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

目录

序言 (3)

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5)

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5)

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 (6)

实验4 大力士——纸 (13)

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 (14)

实验6 测量浮力 (14)

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16)

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17)

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 (17)

实验10 小船与船浆 (18)

实验11 水的压力 (18)

实验12 帕斯卡桶裂 (19)

实验13 笔帽潜水员 (19)

实验14 冲不走的乒乓球 (20)

实验15 水中悬蛋 (20)

实验16 火山爆发 (20)

实验17 水球的泳姿 (21)

实验18 空气有重量吗? (22)

实验19 用声音“吹灭”蜡烛 (22)

实验21 手绢的秘密 (23)

实验22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23)

实验23 蜡烛吹不灭 (24)

实验24 蜡烛抽水机 (24)

实验25 瓶内吹气球 (25)

实验26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25)

实验27 会吸水的杯子 (26)

实验28 会吃鸡蛋的瓶子 (26)

实验29 瓶子瘪了 (26)

实验30 会跳远的乒乓球 (27)

实验31 会吹泡泡的瓶子 (27)

实验32 这样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吗? (27)

实验33 瓶子赛跑 (28)

实验34 烧不坏的手绢 (29)

实验35 冷水也能沸腾 (29)

实验36 可爱的浮水印 (30)

实验37 分合的水流 (30)

实验38 漂浮的针 (31)

实验39 神奇的牙签 (31)

实验40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31)

实验41 纸杯旋转灯 (31)

实验43 云的形成 (32)

实验44 烧不断的棉线 (33)

实验45 糖的燃烧 (33)

实验46 变色的碘 (33)

实验47 神奇墨水 (33)

实验48 烛火熄灭了 (34)

实验49 空中点烛 (34)

实验50 食盐黏结剂 (34)

实验5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35)

实验52 人造彩虹 (35)

实验53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 (37)

实验54 水制放大镜 (37)

实验55 没有胶水,报纸也能贴在墙上 (37)

实验56 间歇趣泉 (38)

实验57 米粒四射——电荷性质的魅力 (38)

实验58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39)

实验59 火焰开关 (39)

实验60 带电的气球 (40)

实验61 感受高压电 (40)

实验62 汤匙变磁铁 (41)

后记 (41)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

序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难而进。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有了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有了对获取知识的渴望,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努力摆脱长期重理论,轻实践技能操作;重学课本知识,轻实验实践经验,脱离生产实际的错误倾向,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积极性和开发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和教学手段的内涵与外延已成为必然。因此,加强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强化个体技能培养,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和改革的必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针对市场经济的激烈挑战,我们认为科学开发和建立物理趣味实验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科学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它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外,还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学习者走向社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打好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特别是趣味实验技能的教育与培养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2.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和深化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比率不当的现象,仍然重视理论教学,追求理论教学质量,而忽视实验实践教学,特别是学生亲自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思维狭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个体活动欠发达,动手能力不强等等。如何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物理教学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吸收和消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设置多维的趣味物理实验教学,以弥补其课堂教学之不足。

3.科学开发和建立物理趣味实验教学,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有关报道,近几年我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大量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中小学趣味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技之长,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实

践操作技能和熟练的操作基本功,这对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拓宽知识渠道,开发智力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4.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产、建设、服务、生活、流通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者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发生了新的变化,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问砂锅几根腿”的浓厚兴趣,因此,当物理老师结合物理自身教材和生活现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趣味实验活动,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知识,扩大横向联系,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赋予物理教学以新的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趣味物理实验集趣味性、互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也解答了物理疑问,普及了科学知识。结合我校实际和器材易在学生生活中找到的特点,我们选编了以下趣味实验,以便在校内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于本书的使用

本册《趣味物理实验》选编了62个趣味实验,以丰富初中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本选编供八至九年级上学期使用。八年级上学期可完成实验1-29,下学期可完成实验30-48,九年级上学期完成实验49-62。也可在七、八年级进行,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有选择的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加强平时考核,表扬先进,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实验,以便在校内开展课外实验展示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终身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0年7月

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准备材料:两只纸杯(或轻的塑料杯)

实验步骤:

1.把两只纸杯重叠好后,搁在桌面上;

2.用手轻轻抓住下面的纸杯,用力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上面的纸杯便会迅速地跳离开来。

实践几分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纸杯先跳起来。

实验中的科学:

当我们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杯上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减小,而纸杯下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没有改变,气压也没有改变,这样,由于纸杯下面气压较大,就把纸杯压上去了,你也不妨试试!

这一现象是荷兰物理学家伯努利首先发现的,也就是伯努利原理。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首先提出的原理的内容是: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丹尼尔·伯努利(Bernoulli,Daniel),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卒于瑞士巴塞尔,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

你知道吗?鸟儿、飞机等也就是这样升上天的!

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实验准备:

乒乓球一个、漏斗一个

实验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里,仰着头,往漏斗里吹气,比一比,看谁能把乒乓球从漏斗中吹出来?

