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新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新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新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第二章《色彩的魅力》。
具体内容包括色彩的认知、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运用和色彩的情感表达。
重点:色彩的认知、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色彩样本、绘画工具、范画。
学具:水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原色、间色、补色等概念。
3. 实践环节:进行色彩搭配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名画中的色彩搭配,讲解色彩的情感表达和搭配原则。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魅力》2. 内容:色彩的基本知识:三原色、间色、补色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色彩情感表达:喜悦、愤怒、忧郁、温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创作一幅表现快乐心情的画作。
2. 答案要求:色彩丰富、搭配和谐,能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践环节表现积极。
但部分学生对色彩搭配原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色彩搭配能力。
同时,开展以“色彩与我”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5. 板书设计的条理与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补色等;色彩搭配原则,包括对比色、邻近色、类似色等;色彩情感表达,如喜悦、愤怒、忧郁、温馨等。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时)第1课时:色彩的认知与运用第2课时:色彩的冷暖第3课时:色彩的对比第4课时:色彩的情感表达2. 第二单元:线的魅力(第58课时)第5课时:线的构成与表现第6课时:线的节奏与韵律第7课时:线的立体感表现第8课时:线条创意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线条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和线条的立体表现。
2. 教学重点:色彩的情感表达、线条的节奏与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示范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线条优美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和线条特点。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例,讲解色彩和线条的基本知识。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讲解色彩的认知与运用、冷暖关系、对比关系等理论知识。
示范线条的构成、节奏与韵律、立体感表现等技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线条创作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色彩认知、冷暖、对比、情感表达2. 第二单元:线的魅力线的构成、节奏韵律、立体感表现、线条创意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线条优美的画作。
2. 答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和线条技巧,表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等元素。
作品要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精彩教案完整版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精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奇妙世界第1课:色彩的认知第2课:色彩的搭配第3课:色彩的运用2. 第二单元:线与形状的奥秘第4课:线的表现力第5课:形状的组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进行绘画和创作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线条和形状的表现力。
2. 教学重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绘画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
2. 学具: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讲解:(1)色彩的认知:介绍三原色、间色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分类和性质。
(2)色彩的搭配: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则,如对比色、相近色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色彩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4)线的表现力:介绍线条的种类和表现力,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5)形状的组合:讲解形状的分类和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板书内容:(1)色彩的认知、搭配与运用(2)线条的表现力(3)形状的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色彩的搭配知识,完成一幅画作。
(2)运用线条和形状,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
2.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色彩、线条和形状的素材,拓宽知识面。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第1课:色彩的认知第2课:色彩的搭配第3课:色彩的冷暖第4课:色彩的对比2. 第二单元:线与形(第58课)第5课:线的描绘第6课:形的构成第7课:线与形的组合第8课:创意线描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线形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线与形的组合。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冷暖、线与形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彩色铅笔、尺子、圆规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4课:以四季变化、大自然景色等为例,让学生感受色彩的丰富性。
第58课:以生活中的线条、形状为例,引导学生发现线与形的美。
2. 新课讲解:第1课:介绍色彩的三原色、间色,进行色彩调配练习。
第2课:讲解色彩搭配的原理,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第3课:介绍色彩的冷暖,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
第4课:讲解色彩的对比,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进行色彩对比练习。
第5课:介绍线条的种类,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等,进行线条描绘练习。
第6课:讲解形状的分类,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进行形状构成练习。
第7课:引导学生将线条与形状进行组合,创作有趣的画面。
第8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场景。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右侧:展示新课讲解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如色彩调配方法、线条形状示例等。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浙美版(新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研究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
