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来源:马恩选集1995版第一卷

合集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第一手稿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第一手稿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中共中央马列恩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第一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原文是德文写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着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着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着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着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1《马恩文集》第一卷桑延海总结一、工资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

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

资本家没有工人能比工人没有资本家活得长久。

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可以把产业收益加进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

所以,工人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因此,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有害的分离。

资本和地产无须停留于这种分离,而工人的劳动则不能摆脱这种分离。

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费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够养家活口并使工人种族不致死绝的费用。

115在分工大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劳动转用于其它方面是极为困难的。

当市场价格倾向于自然价格时,工人遭到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

市场价格的偶然的和突然的变动,对地租的影响少于对分解为利润和工资的价格部分的影响;而对利润的影响又少于对对工资的影响。

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劳动价格要远比生活资料的价格稳定。

116在劳动时,个人活动的全部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差别会表现出来,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因而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而死的资本总是迈着同样的步子,并且对现实的个人活动漠不关心。

工人不仅要为物质的生活资料而斗争,而且必须为谋求工作,即为谋求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手段而斗争。

没有一个阶级像工人阶级那样因社会财富的衰落而遭受深重的苦难。

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

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在挣钱的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

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

119社会在什么时候才处于财富日益增长的状态呢?那是在一个国家的资本和收入增加的时候。

但是,这只有由于下述情况才可能:(a)大量劳动累积起来,因为资本是累积的劳动;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地从他手中被拿走,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而他的生存资料和活动资料越来越多地积聚在资本家手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全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全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1844年5月底6月初-8月)[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作前提我们从国民经济学本身出发,用它自己的话指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惊人的恢复;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39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例如,当它确定工资和资本利润之间的关系时,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终原因;就是说,它把应当加以阐明的东西当作前提同样,竞争到处出现,对此则用外部情况来说明至于这种似乎偶然的外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的表现,国民经济学根本没有向我们讲明我们已经看到,交换本身在它看来是偶然的事实贪欲以及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仅有的车轮。

[]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把例如竞争的学说同垄断的学说,行业自由的学说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地产的学说对立起来因为竞争行业自由地产分割仅仅被阐述和理解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

本文是我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节选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笔记和自我感悟。

这本书,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所有著作中最艰深的部分。

在《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种必要的思想元素渐次出现、开始汇集、融合,日益成长为一些新的思想,并作为基础在马克思之后的论作中完善。

尽管其部分手稿丢失、还不完备,但是在学术传统意义上,它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浪潮,对多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能力所限,我仅对其中的“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部分进行摘抄和讨论,随心所想并无体系。

1.“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做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青年出版社,2012.第49页)论述:这句话中的词语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所有专业词汇,是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词语架构,也是我们搞懂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最基础东西。

如,土地,他并不把土地当作商品,因为商品是必须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它是实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通过这种透过土地稀缺资源的本质区分,能够使我们认识到资本家通过占有土地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的方式——地租。

该书关于“利润”和“人的异化”部分均以商品及商品拜物教为理论基础展开。

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表象上是人与人或的斗争。

我理解的是,导致斗争的历史性原因,是由商品占有所体现出来的,即资本、地产与劳动的分离。

2.“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第51页)论述:一,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专业化劳动及其培训使工人不能像资本家那样,自由的调整牟取利润的领域。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打印本文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75
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费尔巴哈出版了他的几本最有影响的著作,即《基督教的本质》第二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以及《未来哲学原理》。在这些著作中,费尔巴哈进一步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唯心主义,把神学归结为人类学,并系统阐述了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此外,也正是在这一年,赫斯撰写了《金钱的本质》一文,并将其提交到了由马克思和卢格担任主编的《德法年鉴》编辑部。在这篇文章中,赫斯已表述出这一核心观点:生产和交往规定了人的本质,而金钱不外乎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费尔巴哈和赫斯的新著的问世,无疑给马克思以很大的启迪和推动力,促使马克思进一步深化和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它们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著作以及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一起,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创作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4)资本的积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在私有制的统治下,资本的积累就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的积聚。资本的天然使命就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积累。
C.地租
在这部分内容中,马克思论述了下列一些重要的问题:
(1)地租的本质和地租量。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地租是通过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决定的。
(3)劳动的目的性。劳动本身,不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和造孽的。
(4)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对待工人的态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
B.资本的利润
一、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手稿》所初步论证的实践范畴,特别是动物活动与人的劳动的根本区别;掌握《手稿》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劳动异化所进行的分析和批判,对人性、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人的解放及其途径等问题的探究;理解《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的独特意义。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针对各种不同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需要探讨的题目丰富多样,只有采用完全是格言式的叙述,才能把全部材料压缩在一本著作中,而这种格言式的叙述又会造成任意制造体系的外表。

因此,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单独小册子来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著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

由于这个理由,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关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

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了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但是德国人在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创作,除去魏特林德著作外,就要算《二十一印张》文集中赫斯的几篇论文和《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德法年鉴》上,我也十分概括地提到本著作的要点。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扬,这些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XL〕这样的工作还没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就是说,他或者不得不从作为权威的哲学的一定前提出发,或者在批判的过程中以及由于别人的发现而对这些哲学前提发生怀疑,于是就怯懦地,不适当地抛弃,撇开这些前提,而且仅仅以一种消极的,无意识的,诡辩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些前提的屈从的恼恨。

(最新整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最新整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的全部内容。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原著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中文二版第一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间,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古典经济学、共产主义和黑格尔著作的经济学哲学笔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32年才首次公诸于世,并由此引发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几十年的“《手稿》热”。

下面我们就来大致了解一下《手稿》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历史背景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

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加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

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