2.同学们说:这还不容易吗?老师说:容易?大家试试。

3.事实告诉我们:越是使劲想把乒乓球吹出来,它越是呆在那里不动。

实验中的科学:

这是因为当气流从漏斗中吹出来时,冲击乒乓球的表面,气流绕着乒乓球往上涌,这时乒乓球下部的压力比大气的压力小,因而使乒乓球无法跳出漏斗。你越是使劲吹,乒乓球下面的气流速度越快,压力也越低,大气的压力就会把球死死地“摁”在漏斗里。

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

思考: 你能让试管自动向上走动吗?自己亲自做做看。

实验准备:粗细试管各1支(要求粗管的内径稍大于细管外径,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水

实验操作:

1.先做无水的情况下,将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

2.在粗试管中盛适量的水,把细试管插入一小段,然后倒置。让水由两管之间的间隙中流下。细试管在水流下落的过程中会自动的上升。

实验中的科学:

粗试管中无水时,细试管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就会下落。而粗试管中有水时,细试管上方是水,下方是空气,细试管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变化,大气压力也在变化,位置越高,压力越小;位置越低,压力越小。

创造:你还能用什么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并感受到大气压力很大。

大气压力的发现故事:公元14世纪前后的佛罗伦萨是何等热闹的地方,它正处在意大利的南北通衢(qú)大道上,人口已达十万,手工业工厂发达,仅毛纺厂就达三百多家,而且并不是自产自销,原料来自西班牙,染料来自埃及,产品又销到英、法。世界各地的商人南来北往好不热闹。要说文化,这里又是文艺复兴的重要基地,一些有名气的代表人物都是这里的人氏。伽利略就不用说了,还有写《神曲》的诗人但丁,画《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制作了《大卫》雕像的米开朗琪罗,建造了著名的无柱圆顶教堂的建筑家伯鲁涅列斯基。这里虽是扼杀了一些如伽利略那样的新文化名人,但是就连那些上层贵族人物也不能抗拒这个新文明冲击。一些上层人物也是总想把自己打扮成有知识的样子,想把自己的庭院装修得更华丽些,好向市民们和外国商人炫耀一下自己。

现时这佛罗伦萨的大公爵塔斯坎宁别出心裁,要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一个大喷水池。他想,这种阔气谁人能比?钱是不发愁的,至于设计,他要亲自动手。他安排了水池、喷头、假山,在池山之间栽种了国外引进的奇花异树,建造了亭廊,亭间廊边遍设烛台,为的是夜间一样可以酣饮畅游。为了加大水量,他又特别吩咐管家找来了打井工人,为喷水池专挖一口井。那井也挖好了,抽水机也装好了,只差机器一转,就可珠滚荷叶,银落水面,人们便可隔着帘,披着湿雾,跳化装舞了。但这般光景公爵不准备一人独享,这是一次向全市炫耀自己学识、财富、才华和风度的好机会。这天,他选了一个良辰吉日,遍请了市内的头面人物,大工场场主、教

授、艺术家,还有那些从波斯、西班牙等东西方来的富商,还特地邀请著名的诺尔鲁神父来光临新水池“开喷典礼”。这天刚日落西山,公爵家的大门口就车塞马呜,门内廊上亭上也早美酒侍侯,佳肴等人了。不一会儿红烛高照、华灯齐放,乐声轻轻地漫上了树梢屋檐。这时塔斯坎宁公爵举起一杯红酒,笑容满面地说:

“各位先生,今天本公爵亲自设计的喷水池竣工,特邀你们来参观一下我的拙作,并参加我们家庭庆祝舞会,我和我的夫人及全家表示非常的感谢。让我们大家为这项庭院工程的胜利竣工来干一杯。”

接着就听一阵酒杯相碰的叮当之声。然后公爵向早就在亭外侍侯的工匠一挥手:“开始抽水!”

可是这水井里的水半天也抽不到地面上,更不用说从喷头里喷出来了。那些工匠摇着抽水机的摇把累得满头大汗,只听那水好像是提到了半腰,可是咕噜一声,就像人咽了气一样,又下去了。公爵忙命工匠仔细检查一遍,每一个螺丝都看过了,机器完好,设计也看不出问题。现在就连公爵自己脸上也是汗津津的了。

这时从来宾席上走出一位年轻人来,他略带嘲弄地将公爵看了一眼说:“不要费劲了,今天这井里的水是不会上来了。”

“你怎么知道?”

“伽利略说的。”

这一句话就像是有人突然在席间放了一颗炸弹,顿时大家都惊呆了。伽利略不是早就被教会监禁了吗?怎么他的幽灵今天又出现在这里。

这青年看着这些吃惊的人们,哼了一声说:“你们当然早把他忘了,可是不管你们忘不忘,地球照样还在转,这水照样不会听你们的话,上到地面来。下午,我刚从郊外回来,他老人家知道这里在打井,说,只要超过十米,水就别想上来!”

“为什么?”

