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第章货币与财政政策.ppt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5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功能财政思想
1、功能财政: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 赤字,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 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 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 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 定和实行。否定了原有的财政平衡预算的思想。
33
2、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是能接受活期存款,并通过非现金结 算而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金融机构。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 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它具 有三个职能: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同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
★ 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
入上升而上。
★ 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
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 3、公债(Public Debts) ★ 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弥补赤字的途径有: 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借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7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
• 中国2010年社会保障占GDP的2.28%。 2010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9.3%;医疗 卫生支出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0.7%;农 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增 长18.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5.4%;城乡 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1.2%;公共安全支出增 长15.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7.6%;一般 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6%;国债付息支出增 长23.7%。
财政学第一章

1-1-2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财政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 国家形态的更迭,财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 形态,都有与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 态相适应的财政。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 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四.继承和发展 国际税收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本课程以财政学基本理论为核心,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几方面的基本理论。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 的形式。
1-1-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收入
支出
财政分配
十二 财政平衡
考查
合
计
学时分配 2 2 4 4 2 2 2 4 2 2 2 2 2 32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占20
%,考勤成绩占10%。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本 章 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公共经济学之财政政策(ppt 55页)

二、三元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的均衡
从总供给的角度看,三元经济体系 中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应该再加上政府的 供给(用政府税收表示)。因此国民收 入又可表示为: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政府税收 =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一、二元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的均衡
国民收入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所决 定的。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所愿购买 的全部的或总的产出数量。总供给是指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年当中所 有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所愿生产 和出售的国民产出量。
一、二元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的均衡
三、政府税收乘数
政府税收乘数就是指国民收入的变 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税收的变动 量之间的比率。与政府支出乘数比较, 可以发现在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 政府税收乘数比政府支出乘数小1,且方 向相反。
三、政府税收乘数
其原因在于: 政府支出是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一个
直接的组成部分,增加政府支出一开始就可以 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而政府 税收支付的初次循环是一种购买力的转移,不 能算作国民收入。税收的增加要通过压低纳税 人的可支配收入,并在扣除边际储蓄倾向因素 后才能发挥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国民收 入的乘数作用。所以,政府税收的变动虽然可 以用乘数方式造成国民收入随之变化,但其带 来的变动率比同样数额的政府支出的变动所带 来的变动率小。
二、三元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的均衡
总支出
E2 E E1
AE2=C1+I1+G AE=C+I AE1=C1+I1
国民收入 F F2
第二节 财政乘数
一、乘数模型 二、政府支出乘数 三、政府税收乘数 四、平衡预算乘数
《经济学原理》课件

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强调 国家干预和总需求管理在稳定经济中 的作用。
经济学的主要分支
微观经济学
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决策,包 括需求、供给、市场结构、消
费者行为等。
宏观经济学
研究总体经济现象和政策,包 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等。
发展经济学
研究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探 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生 活水平。
外汇市场是各国货币交换的场所,汇率是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汇率制度
各国采取不同的汇率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对经济 产生不同的影响。
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反映了该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包括贸易 、投资、援助等。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趋势, 包括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
贸易基础
01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成本相
对较低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
贸易利益
02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更丰富、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
提高生活水平。
贸易政策
03
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来调节国际贸易,但这些政策
可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外汇市场
经济增长因素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素 质提高、制度创新等。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定义
银行体系
货币是经济中用于交换媒介的资产,具有 普遍接受性和价值尺度功能。
银行体系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 类型的金融机构组成的体系,负责吸收存 款、发放贷款和转账结算等业务。
经济学原理(宏观)课程第16章_第2节_财政政策

