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图文

合集下载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为主题的现代化博物馆。

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后,我深受震撼和启发,对中国工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便看到了一幅巨幅的工业展示地图,上面清晰地标记着中国的不同地区,以及各地的主要工业基地。

这幅地图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工业的发展现状,让人印象深刻。

沿着博物馆的展览路线向前走,分为了不同的展厅,每一个展厅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展示中国工业的不同方面。

在第一展厅,介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从中国工业的起步开始,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中国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成果。

例如,展示了土家族的烟草加工技术、东北的煤矿和钢铁工业、长江三角洲的纺织和轻工业等。

这一展厅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在第二展厅,展示了中国工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通过模型、实物和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高铁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展示。

通过一个模拟的高铁驾驶舱和展示实物,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高铁列车之中,感受到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和发展速度。

除了展示工业发展的成果,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工业生产过程。

例如,在模拟的汽车生产车间中,参观者可以体验到汽车的装配和生产流程,让人们亲身感受到工业生产的规模和精密度。

通过参观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工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力量。

这座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工业的规模和实力。

在这个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时代,中国工业正不断迈向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道路。

参观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不仅令人震撼,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工业创新成果,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要关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三年级参观沈阳工业展览馆观后感

三年级参观沈阳工业展览馆观后感

三年级参观沈阳工业展览馆观后感前几天,我们三年级去参观了沈阳工业展览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又让人大开眼界的经历呢!一进展览馆的大门,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超级大的宝藏库。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好多我见都没见过。

那里有好多超酷的工业机器模型。

有一个像大怪兽一样的机器,它有好多大大的齿轮和长长的手臂,讲解员叔叔说这个机器能在工厂里举起特别重的东西,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厉害。

我当时就在想,这么个大铁家伙,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呢?肯定是有很多聪明的叔叔阿姨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做到的。

还有一些特别精致的小零件展览,那些小零件一个个小小的,但是看起来特别精密。

我凑近了看,感觉就像在看一个个小小的魔法物品。

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让大机器运转起来,就像我们搭乐高积木一样,不过这可比乐高复杂多啦,差一个小零件可能就不行了呢。

在展览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很有创意的工业设计作品。

有一个像外星飞船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设计模型。

它的样子超级酷炫,我想象着自己坐在里面,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那可太爽了。

我觉得发明这个的人肯定是个超级有想象力的人,说不定他脑袋里天天都装着外太空的故事呢。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很多互动的小项目。

比如说有一个模拟开工厂机器的小设备,我和小伙伴们都抢着去玩。

我在那摆弄着那些按钮,就感觉自己像个真正的工厂小师傅一样,特别威风。

虽然我一开始弄不太明白,但是在讲解员叔叔的指导下,我也能让机器动起来了,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这次参观让我知道了原来工业这么神奇。

那些大机器、小零件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我以前只知道玩玩具、看动画片,没想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这么多了不起的工业成果。

我想,我以后也要好好学习,说不定我也能发明出超级酷的东西,放在这个展览馆里给别的小朋友看呢。

我特别期待下一次还能有这样的参观活动,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看够呢!。

沈阳工业展览馆的观后感

沈阳工业展览馆的观后感

沈阳工业展览馆的观后感前几天去了沈阳工业展览馆,那可真是一场特别的体验啊。

刚到展览馆外面,就感觉这建筑很有气势。

那种沉稳的风格,就像是一个默默展示着沈阳工业历史与实力的老大哥,站在那儿欢迎着每一个前来探秘的人。

一走进馆内,哇哦,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工业的大观园。

各种各样的展品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那些钢铁巨兽静静地待在那里,却仿佛有着一种无声的力量。

我凑上前去看那些复杂的构造,各种齿轮、链条、金属杆交织在一起,就像是工业世界里的神秘迷宫。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少智慧的结晶才能拼凑出这么个大家伙呀。

再往里面走,有很多关于工业创新成果的展示。

有一些高科技的小玩意儿特别吸引我,比如说那种超小型的智能传感器。

这东西看起来就像个小不点,但是它的功能可强大了呢。

可以监测各种数据,就像一个小小的侦探,在工业生产的各个角落默默搜集着情报,保障着一切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还有那些展示工业历史的区域,就像是一本本打开的史书。