“因为抽水是靠抽掉水管里的空气,产生真空,外面的大气压强发生作用才把水从管子里压上来。但是这压强是个死数,管子长了,它没有那么大的劲,自然就压不上来了。”

“什么?你说什么真空?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在座的一个神父立即站起来与他辩论。

“是的,什么也没有,连上帝也不存在。”年轻人好像很高兴有人出来应战。

“你是谁?”“我是伽利略的学生。一个伽利略分子。”

这个青年叫托里拆利(1608~1647),他崇拜伽利略,到处自称是伽利略分子,比伽利略更直率地宣传他的学说。

公爵和神父,万没想到今天这个场合能冒出一个伽利略的学生,真使他们扫兴,便恼怒地说:“既然你发现了什么真空,就当众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他们冷笑着,很为自己出了这么个绝好的难题而自豪。想瞧这青年的难堪。

青年不慌不忙地说:“这很容易,我现在做一个实验,拿来‘真空’让你们看看。不过在看以前先讲个条件:要是实验做成了,高贵的公爵,还有尊敬的神父,你们得当众承认伽利略的学说是对的。”

“要是做不成呢?”公爵连想也不想他会做成,急着反问。

“任你们怎样处置。”“好,那就马上把你送到罗马教廷去审判。”神父急忙宣布。

他知道从伽利略被监禁后,又有一个叫佛罗伦萨中心实验学会的青年团体,还在到处实验,宣传伽利略的学说,教廷已经抓了一些。那次有一个青年拒捕,还跳楼死了。想不到今天在这里又碰见一个这样胆大妄为的毛头小子。

“好,一言为定!”

只见托里拆利从桌上拉过一个又细又扁的黑匣子,打开取出一瓶水银和一根有一米长、一头开口的细玻璃管,管上有刻度。他又随手拉过一只小碗,倒满了水银,再把玻璃管里也灌满,

用拇指按紧开口,然后一下倒过来连手指浸入碗中,再抽出手指。只见那细管中的水银开始下落,但是当液面落到76厘米处时便不再落了。托里拆利指着76厘米以上的那一截管子说:“各位先生,请看,这管子里就是真空,空得连空气也没有了。”

“可是为什么水银不再下落,让管子里再空一点呢?”客人中有人显然对此已发生兴趣,忙插话提问。

“对。为什么水银不再下落了呢?正是由于空气的压力。这压力就像能把井水压上来一样,它能把水银正好托在这个高度。水银的密度是13600千克/立方米,因此这水银柱的压强就是13600×9.8×0.76=101293牛/平方米,这就是空气的压强。那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如果10米深的井管,水柱压强就有1000×9.8×10=98000牛/平方米,差不多正是大气压力;你想,井深超过10米那水还能压上来吗?幸亏公爵打的是一口水井,要是一口水银井,怕井深不到一米就要报废了。”托里拆利说完,以嘲讽的眼神向公爵看了一眼。他就是这样年轻气盛,成心要让这帮贵人难堪。

这时客人中有人点头称是,有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个闻所未闻的新课题。

诺尔鲁神父眼看着这场面竟要让这个毛头小子左右了,也顾不得体面,忽地一下站起来说:“你这是变魔术。你又怎么能证明上面那截管子里真的是空的呢?怎么能证明这水银柱真的是空气的压力托着呢?”

“别忙!”托里拆利向神父揶揄地一笑,然后又从黑匣子里抽出一根丫形管子证实真空存在的实验。这是一根直管儿,在顶头上弯出一个变,形成一个钩子,又像根拐杖。弯头处开了个洞。只见托里拆利用一个指头堵住小洞,弯朝下,灌满水银,倒过来和刚才一样浸在水银碗里,这样长直管里又是个76厘米的水银柱,而那弯儿底部也存下一截水银,上面却出现了真空。这一个连通管里就有两截水银,两截真空了。托里拆利向大家扫了一眼,说,“现在只要我的手指

一离开这个小洞,由于空气进来产生压力,长管里的水银就会全部落入碗里,小弯里的水银就会被空气托到管头上去。这正好说明刚才这里确实是没有空气的,你们信不信?”

“不信?”公爵忿忿地应道。

只见托里拆利将手一抬,那直管里的水银柱像是空中的悬物断了线,刷地一下跌落碗里,而那个弯管底部的水银倒像有一个无形的手在下面推挤,眼睁睁地升上了管的顶头,像贴在管子上一样不再下来。这时全场的人都顾不得那佳肴、美酒了,一个个伸长了脖子,都看着这根魔管。有的人还在胸前划着十字,轻轻地喊着:“啊,上帝!”托里拆利这时扬起头很认真但又像是在开玩笑地说了一句:“那不是上帝,是空气!”而公爵呢,看着这个像变魔术一样的场面,一边掏手帕擦汗,一边说:“可能伽利略真的是对的。”

托里拆利见公爵终于说出这句话,便收拾起他的黑匣子,一个鞠躬,飘然离去。这时半天没有插上嘴的公爵夫人看着这个扫兴的场面,才想起把管家叫来,怒斥道:“他是怎么混进来的?”管家怯生生地说:“我见他夹个匣子,还以为是乐队里的人呢。”

这就是1643年进行的有名的托里拆利真空实验。水银柱上的那段真空也就被后人称为“托里拆利真空”,而那种玻璃管也被叫做“托里拆利管”。

再说这真空试验的消息立即不胫而走。人们都竞相演示这个实验。消息传到法国,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1623~1662)不但在家里做实验,还到山上、山下对比着做。他发现空气的压力与海拔是相关的。在海拔2000米以内每升高12米,托里拆利管中的水银就要下降1毫米。消息传到法国,法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竟也放下繁重的公务来做这个科学游戏。他想的主意更为新奇,他用两个铁制的直径有20厘米的半球扣在一起,并不作任何焊接,只把里面的空气抽掉,于是无论多么强壮的大力士,一人抓住一半拉也拉不开。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球的魔力。

