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影响

生物化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影响

生物化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影响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科学,而饮食与健康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生物化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以及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生物化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和重要性。

1. 营养摄取和代谢人类身体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

生物化学研究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并了解了它们在身体内的代谢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供给身体能量。

生物化学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进入细胞生成能量。

如果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体内脂肪的积累,从而增加患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其次,蛋白质是人体构建和修复组织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生物化学研究揭示了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分解和吸收,并发现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对身体的影响有所不同。

合理摄取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身体组织和功能。

此外,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生物化学研究认为脂肪的摄取和代谢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相关。

控制脂肪摄取,特别是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对维持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2. 饮食与疾病的关系通过生物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饮食对疾病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疾病与饮食之间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社会中的一大健康问题。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高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增加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

相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3脂肪酸,被发现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适当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的健康。

肥胖症是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生物化学研究发现高能量密度食物和高糖食物的摄取容易导致肥胖。

此外,脂肪细胞产生的激素等生物化学物质也与肥胖症的发展有关。

合理饮食和调节能量平衡是预防和管理肥胖症的重要策略。

某些癌症的发病也与饮食密切相关。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饮食中的抗氧化剂和纤维素等物质可以减少某些癌症的风险。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经过这一学期的生物化学学习,我对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以前理解的生物化学就是像科幻电影里面那种研究新生物新菌种或者生化研究人员都是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什么的,但真正上了这门课以后才发现,原来生物化学不是那样单纯,它实际上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我们身体内部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生物化学。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简单阐述一下我对生物化学与生活关联度的理解。

第一大类,也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一方面就是维生素和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维生素对代谢也有重要影响,它是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要素。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与之相应的代谢就会出现问题,从而产生维生素缺乏症。

而且这一部分老师在上课时讲的很详细,因为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要求,它还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要知道的医学跟生活常识。

我最关注的是维生素B2,因为我本人就是维生素B2缺乏症人群中的一员,所以我对这方面也查阅了很多资料。

缺乏维生素B2的主要症状是多发口腔炎、舌炎、角膜炎、皮炎等。

所以我经常会嘴唇干裂,多发口腔疾病,虽然一直注意外在补充,但我觉得吸收应该是因个人而异。

维生素B2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在酵母、动物肝、肾、蛋黄、奶与大豆中含量丰富。

所以我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这方面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维生素B2缺乏症。

此外还有很维生素对人体也很重要,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等等。

所以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日常防治一些疾病或者以此为理论,正确健康的生活。

激素是新陈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

激素系统和神经系统构成生物体两种主要通讯系统,二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70年代以来,激素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

如发现肠胃道和神经系统的细胞也能分泌激素;一些生长因子、神经递质等也纳入了激素类物质中。

其次,我想谈一下生化领域中蛋白质技术和基因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的科学家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分离跟鉴定对制造特殊蛋白质有指令作用的基因,然后把这些基因结合到生物体例如酵母菌中以制造出人们所期望的蛋白质。

谈谈对生物化学的感想范文三篇

谈谈对生物化学的感想范文三篇

谈谈对生物化学的感想范文三篇谈谈对生物化学的感想范文一: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分子作用。

在我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生物化学对于理解生命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细胞的组成和代谢过程,我们可以揭示细胞如何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

这对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内各种重要过程,如呼吸、光合作用和发育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研究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时,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生物化学对于开展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对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可以进行基因的编辑和修饰,以开展基因工程研究。

同时,生物化学也为研发生物药物和诊断方法提供了基础。

最后,我认为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等,这些方法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精细和高效的手段。

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为基因组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突破,使我们可以大规模地分析基因组中的基因和非编码RNA等。

总而言之,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学科,它的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和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化学的理解和应用,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谈谈对生物化学的感想范文二: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和无限可能。

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作用,领略到了它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和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巨大潜力。

首先,生物化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人体的机制。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能量转换、信号传递和物质代谢等重要过程。

这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研究非常关键。

例如,通过深入研究病毒的遗传物质和复制过程,我们能够寻找到新药物研发的靶点,为治疗诸如艾滋病和流感等疾病提供新的途径。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从日常生活、环境科学、医疗健康、工业生产、新能源开发和生物科学等方面探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1.日常生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化妆品、洗涤剂和建筑材料都是化学技术在生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化妆品中的各种成分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起到清洁、保湿和抗氧化的作用。

