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案静脉炎是指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多发生在静脉注射、放化疗、血透等需要经常穿刺静脉的患者身上。

静脉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和感染。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静脉穿刺时选择适当的静脉:选择血管粗壮、位置相对固定的静脉,避免选择细小的静脉或是位于活动部位的静脉。

2.保持好个人卫生:及时洗手,保持手部干净,穿刺前可以使用消毒液彻底清洁皮肤表面。

3.使用消毒液消毒:在穿刺之前,使用医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彻底清洁穿刺部位,尽量避免细菌侵入。

4.穿刺前的皮肤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可以减少皮肤穿刺引起的疼痛,也有助于减少穿刺时的不适。

5.使用正确的穿刺技术: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穿刺,遵循正确的穿刺原则,减少穿刺损伤和血管损伤的发生。

一旦发生了静脉炎,要及时处理,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的方案如下:1.拔除导管:如果导管是引起静脉炎的原因,第一步应该是立即将其拔除,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

2.冷敷:应用冰袋或冷敷物敷在发炎的部位,可以缓解疼痛和减缓炎症反应。

3.局部护理:用温盐水或其他抗菌药水进行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

可以使用适当的抗菌药膏贴敷在发炎处,促进伤口愈合。

4.卧床休息:休息是帮助身体恢复的重要方法,也可以减轻炎症的程度。

5.疼痛控制:可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合适的药物,如非处方药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减轻疼痛和消炎。

6.抗菌治疗:如果静脉炎伴有感染症状,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预防和处理静脉炎的关键在于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对于有静脉注射需求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并在注意力、护理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同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炎,可以阻止其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条件。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等。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静脉炎的基本措施之一。

在插管前,应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皮肤,尤其是插管部位,以减少细菌的感染。

2. 使用无菌器材:使用无菌器材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医务人员在插管前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等无菌器材,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 规范插管操作:插管操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插管时损伤血管壁,减少炎症的发生。

在插管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避免静脉曲张等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插管深度的掌握,避免插得过深或过浅。

4.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的导管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建议每3~7天更换一次导管,具体的更换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5. 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固定也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导管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导管的移位和脱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在固定导管时,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等辅助材料,确保导管的稳定。

二、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对于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观察和诊断,尽早发现静脉炎的存在。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等,以明确诊断。

2. 停用导管并重新插管:一旦确认患者存在静脉炎,应立即停用导管,并重新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进行插管。

重新插管时需要注意选择健康的血管,避免再次感染。

3. 局部处理: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可以采取局部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局部药物外敷等。

局部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减轻炎症反应;局部药物外敷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等药物,以减少细菌的感染。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

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扩散、血栓形成和败血症。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静脉插管、输液、注射等操作中,医护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敷料等,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高浓度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减少外周静脉插管的次数和机会。

3. 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内壁的细菌附着和感染的风险。

一般建议每7-10天更换一次。

4. 注意导管插入部位的清洁:在插管前,应将插管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污染。

5. 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患者在插管后应避免过度活动,特别是不要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加强患者教育:对于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应加强教育,告知他们如何正确护理导管,包括保持导管通畅、注意导管周围的清洁等。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及时发现静脉炎的征兆,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

2. 及时拔除导管: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导管,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拔除导管后,应及时采取其他途径进行输液或药物治疗。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部位,可以采取冷敷或热敷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缓解炎症反应。

4.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5. 炎症控制:静脉炎的处理还包括炎症的控制。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局部激素等药物来缓解炎症反应。

6.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严重并发症。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后。

它是医院和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消毒等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避免频繁更换静脉通路,减少对静脉穿刺部位的创伤。

3. 定期更换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导管,应定期更换,避免导管内壁的血栓形成和细菌感染。

4.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避免导管阻塞,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5. 注射药物时遵循规范:在注射药物时,应遵循规范,避免药物外溢或者渗漏,以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6.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进行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预防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如何观察和报告任何异常症状。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观察和评估:对于浮现静脉炎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观察和评估其病情,包括疼痛、红肿、温度升高等症状的程度和范围。

