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预防

合集下载

2024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2024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概述•静脉炎预防措施•静脉炎处理方法•药物治疗在静脉炎中的应用目•护理工作在静脉炎预防和处理中作用•总结:提高静脉炎预防和处理效果策略录静脉炎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静脉炎的发病原因包括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

危险因素长时间坐立、卧床、缺乏运动、高龄、肥胖、吸烟、既往有静脉血栓形成史、肿瘤等是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静脉炎预防措施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及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在关节、瘢痕、炎症等部位进行穿刺,选择弹性好、回流顺畅的血管进行穿刺。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穿刺部位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与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控制输液速度加强患者教育及心理护理加强患者教育做好心理护理静脉炎处理方法局部外敷药物治疗消炎药膏中药外敷热敷红外线照射压力治疗030201物理治疗措施介绍对于严重静脉炎患者,如出现血栓、皮肤溃疡等并发症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可选择静脉切除术、静脉剥脱术、静脉内激光成形术等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适应症手术治疗适应症与术式选择VS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并发症预防积极控制感染,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指导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如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等,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肿胀。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静脉炎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在静脉炎中的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在使用抗生素前,需明确感染是由细菌、真菌还是其他病原体引起,以及具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使用抗生素前,需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相应抗生素或进行脱敏治疗。

静脉炎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预防及处理
足叶乙甙、威猛、卡氮芥等可引起局部灼伤或轻度 炎症。
环磷酰胺、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米托蒽醌、门冬 酰氨、 顺铂等刺激性不明显。
2.4 化疗静脉反应的分级
[1];0级为无疼痛; Ⅰ级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 Ⅱ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 Ⅲ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 Ⅳ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超过1cm,
(3) 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 护士除具有娴熟的穿刺技术 外,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在行化疗前,应准确了解 药物的毒副作用,掌握其给药的方法。当多种药物联合 使用时,应先用刺激性强、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后用 刺激性小的药物,药物之间应该用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 盐水注射液冲洗。边使用边观察是否有回血,确保穿刺 针在血管内,注射完毕后,至少用200 ml葡萄糖注射液或 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完全将药液注入血管内,然后才 拔针压迫针眼1~2 min,防止药液外渗。
5)注射后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 输入,并冲洗停留在静脉血管壁的药物。达到保护静脉 血管的目的。
6)拔针手法:快速注入生理盐水后,顺血管走向拔针, 再迅速压迫3分钟。抬高该肢体,防止针孔渗血渗药液, 刺激局部。同时嘱病人活动肢体,可做肢体按摩,减少 药物停留局部时间。
(5)药物外敷:长期化疗病人,血管壁薄,极易出现 药液外渗,利用药物外敷以减轻局部红肿而引起的疼痛, 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扩散。可用30%硫酸镁冷 湿敷,严禁热湿敷。
1.2.2人为因素 1、护士操作不到位,技术不精湛反复穿刺而引起渗漏 2、责任心不强,未巡视,未及时处理 3、护士与患者缺乏沟通
1.2.3个体因素 1、患者血管敏感度高,易脆; 2、患者缺乏认识;
1.2.4物理因素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如静脉导管或静脉输液。

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定义和病因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导致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机械刺激、药物刺激等。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通路留置或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消毒剂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

2.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应尽量选择无明显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或血栓形成的部位,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使用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技术: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或过度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定期更换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5.注意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的护理:定期观察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更换静脉导管。

三、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早期发现和处理:一旦发现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2.局部抗菌治疗:根据感染情况,医护人员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感染。

3.热敷和局部护理: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有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

医护人员还可以进行局部护理,如清洁、消毒等,以保持通路留置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4.适当调整静脉通路留置:如果静脉炎持续存在或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可考虑更换静脉导管或调整留置位置,以减少炎症反应。