1654年法国勒根斯堡郊外春日融融,绿草如茵。这天,山坡下的空场上围了有上千人。草

地上又是跳舞又是赛马,好不热闹。沿山坡临时搭起了台子,上面旗杖华丽,鼓乐齐鸣。原来今天皇帝、皇后也在这里与民同乐。一会儿,奥托格里克一手拿着一块他设计的半球来叩见皇上,请求为陛下表演一个科学游戏。皇上正在兴头上便欣然允诺。只见他双手将这两个半球啪地往一起一合,助手递上一个小唧筒,三下两下,差不多就将里面的空气抽光了。这球的半径不过20厘米,里面的空间顶多也只能装三个拳头。然后奥托格里克将两根又粗又结实的丝绳系在半球两边的环上,招手叫过两个大汉一边一个拔起河来。只见他们脸涨得由红变紫,双方或左或右,互有进退,而那球的两个半块倒是平平稳稳地相抱在一起。皇帝、皇后看得发呆了,刚才明明是两个随便合起来的半球,怎么会吸得这样紧?这时奥托格里克又命令两边各加到二人,加到三人。铁球呢,倒像越拉越紧。草地上千人之众鸦雀无声。奥托格里克喝了一声:“住手。”又干脆牵过两匹马来,一边套上一匹,两个驭手挥起鞭子,两匹马仰天长嘶一声,四蹄扣地向两边拉起来。可是那球还是依然如故。奥托格里克又将两边再各加一匹,一会又加一匹,这样一直各加到七匹健马,还是不见分晓。这时皇后忘了她那在臣民面前应保持的尊容,双唇大张,右手紧紧抓住皇帝的手腕。奥托格里克又命令两边再各加一马,驭手的鞭子甩得如爆竹炸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围观的人群也沸腾起来,各喊加油。只听“嘭”的一声,铁球终于裂成两半,两边的八匹马各带着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这时皇后才闭口松手,喘出一口气来,皇帝的手腕也早被捏出五个指头印来。他忙将奥托格里召至台上问:“你变的是什么魔术?这两个小半球,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吸力?”

“启奏陛下,这小球上的力不是吸力,是空气对它的压力。”

“你知道这压力有多大吗?”

“按托里拆利的计算,大气对物体的压力是每平方厘米10牛顿。这小球的截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上圆周率,等于1256平方厘米,作用于它身上的力就有12560牛顿,每边八匹马每匹马要使出1570牛顿的力才能将它拉开呢。”

皇帝闻听半信半疑。他想了一会儿说:“这样一个拳头大小的球就要受大气的千斤压力,那朕的皇宫不早被压塌了吗?”

“陛下不用担心。铁球拉不开是因为里面抽成了真空,只有外面受压力,陛下的皇宫高门大窗,空气自由出入,自然不会真空,上下压力也就互相抵消了。”

“那我们这些人每天生活在大气里不也要被压瘪了吗?”

“是的,我们一般人的身体面积约两平方米,他昼夜不停地受着二万公斤的压力呢。可是陛下也不用担心,我们有口鼻可以呼吸,所以肚子里也绝不会形成真空的。”

皇帝听到这里才知自己是一场虚惊,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脸上也有了轻松的笑容,嘉许道:“想不到你这个市长还知道这么多新知识。”说罢又传令摆酒,要借这明媚春光与奥托格里克及臣子们痛饮一场。草地上又鼓乐齐奏,舞姿翩翩。

实验4 大力士——纸

思考:你能想象一张纸能够举起一本书?你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吗?

实验准备:纸、胶带、1本书

实验操作:

1. 把纸放在两本并排分开放的书上,使纸的中间部分悬空。把一本书放在纸的悬空处,纸张很快就会弯曲。

2. 把纸卷成一个纸卷,用胶带粘好纸的边缘处。

3. 把纸卷立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本书,甚至放更多的书,纸张都不会变形。

4. 思考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实验中的科学:

1. 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弯矩即纸张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的点之间的距离。弯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 直接把重物放在纸上,则纸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点几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弯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 把重物放在竖直的纸卷上,纸的弯矩较大,因此承受的力较多。

创造:想一想,把纸还可以折成哪些形状,以便承担压力。

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

思考:为什么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

实验准备: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

实验操作:

1. 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

2. 把纸卡折成波浪形状,架在相同高的纸盒上,波浪形状的卡纸上能放多枚硬币。

实验中的科学:波浪的卡纸比平整的卡纸弯距大,其承受的力也就较大。

创造:怎样变化卡纸,使卡纸上放的硬币更多?

实验6 测量浮力

思考:当我们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样漂浮着,我们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撑我们。但你可知道怎样测量浮力吗?