2. 移除导管:如果导管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应及时移除导管,避免继续刺激静脉内壁,加重炎症反应。

3. 局部处理:对于有红肿、温度升高等炎症反应的部位,可以进行局部处理,如冷敷或者热敷,以缓解炎症症状。

4. 赋予适当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炎症程度,可以赋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局部抗炎药物或者口服抗生素等。

5. 密切观察病情:对于处理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包括炎症症状的缓解情况、全身症状的改善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预防复发:对于曾经浮现过静脉炎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复发,如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注意个人卫生等。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概述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内壁出现炎症
反应和形成血栓。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
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预防方法
下面列举了一些可以预防静脉炎的方法:
1.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度肥胖会增加罹患静脉炎的风险,因此,维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静脉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2. 规律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静脉炎的风险。

3.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静脉炎
的风险,所以尽量减少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情况发生。

4. 穿着合适的鞋和衣物: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和衣物,避免产生
压迫或挤压的情况。

5. 饮食健康: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

处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处理静脉炎的方法:
1. 休息和提高受影响部位的血液循环:在出现静脉炎的症状时,尽量休息,并使用热敷或轻柔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

2. 使用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抗炎药物或抗凝
血药物来减轻炎症和预防血栓形成。

3. 改变生活方式:如果久坐或久站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尝试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 使用弹力袜:弹力袜可以提供压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并
减少静脉炎的症状。

注意:在处理静脉炎时,应咨询医生的专业建议,并按照医生
的指导进行治疗。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因人而异。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详细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和处
理方法,请咨询专业医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它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包括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活动身体,如行走、做简单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程序,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并确保针头固定稳定,避免针头移位或滑脱。

3.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糜烂等问题,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4. 避免静脉压迫:长时间使用紧身衣物或靠近静脉的压迫性物体,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应避免过紧的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压迫静脉区域。

5.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方法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可能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使用抗生素:如果静脉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可以采取一些局部处理措施来缓解症状。

如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

4. 静脉通畅:如果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静脉的通畅。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进行,但具体的方法和药物种类需要医生的指导。

5. 预防复发:对于已经发生过静脉炎的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等,以减少静脉炎的再次发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内插管、输液等操作后。

如果不及时处理,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操作相关的活动之前,务必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插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

外周静脉插管相对较安全,但适用范围较窄;中心静脉插管适用范围广,但并发症风险较高;动脉导管适用于需要持续动脉压监测的患者。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插管和更换输液管时,务必采取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和无菌消毒剂,避免插管部位受到污染。

4. 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输液管和敷料是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一般建议每3-7天更换一次。

5. 注意插管部位的护理:插管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无红肿。

如发现插管部位有异常情况,如红肿、渗液等,应及时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静脉炎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2. 停止静脉注射: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3.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采取局部处理措施。

首先,应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可以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或抗菌药物外用,以减轻炎症反应。

4. 抗菌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2024版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2024版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01静脉炎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静脉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血栓性浅静脉炎、游走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预后及影响因素预后静脉炎的预后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情况。

影响因素影响静脉炎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静脉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

此外,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会对预后产生一定影响。

02静脉炎预防措施Chapter合理选择输液途径和工具优先选择中心静脉导管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输液器和敷料定期更换输液器及时更换敷料向患者详细介绍输液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鼓励患者及时反馈鼓励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及时反馈任何不适和异常,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VS03静脉炎治疗方法Chapter消炎药抗凝药物抗生素030201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局部外敷或湿敷技巧湿敷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等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照射患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每次照射时间根据设备而定。

其他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电磁疗法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手术治疗适应证注意事项04并发症处理与护理要点Chapter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风险评估应对措施定期检查皮肤溃疡处理方法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溶液清洗溃疡面,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外用药物涂抹具有消炎、去腐生肌、促进愈合的药膏或喷雾剂。