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
所得税
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
我国利息税,99年:20%,2007年:5%,2008: 免征
08:17
11
三 财政收入
税收
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 定量税 变动税收总量,刺激总需求 比例税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低时 降低税率,引致社会总需求增加 社会总需求水平过高 提高税率,引起社会总需求降低
08:17
合计 17.5
9
08:17
10
三 财政收入
税收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按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
累退税:累退税是指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
不符合税收分配原则,一般不宜被采用
英国的物业税
08:17
18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 高涨
问题:
收入增加,为何税收 会自动增加?
收入增 加
结论:经济高涨时期, 税收自 政府税收的自动增加, 动增加
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 作用
08:17
需求 上升
可支配 收入增 速减缓
通货 膨胀
抑制 需求 过度 上升
19
四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
税收 公债
问题:公债利息不也是 支出吗?
回答:公债利息是转 移支付的一部分。
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08:17
3
一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使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一)变动政府购买性支出 (二)变动政府转移支付 (三)变动税收 (四)发行公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五章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
扩张性财政 政策会使 IS 曲 线 向 右移动,反 之则反是。
r% IS0 IS2
IS1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y IS曲线的水平移动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
政策种类
对利率 对消费 对投资 对GDP 的影响 的影响 的影响 影响
财 减少所得税
政 政 策
增加政府购买 或转移支付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 :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 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 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 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税收 公债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 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 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 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 (一)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达 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 (二)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
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收支平衡。是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财政政策原则。
②周期性平衡预算: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如5年) 中保持平衡。某年赤字、某年盈余,以求整个经济周期 盈亏相抵。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2024版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 长的关系。即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通 货膨胀率下降。
会。
02
汇率与货币政策
全球化使得汇率和货币政策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各国央行需
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汇率和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稳
定。
03
国际经济风险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风险的影响,如国际金融危机、
贸易战等。这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风险。
32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绿色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环境问题的 重要途径。通过推广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促 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环境政策与宏观调
控
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 并将其纳入宏观调控体系。通过 环境税、绿色信贷等手段引导企 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 境资源。
2024/1/25
2023
REPORTING
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 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2024/1/25
1
2023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导论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国际经济部门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 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
2024/1/25
2
2023 PART 01
经济学原理第34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三十四章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一、名词解释1.流动偏好理论2.乘数效应3.投资加速数4.挤出效应5.自动稳定器二、选择题1.当用以纵轴代表利率和以横轴代表货币量的图形表示货币需求时,利率上升( C )a)增加了货币需求量b)增加了货币需求c)减少了货币需求量d)减少了货币需求2.对美国来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最重要的来源是( D )a)汇率效应b)财富效应c)财政效应d)利率效应3.在实际产量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最初的效应是( A )a)总需求向右移动b)总需求向左移动c)总供给向右移动d)总供给向左移动4.边际消费倾向(MPC)提高,( A )a)提高了乘数的值b)降低了乘数的值c)对乘数的值没有影响d)由于MPC由国会立法决定,这种情况很少发生5.假设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乐观情绪增加了支出,致使现在的产量水平高于长期自然率。
如果决策者选择采用积极的稳定政策,他们应该( D )a)减少税收,这使总需求向右移动b)减少税收,这使总需求向左移动c)减少政府支出,这使总需求向右移动d)减少政府支出,这使总需求向左移动6.以下哪一项关于税收的表述是正确的?( B )a)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长期中,税收变动最大的影响是对总供给,而不是对总需求。
b)持久税收变动对总需求的效应大于暂时的税收变动c)税收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税收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7.假设增加购买160亿美元。
如果乘数效应大于挤出效应,那么( C )a)总供给曲线向右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b)总供给曲线向左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c)总需求曲线向右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d)总需求曲线向左的移动大于160亿美元8.当政府购买增加,增加了一些人的收入,而且,这些人把他们收入增加的一部分支出于增加的消费品时,我们看到了以下哪一项的证明?( A )a)乘数效应b)投资加速数c)挤出效应d)供给学派经济学e)以上各项都不是9.以下哪一项是自动稳定器?( C )a)军事支出b)用于公立学校的支出c)失业津贴d)用于航天飞机的支出e)所有以上各项都是自动稳定器10.以下哪一种表述最好说明了货币供给增加如何移动总需求?( B )A.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B.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C.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上升,支出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D. 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下降,支出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三、判断题1.利率提高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为它增加了货币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