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版)寒假作业:3.3 海水的运动
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3-3 海水的运动(学生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 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说明海浪、海啸、风暴潮的形成和影响2.说明潮汐的形成、时间分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洋流的性质及其影响知识点01 海浪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 、 、 。
2,最常见的海浪是由 形成的。
浪高越 , 越大。
人们通常用 、 、 、 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3,冲浪运动需要 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 大的海浪。
4,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 。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 。
当强风与海水 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 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5,海浪是塑造 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 和 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 、种植 等。
【即学即练1】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巴鲁市发生7.7级地震。
截至10月2日,已经造成1234人死亡。
下图为地震后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照片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为()A.风浪B.潮汐C.海啸D.风暴潮知识点02 潮汐1,潮汐是海水的一种现象,它的成因与和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夜晚的涨落称为,合称。
农历每月的和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落得最。
2,人们在潮间带和、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即学即练2】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天体引潮力B.海水盐度差C.太阳辐射能D.海水温度差知识点03 洋流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按海水的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9)海水的运动一.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读图回答1-2小题。
1.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有(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2.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有(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二.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列1-2题。
1.图中洋流与其形成的盛行风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东北信风B.②--盛行西风C.③--西南季风D.④--极地东风2.图中P、Q、M、K四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C.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D.K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三.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海域属于(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洋流L属于( )A.自西向东流的暖流B.自东向西流的暖流C.自西向东流的寒流D.自东向西流的寒流四.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五.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饵料丰富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2.图中洋流(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六.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海水的运动

海浪的组成要素
◆波峰:海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 ◆波长: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相邻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海浪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1)影响海上航行,甚至掀翻船只 (2)摧毁海上和海岸的建筑物 (3)影响海上石油平台、港口航道及海堤 建设 (4)引起海岸侵蚀和堆积
潮汐
1.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太阳和月球对于潮汐的形成,谁的作用更大,为什么? 3.大潮和小潮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为什么?
潮汐的形成
思考:农历一个月,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哪一天?
大潮和小潮各出现两次。大潮出现在朔和望的时候,即农历初一和十五 前后,小潮出现在上弦和下弦月,即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前后。
风浪:由风的直接作用引起的水面波动。 涌浪:风区里的风停息后所遣留下来的波浪。 近岸浪:传至浅水区的浪(风浪或涌浪)受地形影响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海浪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直接由风的作用形成,随着风速的增加、风 吹时间的延长、风作用距离的加长而同步增 强
风浪传到无风的海区,或风停止以后的余波
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区,受到海底的摩檫作用, 海浪的能量很快衰减,出现破碎和倾倒,形成 拍岸浪
潮汐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一天中有两次张落现象 月变化:
(1)太阳、月球与地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 高潮更高,低潮更低,潮差最大形成朔望大潮
(每月农历的初一和十五) (2)太阳、地球连线与月球、地球连线大致垂直时
高潮不高,低潮不低,潮差最小形成上、下弦月
案例分析
分析钱塘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洋流会对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澳大利亚西部受寒流影响常形成荒漠。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寒假作业:(3)地球的运动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3)地球的运动一、单选题1.下左图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
下右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
有关上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有太阳直射现象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2。
上右图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
④2。
北京时间(东八区)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回答1~3题。
1。
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飞行领域的( )A。
地月系 B.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2.嫦娥一号发射时,在伦敦(中时区)的华侨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当地的( )A。
10月24日0时05分B。
10月24日10时05分C。
10月23日0时05分 D.10月23日10时05分3.如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内移动轨迹图,当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DA段B。
AB段C。
BC段 D.CD段3。
地处深山峡谷的尤坎镇(北纬59°53′)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持续时间约(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
9个月2。
该地长期整日见不到太阳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极夜区 B.地形的阻挡C。
海拔高度低 D.多阴雨天气3。
巨镜位于广场的()A.东侧B。
西侧C。
南侧 D.北侧4.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
某品种菊花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海水的运动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

海水的运动同步练习海浪和潮汐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读图,完成1~2题。
1. 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 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A. 一次B. 二次C. 三次D. 四次海啸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这次海啸属于()A. 波浪B. 潮汐C. 洋流D. 风暴潮4. 引发这次海啸的地震发生在哪两个板块之间()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 印度洋板块与大洋洲板块5. 关于海浪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波峰是指海浪的最低部分B. 波谷是指海浪的最高部分C. 波高是指波峰到波谷的水平距离D.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波长6. 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B. 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C. 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D. 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7. 下列关于海浪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海浪是海水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产生的B. 风暴潮不是海浪C. 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D.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完成8~10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
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版)寒假作业:3.2 海水的性质