实验准备:1个弹簧秤、1把锁、1个装水的玻璃杯

实验操作:

1. 先把锁挂在弹簧秤下,记录弹簧秤的刻度;

2. 然后将弹簧秤下挂的锁放入水中,记录此时弹簧秤的刻度;

3. 比较两次记录下的刻度,思考为什么会不同。

实验中的科学:

1. 锁浸在水中,会受到水对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2. 两次记录的差值就是水对铜锁的浮力。

创造:用弹簧秤再称别的物体(比如小铁块,橡皮头等),观察不同的物体的浮力大小。阿基米德故事——皇冠的秘密

叙古拉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黄

金,让他做一顶王冠。王冠做成后,国王拿在

手里觉得有点轻。他怀疑金匠掺了假,可是金

匠以脑袋担保说没有,并当面拿秤来称,结果

与原来的金块一样重。国王还是有些怀疑,可

他又拿不出证据,于是把阿基米德叫来,要他

来解决这个难题。回家后,阿基米德闭门谢客,

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当他跳入池中时,水从池中溢了出来。阿基米德听到那哗哗哗的流水声,灵感一下子冒了出来。他从池中跳出来,连衣服都没穿,就冲到街上,高喊着:“优勒加!优勒加!(意为发现了)”。夫人这回可真着急了,嘴里嘟囔着“真疯了,真疯了”,便随后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跟在后面追着看。

原来,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决王冠问题的办法:相同质量的相同物质泡在水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了,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与相同质量的金块的体积相同,否则王冠里肯定掺有假。

阿基米德跑到王宫后立即找来一盆水,又找来同样重量的一块黄金,一块白银,分两次泡进盆里,白银溢出的水比黄金溢出的几乎要多一倍,然后他又把王冠和金块分别泡进水盆里,王冠溢出的水比金块多,显然王冠的质量不等于金块的质量,王冠里肯定掺了假。在铁的事实面前,金匠不得不低头承认,王冠里确实掺了白银。

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思考:你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过潜水艇吗?知道潜水艇为什么能浮于水面,又能潜入水中,它是怎么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呢?

实验准备:废旧塑料饮料瓶(500-1000ml,透明有盖)、口服液小瓶、注射器等。

实验操作:

1.在饮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注射器给口服液小瓶中压入适量的水,使之放入水中时只能有少部分露出水面;

2.把口服液小瓶放入饮料瓶中,然后盖紧瓶盖(如下中图),尽量做到不漏气;

3.用力挤压饮料瓶,可看到口服液小瓶下沉(如下右图)。撤去压力,可看到口服液小瓶向上浮起。用力得当,可使口服液小瓶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注意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实验中的科学:小瓶放入水中由于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以会浮于水面。当用力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增大,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口服液小瓶,使口服液小瓶重力变大,重力大于浮力,小瓶就会下沉。撤去压力时,瓶内气压变小,会有一部分水被流出口服液小瓶,使口服

液小瓶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小瓶就会上浮了。用力得当,会使口服液小瓶中的水适当,重力等于浮力,小瓶就会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了。潜水艇就是这样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如果想看到口服液小瓶中水的变化,可以在小瓶中用注射器装入有颜色的水)

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思考:在一个杯子中放一个冰块,然后倒满水。当冰融化后,杯内的水会溢出来吗?

实验准备: 1块冰块、2个杯子、水

实验操作:

1.在桌面上放置一个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块冰;

2.往杯中倒满水,会看到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

3.等待冰块融化,观察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

实验中的科学: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九分之一,因此与同体积的水比较,质量变轻,自然会浮在水面上。当冰块融化时,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九分之一的体积,因此,水不会溢出。

其实冰块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个冰块熔化成的水的体积。

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浮力知识对这一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吗?

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实验准备: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实验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实验中的科学: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试一试:请你试试……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实验10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吗?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

实验准备: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实验操作: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做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实验中的科学: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纸板桨在逆时针转动时,会向后拨动水,所以船会向前行驶;相反的,船就会向后行驶。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延伸:仔细观察划船的动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11 水的压力

思考:你们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吗?

实验准备:1个装牛奶的矩形竖直纸盒、1卷胶带、1个钉子、水若干、平盘

实验操作:

1. 放好牛奶盒,用钉子在任意一个侧面戳三个孔。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 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

3. 将纸盒中加满水。

4. 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的下方,将胶布撕开。观察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的科学:

1. 实验发现,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水。

2. 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

创造:如果你会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压力。使头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你会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

实验12 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满水,为什么水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

实验准备: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吸管、橡皮泥

实验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

实验中的科学: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容器底部(或侧壁)受到的压力与该处的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所受压力就会越大。

阅读材料:为了证明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其深度h很大。

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潜水员穿特制潜水服且控制下潜深度。就是这个原因。

实验13 笔帽潜水员

思考: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们来做一个“潜水员”的玩具吧!

