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方面的小知识

1、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与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就是圆形与方形,可以瞧出中国古代人在数学上的领先地位。

2、《算经十书》中国汉唐以来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的汇编册。唐代在国立大学设置了算学,以十部数学著作作教科书使用。这十部算经就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辑古算经〉。

3、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与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24小时就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

4、秦汉就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与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就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就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就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就是世界数学名著。

5、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她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就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

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她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就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就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6、方程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有一个问题放在美军计划人员面前,如果伊拉克把科威特的油井全部烧掉,那么冲天的黑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还不只就是污染,满天烟尘,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就会引起气温下降,如果失去控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与经济后果。五角大楼因此委托一家公司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公司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热量传递的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认为点燃所有的油井后果就是严重的,但只会波及到海湾地区以至伊朗南部、印度与巴基斯坦北部,不至于产生全球性的后果。这对美国军方计划海湾战争起了相当的作用,所以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化学战争(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物理学战争(为原子弹),而海湾战争就是数学战争。”

7、算盘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但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并非算盘,而就是“算筹”。算筹就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小棒,用它的多少与纵横排列可以记数,按一定的方法可用它进行多种运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普遍使用它作加、减、乘、除、开方、解方程等运算,这称之为“筹算”、。用算筹进行这样复杂的运算,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就是最早的。直到明代,它才被珠算所

代替。我国最早的绘圈工具在小学数学七、九册初步几何知识中,常提到直尺、角尺、三角板、圆规等多种现代绘图工具。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绘图工具就是什么? 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绘图工具就是“规”与“矩”,“规”就就是圆规。甲骨文中的“规”字,形状象一个人在执规画圆,可见其起源很早。“矩”由长短两尺合成,相交成直角,有的还连上一杆,使其坚固它就是画方形的工具。

8、数学小百科:(一)您知道不?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大约二千年前,人们就已经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了。(二)在世界四大洋中,太平洋的平均水深约就是大西洋的3倍,太平洋的平均水深比大西洋多400米,印度洋的平均水深比太平洋少103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平均水深各就是多少米?(三)小东同学就是名小网民,她每天都要到互联网上去瞧一瞧。昨天,她在网上瞧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中国平均每秒向大海排放污水约316吨,美国就是中国的2倍,俄罗斯就是中国的3倍,其她沿海国家向大海排放污水的问题就是中国的29倍。

9、、“数学”名称的由来古希腊人在数学中引进了名称,概念与自我思考,她们很早就开始猜测数学就是如何产生的。虽然她们的猜测仅就是匆匆记下,但她们几乎先占有了猜想这一思考领域。古希腊人随意记下的东西在19世纪变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纪却变成了令人讨厌的陈辞滥调。在现存的资料中,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就是第一个开始猜想的人。她只谈论了几何学,她对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许不熟悉,但对土地测量的准确意思很

敏感。作为一个人类学家与一个社会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古希腊的几何来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于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没土地,为了租税的目的,人们经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她还说: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日晷仪的使用,以及将一天分成12个时辰。希罗多德的这一发现,受到了肯定与赞扬。认为普通几何学有一个辉煌开端的推测就是肤浅的。

10、九九歌就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就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就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与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就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就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中小学数学很重要的20种常见思想方法

中小学数学很重要的20种常见思想方法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 着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 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许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也许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也许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也许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也许美在她在几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而美的数学,在自古崇尚诗书传世的中国,竟也浸染着扑鼻的书香。中国悠久历史所积淀出来的文学底蕴,为中国的数学染上了一层夺目的别样颜色,这就是数学的文采。 自然美 刘勰《文心雕龙》以为文章之可贵,在尚自然。文章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脱离生活的文学是空洞的,没有任何用处。数学也是这样。 数学存在的意义,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

