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氟氯乙烷
压力容器篇-----气瓶颜色标记表

空气
白
p=19.6(200)
白色环一道
p=29.4(300)
白色环二道
6
氮
N2
黑
氮
淡黄
7
碳酰二氯
COCl2
白
液化光气
黑
8
硫化氢
H2S
白
液化硫化氢
大红
9
溶解乙炔
C2H2
白
乙炔不可近火
大红
10
二氧化碳
CO2
铝白
液化二氧化碳
黑
p=19.6(200)
黑色环一道
11
二氯二氟甲烷
CF2Cl2
铝白
液化氟氯烷-12
CH3CF2Cl
铝白
液化氟氯烷-142
大红
22
三氟乙烷
CH3CF3
铝白
液化氟氯烷-143
大红
23
偏二氟乙烷
CH3CHF2
铝白
液化氟氯烷-152a
大红
24
甲烷
CH4
棕
甲烷
白
p=19.6(200)淡黄色环一道p=29.4(300)淡黄色环二道
25
乙烷
C2H6
棕
液化乙烷
白
p=14.7(150)
淡黄色环一道p=19.6(200)
淡黄色环二道
26
丙烷
C3H8
棕
液化丙烷
白
27
环丙烷
CH2CH2CH2
棕
液化环丙烷
白
28
正丁烷
n-C4H10
棕
液化正丁烷
白
29
异丁烷
i-C4H10
棕
液化异丁烷
常用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0.79
25
二氟溴氯甲烷(R-12B1)
CF2ClBr
0.62
1.62
26
三氟氯乙烯(R-1113)
C2F3Cl
1.49
1.1
27
氯甲烷(甲基氯)
CH3Cl
1.27
0.81
28
氯乙烷(乙基氯)
C2H5Cl
0.35
0.8
29
氯乙烯(乙烯基氯)
C2H3Cl
0.91
0.82
30
溴甲烷(甲基溴)
CH3Br
常用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一、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
1.常用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表低压液化气体的饱和蒸气压力和充装系数
序号
气体名称
分子式
60℃时的饱和蒸汽压力
(表压)/Mpa
充装系数(Kg/L)
临界温度
1
氨
NH3
2.52
0.53
2
氯
Cl2
1.68
1.25
3
溴化氢
HBr
4.86
1.19
0.42
1.25
20
二氟氯甲烷(R-22)
CHF2Cl
2.32
1.02
21
二氯四氟乙烷(R-114)
C2F4Cl2
0.49
1.31
22
二氟氯乙烷(R-142b)
C2H3F2Cl
0.76
0.99
23
1,1,1-三氟乙烷(R-143b)
C2H3F3
2.77
0.66
24
偏二氟乙烷(R-152a)
C2H4F2
CH3SH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抗氧化性比较分析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抗氧化性比较分
析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是常见的氟代烷烃类化合物,在工业生产
和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进行比
较分析。
二氯二氟甲烷,化学式CF2Cl2,又称Freon-12,是一种无色气体,常用作制冷剂和溶剂。
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抵抗氧化反应,因
此在一些特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
提高,二氯二氟甲烷逐渐被淘汰,因为其在大气中可能破坏臭氧层。
相比之下,二氟乙烷,化学式C2H4F2,又称HFC-152a,是一种无
色气体,也常被用作制冷剂和发泡剂。
与二氯二氟甲烷相比,二氟乙
烷更加环保,不会对臭氧层产生危害。
因此,在目前的环境保护形势下,二氟乙烷逐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更加理想的选择。
在抗氧化性方面,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也有所不同。
二氯二氟
甲烷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饱和性,理论上来说在氧化反应中更容易失
去氢原子,因此其抗氧化性相对较弱。
而二氟乙烷由于分子中氢原子
的数量较多,较难被氧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总的来说,二氟乙烷在环保性和抗氧化性方面均优于二氯二氟甲烷。
在选择使用制冷剂和溶剂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并选择更加
环保和安全的替代品。
愿我们的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能够更加注重可
持续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目录2.1 类易燃气体表-氢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表-甲烷[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表-液化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表-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液化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正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环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表-液化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表-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表-异丁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表-丁二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表-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表-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表-1,1,1-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表-氟乙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表-二氟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表-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表-甲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2)表-乙烯基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表-三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2.2 