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探索识字教学方法
浅谈追根溯源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追根溯源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现代汉字虽然“见形知义”的特征已经不再突出,但作为常用字的基本字还是还保留了一定的象形特征,了解汉字的最初形态和演变规律对于汉字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溯源法的生动形象性能让留学生对天书般的汉字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汉字能力水平。
关键词:汉字追根溯源法教学归类追根溯源法是从汉字的造字理据出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本来面目,最初含义,进而了解其发展脉络、形态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汉字,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学习一组字,同时还可以从中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等。
东汉学者许慎把汉字的造字规则分为六种,也即“六书”: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本文主要以举例的方式探讨追根溯源法在学习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中的应用,并指出在拥有同一部件的一组字的学习中追根溯源法的重要性。
追根溯源法学习汉字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象形字。
象形字是用线条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字形近似实物。
例如“木”的甲骨文,像树木,上面是枝干,下面是树根;“人”的甲骨文则是人侧立的形象;“鸟”的甲骨文则像合翅停立的鸟的形象;仓,本义是粮仓,上面是粮仓的顶部,中间是一扇门,下面是粮仓门口的础石。
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基本字的写法都能从甲骨文中找到来源。
我们把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表示人身体的,如:手、口、耳、目等;二,表示自然现象的,如:日、月、雨、云、水;三,表现动物形象的,如:象、羊、马、鱼、虎、鹿;四,表植物类的,如:禾、木、竹、米、栗;五,表器物类的,如:弓、车、戈、门、刀、仓、册等。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虽然在造字上存在很多局限性,但它的生动形象性也是最强的,他们的字义一般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从古至今的人们最容易学会的也是这些象形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字源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字源教学一、字源教学:追本溯源,激发识字兴趣汉字是表意文字,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追溯汉字的源头,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结合图画、实物等直观手段,讲解汉字的构字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识记汉字,不仅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和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如教学“拔”字,先出示“扌”旁的字“把”,再出示“友”和“友”组合的字“拔”,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区别。
在分析字形时,教师讲述“拔”的造字本义:古代是用连根拔起的方式牵牛走,引申为牵着或连着的东西主动地移开。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将“友”想象成牛的头饰,将“友”与“拔”组合在一起就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
二、字源教学:拓展延伸,丰富识字途径识字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和课本,而应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识字途径。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的书写技巧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观看电视节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识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汉字的字形、字义等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休”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分析字的含义: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
再如教学“碧”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王大爷和白大爷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于是就有了“碧”字。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识字途径。
三、字源教学:引导创新,培养识字能力汉字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还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所学汉字进行组词、造句、编写小故事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猜字谜、编顺口溜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汉字。
追根溯源学汉字--探索《说文解字》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追根溯源学汉字--探索《说文解字》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9-07-26T08:59:51.80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作者:任秀波[导读] 我国汉字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无法与汉字相比。
有人认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完整,汉字功不可没。
随着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热"、"汉字热"已呈大趋势。
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学习了解汉字的热潮。
任秀波吉林省通化县同德实验学校摘要:我国汉字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无法与汉字相比。