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污渍易于去除。

建筑材料中的各种高分子材料和添加剂也需要通过化学合成来实现其功能。

2.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学科。

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化学治污可以去除污染物,恢复环境质量。

同时,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也依赖于化学技术。

例如,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风能则需要化学技术来提高其能量密度。

3.医疗健康医疗健康是化学最为贴近民生的应用领域之一。

化学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

药物研发需要经过化学反应和药理实验等步骤,以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制造也需要利用化学技术来生产高质量、安全的医疗设备,例如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金属等。

4.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化学工业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化工反应、化工品制造等。

化工反应是工业生产的核心,例如硫酸、硝酸、合成氨等基础化工产品的生产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

化工品制造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特定性能的化学品,例如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生产。

5.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开发是化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

化学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光伏发电和核能利用等方面。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而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材料如硅、硒等则需要通过化学技术制备和提纯。

核能利用中的核燃料制备和核废料处理等也需要用到化学技术。

联系生活以纸层析为例探讨生物化学对生活的影响

联系生活以纸层析为例探讨生物化学对生活的影响

联系生活以纸层析为例探讨生物化学对生活的影响生物化学对生活的的好处1、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2、新型药物的合成,挽救了成千上百万人的生命。

3、洁净无污染能源的开发,换我们蓝天碧水。

4、日常生活中,化学还给人类带来许多方便,洗衣粉和肥皂是家用去污的好产品。

生物化学对生活的坏处1、在促进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带来一些弊端。

国民经济大批量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那面造成为了生产消耗大量的资源,在资源开采中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伤害。

2、在生产中,会有很多生产废水的产生,一些不良厂家将未达标的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和居民造成严重伤害;在后期,很多化学产物不能回收,例如塑料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纸层析分离中影响迁移率的因素有样品物质结构、样品分子极性、滤纸、层析溶剂、PH值、温度、展开方式和样品溶液中杂质等。

一、样品物质结构和分子极性:样品物质结构和分子极性是影响迁移率的主要因素。

二、滤纸:不同滤纸的厚薄和纤维松紧度各不相同,结合的水量不一样。

滤纸上所含的杂质影响迁移率,必要时要进行预处理。

三、层析溶剂: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系统中进行层析分离时迁移率不同。

溶剂系统中的试剂若纯度不够,需用离心机进行预处理。

四、PH值:溶剂和样品的PH值会影响物质的解离,从而影响物质的极性和溶解度,使迁移率改变。

溶剂的酸碱度增大,则流动相的含水量增大,使极性物质的迁移率增大。

反之迁移率降低。

五、温度:温度影响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即影响分配系数。

温度影响滤纸纤维的水合作用,即影响固定相的体积。

在多元溶剂系统中,温度显著影响溶剂系统的含水量,即影响流动相的组分比例。

所以温度的改变使迁移率变化很大,纸层析分离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某些对温度敏感的溶剂系统,最好不要配成饱和溶液。

六、展开方式:同一物质在其它纸层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展开方式所得到的迁移率不同。

七、样品溶液中杂质:样品溶液中杂质影响迁移率,必要时用离心机进行预处理。

举例说明生物化学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原理(一)

举例说明生物化学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原理(一)

举例说明生物化学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原理(一)生物化学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原理解释概述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中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生物化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逐步解释其应用及相关原理。

食物消化与代谢•生物化学原理:食物中的大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需要通过消化酶分解为小分子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应用举例:饮食中的蛋白质被胃酶和胰酶分解成氨基酸进行吸收,之后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在身体中转化为能量或合成新的蛋白质。

DNA与基因表达•生物化学原理: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基础,基因在DNA序列中编码着特定的功能蛋白质,基因表达则是基因信息被转录和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应用举例:生物化学技术如PCR可以扩增特定基因片段,而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转基因植物和基因治疗则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实现对基因的操作和调控。

药物代谢与药效•生物化学原理:药物在体内需要经历代谢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的相关酶作用是影响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重要因素。

•应用举例:临床上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剂量和副作用风险,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

诊断与检测•生物化学原理:生物标志物可以在体液和组织中检测出来,其变化可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依据。

生物化学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诊断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举例: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可以判断组织损伤或某些癌症的存在,这是通过观察特定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化学变化来进行诊断的。

蛋白质与酶的研究•生物化学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参与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生物化学反应起关键作用。

•应用举例:对于新药的开发和酶的研究,可以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如质谱分析和晶体学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针对特定酶的抑制剂的设计与筛选。

化学与人类生活读后感

化学与人类生活读后感

化学与人类生活读后感在读完《化学与人类生活》一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化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无处不在地渗透着我们的生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物质和能源,也在环境保护和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和互相影响。