实验准备: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

实验操作:

1. 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笔帽一定不要有洞)

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

3. 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笔帽沉下瓶底。

4. 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

实验中的科学:

1. 笔帽里的空气使它漂浮。

2. 用力挤压瓶子,水被压进笔帽,笔帽变重并下沉。

3. 松开手,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上升。

最新初中15个物理实验汇总

初中15个物理实验汇总!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思考题 1.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的功,都可用公式V W C T =?计算,那两种过程所做的 功是否一样? 2.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氢气和氧气从四种不同的途径生成水:(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爆鸣反应,(3)氢氧热爆炸,(4)氢氧燃料电池。在所有反应过程中,保持反应方程式的始态和终态都相同,请问这四种变化途径的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是否相同? 3. 在298 K ,101.3 kPa 压力下,一杯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试将它设计成可逆过程。 二、填空题 1. 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出发,经历一循环过程,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Q 与W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 Q 与W 的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系统的宏观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与系统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理量均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300K 的常压下,2mol 的某固体物质完全升华过程的体积功_________e W =。 5. 某化学反应:A(l) + 0.5B(g) → C(g)在500K 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10k J ,若反应在同样温度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水在100℃的摩尔蒸发焓40.668ap m H ν?=kJ·mol -1,1mol 水蒸气在100℃、101.325kPa 条件下凝结为液体水,此过程的_______Q =;_____W =;_____U ?=;_____H ?=。 7. 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的()20pV ?=k J ,则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 8.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压下体积工随温度的变化率____________e p W T δ??= ????。 9. 封闭系统过程的H U ?=?的条件:(1) 对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有理想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

趣味物理小实验

1、想不到的结果 找一个像手掌一样长,像手指一样宽的纸条,向图中那样,剪两个小口或撕两个小口。然后去考考你的同学:如果拿住纸条两头向两侧拉一下,纸条会断成几条呢? 一般会认为断成三截。这时候你让同学试一下,试的结果一定会感到迷惑不解:纸条只断成两截。 这个小实验可以使你了解在“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水面浮针 你能把一跟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铁的密度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铁针。 如果你也使这“很多人”中的一个,那么下面的实验可以改变你的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3、“透明的”手掌 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下面就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 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大约15cm-30cm处)。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纸托杯水--这个实验也挺有意识啊! 杯子里的水不一定装满,在他的上面盖一张纸(作业本纸),倒立后水、纸并不落下。侧立后水也不溢出。有趣吧? 1.瓶子赛跑: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因为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2.带电的报纸: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3.铜丝灭火:将铜丝绕成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这时空气并没有被隔绝,但发现火焰明显变少,甚至熄灭。原因是铜的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去,使火焰周围温度骤降,当石蜡油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熄灭。 4.这只气球会爆炸吗?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人们已经把它运用到生产中去了,防爆车胎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烧不着的布条: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时,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6.神奇的牙签: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原因是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7.蜡烛吹不灭: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8.能抓住气球的杯子: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因为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㈠测量型实验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 ⑴用刻度尺测长度, ⑵用秒表测时间, 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 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 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⑻用电流表测电流, ⑼用电压表测电压, 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 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 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 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 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 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 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 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

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 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 t。 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㈡探究型实验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 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 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1)如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如下图乙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cm. (2)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下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如下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 (2)当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3)从开始提升到h=16cm,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是多少?

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 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 侧的标尺不垂直 四、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 .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11.关于电流方向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趣味物理实验

有趣的惯性实验 同学们,当你快速跑步时,让你马上停下来,你能做到吗?当你推动一个物体时,是不是刚开始用的力气要更大一些呢?其实,这些都是因为物体有惯性的缘故。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就给我们演示了几个惯性的实验,大家一起跟我来看一看。 第一个实验开始了。楼老师小心翼翼地将八个象棋子叠在一起,然后拿起一把直尺,举得高高的,微笑着说:“我要从这叠象棋中取出最下面的一个,但上面的棋子能保持不动。”什么?要取出最下面那个棋子,而上面的却能做到不动?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该不会是在吹牛吧?同学们也将信将疑望着老师。只见老师将直尺紧贴着桌面,迅速地朝最下面的象棋敲去。啊!奇迹发生了!只听见“啪”的一声,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真的稳稳当当地叠在桌子上!太神奇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 还有更精彩的呢!第二个实验开始了,老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饮料瓶和一张纸条,然后将瓶子倒扣在纸条上。“同学们,如果我将纸条抽出,瓶子会不会倒啊?”“会!当然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请认真看喽!”老师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只见她弓着背,一手撑着桌子,一手抓着纸条。同学们都站了起来,伸长脖子,眼睛一眨不

眨的,生怕漏掉一个细节。“一、二、三!”老师将纸条猛地一抽,那瓶子像个醉汉一样晃了晃,却渐渐地平稳下来了,没倒!耶!成功了!教室里又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第三个实验是将硬币放在饮料瓶的盖子上,然后在硬币下压一张纸条,要将纸条抽出,而硬币却依然留在瓶盖上。这个实验同样十分精彩,老师也做得非常地成功。同学们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啊?”同学们都迷惑不解。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原理——“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就像汽车,开始的时候,即使是急刹车,也会继续再向前行一段路,才会停下来。棋子、饮料瓶、硬币原先是不动的,当迅速地取出下面的物体时,仍旧会保持不动。”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恍然大悟。 科学真是太神奇了!长大后,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却揭开生活中一个个的“谜”。 简易显微镜制作 一、制作方法: 简易显微镜是由镜头、镜筒、镜柱、反光镜四部分组成。 1、镜头 将一种聚光手电筒的电珠打碎,取下前面的玻璃球,用钳子把玻璃球周围玻璃片夹掉。选厚为2毫米的硬纸板剪成50×50毫米的3片方块。在中心打一小孔,以玻璃球恰好嵌入为佳,再用粘合剂把三片硬纸板粘在一起。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4)若UI 线是曲线:说明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2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R 1 R 2 I U V A Rx R ′