有人认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完整,汉字功不可没。
随着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热"、"汉字热"已呈大趋势。
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学习了解汉字的热潮。
关键词:汉字;说文解字;追根溯源;反思我们的汉字教学,多数是跟大量抄写,死记硬背有关。
即使是教材中给出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仔细琢磨起来,也不过是机械记忆的方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汉字写汉字。
汉字作为中国人的母语文化的载体,应该是学生最热爱,学得最轻松的内容,为什么反倒让学生厌倦呢?这些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怎样能够让识字课上的很有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学的深入,更好的传承汉字文化?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认真研究了《说文解字》,把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汉字教学与说文解字结合起来,多年来我在"汉字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和实践。
一、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美。
追根溯源学汉字

追根溯源学汉字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低年级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
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
因此,如何引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交给学生科学识字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汉字,这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施茂枝教授指出:识字教学的目标无非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为阅读和习作打下基础。
以下我就从这三方面联系自己平时教学经验,谈谈如何通过追根溯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做基础。
可见预习是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学生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中薄弱的环节,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同时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得先完成预习工作,首先读一读生字,其次在文中为生字标上拼音,并读读文中的生词及整个句子,乃至整篇课文,最后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找一找这个字是否还有另外的读音,可以组什么词。
我所教班级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完全具备了自学字音的能力,因此,把这个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为课堂上学习生字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通过象形认清字形象形字是由图画逐渐进化而来的,即象形字具有与事物近似的性质。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有两个单元是专门进行识字教学的,课本首先出示了古代的图形文字,而后是甲骨文、楷书乃至简化字,由图到字的认识,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识记规律。
我在教生字的时候注意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观察古代象形字与简化字之间微妙的联系,如“衤”上面像领口,两旁像袖筒,底下像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
而学生经常把“衤”写成“礻”,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衤”和古代的象形字联系起来,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再如“折”,学生经常和“拆”混起来,我在教这个字的时候就找出甲骨文,让学生猜想意思,我们可以发现,“折”是一把大斧(“斤”)把一棵树(“木”)砍断,这就是“折”的本义,――“折断”。
追根溯源全息识字———《小小的船》教学

【教学内容】部编一年级上册第2课【教学目标】1.认识“船”等十个生字,会写“月”等四个生字,认识“舟”“门”两个偏旁。
巩固汉字,渗透文化。
2.看懂图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童话诗。
3.感受夜空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引领学生追根溯源、全息识字,读诗、背诗、写字;难点是因形析义,了解字理。
【教学流程】一、弯月引领,小船随行1.语言画境,月船象形。
师:同学们,你们好!看老师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弯月图)对,这是一轮弯弯的月儿。
多美呀!再来看,它像一只什么呀?对,像一只小小的船。
(出示独木舟图)2.美图引领,课题牵情。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叶圣陶爷爷写的童话诗《小小的船》。
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因形析义,字理识“船”1.巧用图片,象形识“舟”。
师:来,跟老师读课题:小小的船。
你们看到没?“船”宝宝可是一个生字哟。
(出示楷体“船”)看,它的左边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呀!(出示独木舟图与小篆“舟”)“船”宝宝的左边念“舟”。
跟老师读:舟,舟字旁。
真好!带舟字旁的汉字宝宝,大多与船有关。
2.因形会意,全息识“船”。
师:我们来看“船”宝宝古时候的样子。
(出示小篆“船”和“公”)它的右边是个“公”,公共汽车的“公”。
你们看,下面的“口”代表“人”,上面表示大家要平均分。
说明船不是只让一个人坐的,而是让大家一起坐的。
来,跟老师读:船,小小的船。
3.领读童诗,感知文本。
师: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这首童话诗。
(出示图配诗,并一句一句有感情地领读课文。
)4.牵情入境,意会识“公”。
师:(引导观图)你们瞧,“我”在哪儿坐呀?对,“我”在像小小的船的弯弯的月儿里坐。
你们想不想也坐在小小的船里呀?是呀,大家都想。
所以,弯弯的月儿是大家的,小小的船也是大家的。
因此“船”宝宝的右面,就表示“公家”的“公”,“公共”的“公”。
三、全息识学“两”“大”“头”“尖”师:(出示图配文,领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语文视野:汉字教学要追“根”溯“源”(李安全)

汉字教学要追“根”溯“源”李安全根据字形和特定语境来推测、分析和确定字(词)的意思字词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分析字形,揣摩一些基本的偏旁所表达的“意思”或读音。