设问: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描绘水的画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3.欣赏讨论、启发思惟。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2)也有好多同砚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施展阐发水——用线、色、剪贴等等。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整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施展阐发?你最想施展阐发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体式格局来施展阐发?把你的想法跟同砚讲一讲。
4.表现与创新。
布置作业(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能够独立完成一副施展阐发水的作品。
②施展阐发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办法的限定。
浙美版新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新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新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二章《色彩的奥秘》中的第一课时《色彩的认知》。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习三原色、间色和复色,探索色彩的冷暖、明暗和纯度,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和复色,了解色彩的冷暖、明暗和纯度。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会用色彩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原色、间色和复色的认知,色彩的冷暖、明暗和纯度。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以及色彩的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色彩教材、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教学PPT等。
学生准备: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探究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和复色,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和纯度。
3.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动手实践,用三原色调出间色和复色,观察色彩的冷暖、明暗和纯度变化。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复色:由三原色和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2. 色彩的冷暖、明暗和纯度3. 色彩表达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完成一幅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师应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尝试用色彩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新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2、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资源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评价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相互欣赏并进行评价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材料第二课时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1)什么是招贴画?(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5、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时)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搭配与应用2. 第二单元:形体的变化(第58课时)形体的基本要素形体的组合与变化形体创意表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会色彩的混合和搭配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形体基本要素进行创意表现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混合和搭配的实际运用,形体的创意表现。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形体的基本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第1课时):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例题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红、黄、蓝三原色。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进行色彩的混合实验。
2. 新课内容(第27课时):讲解色彩的搭配与应用,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形体的观察,学习形体的基本要素。
学生进行形体创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红、黄、蓝三原色,间色、复色。
2. 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
3. 色彩的搭配:对比色、互补色。
4. 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色彩丰富、形体变化多样的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和形体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色彩和形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艺术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指导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色彩混合和搭配的实际运用,形体的创意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及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
设问: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描绘水的画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及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及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及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
4.表现及创新。
布置作业(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
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
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
5.展示及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
出示一招贴画:(1)说说这幅画中画了什么?猜猜它想表达什么?(2)分析是利用什么创作手段来表达意思的,有什么特点?(写实加点夸张,画面简洁明了)(3)讨论得出:这是在表达水没了,严重到水龙头都裂了,向我们宣传要节约用水,引出——这是一张招贴画。
2.欣赏分析。
观察讨论:招贴画还具有什么特点?引导了解:(1)主要构成:标题、画面、可有文字辅助说明(2)创作手段:利用联想、拟人、夸张等手法通过写实的、装饰的、抽象的、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主要特点:构图单纯、主题鲜明。
3.联系生活实际,获取创作素材。
(1)说说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浪费水的现象(2)小组交流:生活中污染水的现象(通过收集的材料利用事实和图片加以说明缺乏水的结果)(3)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图片小结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宣传发动大家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4.展开联想,实践创作。