看着那些老照片和旧物件,感觉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过去。

从沈阳工业最初的起步,那些简陋的工具和手工作坊,到现在的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我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努力拼搏,他们就像一群魔术师,把沈阳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地变幻出来。

不过呢,这展览馆里也有一些小“尴尬”。

有些展品的介绍文字写得那叫一个专业,满篇都是专业术语,我这个外行人看得那是一头雾水。

我就想啊,要是能写得更通俗易懂一点就好了,就像跟朋友聊天那样解释一下这些展品的厉害之处,那多棒啊。

总的来说,沈阳工业展览馆真的是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不管你是工业爱好者,还是像我这样只是想去凑个热闹、涨涨见识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乐趣。

它让我对沈阳的工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在我们身边看似普通的工业生产背后,有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强大的科技力量。

我觉得这个展览馆就像一个宝藏,等着更多的人去挖掘它的魅力呢。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沈阳市的中国工业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整个博物馆充斥着中国工业历史的痕迹,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工业的演变过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其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用现代化的手法呈现出来。

进入博物馆后,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幅以“工业起点”的背景为主题的壁画,这幅壁画通俗易懂地展现了中国工业的历史。

其中的工业机器、铁路、电站等工业设施以及人们穿着的服装,都展示了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我走进了一个大厅,这里设立了一排排的展示柜,展示了中国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资料。

这些文物包括珍贵的照片,工业材料,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工业机器等。

其中一个展示柜里展示了60年代到80年代的电器,这些电器曾经是中国的老物件,但现在却被保存下来并放在了博物馆内,借此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上的艰苦努力。

除了展示厅外,我还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多个礼堂,这些礼堂用于举办不同的主题展览以及讲座。

这次我有幸赶上了一次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有关中国工业革命中的创新与变革的。

这次讲座很有启发性,给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是一座值得参观的博物馆。

这里既展示了中国的过去,也展望了中国未来的美好前景。


物馆将人们带回到了中国工业革命时期,感受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对经济发展的热切追求。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好地珍视中国工业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中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贡献。

三年级参观沈阳工业展览馆观后感

三年级参观沈阳工业展览馆观后感

三年级参观沈阳工业展览馆观后感前几天我们三年级去沈阳工业展览馆参观啦,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的经历呢!刚走进展览馆,我就感觉自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大的宝藏盒子。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看得我眼睛都快忙不过来了。

那里有好多巨大的机器模型。

我看到一个超级大的机床,它就像一个钢铁巨人一样,静静地站在那里。

我想,这个大东西肯定能做出好多好多厉害的东西来。

我还看到旁边有介绍说,这些机器都代表着我们沈阳工业的强大呢。

我虽然不太明白那些复杂的原理,但是我就觉得好厉害,想着我们这里的叔叔阿姨们肯定都特别聪明,才能造出这么酷的机器。

还有一个展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新奇的小发明。

有一个小机器人,它能自己走来走去,还会和我们打招呼呢。

我和小伙伴们都围过去,觉得这个小机器人像从未来来的小客人一样。

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在跟我们说:“小朋友们,欢迎来到工业的奇妙世界!”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也能发明一个这样的小机器人,那该多好啊。

我就可以让它帮我做很多事情,比如帮我拿书包,陪我写作业(是在我不会的时候给我点小提示啦)。

展览馆里还有很多图片展示,那些图片讲了沈阳工业从以前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以前的照片里,工厂看起来有点破旧,机器也很简单。

可是现在呢,那些高楼大厦般的厂房,还有先进的机器设备,简直就像魔法一样的变化。

我就在想,这得是多少人的努力才换来的呀。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一些叔叔阿姨在给大家讲解。

他们讲得可认真了,我虽然有些东西听不太懂,但是他们的热情就像小火苗一样,也让我变得对这些工业知识充满了好奇。

我就不停地问问题,那些叔叔阿姨也不嫌我烦,都很耐心地回答我。

这次参观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我以前觉得工业就是那些大工厂和大烟囱,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工业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发明和厉害的技术。

我特别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参观机会,这样我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啦。

而且我现在也暗暗下了决心,我要好好学习,说不定以后我也能为沈阳的工业发展出一份力呢,那可就太酷了!。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这座博物馆位于沈阳市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恢宏,展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