从造字原理上说,必须了解“六书”的知识。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说文解字》)具体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有了这“六书”的常识,我们遇见了陌生的汉字,常常也能够观察其“面相”大致揣摩出其中所包含的“意思”。
比如,“辍”“缀”“啜”“掇”,我们根据其形旁“车”“纟”“口”“扌”就可以大致推定其意思分别与“行为”“丝线”“嘴巴”“动作”等有关。
又如,“毂”“榖”“縠”“觳”,我们也可以根据其“形旁”来推测其意思大致是与“车”“稻”“丝绳”“动物”有关联的。
《鸿门宴》中有“沛公军霸上”一句,很多的注解都将“军”注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驻军”。
其实,这个“军”本身是一个会意字,“冖”表示“帷幕”,“车”表示“军车”;军车停下来,四周拉上帷幕,也就是“驻军”的意思。
可见,这个“军”本身就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由此可见,让学生理解和记住一些偏旁的意思,对于理解汉字(词)的意思很有帮助。
比如,“又”表示的是“右手”,“取”“双”“受”“叉”(拱手)等字的意思都和“手”有关;“敲”的“攴”是“手拿木棍或锤子”的意思;“鼓”中的“支”是手拿鼓槌的意思;“教”“牧”“数”“枚”中的“攵”是“手持木棍、竹棍或鞭子”的意思。
“寸”原本也是表示“手”,如“封”“射”“尌”等都与“手”有关,但是,很多含“寸”的偏旁的字已经看不出与“手”有关了。
追溯字源,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追溯字源,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摘要】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代代相传的古老历史文明之一。
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怎么做才能让小学生掌握识字本领,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字源识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欢。
本文就利用字源探究进行识字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解读。
【關键词】字源;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整个语文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
字源识字教学法就是通过探究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构造来认识汉字,帮助孩子轻松地解决传统识字中依靠死记硬背导致枯燥乏味的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文化素养,从而有效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想要利用好字源识字教学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掌握字源知识是前提要做好字源识字法的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字源知识,这是保证字源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前提。
我们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值得每个教师倾尽一生来研究。
我们要发自心底地喜欢这种文化,研究这种文化。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汉字知识,首先要深入研究东汉许慎的著作《说文解字》,这是一部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同时,《说文解字》在中国的语言学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大量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例如,在清朝时期,段玉裁就对本书进行了注释。
还有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而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书籍,和《说文解字》相互参照,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了解关于文字的起源知识,为字源识字教学奠定基础。
另外,“《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编写的儿童识字教材《文字蒙求》一书,以《说文》为基础,展示了汉字结构之间的奥秘,使儿童能够提高自身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强化儿童的识字记忆,对当时的识字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教师也未尝没有借鉴意义,可以参考。
追溯字源,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追溯字源,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发布时间:2022-11-06T16:29:42.64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下作者:陈丽琼[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教师通过对汉字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汉字。
字源教学是一种在汉字教学中,通过对汉字演化的历史进行回溯,形象地展现其结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运用扩展系连、文化导入、拆字会意、激发联想的字源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汉语思维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对字源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陈丽琼广西兴安县漠川乡中心校 541314【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教师通过对汉字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汉字。
字源教学是一种在汉字教学中,通过对汉字演化的历史进行回溯,形象地展现其结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运用扩展系连、文化导入、拆字会意、激发联想的字源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汉语思维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对字源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字源教学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0-111-01引言: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识字教学是重要课程内容之一,也是语文体系中基础的内容。