(1)欣赏范作及同龄人的作品,说说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学习并启发思维。
(2)选取素材,思考如何加工处理。
(3)展开联想,进行创作。
(要求构思新颖、有创意)5.大胆宣传,展示评价。
(1)把学生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在展板上,组成几块展板,引导找出给你最有震撼力的展板或个别画作,选出创意之星,并说说它的宣传效果。
(2)由创意之星解说创作感言。
6.引申拓展,感悟升华。
组织一次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2、砖石上的雕刻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浮雕。
难点:根据材质进行合理的作品创作,表现一定的主题。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具准备: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分组,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
(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
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
(2)教师小结: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
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材质归类: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表现的面: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
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及制作方法。
组成: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
(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
(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
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3、墙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让学生尝试着能运用各种材料和学过的造型方法创作出一堵“墙”。
3.从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了解探索墙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墙文化,能用不同材料创作一堵“墙”。
难点:感受墙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墙”。
三、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出示篆书的“墙”字,请学生猜字。
2、关于墙,你想了解些什么?3、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墙,感受墙文化的独特魅力。
”揭示课题(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板书功能、材料、分类)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观察课题“墙”字,说说它让你产生哪些联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说说墙的内涵、结构等。
)2、板书墙的结构:墙檐、墙体3、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查找中国有哪些名墙,现在就请你介绍一堵自己了解并喜欢的墙。
”(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图片)4、师补充介绍中国有特色的墙(这个环节,教师课件可设计成超链接模式,根据学生的随机发言,出示图片。
)D.长城:a.长城的作用是什么?(板书——围护)b.修筑长城用的砖石为什么那么大而且是交错着砌的?(明朝时期,随着造砖技术的提高,砖的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
而交错砌砖有利于墙体的牢固)A.马头墙a.你觉得它哪里最吸引你?b.马头墙有哪些作用?(板书——防火)c.它代表着哪个地方的建筑风格?B.龙墙龙墙独特的墙檐设计,给你怎样的视觉美感?E.园林墙:a.园林墙的常以哪些方法来装饰墙面?(板书——园林墙)b.这些方法的作用是什么?c.园林墙有哪些作用?(我国古代园林中常常是在墙内有墙,园林外有围墙,园内还有起隔断、装饰作用的景墙。
上面常开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明暗的对比,同时透过窗户能看到窗外的景色,有借景的作用,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C.故宫红墙问题:a.故宫红墙为什么是黄瓦红墙的色彩搭配?b.这样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D.九龙壁:a.九龙壁上的图案有什么含义b.它有什么作用?(九龙壁建筑在皇宫大门之外,正对着大门。
能起到遮蔽,防风的功能,我们称这样的墙为影背墙或影壁墙。
而它的图案又是代表着皇室威严的九条巨龙,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板书——遮挡F.新疆喀什民居中的图案墙:师:新疆喀什民居的墙是用怎样的图案来装饰的?(引导学生观察墙上的几何图案设计)G.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墙体设计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布达拉宫的墙体设计的疏密变化,以及点、线、面在墙体设计中的运用)H.古罗马竞技场a.古罗马竞技场的外墙设计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外墙分四层,三层为柱式结构,下面三层每一层都分布着拱形的门洞,既是入口,又是疏散口,据说,9万观众,10分钟内就能被清空。
)b.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竞技场的壮观,以及饱经岁月洗礼后的沧桑美。
)I.文化墙:师:近年来,文化墙作为一种宣扬文化、表达情感的特殊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
有绘画的、纸艺的、喷绘的,还有雕刻的等等、这是中国常德的诗墙,长大约3000米,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绘画纸艺喷绘常德诗墙(雕刻)师: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这样的文化墙?师:现代家居设计也引用了文化墙的方式5、欣赏现代建筑墙的材质之美师:“刚才我们欣赏的墙大多是砖、石、木头构成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墙的构建材料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师展示自己搜集的墙的照片板书(植物、玻璃、钢材)法国巴黎植物墙6、寻找温州有特色的墙,尝试着去了解这堵墙的相关知识,并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墙的照片,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美)三、欣赏名家作用,感受墙的绘画艺术美师:“墙的美是如此千姿百态,激发了许多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A.师:“你认为这幅作品变现了怎样的一种美?”(示图《老墙》)B.欣赏、比较、讨论《雪景》、《石塘渔家》的艺术风格师:“这2幅画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他们在色彩及造型上有什么不同?”四、表现墙1、如果让你来表现墙,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材料?生:……1、出示范作,激发兴趣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我创作的墙的作品,看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出示范作)1、观察、讨论老师是怎样让墙立起来?你还有什么方法让墙能立起来?2、教师示范3、小组讨论并发表创作想法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一堵墙(可以是泥塑、纸工、绘画等)五、展示墙1、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的做品2、给自己的墙取个好听的名字,并介绍作品的创作构思3、请学生评价哪一组的墙设计得最好,为什么?六、板书设计墙结构:墙檐、墙体功能:围护、遮蔽、防火、隔断分类:围护墙、防火墙、园林墙、影背墙材质:玻璃、石头、木材、钢材、植物教学反思:4、家乡的古塔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