3.2 海水的性质1、读某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2.图中①海区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A.1月B.3月C.8 月D.12 月2、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密度、温度、盐度B.盐度、温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盐度、密度、温度2.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A.温度约为28°C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5. 6‰D.密度约为1 021.5 kg/m33.③在甲处达到最髙值的主要原因是( )A.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B.降水少,蒸发旺盛C.受地表径流影响D.受藻类植物影响3、下图是大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2.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太阳辐射影响小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C.受太阳活动影响小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4、海洋中上、下层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 这种能量叫海水温差能。
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 可以循环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
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海水温差能的可利用性。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海水温差发电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下列海域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A.美国东海岸B.副热带海域C.地中海沿岸D.20°S — 20°N 的海域2.下列有关海水温差发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电成本低B.海洋污染大C.发电量稳定D.能源总量小3.从深海抽取的冷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有多种用途,深海水的利用不包括( )A.养殖B.冷冻C.制药D.直接饮用5、读长江口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3-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海浪的成因及其影响。
2.了解潮汐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影响。
3.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1.海浪的类型(1)风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风力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不同的人类活动选择适宜海浪条件。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我们称为海啸。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2.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类活动冲浪运动需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2)海岸地貌的形成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如修建防波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二、潮汐1.潮汐的概念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白天的海面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面涨落称为汐。
一天出现两次涨潮现象。
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2.潮汐的影响人类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诺曼底登陆指挥部就利用潮汐规律,选月圆之夜登陆。
三、洋流1.洋流的概述(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叫做洋流。
(2)概念:按性质分类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与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漂移,给海上航行造成较大的威胁。
(3)影响近海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和答案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3)风暴潮:强风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滨海及海上活动。
(2)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带来灾害。
(3)塑造海岸地貌。
1.含义: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 一天中有两次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航运、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
( )(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 ) (5)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洋流是( )A .北赤道暖流B .秘鲁寒流C .北太平洋暖流D .日本暖流提示:(1)× 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即海啸。
(2)× 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3)√ 潮间带在潮涨时被淹没,潮落时露出水面,在此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研究潮汐变化规律。
(4)× 世界著名渔场有的是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有的则是因上升补偿流的出现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海水的运动
1、中国有两句看似矛盾的话:“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这两种说法从某种角度说都没有错,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风力通常是形成海浪的直接动力
B.海边无风时也会有海浪,这可能是由海底地震导致的
C.海面较小且无风时,往往海浪较小或无海浪
D.“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指的均是海岸的海浪情况
2、某年印度洋发生海啸,使沿岸多个国家遭受巨大灾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引起这次海啸发生的因素可能是( )
①印度洋洋底大地震②特大风暴潮
③海平面上升④板块移动,岩层破裂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②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③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④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某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景观十分壮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盛行风
B.海底地震
C.海底火山喷发
D.天体引潮力
2. 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关于图中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最多能发电( )
A.—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5、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面为两幅海洋表层等水温线图,虚线表示洋流,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①②均向北流动
C.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2.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的是( )
A.本格拉寒流
B.巴西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那利寒流
6、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
7、海洋水体运动的最主要动力是( )
A.风带的影响
B.陆地形状的影响
C.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
8、读下面“印度洋洋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洋流图判断为北半球_______(季节),洋流①是_____,②是___________。
(2)同纬度的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_______,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附近有__________经过。
(3)此时,若一艘油轮经过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________方向漂流。
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南太平洋上,世界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9、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
(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的气候影响。
(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做用下,其航行速度开始时较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
(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因此“无风不起浪”从这方面说是合理的。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者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因此从这方面说“无风三尺浪”也是合理的。
大洋中如果海面宽广、风速大、风向稳定、吹刮时间长,则海浪较强。
大洋中虽然水面开阔,但因风力微弱,风向不定,海浪一般很小,故选择D项。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解析:1.海啸一般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者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风暴潮、海平面上升不会引起海啸。
2.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减少损失。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解析:1.钱塘江大潮是因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形成的潮汐现象。
2.本题考査潮汐的利用。
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候潮进港、潮汐发电、滩涂养殖等。
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咸水。
故选B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解析:1.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故此时应为新月;小潮时,日、地、月三者形成直角, 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西,应为上弦月,故选C项。
2.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我国沿海地区一天之中一般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故一天能发四次电,D项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解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正确理解海水运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包括风浪、海啸。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它是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夏季; 西风漂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2)A; (马达加斯加)暖流; (3)东; 加快石油泄漏区的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4)秘鲁渔场; 上升补偿流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①秘鲁寒流;②巴西暖流; 2.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加剧甲地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使得乙地更加温暖湿润。
3.快;慢;因为丁海峡处在西风带控制下,洋流为西风漂流,轮船逆风逆水。
4.丙处盛行离岸风,形成垂直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丰富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吸
引鱼群在此集聚,形成大的渔场。
解析:1.根据图示陆地轮廓,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海、陆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
2.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分析。
3.根据洋流流向和风向判断轮船前期航程顺洋流。
4.丙处为秘鲁渔场,受秘鲁寒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