包扎保护用无菌纱布包扎溃疡面,避免污染和摩擦。

疼痛缓解策略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心理干预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溃疡愈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0 2526 2000 610 1000 750 800 308 1190
正常血浆pH值:7.35-7.45
常见药物PH值
药物 5%GS、10%GS、50%GS 0.9%NS 5%GNS 复方氯化钠
Na HCO3 20%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苷 多巴胺 10%KCL
渗透压 PH=3.2-5.5 PH=4.5-7.5 PH=3.5-5.5 PH=4.5 PH=7.5-8.5 PH=4.5-6.5 PH=3.5-6.0 PH=2.5-4.5 PH=4.5-6.5
机械性
各种机械冲击原因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细菌性 穿刺部位感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任何生埃、玻璃屑细菌入血,都 会使血管壁变硬发炎。或导管逆行感染。
血栓性
导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
Part 02 静脉炎的原因
静脉炎的原因
原因:药物因素
PH
渗透压
输注速度
①正常血浆pH值:7.357.45
②输入药物会造成血浆pH 值改变
③过酸过碱均会造成血管 损伤 药液ph值7ー7.4时静脉炎 发生率显著下降
血液渗透压:
液流>血流会引起机械性静脉
280-310mOsm/L
炎,同时会导致渗出引起化
药液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 学性静脉炎。
越大
部分静脉流速
渗透压低于450mOsm/L,发 外周小静脉5ml/min
3级
静脉可触及一条质硬的条索,触痛明显,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皮肤温度高