首先,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能源。

从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氢氧化合物,到组成我们身体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都是由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

化学将这些元素和化合物进行组合和变化,创造出了无数丰富多彩的材料和能源,满足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比如,化学合成的塑料、纤维和橡胶等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和工业产品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物质利用率。

化学还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化学通过研究和应用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反应和材料,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解决方案。

比如,环保型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化学还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治理技术,如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化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支持与推动,药物的研发和制造往往需要依赖化学技术。

化学可以通过研究和合成活性物质,创造出各种治疗疾病的药物。

例如,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类对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化学还为食品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综上所述,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无处不在地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源,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它也在环境保护和健康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化学的发展和应用,保护好这个给予我们如此多福祉的科学领域。

浅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浅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浅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摘要:从人类的物质基础、相关学科发展、生存环境、及健康水平角度简要阐述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恩格斯说过:“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 又是关于人的科学。

在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中, 它们正在走向统一。

因此, 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与进化的手段, 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

它的各个研究领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当前, 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趋势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现代化学正在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 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下面将从四个角度谈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1.化学对人类物质基础的作用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控制手段。

在此基础上,实现物质的人工转化和合成;并且对生活、生命和生产中的化学过程实现按需调控。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开始遇到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威胁。

不过在过去100多年中,化学以其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合成和控制化学过程等手段,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起到了核心和基础作用。

化学之所以在20世纪中成为解决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的核心科学,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化学不但能够大量制造各种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能够根据人类需要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质。

最初还认为生物体内的生物物质不可能人工制造,但是1928年尿素的合成打破了不能人工合成生物物质的思想禁锢,在这以后合成化学获得了大发展。

最为突出的成果是模拟天然高分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 。

它们不但为人类吃穿用提供了大量适用的材料,而且使化学家能够在认识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迈向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合成。

