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四章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一、名词解释1、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性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

是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运行,发挥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控制与协调作用,进而保障国家政权巩固的物质条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包括三个部分,即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含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和外交支出(含对外援助支出)。

3、国防支出——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具体来说,国防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和其他支出。

其中,除民兵建设费外,其他各项支出均属中央预算专用科目。

国防支出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

我国国防支出的各项经费,均由中央军委负责管理。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

二、简述题1、如何理解行政管理和国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行政管理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的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的活动。

国防是指国家制止和抵御外来威胁、攻击、侵害、维护自身利益的安全和持续发展所预先采取的各种防护手段和措施。

行政管理和国防都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即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

每一个社会公众都能得到行政管理和国防提供的服务,且不会因为社会成员的增加而改变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的数量及成本,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

社会公众只要居住于一国之境内,则难以排斥其享受国家提供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国家产生以来,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始终同国家的存在和国家政权的巩固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财政原则(财政学)

第四章 财政原则(财政学)

(二)财政的行政效率原则 1.概念:财政作为分配活动,在收入筹集和支出安 排过程中要保持高效率 2.内容: P85 (1)财政收入的行政效率(征收成本) 2 (2)财政支出的行政效率
三、财政效率原则的实现 (一)财政经济效率原则的实现 1.在市场有效作用的领域保持财政分配的中性 (1)保持税收分配的中性 (2)保持财政支出分配的中性 2. 2.在市场失效的领域要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弥 补市场失效
思考题: 思考题:p90 第一题了解,掌握2、3、4题 1.简述西方财政原则发展演变的脉络。 2.简述财政公平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3.简述财政效率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4.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协调统一?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
一、公平与效率的差异P86-87 二、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关系 (一)统一性 1.公平为效率的实现创造条件 (1)公平可创造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 (2)公平可扩大消费倾向,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广义的公平本身是效率原则在分配环节的体现
2.效率为公平的实现创造条件 (1)效率的提高为公平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 (2)效率水平决定公平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方式 (二)对立性 1.过于强调效率原则会拉大收入差距 2. 2.过于强调公平原则会抑制效率
第二节 公平原则
一、公平原则的含义 (一)公平原则的概念(见教材79页) (二)为什么要贯彻公平原则 二、公平原则的内容 (一)横向公平: 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体现在收入 和支出两个方面 (二)纵向公平: 即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也体现在收 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三、公平标准的确定 (一)受益准则 1.概念:根据纳税人从理性及其局限 (1)合理性 (2)局限性 3.受益原则对少数税种的课征是适用的
第四章 财政原则 第一节 财政原则概述

财政学第四章

财政学第四章

•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社会保险项目 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和社会 福利项目
(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①统筹层次不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 度低 ②覆盖面窄,待遇水平存在较大差别 ③国家和集体包揽过多,负担过重,个 人自我保险意识淡薄 ④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困难、监管不力
(三)面临新的挑战 总目标:建立起功能健全、社会化程度 高、有充分资金保证的社会保险体系。 面临的挑战: 1、养老保险 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式--- 部分基金式 补充 以房养老 资料8.ppt
2、开征社会保险税 3、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资料9 (四)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 责和投入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的“百慕大” 政府包揽过多;机构和人员膨胀;行政管理 费的使用效率低。 资料4.ppt • 国防支出 (一)我国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 既属非生产性支出,又具有生产性 • 教育支出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 高层次教育是具有外部正效应的准公共物品,以 政府提供为主。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结构和效率
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及政府投入规模偏低。 卫生费用投入结构不合理
(三)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 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 度 (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财政学第四章PPT课件