5.全身治疗:对于严重静脉炎或有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的进展。

四、静脉炎的并发症和预后静脉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导致以下并发症:1.血栓形成:静脉炎使静脉内壁受损,易于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流。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临床表现为疼痛、触痛、红斑、红肿、硬化、化脓或静脉条索状形成。

依据静脉炎发生机制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输注后静脉炎五种类型。

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输液治疗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5%-4.5%。

静脉炎发生的相关知识: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根据渗透压高低将其分为:1、高度危险,渗透压>600mmol/L,2、中度危险,渗透压400-600mmol/L,3、低度危险,渗透压<400mmol/L。

渗透压>600mmol/L的药物,通过外周静脉输入后,可在24小时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酸碱度(PH):正常血液PH值7.35-7.45, PH<5强酸性,PH>9强碱性。

PH在6-8的药液对静脉影响小,PH超过此范围的药液均可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诱发静脉炎的主要有患者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及血管条件差等)、输液工具的型号和材质、医护人员的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固定方式、输注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刺激性、输注的频率及输注量等因素。

二、静脉炎分类:(一)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穿刺或导管摩擦血管内膜所致,多发生于外周静脉,主要是由于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如PVC、MC、PICC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所致。

(二)化学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输注的液体或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损伤血管内膜的上皮细胞所致,常见于外周静脉输注,主要是高浓度、刺激性及腐蚀性药物的输入,速度过快、时间过长,超过了静脉血管的应急能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所致。

(三)感染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称细菌性静脉炎,是细菌感染导管留置部位的静脉内膜,细菌由穿刺点沿着导管进入血液或局部细菌感染所致。

(四)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指静脉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常发生于PICC、MC、CVC,是导管插入后形成静脉血栓刺激血管壁,启动的炎性反应而致。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概述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内壁出现炎症
反应和形成血栓。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
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预防方法
下面列举了一些可以预防静脉炎的方法:
1.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度肥胖会增加罹患静脉炎的风险,因此,维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静脉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2. 规律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静脉炎的风险。

3.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静脉炎
的风险,所以尽量减少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情况发生。

4. 穿着合适的鞋和衣物: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和衣物,避免产生
压迫或挤压的情况。

5. 饮食健康: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

处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处理静脉炎的方法:
1. 休息和提高受影响部位的血液循环:在出现静脉炎的症状时,尽量休息,并使用热敷或轻柔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

2. 使用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抗炎药物或抗凝
血药物来减轻炎症和预防血栓形成。

3. 改变生活方式:如果久坐或久站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尝试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 使用弹力袜:弹力袜可以提供压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并
减少静脉炎的症状。

注意:在处理静脉炎时,应咨询医生的专业建议,并按照医生
的指导进行治疗。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因人而异。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详细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和处
理方法,请咨询专业医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它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包括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活动身体,如行走、做简单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程序,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并确保针头固定稳定,避免针头移位或滑脱。

3.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糜烂等问题,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4. 避免静脉压迫:长时间使用紧身衣物或靠近静脉的压迫性物体,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应避免过紧的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压迫静脉区域。

5.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方法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可能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使用抗生素:如果静脉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可以采取一些局部处理措施来缓解症状。

如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

4. 静脉通畅:如果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静脉的通畅。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进行,但具体的方法和药物种类需要医生的指导。

5. 预防复发:对于已经发生过静脉炎的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等,以减少静脉炎的再次发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内插管、输液等操作后。

如果不及时处理,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操作相关的活动之前,务必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插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

外周静脉插管相对较安全,但适用范围较窄;中心静脉插管适用范围广,但并发症风险较高;动脉导管适用于需要持续动脉压监测的患者。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插管和更换输液管时,务必采取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和无菌消毒剂,避免插管部位受到污染。

4. 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输液管和敷料是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一般建议每3-7天更换一次。

5. 注意插管部位的护理:插管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无红肿。

如发现插管部位有异常情况,如红肿、渗液等,应及时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静脉炎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2. 停止静脉注射: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3.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采取局部处理措施。

首先,应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可以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或抗菌药物外用,以减轻炎症反应。