词源识字教学是指从汉字起源、结构上对汉字进行结构的解析,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地克服由于汉字的生搬硬套而产生的沉闷心理,使他们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使语言教学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字源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汉字的形成源于中华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汉字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其构形、词义都会有所改变,有些汉字的构词理据与原形分离,形成理据重组,从而与词源脱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根溯源,学好汉字
——小学识字教学的探索
通钢一小任秀波识字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其他语文能力的基础。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改之后,识字教学不断改进,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也不断增强。
但是学生识字的过程和老师教学的过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认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目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字形混淆:汉字中有些字形极为相似,有时仅是一笔或一点的差别,学生在识记或书写中总容易出现混淆。
例如:“猴、侯、候”哪个字中间有一小竖,哪个字中间没有一小竖;“低、底、纸”哪个字的下面有一点……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大量存在的。
2.字义不清:有些字是形近字,字形相似,但在组词造句时许多学生不能区分这类字意义上的区别。
例如:许多学生在写“篮球”一词时,容易写成“蓝球”;在学生给生字组词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随意使用同音字的现象,同音字使用中出现的错别字是最多的,这就是对字义不清楚的结果。
3.字形和字义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有的学生虽然记住了生字的字形,但是对于生字的意思不太理解,二者缺少必
要的联系。
生字混淆、同音异形字不分等现象都与此有关。
例如,有些学生对“必须”和“必需”两个词理解不准,虽然“须”和“需”字形能记住,但是使用时不明含义,经常用错。
再如“标志”和“标致”两个词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其原因是由于“志”和“致”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志”是记号的意思,“致”是细密精巧的意思。
学生不明白它们的意义上的区别,就会常常用错。
二.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原因是在教师的教学上。
在现有的识字方法中,无论是加一加,减一减,还是换一换,都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生硬的把字形记住;甚至许多为了记生字而编写的歌谣、谜语也不能兼顾汉字本身的字理,乱解汉字,乱拆汉字。
这样记忆下字形然后反复书写,写会。
这个过程往往是很枯燥的。
导致学生对识字写字兴趣不高,被动接受。
三.解决的办法:由于识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校开展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任秀波老师利用假期研究认真研究《说文解字》,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与低年级识字教学结合,采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探寻汉字的根源,通过教学——研讨——改进几个环节,将汉字的起源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
三月份、四月份在一二年部开展教学研讨,执教研讨课四节,一二年部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讨。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当堂验收情况,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识字教学方法:
方法一:借助字义尤其是引申义理解汉字,运用汉字。
许多汉字在其流传过程中本意逐渐消失,而引申义逐渐增多,了解汉字的含义对于用汉字至关重要。
例如“导”:①本义,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
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②动词:领路,指示路径、方向。
导弹导航导流导游导向向导③动词:指引,启发,教育。
导读导演导购导师导言导语导致领导教导先导④动词:传带,传递。
导电导热导管导体导线这样了解字义才会用汉字。
大大减少错别字现象。
方法二: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形旁特点组群识字。
例如同偏旁(即形旁相同)的字表示同一类事物或同一含义:贝字旁表示钱财如贪、贫、财、贵、贱等;王字旁从玉省,与美玉有关;宝字盖与房屋有关等等。
再如相同声旁的字读音相同或相似:“尧”字族:晓、饶、浇、挠、跷、绕、翘会写尧,其他的字就可以记住了;再如学习“盏”学生对上半部分的横记不准,常常少写,这时可以扩展“浅、钱、贱、栈”寻找相同读音,都发“an”音。
这几个字都是两个横。
而“找,伐,戏”不属这一群,他们写一个横。
3.借助部分繁体字记字形:汉字的简化给我们书写带来了方便,同时一部分简化字把汉字与其根源最接近的部分切
割去了,教师可以将这部分适当补充上,使学生知道根源。
我们知道有些形声字是在发展变化中发声音的变化,而有些形声字是因为简化了声旁,使读音看起来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及时把这部分缺失连接上,会使学生研究汉字的兴趣大大提高。
如:学习“盘”字,当学生知道它是形声字的时候,会对它的读音很迷惑,舟加上皿字底,发音竟然是“pan”,但是如果他知道繁体字是这样的“盤”,便会恍然大悟,还有导——繁体字“導”。
繁体字没必要让孩子写会,但是认识一些这样的字,对于学生学习汉字非常有益处。
四.下一步工作:
一方面在探索识字方法上下功夫:
1.例如教学中正确把握好“度”和“量”的问题。
小学课本中每一课都要人写十几个字,那些字适合用这样的方法,一节课讲几个字比较适当。
2.继续探索用“象形字”帮助识字的方法,由于本学期是学年的下半学期,一年级都开始学习合体字,下学期准备在一年级探索用“象形字”的方法学习独体字。
3.要在教师学习上下功夫,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具备初步的运用“说文解字”指导识字教学的能力。
计划编写现行语文教材相配套的“说文解字”知识,方
便教师学习与备课,节省教师查询资料的时间,现在三年级下册生字基本编写完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
争取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是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言文字。
打下坚实的汉字基础,对于初中高中的古文学习也是一个良好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