财政学第四章PPT课件

最新课件
20
2011年2月28日, 上海市卢湾区红十 字会”,餐饮消费 9859元
最新课件
21
• 中国最著名的贪官中石化董事长 陈同海有句名言:作为共和国长 子,我们不垄断谁垄断! 陈同海平均每天挥霍4万人民币, 坐豪车泡情妇,每月的 “零花 钱”就高达120余万元,单笔受 贿金额达1.6亿元的陈同海,在 案发后也只是在被判所谓死刑后 获得了缓期二年执行的免死金牌。
行政管理支出与财政总收支
行政管理支出 (亿元)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 支出的比例
67
1228
1159
131
2004
2004
221
2491
2357
5.4% 6.5% 8.9%
303 344 873 1138
3083 3386 6823 9233
2937 3149 6242 8651
9.8% 10.1% 12.8% 12.3%
2.5 2
1.5 1
0.5 0 美国
2.45 俄罗斯
2.71 英国
1.93 法国
1.07 德国
0.89 日本
1.35 中国
图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最新课件
33
最新课件
34
在现实中,要找到合理的国防支出规模存在以下 困难: 1.国防总需求难以界定(“免费搭车” ,偏好隐瞒)
2.国防总效益难以确定
37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一、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
(2)从长远看,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不 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它们对物质 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生产性(资本)

财政学 第四章 政府消费性支出

财政学 第四章 政府消费性支出

• 财政支出扶持文化产业的形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 (1)各级政府直接出资兴办文化产业 • (2)发挥财政支出引导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 针对具有一定营收能力的文化产业普遍实施的策略
(四)政府介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原因 1.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性 2.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有限性 3.医疗卫生领域的效益外溢性 4.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广播电影电视 事业费
包括广播电台经费、电视台经费、县广播站经费等
(二)教科文卫支出的分类
• 2.按支出用途划分
人员经费支出:事业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 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公用经费支出:用于解决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为完 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 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4.5
319 515.5
62 592.7
14 096.4
22.5
349 081.4
76 299.9
14 159.2
18.6
413 030.3
89 874.2
15 124.1
16.8
489 300.6
109 247.8
17 601.6
16.1
540 367.4
125 953.0
20 145.9
16.0
(二)进一步整合机构,简政放权
第一,应大力精简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机构、法 规和审批环节,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最大限度 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应合并、调整原有的职能交叉或工作性质相近的 党政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各类资源交易 平台,下大力气破解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等历 史性难题,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财政学课件第四章财政支出效果

财政学课件第四章财政支出效果

财政学课件第四章财政支出效果导言财政支出是国家收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职能履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政支出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改善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财政支出效果。

一、财政支出效果的内涵财政支出效果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定的财政支出政策所达到的目标效果。

具体来说,财政支出效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效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效果。

例如,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扩大,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2.社会效果:财政支出对社会福利、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影响效果。

例如,通过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的公平公正程度。

二、影响财政支出效果的因素财政支出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出政策:政府采取的财政支出政策对财政支出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目标和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如果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其效果往往更多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而如果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注重社会保障,其效果则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福利方面。

2.财政支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财政支出效果与支出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如果财政支出的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产出,则财政支出的效果会更好。

例如,如果政府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那么财政支出的效果会更显著。

3.制度环境:财政支出效果也受到国家的制度环境的影响。

一个有效的财政支出制度可以保证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同时,财政支出的效果还受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的影响。

4.外部环境:财政支出效果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社会文化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财政支出的效果。

三、提高财政支出效果的策略为了提高财政支出的效果,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合理规划和定向安排财政支出: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合理规划和定向安排财政支出。

财政学 第四章 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

财政学 第四章 财政支出的一般理论

试试财政分类方法: 试试财政分类方法:
公共工程投资支出 价格补贴支出 国家能源 能源储备支出 国家能源储备支出 义务教育经费支出 义务教育经费支出 城市维护支出 城市维护支出
文化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 基本建设投资 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反映对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体现了财 政集中程度、参与GDP分配,以及对宏观经济 调控能力等多方面特征。 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1.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 2.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二、按经济性质分类 经济性质分类
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与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其 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全部财政 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的含义。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有 直接影响,政府安排购买性支出,主要执行资源 配置职能。 转移性支出的含义。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 入分配,政府安排转移性支出,主要执行收入分 配职能。
经济发展阶段论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社 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环境卫生、法律与秩序、 健康与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并因此在社会总投 资中占有较高比重。 在发展中期,政府由先行投资者转向对私人投资 补充,虽然绝对数量仍在增加,但是相对比例开 始下降。 在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会由基础设施 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福利与保障方面,这方面 支出的增长速度将会大大超过其他方面的支出增 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要适应经济体制改 革、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教育、医疗、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 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