②化学能够提供组成分析和结构分析手段,使人们能够在分子层次上认识天然的和合成的物质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和解释结构性质—功能的关系,并且能够预测某种结构能否存在与存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10-26
NADPH + H+ 脂酸 胆固醇 乙酰乙酸 β 羟丁酸 丙酮
13
草酰乙酸 TCA
基本反应途径
主要调节环节 关键酶
14
2007-10-26
例2:人的感官如何工作?
• 人的嗅觉可以分辨数以万计化学物质。 • 问题: –为什么可以分辨如此之多的气味? –如何形成感知和行为?
axon terminal cell body
2007-10-26 35
紫外线(ultra violet, UV)照射导致的DNA 损伤
UV
光修复酶 (photolyase)
2007-10-26
36
例5:疾病是怎样发生的?
• 高血压:18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是 18.8% ,总计1.6亿病人 • 肿瘤:127例 /10万人 • 糖尿病:>4000万患者 • 肝炎:3800万患者,1.2亿人长期携带 乙型肝炎病毒。 • ……
2007-10-26
29
现在的平均寿命:
• 2005年底,北京市居民的平均寿命为 80.09岁,比2001年提高了4.24岁,其 中女性为81.76岁,比2001年提高了 3.86岁。 • 日本、瑞典等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在84岁到85岁之间。
2007-10-26
30
那些因素影响寿命?
• 种族、国家、社会…… • 环境、遗传、饮食…… • 心理、家庭、职业……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6-磷酸葡萄糖酸
NADPH + H+
GSSG 氧化型谷胱甘肽
2H2O
GSH保护细胞含巯基的蛋白质和酶不被氧化。
红细胞产生NADPH + H+的唯一途径
2007-10-26 3
生命过程
相互影响
人类
环境
和谐发展
社会
2007-10-26 4
生物化学的发展与人类自我认识
18
• 分子生物学技术帮助他们完成探索 –cDNA library –Hybridization (Northern, Southern) –Molecular cloning –PCR –Restriction analysis –Molecular imaging
2007-10-26 19
例3:记忆是如何建立的?
(Puca AA. et al. PNAS. 2001; 98: 10505-8)
2007-10-26 34
从分子水平揭开衰老之谜 • DNA的损伤与修复 • 端粒与端粒酶 •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宣布: 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 60%取决于自己, 15%取决于遗传因素, 10%取决于社会因素, 8%取决于医疗条件, 7%取决于气候(如酷暑或严寒)。
2007-10-26
25
例4:人为什么会衰老?
• 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进程。 • 人的寿命极限和影响因素。
2007-10-26
26
中国快速进入老年社会:
• 2002年: 60岁以上人口1.3亿,占全国 总人口的10%,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和 亚洲老年人口的1/2。 • 2005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 人,占总人口的11.03% ;65岁及以上 人口1004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6%。 • 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 %。
2007-10-26
39
2007-10-26
40
生物化学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
• 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破坏 • 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7-10-26
41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以世界7%的土地,8%的淡水资源养活 22%的人口。 • 淡水、耕地、草地、森林资源占世界平均 水平1/4, 1/3, 1/2,1/10。 • 能源: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对外依存 度为42.9%。
意义: 增强记忆 药物开发
2007-10-26 24
Presentation Speech for the 2000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 You and I will remember this Nobel ceremony for many years. – the dopamine which A. Carlsson discovered, enabling the brain to react to what we see and hear; – the second messengers that P. Greengard described, carrying the signals into the nerve cell; – the memory functions that E. Kandel found to be due to changes in the very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synapses.
nucleus axon
2007-10-26
dendrites
15
• Different olfactory sensory neurons were depolarised, or activated, by different odorants.
– Gesteland R. et al. (1965). Chemical transmission in the nose of the frog. J. Physiol. 181: 525-559.
2万个神经细胞 用肉眼即可观察 受刺激时会产生一 个简单的保护性反 射动作将鳃和虹吸 管缩起来 鳃和虹吸管在其背 部两大片疣足包着 的盖穴里
2007-10-26 21
2007-10-26
22
神经递质 ↓ cAMP ↓ PKA ↓ 蛋白质磷酸化 ↓ 新蛋白合成 ↓ 突触形状改变
2007-10-26 23
• 生殖发育、新陈代谢、反应与适应 • 感受自我与感受自然:情感与感官 • 学习与记忆:认知功能 • 衰老:寿命的极限 • 疾病:防、诊、治 • ……
2007-10-26 5
例1:人体如何获得能量?
• 三大代谢:糖、脂、蛋白质 • 能量转换:生物体内的呼吸链
2007-10-26
6
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
食物糖
消化, 吸收 分解 氧化 分解
CO2 + H2O + ATP
肝糖原
糖异生
血 糖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其它糖
磷酸戊糖途径等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非糖物质
2007-10-26
脂肪、氨基酸
7
代谢途径的特点(1):动态平衡 代谢途径的特点(2):互相联系
甘 油 三 酯 的 消 化 与 吸 收
2007-10-26 8
• Odorant receptor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olfactory system.
– R. Axel and L. Buck. The 2004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 Original paper: Buck L. and Axel R. (1991). Cell. 65, 175-187
2007-10-26 44
忧虑:
• 基因转移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除 草剂)。 • 抗病虫害作物的利弊之争(生态平 衡)。 • 担心植入基因进入人类食物链(使用 标记基因带来的问题)。
2007-10-26
45
前景:
• 势在必行: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可耕地 萎缩,人口老龄化。 • 1983年,转基因植物诞生。到1997年, 美国已能生产34种转基因食物。 • 1997年,全球转基因食物种植面积约 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 顷,2000年上升至6000万公顷。 • 2001年,转基因作物的世界市场总收入 达3万亿美元。
2007-10-26 27
人口老化是世界性问题:
• 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76%, 中国增长217%。 • 204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13亿, 我国约占4亿。
2007-10-26
28
人的寿命应该是多少?
• 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 14~15岁,故最高自然寿命应是112~ 150岁。 • 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发育期为20~ 25岁,则人类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岁。
机 体 内 几 类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2007-10-26
O ‖ O CH2-O-C-R1 ‖ | R2-C-O-CH | CH2- P -X
9
磷 脂 双 分 子 层 的 形 成
2007-10-26
10
氨基酸代谢概况
尿素 氨 食物蛋白质 组织 蛋白质
消化 吸收
酮 体 氧化供1
• 人类衰老相关基因:wrn 基因(8p1112),编码1 432个氨基酸残基,DNA 解旋酶(helicase) 和核酸外切酶。
成人型早老症 wrn基因突变 所致
2007-10-26
32
2007-10-26
33
人类长寿基因: • 91 —109 岁长寿老人共308 人的基因 组扫描. • D4S1572至D4S406 区域存在高度连锁。 • D4S1564 处为最大优势对数值(MLS) 3165。 • 1000 例对照基因组的扫描中,只有44 例MLS 值大于3165。
2007-10-26
42
绿色革命与环境保护
• 绿色革命的宗旨: 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 人类吃、穿、用的问题。 • 水稻基因组计划。 • 太空农业的发展。 • 欧帕克2(opaque-2)与优质蛋白玉米 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