类不燃气体表-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表-液氧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表-空气[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表-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表-液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表-氦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表-液氦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表-氖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表-液氖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表-氩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表-液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表-一氧化二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表-二氧化碳[液化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表-六氟化硫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表-稀有气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表-稀有气体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表-稀有气体和氮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4)表-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6)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7)表-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8)表-三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表-四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0)表-氯二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1)表-氯三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2)表-氯四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3)表-二氯二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4)表-二氯四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5)表-三氯一氟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6)表-氯二氟甲烷和氯五氟乙烷共沸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7)2.3 类有毒气体表-液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8)表-液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9)无货物危险编号表- 1,1,1,2-四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0)表-五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1)表-氢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烷[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1,1-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乙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氟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烯基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液氧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空气[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一氧化二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液化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六氟化硫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稀有气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稀有气体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稀有气体和氮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3—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3—12批准1993—09—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压液化气体气瓶和在最高使用温度下饱和蒸气压力不小于0.1MPa(表压,下同)的低压液化气体气瓶的充装。
本标准不适用于用罐车充装液化气体。
2 引用标准GB7144 气瓶颜色标记3 术语对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定义如下:3.1 液化气体介质在最高使用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不小于0.1MPa,且临界温度不低于-10℃的气体。
3.2 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70℃的液化气体。
3.3 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高于70℃的液化气体。
3.4 最高使用温度高压液化气体气瓶在正常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瓶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3.5 最高气相介质温度低压液化气体气瓶在正常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瓶内气相介质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3.6 最高液相介质温度低压液化气体气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瓶内液相介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平均温度。
3.7 充装系数气瓶单位容积内充装液化气体的质量。
3.8 许用压力为保证气瓶安全,允许瓶内达到的最高压强。
3.9 剩余压力气瓶充装前瓶内所剩余的液化气体的压强。
4 充装前的检查与处理4.1 充装操作人员应熟悉所装介质的特性(燃、毒及腐蚀性等)及其与气瓶材料(包括瓶体及瓶阀等附件)的相容性。
常用液化气体的特性及其与金属材料的相容性可参考附录A(参考件)。
4.2 充装前的气瓶应由专人负责,逐只进行检查,检查内容至少应包括:a.国产气瓶是否是由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b.气瓶外表面的颜色标记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标记相符;c.气瓶瓶阀的出口螺纹型式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相符:即可燃气体用的瓶阀,出口螺纹是左旋的;非可燃性气体用的瓶阀,出口螺纹是右旋的;d.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