一进入博物馆,我就被展馆内的丰富内容所震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模型,展示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轨迹。

从土地开垦、农业生产,到乡镇工业、城市工业的崛起,再到现代化的大型工厂和高科技产业,整个过程展示了中国工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这个模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里,展示了各个工业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我特别关注了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的展示。

在汽车展厅里,我看到了国内外各大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还有许多珍贵的老爷车和古董车。

在航空航天展厅里,各种型号的飞机模型、航天器件和航空器材,让我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电子通信展厅,我了解到了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5G技术的引入,使我对中国科技的强大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展览内容丰富之外,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还有很多互动体验项目,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例如,我参与了一个模拟工厂的体验活动,亲身体验了工人的日常工作。

还有一个虚拟现实的项目,让我感受到了飞行的刺激和激动。

这些互动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工业的本质和工人的辛勤劳动。

通过参观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也感受到了中国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创新精神。

博物馆的展览和互动体验项目给了我一个更加真实的了解工业的机会,让我对中国工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次参观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参观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五篇

参观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五篇

参观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五篇参观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五篇(一)今天我与朋友一同参观了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工业为主题的展览馆,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这两个第一极为符合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以及东方鲁尔的地位。

中国工业博物馆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与北一西路交汇处,于2012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开馆。

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冶金馆、汽车馆、铁西新区十年成果展等展馆。

走进展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工人群体铜质浮雕,展现了朝气蓬勃的生产场景,场面宏大,气势不凡。

在铸造馆,一辆按1:1比例,利用弹壳制作的99式坦克迅速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眼球,据介绍该模型共用48356颗、十多种不同型号的弹壳制作,重达6.5吨,所有参观者都争先恐后的与这个大家伙合影留念。

因为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在原沈阳铸造厂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所以很多地方都保留了老铸造厂的原貌,配合一组组栩栩如生的工人生产场面的雕塑,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回到了上个世纪。

工业博物馆非常大,需要走很长时间,但我们丝毫不感觉疲惫,展馆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展品我们都没有放过,既然来了就不想留下遗憾。

通过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我了解到自鸦片战争后,始于洋务运动的中国工业所经历的沧桑历程。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53年开始执行的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我国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从单纯的重化工业调整为消费导向型,国民需求不段增长,推动中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30年间,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构成中国工业化的推动力量。

时下的中国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轻型工业化道路迈进。

产业转型催生新兴企业,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未来的中国工业势必崛起于东方!参观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五篇(二)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给我们介绍相应意义。

参观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工业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工业博物馆,哇,那可真是一次超有趣的体验!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

那些陈列的老机器啊,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却好像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站在一台巨大的老式纺纱机前,看着它复杂的构造,心里就在想,以前的人可真聪明啊!在那个没有先进技术的年代,能造出这样的大家伙,真是不容易呢。

博物馆里有好多不同的展区,每个展区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在重工业展区看到那些巨大的齿轮和钢铁架构的时候,真的被震撼到了。

那些冰冷的钢铁,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感,感觉它们就像是工业发展的脊梁骨一样。

我当时就在想,这每一块钢铁背后,得有多少人的汗水和智慧啊?不过呢,有些展区的介绍文字有点难懂,可能是因为涉及到太多专业术语了吧。

我看的时候有点吃力,但这也不影响我对那些展品的好奇。

我就一边看展品,一边猜那些文字大概的意思,哈哈,也挺有趣的。

还有那些展示工业发展历程的图片,从黑白的老照片到色彩鲜艳的现代照片,这变化可太大了。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速度,就像坐火箭一样快!我不禁感叹,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被工业发展改变了太多太多。

想想以前没有这些工业成果的时候,再看看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有好多小朋友也在。

他们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不停地问爸爸妈妈各种问题。

我就想啊,这博物馆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能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工业的魅力。

这可比在书本上看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有趣多了呢。

我觉得参观工业博物馆,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每一个展品都是一个故事。

我在里面待了好几个小时,出来的时候还觉得意犹未尽呢。

你要是还没去过工业博物馆,真的推荐你去看看!你看了之后也会像我一样,对工业发展有新的认识,对那些默默为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充满敬意的,我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中国首座工业博物馆
车间、工厂,机床、马达、汽车,这些再平常不过的词汇及实物在这里汇聚。