4. 抗菌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2024版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2024版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01静脉炎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静脉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血栓性浅静脉炎、游走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预后及影响因素预后静脉炎的预后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情况。

影响因素影响静脉炎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静脉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

此外,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会对预后产生一定影响。

02静脉炎预防措施Chapter合理选择输液途径和工具优先选择中心静脉导管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输液器和敷料定期更换输液器及时更换敷料向患者详细介绍输液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鼓励患者及时反馈鼓励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及时反馈任何不适和异常,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VS03静脉炎治疗方法Chapter消炎药抗凝药物抗生素030201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局部外敷或湿敷技巧湿敷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等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照射患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每次照射时间根据设备而定。

其他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电磁疗法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手术治疗适应证注意事项04并发症处理与护理要点Chapter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风险评估应对措施定期检查皮肤溃疡处理方法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溶液清洗溃疡面,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外用药物涂抹具有消炎、去腐生肌、促进愈合的药膏或喷雾剂。

包扎保护用无菌纱布包扎溃疡面,避免污染和摩擦。

疼痛缓解策略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心理干预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溃疡愈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患者发生静脉炎的部位 本组发生静脉炎部位上 肢 16 例 , 占 27.58%;下 肢 42 例 ,占 72.41%;同 一 血 管 穿 刺 1 次 18 例 ,占 31.03%;同一血管多次穿刺 40 例,占 68.96%。 2.4 发 生 静 脉 炎 的 疾 病 构 成 比 肿 瘤 14 例 ,占 24.13%;糖 尿 病 10 例,占 17.24%;脑血管疾病 8 例,占 13.79%;心脏疾病 4 例,占 6.89%;感染性疾病 8 例,占 13.79%;其他 6 例,占 10.34%。 2.5 不同溶媒静脉炎发生频率 生理盐水 18 例,占 37.50%;葡萄 糖 24 例,占 50.00%;葡萄糖氯化钠 6 例,占 12.50%。 2.6 静脉炎与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数量的关系 每种 液 体 只 加 1 种药 13 例,占 27.65%;加 2 种 药 10 例 ,占 21.27%;加 3 种 及 3 种以上 24 例,占 51.06%。
【关键词】 静脉炎;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2)04-0596-02 中图法分类号: R543.2 文献标识码: B
预防护理并发症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 实践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的最新最可靠 的科学 证据为服务对 象,提供最佳的 服务[1]。静脉炎是 临床上 最 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 刺的难度,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对本院住院患者发生静脉炎 的相关因素作回顾性分析,探讨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静 脉炎的措施,以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3讨 论