常用气体钢瓶颜色标志大全

黑
8
氯
Cl2
深绿
液化氯
白
9
氟
F2
白
氟
黑
10
一氧化氮
NO
白
一氧化氮
黑
11
二氧化氮
NO2
白
液化二氧化氮
黑
12
碳酰氯
COCl2
白
液化光气
黑
13
砷化氢
AsH3
白
液化砷化氢
大红
14
磷化氢
PH3
白
液化磷化氢
大红
15
乙硼烷
B2H6
白
液化乙硼烷
大红
16
四氟甲烷
CF4
铝白
氟氯烷14
黑
17
二氟二氯甲烷
CCl2F2
铝白
液化氟氯烷22
黑
24
三氟甲烷
CHF3
铝白
液化氟氯烷23
黑
25
四氟二氯乙烷
CClF2-CClF2
铝白
液化氟氯烷114
黑
26
五氟氯乙烷
CF3-CClF2
铝白
液化氟氯烷115
黑
27
三氟氯乙烷
CH2Cl-CF3
铝白
液化氟氯烷133a
黑
28
八氟环丁烷
铝白
液化氟氯烷C318
黑
29
二氟氯乙烷
CH3CClF2
铝白
银灰
液化偏二氟乙烯
大红
66
甲硅烷
SiH4
银灰
H3Cl
银灰
液化氯甲烷
大红
68
溴甲烷
CH3Br
银灰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比较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在医药领域中的应
用比较
在医药领域中,化学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二氯二氟甲烷和二
氟乙烷是两种常见的化学品。
它们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有着各自的优
势和特点。
本文将就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
行比较。
首先,二氯二氟甲烷,又称为氟利昂,是一种惰性气体,具有较好
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
它主要用于麻醉手术中,具有麻醉快速、深度
麻醉程度可控等优点。
二氯二氟甲烷在医药领域中广泛用于各种手术
麻醉,例如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其麻醉效果明显,操作方便,极大地减少了手术病人的疼痛感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比之下,二氟乙烷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麻醉剂。
它是一种液体麻
醉剂,具有挥发性好、麻醉速度快等特点。
二氟乙烷主要用于一些较
小规模的手术麻醉,如牙科手术、皮肤手术等。
它的作用持续时间短,醒来后恢复快,方便患者的手术康复。
在使用上,二氟乙烷相比较于二氯二氟甲烷更加灵活,医生可以更
准确地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时间,避免因为过度麻醉或不足麻醉而导致
的风险。
此外,二氟乙烷在操作过程中更为方便,不需要像二氯二氟
甲烷那样需要特殊的麻醉设备,只需简单的吸入即可实现全身麻醉效果。
总的来说,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在医药领域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点和应用范围。
医生在选择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来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使得医药领域的麻醉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电解性能比较分析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电解性能比较分
析
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是两种常见的卤代烷烃化合物,它们在化
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化合物的电解性能进行比较
分析。
一、二氯二氟甲烷的电解性能
二氯二氟甲烷,化学式为CF2Cl2,又称为Freon-12,是一种无色气体,常用作制冷剂。
在电解方面,二氯二氟甲烷的电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在电解过程中能够稳定地释放氯气和氟气,同时在电极上不易发生
副反应。
这使得二氯二氟甲烷在电化学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二、二氟乙烷的电解性能
二氟乙烷,化学式为C2F4,是一种化学稳定性较高的气体,常用
作离子交换膜和氟化合物的原料。
在电解方面,二氟乙烷的电化学活
性较低,其在电解过程中释放的氟气反应性较弱,且易于发生电解液
的水解反应。
这使得二氟乙烷在高效电解中表现不佳,限制了其在电
化学领域的应用。
三、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比较分析
综合比较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的电解性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二氯二氟甲烷在电化学稳定性方面表现较好,适合用于要求高稳定性
的电解体系;而二氟乙烷在电化学活性方面表现较弱,适合用于要求
低活性的电解体系。
综上所述,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氟乙烷在电解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化合物应根据具体的电解要求来决定,以达到最佳的电解
效果。
希望本文的比较分析对读者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国标编号: 21033
75-68-3
S:
中文名称: 二氟氯乙烷
英文名称: chlorodifluoroethane;1,1-diflu
别名: R142;一氯二氟乙烷;1,1-二氟-1-氯乙烷
分子
分子式: C2H3ClF2;CH3CClF2
100.5
量:
熔点: -131℃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1;?
蒸汽压: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气体
状: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用途: 用作致冷剂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臭氧层的污染。
氟代烃在低层大气中比较稳定,而在上层大气中可被能量更强的紫外线分解。
该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强。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本品,有可能引起心律不齐、昏迷甚至死亡。
接触本品液体可致冻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C505235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豚鼠吸入58%×8分钟,致死;豚鼠吸入16%×55分钟,肌肉颤动,痉挛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吸入14200ppm×6小时/日×30日,存活,心、肝、肾及神经系统有退行性变。
特殊毒性: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TA1535TA100阳性。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