三.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 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四.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15个初中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常考实验 实验一:天平测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4.算出密度:ρ 实验五:物质质量&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3.设计表格: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归纳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力学 1.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一趣味物理实验暑假作业(无答案)沪科版

趣味物理实验 实验1 水杯琴实验: 动手做一做:把 八个相同的玻璃 杯排成一排,给每杯里倒水,水是一个比一个少,然后,用筷子敲击这八个水杯杯 口,能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调节各个水杯的水量,可使他们依次发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的声音,这样就制成了一套水杯琴。 原来,加水之后的杯子,杯子和水成为一个整体,由于振动体的体积越来越小 (非杯中空气的体积),因而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于是发出了上面的声音。 实验2 声音具有能量 动手做一做: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 观察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中的科学: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看到烛焰在摆动,该 实验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实验3 绳子提冰块和朋友打个赌,用一根线不必打结,甚至手都不碰冰块就能把它提起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你却很容易做到。

(1) 把线浸入水中,然后放在冰块上 (2) 把盐沿着线撒在冰面上。等大约 30秒 (3) 现在提起线,看!冰块被吊起来了!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实验准备:冷水1杯、剪刀或锥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块、 玻璃瓶(带可旋转盖) 实验操作: 1. 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 3. 靠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4. 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 5. 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 6?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 7.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 实验中的科学: 1. 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一、基本实验仪器的应用 1.刻度尺: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温度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 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 因为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 3.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 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 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 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 则物体的质量是。 4.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 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 __cm3,固体的体积为_ __cm3。5.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图4 图5 图6 6.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1)以掌握测量方法、仪器使用为目的的实验 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电学长度 速度 凸透镜的焦距温度电流 时间电压 质量密度电阻 体积电功率 力浮力测量问题的共性:1.测量工具的选择 2.基本测量规范、原理及要求3.读数的要求 大气压强机械效率 (2)以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为侧重的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现象描述、发现问题分子间隙、分子间引力和斥力 光的色散 物态变化 物质的比热容 电磁现象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力的作用 电磁感应现象 (3)以物理研究方法和过程为重点的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物理研究方法 速度的变化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 声音的产生放大法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替代法 大气压强的测量转换法、等效替代法 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猜想推理法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4)以探寻规律为主的科学探究 实验名称规律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 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串并联电流电流、电压的特点 欧姆定律I=U/R 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 1、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 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 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 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 调。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 与有关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 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趣味物理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会跳远的乒乓球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 吹气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 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会吹泡泡的瓶子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 吸管若干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 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 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 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纸杯旋转灯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 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 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 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贾小波 【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 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 【分析和论证】 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实验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提出问题】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猜想或假设】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m/k O G/N 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利用易拉罐能完成的十五个初中物理实验只是分享