3.1 静脉炎与性别有关 从表 1 可知,性别组间比较,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与 文 献[2]的 报 道 相 符 。女 性 发 生 静 脉 炎 的 可 能性是男性的 2.43 倍,这可能与男性运动比较多,肌肉发达有关。 3.2 静脉炎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从表 2 可知,年龄组间 比 较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随 着年龄的增加,肝、肾功能明 显减退,对药物的降解功能下降,如果健康人的能耐受药物剂量, 老年人可能出现过量或者中毒现象,体内药物浓度高,静脉炎发 生率高。另外,老年人患病时间长,活动量少,血液流动速度慢,机 体抵抗力下降,外加血管受生理病理改变的内因影响下,血管越 细,管壁越薄,受损时自我修复能力差,静脉炎发生率高。 3.3 静 脉 炎 与 注 射 部 位 的 关 系 从 患 者 发 生 静 脉 炎 的 部 位 可 知 ,下 肢 静 脉 炎 发 生 率 72.41%,下 肢 明 显 高 于 上 肢 ,因 为 远 端 静 脉血管越小,管腔就越小,血流量就少,血管壁薄,血管内滞留的 血液 浓 度 高 ,受 损 伤 血 管 的 自 我 修 复 能 力 差[3]。另 外 ,下 肢 静 脉 瓣 多,血液回流缓慢,输液时液体和药物在下肢静脉滞留的时间比 上肢静脉长,所以下肢静脉炎发生率高。 3.4 与疾病的关系 3.4.1 与肿瘤的关系 肿瘤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最高,占 24.13%, 估 计 与 以 下 因 素 有 关 。(1)与 疾 病 的 病 理 过 程 有 关 : 恶 性 肿 瘤 易 出 现继发性高凝状态,同时化疗药物又能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 活性受抑制,药物的强酸、强碱和高渗性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炎 的 形 成 。(2)与 化 疗 有 关 :一 旦 确 诊 为 肿 瘤 ,约 2/3 的 患 者 已 属 于 肿瘤中晚期,所以估 计 约 有 60%~70%的患 者 在 整个 病 程 中 有应 用 化 疗 指 征[4]。而 50%~80%的 化 疗 患 者 ,可 发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静 脉 炎 [5]。因 为 化 疗 药 物 具 有 严 重 的 毒 性 和 刺 激 性 ,可 直 接 破 坏 组 织 细 胞 DNA,导 致 细 胞 坏 死 ,并 形 成 慢 性 损 伤 的 过 程 ,还 可 能 引 起 血 管 pH 值 的 改 变 ,干 扰 血 管 内 膜 的 正 常 代 谢 和 机 能 ,从 而 导 致 静 脉炎。(3)与肿瘤营养支持治疗有关 :据报道,肿瘤患者发展成恶 病质约占 2/3。临床上常给予脂肪乳、氨基酸等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而这些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静脉输液时,容易对血管产生刺 激,再加上液体中存在非代谢性微粒,随药物进入血液后,引起患 者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 3.4.2 与 糖 尿 病 的 关 系 疾 病 构 成 比 中 糖 尿 病 患 者 静 脉 炎 的 发 生率 17.24%,估计是由于代谢混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致血管 缺血、感染、运动神经病变,造成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坏 死、静脉炎、血栓形成等。 3.4.3 与 脑 血 管 疾 病 的 关 系 脑 血 管 疾 病 静 脉 炎 的 发 生 率 为 13.79%,估计与 以 下 因 素 有 关 。(1)与 脑 血 管 疾 病 后 遗 症 有 关 :据 报 道 ,瘫 痪 肢 体 静 脉 炎 明 显 高 于 健 侧 肢 体 的 3.3%[6]。因 为 瘫 痪 肢 体无法活动,静脉血流速度相对缓慢,血液在静脉内滞留,造成对
2结 果
2.1 性 别 与 静 脉 炎 的 关 系 女 性 发 生 静 脉 炎 的 概 率 高 于 男 性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性别与静脉炎的关系
性别
住 院 (n )
静脉炎(n) 构成比(%) χ2值
P

8 755
24
41.37
5.31 <0.05
女6 7Βιβλιοθήκη 034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黄孟珍,黄志琴,吴淑英(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 绵阳 621900)
【摘 要】 目的 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探讨静脉炎的防范。 方法 回顾性分析 58 例患 者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 素。 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0.05,不同性别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结论 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选择 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能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并做好控制微粒的输入,合理使用溶媒,加强对特殊疾病的防护等工作,对静 脉炎防患于未然,以提高护理质量。
58.62
2.2 年龄与静脉炎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 静脉炎 的 发 生 率 增高,60 岁以上老年人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增加。见表 2。
表 2 年龄与静脉炎的关系
年龄
住 院 (n )
静脉炎(n) 构成比(%) χ2值
P
<60
8 270
18
≥60
7 255
40
31.03 68.96
21.5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 料 本文 收集了 2008~2010 年本院 住院输 液患 者 15 525 例 ,其 中 发 生 了 静 脉 炎 的 58 例 ,静 脉 炎 发 生 率 0.37%。将 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静脉炎防范措施。 1.2 统 计 学 处 理 采 用 χ2 检 验 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P<0.05 为 差 异 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