令人都想看一看。

来到这里。

博物馆外观给人新的印象,钢架结构透着工业化的痕迹,是一座典型的现代派建筑。

造型简洁明快,富于动感,坚实的长方体建筑在向上高约上三分之一出突然向外张开,像坚定的V字,又像张开的双臂,为工业文明欢呼。

沈阳铁西区素有“中国鲁尔”之称。

中国工业博物馆坐
落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就是沈阳铁西区的北一
马路和卫工街交叉处,由原铸造博物馆(沈阳铸造厂原址)改扩建而成。

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省市区政府联建的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填补了国内博物馆的空白。

201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整体
建筑采用新老建筑结合的方式。

2012年5月18日博物馆一期开发通史、机床、铸造三个馆。

二期有冶金馆、重装馆、汽车馆、机电馆、香港馆、车模馆、铁西馆七个馆,并且在完善展馆功能的基础上,开设餐饮、休闲、体验、互动等区域,2013年9月1日对外开放。

进入展馆大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铜质浮雕,这个铜雕名为《铁流凝变》,长22米,宽11.5米,净重50吨,是目前我国最大工业题材青铜雕塑。

浮雕画面表现宽敞的车间、高高的塔罐群、轰鸣的机器、转动的齿轮、纵横交错的管线、飞溅的铁水、热情饱满、蓄势待发的工人等等,场面宏大,气势不凡,以生产为背景,以工人群体为雕像,朝气蓬勃,栩栩如生。

工业博物馆依托工业而生,仿佛铁块一般静默而饱蕴能量。

所有这些元素均由中国第一包飞流直下的钢水流淌演变而成,展现了中国工业恢宏磅礴的气势。

沈阳工业博物馆
中国首个工业博物馆——沈阳工业博物馆中收藏文物
年代从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铁西规划图、1900年的中东铁路钢轨、西周青铜盔、春秋时期盔甲、殷商时期铜镜都为如今的馆藏。

中国工业博物馆征集的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国
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三级文物10件。

目前有1300多件实体文物,上展文物7000多件,分别以文字、照片、实
物和数据等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

在展览馆,我近距离看到一枚与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一样大的国徽,它直径2米,用特殊金属材料铸成,庄严神圣。

当年,沈阳第一机床厂接到铸造国徽的任务,经过全厂员工的艰苦努力,于1950年10月陆续铸造出67枚国徽悬挂在国家政府部门
和重要机关。

其中,最大的一枚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历经6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熠熠闪光。

在去往通史馆过厅的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工人组照。

该馆要为工人立传,征集知名工人照片和简历,有尉风英、郭明义等2000张照片在博物馆展出
漫步浏览了通史馆,展厅的门是用钢制的,上面有齿轮等工业时代典型的标志,中间有一条钢制的路,上面写着“走工业化”。

厅里展览分为国内外两部分,国际部分做得好些,简洁明快,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重要历史和科技事件,表明工业化进程。

展馆的三分之一介绍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历程。

从工业前奏到蒸汽革命,从电气变革到微电子技术,尽囊展览中。

虽然之前对这样一个过程大体上是了解的,但当一幅幅画面和一个个影响世界的名字都来自于欧洲和
美国。

再看占据展馆三分之二的中国工业历史,怎能不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中国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铁西区素有“中国鲁尔”之称。

中国工业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就是沈阳铁西区的北一马路和卫工街交叉处,由原铸造博物馆(沈阳铸造厂原址)改扩建而成。

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省市区政府联建的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填补了国内博物馆的空白。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现给世界工业文明播撒了火种;鸦片战争的失败才让一少部分中国人知道了工业革命的厉害;旧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的军事与经济的掠夺下,也只能在风雨中飘摇;新中国的工业在“一五”和“二五”取得了进展与成绩的同时,人们的头脑就热了起来,接着又是一场浩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三十年的工业发展与改革开放,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激发工业增长活力。

从票证退出历史到汽车驶进家庭,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从家电升级换代到网络覆盖各地,科技型高新企业成为时尚。

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把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连成为一体,世界缩小,地球成村,人类生活随之而变。

未来蕴涵着机遇,明天充满挑战。

中国工业化以其成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又在人民的期盼中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期盼中国工业未来创造更多辉煌。

