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生产消费季节性规律
白糖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白糖价格影响因素分析白糖,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甜味剂之一,在饮料、食品和糖果等几个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来源为甘蔗和甜菜。
白糖有两种生产方法:第一种是两步法,先在产地对甘蔗进行粗加工制成原糖,再运往大的精炼糖厂进行再加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能源消耗较多,但成品品质较高;第二种是一步法,即在产地直接生产白糖,我国所有白糖都是一步法生产,但是品质较低,不能运往国外交易所进行交割。
白糖根据蔗汁沉淀澄清环节的工艺不同,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其中碳化糖品质高,但成本也比较高。
由于我国白糖主要来源于甘蔗,以下所有内容以甘蔗制糖为例。
白糖的产业链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甘蔗种植环节,其次是制糖厂加工环节,再次是贸易商环节,最后是终端消费环节,白糖期货市场与白糖现货市场由交割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甘蔗种植环节1.1甘蔗种植甘蔗从萌发生长到收获,按生长发育的先后可以分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需要10到12个月。
甘蔗的栽培方式有两种,可分为新植甘蔗栽培和宿根甘蔗栽培,其中新植甘蔗栽培按季节还可以分为春植蔗、夏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夏植蔗由于生长期短,产糖少,所占份额较少。
1.2影响甘蔗种植的天气因素1.2.1霜冻当土壤表面、植株表面及接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低时,引起甘蔗植株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现象称为霜冻。
发生霜冻时,通常气温下降到0℃以下,从而使甘蔗内水分结冰引起伤害。
霜冻低温对甘蔗的影响一般分为三级:-1.5至-2℃时仅甘蔗叶和生长点部分受损,-3至-5℃生长点和大部分侧芽冻死,-6℃一下全部叶枯死,茎生长点和绝大部分侧芽冻死,茎组织也大部分被冻死。
另外,发生霜冻之后,甘蔗糖分不能继续积累,已经积累的糖分会不断分解转化,还原糖成倍增加,造成甘蔗品质下降。
我国云南蔗区由于冬春干旱少雨,夜间地表土壤降温强烈,在北方冷空气入侵的时候容易形成霜冻。
我国甘蔗主产区一般在11月至来年1月之间容易遭受霜冻危害。
白糖生产消费季节性规律

白糖生产消费季节性规律白糖的生产销售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掌握对白糖生产季节性规律变化,有利于对白糖期货投资的把握。
生产季节性我国食糖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
纵观我国食糖的生产历史,食糖生产的周期大致以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3年连续减产。
从1990年到1995年为一个周期:1990-1992年连续增产,1993-1995年连续减产。
从1996-2001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996-1999年连续增产,2000-2001年连续减产。
下一个周期将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结束。
而目前我国食糖生产正处于一个增产的周期阶段。
导致食糖生产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
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
同时,农作物的生产也有自然的大年、小年之分。
第二,糖料的生产和加工时间比较长,糖料作物的生产一年一季,食糖的生产也是如此,一旦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如果没有外在的人为调控措施,只能是减产时短缺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低价倾销,且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第三,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
第四,食糖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与食糖的生产的周期性相互影响。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集中生产期。
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
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消费季节性我国白糖全年均为销售期,通常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销售高峰,大多数年份在6月中旬之后进入纯销售期,5、6月份仍是白糖的消费谈季,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5、6月份,白糖期价多为下跌市况。
食糖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夏季饮料消费高峰和“中秋,春节”双节消费高峰。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中国糖业市场概述 (5)2.1 中国糖业市场的发展历程 (7)2.2 中国糖业市场的特点 (8)2.3 中国糖业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9)三、中国糖业市场的结构变化 (10)3.1 主要产区与销区分布 (11)3.2 产业链结构分析 (12)3.3 市场竞争格局 (13)3.4 市场集中度变化 (15)四、糖价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16)4.1 国内外糖价波动特征 (17)4.2 影响糖价的因素分析 (18)4.3 政策因素对糖价的影响 (19)4.4 季节性因素对糖价的影响 (20)五、价格关联分析 (21)5.1 上游原材料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3)5.2 下游产品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4)5.3 进出口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5)5.4 消费者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6)六、结论与建议 (27)6.1 结论总结 (29)6.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30)6.3 对行业参与者的建议 (31)一、内容概述糖市场概述:介绍中国糖市场的规模、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参与主体,为后续分析市场结构变化奠定基础。
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中国糖市场的结构变化,包括产品种类、市场份额、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变化。
价格波动分析:探讨中国糖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包括国内外糖市供求关系、季节性因素、政策因素等。
价格关联因素:分析影响中国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如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国际贸易等。
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市场结构变化和价格波动分析,预测中国糖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中国糖市场的结构变化和价格关联,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糖市场的健康发展。