财政学第四章第1节 国家预算

财政学第四章第1节  国家预算

例提留,年初不规定具体用途,等到需要紧 急用款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方可动用。
5.对预算执行的检查、监督与分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 算、决算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 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 行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事项组织调查。



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后的 30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中央各部门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 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 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进行初步审查、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会议进行审查时,财政部要派有关负责人到 会,对预算草案作出解释。
(三)政府预算的执行
1.政府预算的执行的重要地位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 收入入库、支出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按照法律和 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
4.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平衡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 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科目经费流用: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不同 科目间需要调整使用的,必须按财政部的规定报经 批准。
预备费:各级政府按照预算支总额的一定比
各级政府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二次向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下级政府应当 定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 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 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 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26 20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五)投入品价格与财政支出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1.关系:公共部门生产函数中的投入品价格上 升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公共部门同其他经济 部门特别是服务部门一样,当成本增加不能被 生产率提高、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优势完全 抵消时,财政支出就会增加。 2.鲍莫尔模型
第四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 经验分析
第五节 中国财政支出的 增长趋势
2013-7-26 2
财 第一节 政 学
第 四 章
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2013-7-26 3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19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考察 了英国产业革命和当时的美、法、德、日等 国的工业化状况之后,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 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 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社 会进步的政治压力”增大以及在工业经营方面 因“社会考虑”而要求增加政府支出。这就是 瓦格纳法则。它可表述为:随着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相应 提高。
2013-7-26 21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综合模型
财 政 学
W0 第 四 章
E W1 Ⅲ
公共服务Gk的 总公共支出E