4级
除了第3级出现的症状以外,静脉周围组织出现细菌性炎症,皮肤破溃,
并且出现化脓渗出。
静脉炎的分类
化学性 药物稀释不足、液体酸碱度过高,导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 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 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若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冷敷再热敷症状可缓 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需拔除。
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
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处理原则
穿刺,化疗药物及高滲药物选择弹性好、回血畅的大中静脉
避免消毒液过度,选择隔水、透气性好的敷贴。
严禁在瘫痪、手术肢体进行输液避免在输液侧肢体测量血压
留置针封管的正确方法/封管液的配置 留置管道的材料:选择合适型号留置针
避免关节处
X
静脉炎的预防
感染因素预防
操作环境的浄化 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 正确抽吸药液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橡皮胶塞的使用 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正规消毒 保证使用的物品均在有效期范围内,从液体的配制到输液 完成的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都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 同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以减少细菌的产 生,避免交叉感染。
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 疼痛、红肿或局部静脉呈条索状,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 痛,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病理改变
静脉输注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药物或 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
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流瘀滞等, 导致血管内膜损坏形成血栓,迅速导致 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
概念
何为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静脉输液中输入浓度 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 置剌激性较大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 化学性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 损伤感染、药物因素、机械损伤、微 粒污染及物理因素等均可引起静脉炎。
定义 定义:是指静脉内膜的炎症,是一 种进行性的并发症。
②一定亮度光照下,肉眼能检 查出的微粒异物直径一般在50 ルm以上
③静脉输液规定10m以上的徽 粒必需≤20粒/ml,含25m以上 的不得超过2粒
④微粒超过7-12m,可引发热原 反应、菌血微栓塞、血栓肉芽 肿、血小板减少症及变态反应 等
静脉炎的原因
原因:机械刺激因素
留置针的使用
①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滑动: ②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 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炎症反应; ③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壁摩擦 引起静脉炎,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 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④导管持续性输液,导致静脉壁直接损 伤 ⑤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静脉 (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⑥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⑦操作不当: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
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 液。
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压痛的条 索状,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静脉炎的分级 Part 01 与分类
静脉炎的分级
0级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2006版:
0级为无任何症状。
1级
1级为局部静脉血管出现红肿,但没有疼痛感觉。
2级
2级为局部静脉出现疼痛和周围组织红肿/水肿的现象。
其他预防措施
酒精湿敷:将75%酒精浸湿的纱布敷于穿刺部位前 端,用于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 局部热敷:具多年的实践观察,热敷后减轻药液刺激 引起的疼痛,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合理膳食补充营养: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应加强营养,以高蛋自、高热量食物为主,必要时补 充血液或能量合剂,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 力和局部炎症的抵抗能力。 留置针和敷贴选择、保留及更换 加强巡视
静脉炎的预防
机械刺激因素预防
穿刺:减少钢针穿刺率,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
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
固定: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静脉损伤诱发静脉
炎部位
部位:选择粗直血管,避免关节处、下肢静脉。不要太靠近关节
处,对长期静注者应经常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条血管上反复
静脉炎
目录
静脉炎的基本知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概念
静脉炎
静脉炎(全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少数病 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引起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 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较常 见的是外科手术后引发本病。
生输液性静脉炎的低危险度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渗透压在450-600 mOsm/L 肘部及上肢静脉
之间,属于中危险度
100~300m/min锁骨下静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渗透压在600 mOsm/L以上, 1~1.5L/min
属于高危险度
上腔静脉2~2.5L/min
④pH值不同的两种药液混 合静脉给药容易发生静脉 炎。
静脉炎的预防
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
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产生 血栓和静脉炎 血管管径越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选择血 管时选择外横径较粗,弹性好,回流通畅,便于 穿刺和观察的部位,
避免多次穿刺,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易产生血 栓和静脉炎 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 液
静脉炎的预防
不容忽视的血流速度变缓的 原因偏瘫侧静脉的发生辛高 达32%;下肢较上肢血流速 度慢,卧床或术后更慢;局 部包扎与制动。
血液渗透压:280-310mOsm/L,渗透压>600mOsm/L可 在24h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常见高渗药物
药物
渗透压
20%甘露醇 50%GS 右旋糖苷 长春新碱 人血白蛋白 卡文 复方氨基酸 生理盐水 5%碳酸氢钠
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抗菌药:責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 大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 心血管药: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 抗肿瘤药:5-氟脲嘧啶、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 中药:双黄连、炎琥宁等
静脉炎的原因
原因:微粒因素
微粒因素
①微毛细血管直径6-8,最小34m
静脉炎的原因
原因:感染因素
感染
①穿刺点污染 ②导管接头污染 ③静脉滴注的药物被污染 ④没有严格使用无菌技术 ⑤免疫缺陷 ⑥操作技术不过关,工作责任感不强,无 菌操作不严
Part 03 静脉炎的预防
静脉炎的预防
药物因素预防
正确掌握给药方法:严格按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性质 调节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 速度要均匀而缓慢,避免短时间内血管内药物浓度太高而 刺激血管壁;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而刺激性小的药物, 平衡液应后输,则可避免刺激性药物滞留在血管内而致静 脉炎 选用血管: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弹 性好的血管。 充分稀释:输入化疗药物、高渗药物及氨基酸时,要充分 稀释后应用,并缓慢滴注,选择弹性好、回流畅的大中静 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监控
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 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需等到发炎血管症状完全复原,弹性恢复方可
使用
一般措施
冷热敷及红外线理疗照射。
患者发生静脉炎部位用湿毛中 热敷,以手腕内侧试温,不烫 手为宜,湿热敷5~10min,或 者用红外线理疗仪照射
西医治疗
直接用喜辽安乳膏均匀涂于患处皮肤表面 50%碗酸镁湿敷配合聚维酮碘凃抹 美得喜乳膏外敷,其主要成分为肝素钠,具有
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及止血 等多种生物功能
喜辽妥具有抗炎,促进水 肿和血肿的吸收,抑制血 栓的形成和生长,促进血 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预防(总结)
①严格无菌操作 ②减慢输液速度 ③合理选择穿刺血管,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加大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