1.1 研究背景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其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稳定增长的特性。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糖市经历了显著的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糖的生产和消费格局,还对糖的价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白糖走势的因素

影响白糖走势要素(短线只有依靠技术面)1. 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
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一). 白糖的供给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府的糖业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二). 白糖的需求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
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三). 白糖进出口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
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
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
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
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
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四). 白糖库存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
因此,了解食糖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食糖价格的运行趋势。
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供给宽松;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供给紧张。
结转库存水平和白糖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2. 气候与天气食糖作为农副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气候与天气因素的影响。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在国际市场上,食糖是成熟的也是比较活跃的交易品种。
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
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产糖国,前两位分别是巴西和印度。
2003年之前,我国食糖仅仅当做是调味品,消费水平位于世界食糖平均消费的“低下水平”行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消费量迅速上升。
2003-2004年人均消费水平为8.9公斤/年,近几个榨季我国食糖的消费平均年增长率在4-7%之间。
从白糖的属性上看,既具有工业品性质也有农产品特征,依据白糖价格变化的走势可以看出,白糖生产销售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后,有利于投资者把握郑糖价格走势。
一、生产周期我国食糖生产主要以甘蔗糖和甜菜糖为主。
从产量上看,08/09榨季甜菜糖的产量占全国食糖产量的7.3%,甘蔗糖占92.7%。
依据历年的产量比率比较,我国食糖品种中以甘蔗糖为主,因此,对白糖进行季节性分析时,主要研究蔗糖的原料--甘蔗的种植周期。
我国甘蔗种植的季节周期性很强,甘蔗的种植是一年一季,因此我国的食糖生产具有季产年销的特点。
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原因有:1、甘蔗宿根生长,甘蔗种植一次,宿根生长3年,根据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周期,大年产量强于小年产量。
2、自然灾害影响甘蔗产量。
根据甘蔗种植的季节性,食糖的生产周期大约为6年一个周期,三年增产三年减产。
2000-2002年为增产三年,2003-2005年为减产三年,这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下一周期中2006-2008年为增产三年,2009-2011年为减产三年。
在这一周期中2008年因罕见的暴雪灾害引起广西产量骤减,因此本属于增产周期内的2008年蔗糖产量不增反减。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2009年03月15日03.09-03.13 研究部 冯凯 (021) 6840 0776Kai.feng@前言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大宗商品都经历一轮过山车似的下跌行情,至今仍在底部徘徊。
然而白糖却特立独行,率先触底反弹,节后郑糖持续上涨,截至3月13日909主力合约报收于3819元/吨,较历史最低价2928元/吨上涨了30%。
那么这轮涨势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还是短期的反弹行情,其内在的原因又何在?第一部分行情回顾白糖自2006年上市以来俨然已经成为商品期货市场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大受市场资金的青睐,交易量由2006年0.59亿手, 猛增至2008年的3.31亿手,增幅超过2.6倍,强烈吸引着市场的目光。
从郑糖指数走势图上来看,白糖自上市以来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上涨和两次大的下跌行情。
图1:郑糖指数2006-2009年周K 线走势图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三次上涨第一次,从2006年1月6日-2006年2月6日,郑糖指数从4720涨至6239,涨幅为32%。
然而这轮上涨行情仅仅维持了1个月的时间。
导致这轮价格快速上扬的原因是04/05榨季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国共生产白糖917.4万吨,同比下降8.4%,期末库存压力大大小于往年;另一方面,由于本榨季开榨时间推迟了15-30天,短期供应量减少,因此阶段性产销形势紧张引起糖价上涨。
此外,由于是新合约上市,投资者炒多热情旺盛。
第二次,从2008年1月22日-2008年3月4日,郑糖指数从3755涨至4857,涨幅为29%。
这轮上涨行情同样也只持续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
这轮暴涨行情主要得益于08年初南方发生的大规模的雨雪冰冻灾害。
这次灾害性天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南方多数地区为五十年一遇。
至1月中旬以来广西各地长时间处于低温冰冻天气,给广西的甘蔗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市场对白糖减产预期的强烈刺激下,白糖一路飙升。
第三次,从2009年1月-至今,郑糖指数从2889涨至3815,涨幅为27.8%。
白糖计划书参考

白糖计划书参考【投资标的】:白糖1109合约、或1201合约。
【市场分析与构想】:一、总体评估:经过两年多的牛市,市场步入增产周期;同时,3月份是又是敏感的时间窗口,季节性顶部通常在此形成。
技术上,白糖期货跨度3个多月的大双顶结构明显,同时,两个多月的头肩顶形态已现雏形,未来的回落或属C浪性质。
二、做空的理由:1、白糖整体呈供求紧平衡状态;然而,目前正值供应宽松时期。
3-5月份通常为消费淡季,而压榨又处于高峰与收尾阶段,因而供应充足。
2、20xx/11榨季全国产量预估1100万吨,截至2月底,全国的食糖工业库存为458.78万吨,同比增加31.05万吨。
应当说,高企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减产情况,而库存却出现同比增加的现象,说明:高价已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
3、糖市历史规律表明:连续三个榨季减产后,市场将步入增产周期。
尽管连续扩种,但因气候造成减产。