E2
投入品I
E1 E0 I2 I1 I0 O Q2 Q0 Q1
时间 t0 t1 t2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AC1
Ⅰ AC0
税收价格tk 单位成本
P1
Ⅱ P0
D0 D1 公共产品 Gk 产出水平
1. 假设条件:
1)以中间投票者理论和选票最大化政治家理论作为 公 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理论。 2)多数投票规则作为决策规则,信息是对称的。 3)公民能够对其自身福利作出最佳判断,他们投票是 出于政策考虑而不是为政治家个人。 4)政治家选择生产的公共服务和税收将满足中间投票 者的偏好,确保他们在选举中获胜。 5)个人家庭对私用品和公共产品的偏好多样化,在其 预算约束下试图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 6)公共部门的预算是平衡的。
2013-7-26 4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瓦格纳法则
财实 政际 支人 出均 Gb Ga a G
b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O
Ya Yb
实际人均GDP 2013-7-26
5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和威斯曼在20世纪 60年代初对英国1890年以后的财政支出历史 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认为在正常年份财政 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 历激变时(如战争、经济大萧条或其他严重 灾害),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当这种激变 时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将下降,但不会低 于原来的趋势水平。这就是梯度渐进增长论。 因其理论实质上揭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两类 原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故也称之为 内外因素论。
GR=a+a1(GD)-1+a2(GR)-1+a3TR,a1>0,a2>0,a3>0 Gc=b+b1(GI)-1+b2(GC)-1+b3TR,b1>0,b2>0,b3>0 GD=d+d1(Y-Y*)+d2TR+d3FA+d4(GD)-1,d1>0,d2>0,d3>0,0<d4< GI=e+e1(Y-Y*)+e2TR+e3FA+e4(GI)-1,e1>0,e2>0,e3>0,0<e4<1
梯 度 渐 进 增 长 论
时间
国防支出 O 民用支出增长提高
2013-7-26 8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G/Y
财政总支出 民用支出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梯 度 渐 进 增 长 论
国防支出 O
时间
2013-7-26 9
民用支出增长先增后恢复到原来增长趋势
财 第二节 政 学
第 四 章
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经济模型
利他主义的中间投票着模型
特殊利益集团模型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2013-7-26 28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二)政府服务模型
Mi=Ci+t Mi 式中: t Mc=PG•G •N ∴ t= PG•G •(N/Mc )= PG•(G /Mm) 于是得到: Mi=Ci+PG•(Mi /Mm) • G
2013-7-26 12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二、各种决定因素的阐释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二)服务环境与财政支出
(三)人口变化与财政支出
(四)公共产品的质量与财政支出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五)投入品价格与财政支出
2013-7-26 13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2013-7-26 29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第四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经验分析
一、经验分析结果的回顾 二、简单回归模型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2013-7-26 30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一、经验分析结果的回顾
许多学者的经验研究在澄清影响财政支出增长 的某些重要变量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不同的研 究对这些变量在不同国家以及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 的影响程度得到的结论明显不同。大多数经验研究 得到的普遍结论是,在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决定因 素中,有些非经济因素诸如制度因素、结构因素、 政治因素以及像战争和社会动荡等紧急情况,其作 用举足轻重;特别是在一些很不发达国家,非经济 因素在决定公共消费性支出上比人均收入更为重要。 与此同时,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又交织在一起, 使得这些因素与财政支出增长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 复杂。
财 政 学
江 西 财 经 大 学 徐 旭 川
第四章 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实证分析
2013-7-26 1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实证分析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 宏观经济 模型
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 微观经济 模型
第三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 政治制度 模型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二、各种决定因素的阐释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综合模型
2013-7-26 10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模型的特征: 1.微观经济模型属于实证模型,按各种因素分析财 政支出的增长路径。
2.不讨论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二)财政支出比率
2013-7-26 34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一)财政支出增长率
1.预算支出增长率
2.预算外支出增长率 3.预算内外总支出增长率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2013-7-26 35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1.预算支出增长率
预算支出持续增长 预算支出增长率的波动性很大 预算支出增长率慢于名义GDP增长率
(一)利益集团与财政支出增长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二)财政错觉与财政支出增长
2013-7-26 26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二、多数投票规则增长论
(一)收入再分配模型 (二)政府服务模型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2013-7-26 27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一)收入再分配模型
纯再分配模型
2013-7-26 31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二、简单回归模型
财 1.依据瓦格纳法则建立的回归方程: 政 (G/GDP)=a+bYp 学 考虑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的线性对数形式:
第 四 章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 (G/GDP)=a+b㏒Yp,b>0 ㏒ (G/GDP)=a+b ㏒Ypr ,b>0或b<0 2.同时考虑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财政支出函数: G=GR+GD (按预算分类的财政支出函数) G=GC+GI (按经济分类的财政支出函数) 式中: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2013-7-26 36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2.预算外支出增长率
1978—1985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比较高,不仅 大大高于同期预算支出的年均增长率,还高于名 义GDP的年均增长率。 1986—1992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年均15%,虽 然比同期预算支出增长率高出5.6个百分点,但比 同期名义GDP增长率低2个百分点。 1993—1997年,预算外支出增长速度非常快,比 同期预算支出增长率高出21.4个百分点,比同期 名义GDP增长率高出18.3个百分点。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3.微观经济模型也是一种行为模型,某些行为假设 比较简化。 4.微观经济模型是一种比较静态模型。
2013-7-26 11
财 政 学
第 四 章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
Ui=Ui(G,P)
财 政 支 出 的 增 长 趋 势
Xk=Xk(Lk,Mk) Gk=Gk(Xk,N)
2013-7-26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