利用易拉罐能完成的十五个初中物理实验 乐陵市第三中学侯艳红(转载于山东教师教育网) 摘要:本文阐述了利用易拉罐能完成的“探究固体传声”、“探究声波传递能量”、“小孔成像”、“寻找‘失踪的硬币’”、“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探究易拉罐的导电性”、“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探究影响物体动能的因素”、“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势能的因素”、“证实物体的惯性”十五个初中物理实验。 1、做“土电话”探究固体的传声 取两个易拉罐,剪去上盖,各在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棉线连接后,便做成了“土电话”(如图1)。甲乙各拿一个易拉罐,把棉线拉直,甲在一端对着易拉罐说话,另一端把易拉罐紧贴在耳朵上,并捂住另一只耳朵时,能听见甲说话,说明棉线可以传声。改变棉线的松紧度,可以探究棉线的松紧是否影响它的传声效果。把棉线换成金属丝,可以探究不同材料的传声效果。 2、探究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剪去易拉罐底部,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如图2),会看到近处火焰吹灭,中间摇向一侧,远处火焰不受影响,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小孔成像 去掉易拉罐上部,蒙上半透明膜,并用橡皮筋扎紧靠,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如图3),便可做成小孔成像的实验。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可以探究“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的关系”,改变小孔的形状可以探究“孔的形状是否影响像的形状。 4、寻找“失踪“的硬币 去掉易拉罐的上部,把硬币放在易拉罐底部,并放在桌子上,然后从眼逐渐下移,当移到如图4的位置,再向下移时,发现硬币“失踪”,然后向易拉罐内逐渐倒入水,会找到“失踪”的硬币。 5、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利用发红光、绿光、蓝光、白光的灯分别照射同一个易拉罐的同一个部位时,会发现它变色。说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 (校本课程) 主编:周银 编委:课题组成员 淮安市第六中学2011年9月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生活中的现象:车快速从身边开过,发现衣服等物品会有被吸的感觉,刮大风时,窗帘会被吸向窗外。 实验一:用手将薄纸条的一端靠在嘴唇下,让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纸条上 方轻轻吹气,纸条向上抬起。 实验二:把两薄纸条相互靠近,竖直下垂拿在手中,从中间吹气,两张纸 吸到一起。 实验三:将一张纸对折后扣在桌面上,从底下吹气,纸不但没有被吹起反而 向桌面趴去。 实验四:把一乒乓球放在倒置漏斗口处,从漏斗颈中用劲向下吹气, 乒乓球不仅 不会吹跑,反而被“吹”上去了。这个实验的结果与我的生活经验及想象是相反 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验五:将一根吸管竖直放在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用另一根吸管对着竖直放的 吸管上端吹,结果水向上喷出形成了喷泉。 实验六:如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标,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结果里面的纸杯向上跳 起 实验七:如图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 两船将向中间靠拢 实验八:如图,一架模型飞机固定在台秤上。无风时,有个示数,当用电吹风 迎面吹着飞机时,示数变小。 实验九:水顶球实验(本实验也可以用自来水做) 器材 大号可乐瓶一只;橡皮塞一个;尖嘴玻璃管一个;短直玻璃管一个; 橡皮管或塑料软管两截;乒乓球一个;气门心一个;打气筒一个。(如图) 制作方法: 在橡皮塞上打两个孔,将尖嘴玻璃管尖头朝上插入孔中,将短直玻 璃管插入另一个孔中。将塑料软管接在短玻璃管的两头,在可乐瓶中的软 管最好能到达瓶底,接在外面的软管也要稍微长一点,避免实验时水溅到 身上,软管尽头接上一个气门心。整个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方法和步骤 在可乐瓶中装满水,将打气筒接在气嘴上,一人缓缓打气,打出一注水流,调整尖嘴玻璃管,尽可能竖直,打出的水流要垂直且不能分散。调竖直后,另一人将乒乓球放到水柱上,乒乓球不掉,加速打气,使水柱越升越高,乒乓球也随之越来越高。 实验原理 尽量避免多讲原理,从现象上进行分析和比拟。乒乓球站在水柱上,水柱冲击乒乓球时,水束散开,象荷叶一样托住乒乓球,不让它掉下来。就象我们用一个手指是顶不住球,但如

几个简易的趣味物理实验

几个简易的趣味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重视实验,认真准备,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或自己动手的实验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即使实验条件很差,也要采取“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法,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做好各种实验。利用日常物品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里针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内容,介绍几例简易有趣、师生均可动手做的,使学生产生悬念性,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实验。 取内径约3~8mm的细管为宜。若管太细,出气量小,乒乓球很难被吹起;若太粗,出气量大,虽可以把乒乓球吹起,但在肺活量一定时,吹气时间太短,球精彩悬浮的时间过短。 把细管一端含在口中,另一端做为出气口。竖直向上,吹气,把乒乓球放在出气口上方,会发现乒乓球不会跑掉,而只在其上方打转儿。若细管一端粗另一瑞细,则细的一端做为出气口。 几类细管使用说明: (1)若是较硬的细管,不能弯曲,例如笔杆之类,需仰面向上吹。 (2)若是可以弯曲的管。一端含在口中,通过弯曲,使另一端出口向上。面部不必上仰,做起来比较从容。注意,使用时,不要使弯曲部分阻塞气流,要保持气流畅通。 这里介绍一种透明无色软胶管(还可以做虹吸现象,水平仪实验等),胶管类市场有售。内径约8mm,取长约30cm,一端含在口中,另一端开口向上,用手指捏住出气口的一侧,使出气口变狭窄,这样使得出气口气流速度更大,也使得一口气能吹的时间持续更长,使乒乓球悬浮在空中时间更长,效果更佳。 吹风机出风口向上放置,打开冷风开关(若只有热风开关也可,只不过多费些电),把乒乓球放在出风口上方,乒乓球悬浮打转儿,不掉下来。由于吹风机的气流量大,且可持续吹风,此现象更为显著。球也可以选用比乒乓球尺寸更大一些的,但要注意质量不要过大。 提示:不论是用细管吹或者是用吹风机吹,悬浮的乒乓球都可以随细管或吹风机做上、下、左、右的移动。或者是使出气口与竖直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倾斜,而球不下落,使现象更加神奇。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全面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熔化 [示例]一、小方同学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于是,小方同学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碎冰或碎蜡放在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数据. (1)小方同学应在试管中加入多少碎冰或碎蜡 ( ) A .越少越好 B .越多越好 C .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 D .随意多少 (2)在熔化冰的实验中,用水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他画出了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其中,图乙是 (冰/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二、图(3)是给某种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该固 体一 定是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1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2~5min 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____状态,要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3)由图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 (一)观察水的沸腾 甲 乙 O

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 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9分) 验所用的器 材除图中的, 还应 有,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上升,体积_____ ____, 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___ 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知水沸腾时,______和______ 同时发生剧烈的______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 __,停止加热 后,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_____ _ _ __; 二是_____ ______ __。 (2)该组同学做实验时水的沸点是_____ __℃.(3)在下图所示的格纸上,画出沸腾图 象. (4)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时的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一)测密度 1.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