面对高企的糖价,今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2675万亩(增加5%),产量能达到1300万吨水平。
如此,这将缓解未来的供给紧张,市场极有可能从阶段性的回落演变成顶部;那么7000元/吨以上的高糖价将难以站住。
4、巴西产区将从4月份开始进入新的榨季,预期产量有所回升。
另外,有机构分析:20xx/20xx榨季全球白糖供应将出现过剩,达540万吨。
详细可参考:《许晓辉:我国糖价季节性运行特征分析》(公司网站)【图形技术描述】:以1109合约为例。
【投资计划书】假设投入:100万元资金。
以白糖1109合约为例(小资金做1201合约为好),市场在此一带存在支撑,且可能出现反弹。
如此,较为安全的抛空机会就出现了。
假设在7200元/吨处抛空,先期投入30万元作为基本仓位,并且将空头防守位设在7400元/吨;预估:未来第一目标在6200元/吨。
如果市场再度出现下滑,并下破了6900元/吨支撑位,那么,可加仓20万元,作为机动持仓,并设置较窄的止损,以便随时调整。
如发展良好,那么,可一直持有,直到5月份左右。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

白糖季节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白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烘焙等行业。
它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消费需求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这个研究报告中,我们将重点研究白糖价格的季节性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二、方法为了研究白糖价格的季节性变化,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过去五年(2024年至2024年)的白糖价格指数数据。
2.数据分析: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3.结果解释:我们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了白糖价格的季节性变化。
三、结果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白糖价格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1.平均价格:五年来,白糖的平均价格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趋势,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2.季节性变化:白糖价格在一年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和夏季,白糖价格较低,而在秋季和冬季,白糖价格较高。
3.相关因素:白糖价格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农作物的季节性变动、全球供应和需求的波动以及市场预期等。
四、原因分析以下是我们对白糖价格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分析:1.农作物季节变动:白糖是由糖蔗或甜菜根提取而来,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受季节影响,尤其是糖蔗的生长周期一般在一年之内。
因此,白糖产量和供应在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动。
2.全球供需波动:全球糖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经济增长、政府政策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白糖价格的季节性波动。
3.市场预期: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白糖价格的预期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糖蔗产量丰收,他们可能会期待价格下跌,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下降。
五、影响分析以下是我们分析白糖价格季节性变化的可能影响:1.生产者收益:白糖价格的季节性变化可能对农民和糖业生产商的收益产生影响。
如果价格在农作物的丰收季节下跌,生产者的收益可能会减少。
2.消费者需求:白糖价格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糖生产消费季节性规律
白糖的生产销售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掌握对白糖生产季节性规律变化,有利于对白糖期货投资的把握。
生产季节性
我国食糖的生产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
纵观我国食糖的生产历史,食糖生产的周期大致以6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基本上是3年连续增产,接下来的3年连续减产。
从1990年到1995年为一个周期:1990-1992年连续增产,1993-1995年连续减产。
从1996-2001年为一个周期:其中,1996-1999年连续增产,2000-2001年连续减产。
下一个周期将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结束。
而目前我国食糖生产正处于一个增产的周期阶段。
导致食糖生产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糖料种植具有自然的周期性生长规律。
如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以生长3年。
同时,农作物的生产也有自然的大年、小年之分。
第二,糖料的生产和加工时间比较长,糖料作物的生产一年一季,食糖的生产也是如此,一旦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如果没有外在的人为调控措施,只能是减产时短缺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低价倾销,且糖料大幅度减产或增产,导致价格的大幅涨跌,从而影响第二年的播种面积。
第三,周期性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导致糖料生产的强周期性。
第四,食糖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与食糖的生产的周期性相互影响。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其中,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为集中生产期。
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
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消费季节性
我国白糖全年均为销售期,通常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销售高峰,大多数年份在6月中旬之后进入纯销售期,5、6月份仍是白糖的消费谈季,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5、6月份,白糖期价多为下跌市况。
食糖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夏季饮料消费高峰和“中秋,春节”双节消费高峰。
在
一年中,春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白砂糖消耗的最大的节假日。
两个节假日前一月由于食品行业的大量用糖,使糖的消费进入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糖价往往比
较高。
两个节日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白砂糖消费量的降低,糖价往往回落。
由于元旦、春节期间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品的消费水平高,以及保质期的需要所导致的传统销售模式等因素,使得一季度成为一年中的销售高峰期。
夏季含糖饮料也进入消费高峰,这也会拉动白糖的消费。
并且由于中秋节前夕与夏季消费高峰在时间上的重叠,使得八九月份是用糖高峰期,月饼、北方的蜜饯、饮料、饼干都很需要糖,会拉动刺激食糖消费,因此每年8、9月份是我国白糖的消费高峰期,这一时期糖价往往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