿水出。
③五羊,广州别称。
15.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纫兰”“餐菊”的典故,是为赞扬屈原高洁的品行,表达对屈原的仰慕之情。
B.颔联中“千山外”突出两人相隔遥远,相遇不易;“十日留”写两人一见如故,畅饮长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鉴赏
古代文化
0408 1927
水调歌头·台城游
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
台城,原是东吴后苑城。
晋成帝咸和年间改建作新宫,遂成为宫城。
宋、齐、梁、陈皆以此为宫。
晋宋年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曰台城。
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
开首两句,地而言南国,时而言六代,纵横时空,高屋建瓴,起笔壮阔。
句中“潇洒”二字,常被诗人们用来写秋景的神韵。
如杜甫《玉华宫》诗云:“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
”宋孙浩然《离燕亭》云:“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这里,一二句是说南国风景疏爽秀丽,而偏安金陵的六代君王一个比一个更豪华奢侈。
“六代浸豪奢”滥觞于刘禹锡《台城》诗句,“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而且贺词融含了刘禹锡两句诗的全部诗意。
“结绮”、“临春”是陈后主所建的两座宫中楼阁,而陈后主是著名的亡国之君,是六代君王中最荒淫奢侈的一位。
这样,“六代浸豪奢”一句,不仅统摄全篇,而且自然巧妙地逗起下文,历数陈后主的劣迹。
陈后主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终日与嫔妃佞臣聚宴取乐。
据《南史·陈本纪》记载,后宫“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余人,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
先令八妇人襞(襞,折迭。
)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
”“襞笺能赋属宫娃”一语说的便是此事。
“云观登临清夏”是说夏日登临齐云观消夏避暑,云观即指陈后主所建的齐云观。
陈后主君臣嫔妃酬唱的诗中有“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句中的“璧月”,一者指月圆如璧,再者指张丽华等宠姬的花容月貌。
“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正是说陈后主沉溺于酒色之中,流连忘返。
“台城游冶”五句,叙述描摹了几个具体场景:赋诗取乐,夏日登高,长夜酒色;这便形象地写出了陈后主于酒色之中送走年华的“台城游冶”生活。
上片结处“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两句写了陈朝的灭亡。
鸳瓦指建筑上的瓦片,因其有仰有俯,称为鸳鸯瓦。
杜甫曾有《往在》诗云:“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
解瓦飞十里,穗帷纷曾空。
”贺铸在此以“飞鸳瓦”形象地写出了陈宫殿被焚烧,陈王朝被灭亡的命运。
亡国后的陈后主,下场是可悲可气又具有讽刺意味的。
破城时,陈后主躲在一口井中,隋军把他用绳子拉上来
时,觉得他人很重,等拉出井口才知与他一起被拉上来的还有张丽华、孔贵嫔二人。
其荒淫无耻,其不可救药以至于此,令人触目惊心。
古寓言中以井中蛙写领地狭小,目光短浅,此处贺铸以“却羡井中蛙”写陈后主走投无路,连作井中蛙也不可得的悲惨结局。
其实这样写也非贺铸独创,他是直用了杜牧《台城曲》中的诗句,“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
此处把“井中蛙”与“飞鸳瓦”对用,更显得自然浑成。
下片着重写沧桑巨变、兴亡之感。
乌衣,即乌衣巷,地处秦淮河畔。
东晋时这里是王导、谢安等豪门大族聚居的地方。
白社,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县东。
晋代高士董京常宿于白社,破衣遮体,乞讨度日。
在此,白社指贫苦人聚居的地方。
往日的豪门大户,今日成了贫穷白社,街巷狭隘,不容车马。
接下去的“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语出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贺词将刘诗的客观描述变为醒目的反诘句,让人感到别致,让人感到深沉,让人感到了面对沧桑巨变时内心深处的万倾波涛。
“楼外”三句是写景。
银河横斜,北斗悬挂,秦淮河上,潮平霜下,月光把船桅的影子投射在岸边的沙地上。
星辰、月光、白霜、寒沙,这一切织就了一个凄迷、冷寂的秦淮夜景图。
是谁说过,物象的冷寂正显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冷寂。
真的是这样。
六朝更替消亡的命运,宋王朝与之相仿佛的国势,这一切都使感到不寒而栗。
此处的景物描写,不是游离于外的为景物而景物,它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现。
结尾两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桂枝香》词也曾云:“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后庭花》即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历来被人们看作亡国之音。
贺词云:“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从船篷的窗户缝隙里仍然传出了《后庭花》乐曲声。
贺铸的感慨与杜牧和王安石是相通的。
贺铸的艺术手法是多样而纯熟的,他尤其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而且用得浑然天成,与自己的诗句有机地融为一体,人们常常被他衔接上的圆润自然所折服。
这首词便是一个很集中的例子。
(赵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