最令人感叹的是,中国工业博物馆不像大多数博物馆那样是静止的展示,它“活”着!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的过程中,真正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参观“铸造馆”。

一进到馆里,巨大的空间让我赞叹不已,视线顿时向上,几层楼高的厂房,向两面延伸,里面有巨大的罐子,走进这间老厂房改建的博物馆,一进门是一个50吨钢锭模模型,这是2002年沈阳铸造厂为韩国生产的当时国内同类模型中最大的钢锭模。

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这个假期,我参观了中国工业展览馆,它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

进入展馆大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铜质浮雕,这个铜雕名为《铁流凝变》,长22米,宽11.5米,净重50吨,是
目前我国最大工业题材青铜雕塑。

浮雕画面表现宽敞的车间、高高的塔罐群、轰鸣的机器、转动的齿轮、纵横交错的管线、飞溅的铁水、热情饱满、蓄势待发的工人等等,场面宏大,气势不凡,以生产为背景,以工人群体为雕像,朝气蓬勃,栩栩如生。

一进到馆里,巨大的空间让我赞叹不已,视线顿时向上,几层楼高的厂房,向两面延伸,里面有巨大的罐子,走进这间老厂房改建的博物馆,一进门是一个50吨钢锭模模型,
这是2002年沈阳铸造厂为韩国生产的当时国内同类模型中
最大的钢锭模。

这个中空的圆柱形的大家伙立在门口,仿佛是个时光隧道的入口,把人们带进铁西的工业历史之中。

巨人当年用过的焖火窑如今被改建成了小型的放映厅,一架老式的钢琴和呈弧形的铸造模件充当的座椅,一个窑内坐二三十人是不成问题的。

多少让这里冷冰冰的钢铁工业气息,沾染上很多艺术的气质,感受在历史中定格的工业文化。

整个空间黑洞洞的。

过了前面一个小门,视线被再一次扩展,里面更加开阔,从右首开始介绍铸造馆为主的铸造内涵。

进入
这里,仿佛是跨进一条源远流长的工业长河,会品味出那些鲜为人知的铸造工业文化,以及在这方土地积淀百年中国现代史上风云激荡的工业文明。

参观时空画廊,亲身体验从铁水浇铸成各种形体的演变进程。

博物馆还用大量的实物、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再现铸造厂七大造型工艺流程及车间工人生产劳动的场景。

其实这就是原来的沈阳铸造厂的一个车间,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变成了博物馆。

这倒是符合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把一些工业遗迹变成工业遗产,保留下来供人参观,德国的鲁尔区也是这么做的。

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大工业时代的化石。

当年的一间旧厂房,如今却成了文物,工业文明的痕迹在铁西甚至沈阳,都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
沈阳铁西区有“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工业遗存非常丰富,跨越了日伪统治、解放战争、国家“一五”“二五”等近百年的历史时期,承载了沈阳工业大部分的历史记忆。

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亲临铁西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铁西区在引领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在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

专门有一个《铁西馆》,再现了铁西百年工业发展历程。

当那些在记忆中的“永久”等各种自行车、缝纫机、上海牌手表、海鸥、凤凰120方盒子照相机出现在眼前时,仿佛搭乘着“时光穿梭机”让时间倒回了四十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庭结婚都需要的,我家也有这几种东西,120方盒子照相机和放大机就摆在我的书房,它让我的家庭风光化瞬间为永恒。

这里还有新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沈阳工人住宅楼群,“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了当时人们对工人村的生动描述。

在铁西馆,人们走进工人村“样板房”,复原场景中摆放的二八自行车、旧式收音机、老式立柜、友谊雪花膏、带喜字的大茶杯、脸盆…两个小时在博物馆内的
走马观花参观,仿佛跨过了几百年,只能让我与中国工业的历史匆匆走过。

回首博物馆大厅的浮雕,那炼钢炉在工人坚毅目光、果敢手势的指挥下,倾泻而出,喷涌而来的气势,可能在年轻人看来有些过时,但对于我曾经当过工人,熟悉工厂,倾听过马达轰鸣,现在年过花甲的人来说,那钢水所象征的意义是凤凰涅盘的壮美,是产业工人一往无前的精神凯旋。

这座别样的博物馆,有着别样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