一些现象规律,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取诸生活而用诸生活的。数学最早的起源,大概来自古代人们的结绳记事,一个一个的绳扣,把数学的根和生活从一开始就牢牢地系在了一起。后来出现的记数法,是牲畜养殖或商品买卖的需要,古代的几何学产生,是为了丈量土地。中国古代的众多数学着作中,几乎全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探究和推广。 在中国,数学源于生活,在外国,历代数学家也都宗法自然。阿基米德的数学成果,都用于当时的军事、建筑、工程等众多科学领域,牛顿见物象而思数学之所出,即有微积分的创作。费尔玛和尤拉对变分法的开创性发明也是由探索自然界的现象而引起的。 简洁美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这首诗,用字不多,却到位地概括出了数学的简洁明了,微言大义。数学和诗歌一样,有着独特的简洁美。 诗歌的简洁,众所周知——着寥寥几字,却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 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 自信心。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 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 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 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 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 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 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 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学习方法 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 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 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 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有时候,还可能会使学生突发奇想,象某些数学家一 样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数学问题。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 教学的质量。 四、演示与表演学习法 演示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最基本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主要 是教师演示课堂教学内容和讲述新的知识内容。有的教学内容无需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如定义、概念和公理等。这些内容我们都是直接讲述或借助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或说明理论 知识的形成。 五、寓教于乐的游戏学习法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 ???→→SSS SAS 找另一边找夹角 ??? ?????????→→→→→SAS AAS ASA AAS 找该角的另一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任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AS ASA 找任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6)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 ≌EFD ,这种记法意味着A 与E 、B 与F 、C 与D 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 与EF 、BC 与FD 、AC 与ED 对应,对应边所夹的角就是对应角,此外,还有如下规律:(1)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基本图形梳理 注意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图形都是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而得到的,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移型 如图3,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平移型: 它们可看成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 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 .对称型 如图 4,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对称型: 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5,下面几种图形属于旋转型: 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 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 对顶角、某些角的和 或差中.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两个特例 (1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6(1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两角 图3 图4 图6(1)

最全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描绘情境,诉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输送信息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课,讲授法都是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㈠讲授法的步骤 讲授法主要有四个步骤:准备——导入——讲授——结束。 1.准备阶段 包括教材和教参的搜集,教具的选择和教师的心理准。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能力与永平精心备课,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选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认识讲授的目的,意义,增加讲课热情。 2.导入阶段 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入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通过“情感”去启发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导入主要有三种类型:直观型,问题型和趣味型。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鸟瞰,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 3.讲授阶段 首先,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新知识要求的差距,并通过恰当的语言促使知识内化;其次,应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讲述的概念法则,并重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通过变化刺激来实现:改变讲授的声调,语速;利用动作和表情变化;改变工具,利用板书,挂图,幻灯,电视等工具;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 4.结束阶段 教师应做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增强记忆。 ㈡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 讲授内容要清楚明确,层次鲜明。既要注意科学性和知识性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数学语言要求谨慎,一字之差面目全非,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有各自的含义,绝不可混淆。 2、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3、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高考数学常用数学方法

高考数学常用数学方法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8讲 高考中常用数学的方法 ------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 一、知识整合 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是几种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它不仅有明确的内涵,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有实施的步骤和作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的变形技巧,由于这种配成“完全平方”的恒等变形,使问题的结构发生了转化,从中可找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促成问题的解决. 待定系数法的实质是方程的思想,这个方法是将待定的未知数与已知数统一在方程关系中,从而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得未知数. 换元法是一种变量代换,它是用一种变数形式去取代另一种变数形式,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换元的实质是转化. 二、例题解析 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 (A )32 (B )14 (C )5 (D )6 分析及解:设长方体三条棱长分别为x ,y ,z ,则依条件得: 2(xy +yz +zx )=11,4(x +y +z )=24.而欲求的对角线长为222z y x ++,因此需将对称式 222z y x ++写成基本对称式x +y +z 及xy +yz +zx 的组合形式,完成这种组合的常用手段是 配方法.故)(2)(2222xz yz xy z y x z y x ++-++=++=62-11=25 ∴ 5222=++z y x ,应选C .

例2.设F 1和F 2为双曲线14 22 =-y x 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 1PF 2=90°,则ΔF 1PF 2的面积是( ). (A )1 (B ) 2 5 (C )2 (D )5 分析及解:欲求||||2 1 2121PF PF S F PF ?= ? (1),而由已知能得到什么呢? 由∠F 1PF 2=90°,得20||||2221=+PF PF (2), 又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PF 1|-|PF 2|=4 (3),那么(2)、(3)两式与要求 的三角形面积有何联系呢?我们发现将(3)式完全平方,即可找到三个式子之间的关系.即16||||2||||||||||212221221=?-+=-PF PF PF PF PF PF , 故2421)16|||(|21||||222121=?=-+=?PF PF PF PF ∴ 1||||2 1 2121=?=?PF PF S F PF ,∴ 选(A ). 注:配方法实现了“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的相互转化. 例3.设双曲线的中心是坐标原点,准线平行于x 轴,离心率为2 5 ,已知点P (0,5)到该双曲线上的点的最近距离是2,求双曲线方程. 分析及解:由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122 22=-b x a y ,∵25=e ,∴a =2b ,因此所求双 曲线方程可写成:2224a x y =- (1),故只需求出a 可求解. 设双曲线上点Q 的坐标为(x ,y ),则|PQ |=22)5(-+y x (2),∵点Q (x ,y )在双曲 线上,∴(x ,y )满足(1)式,代入(2)得|PQ |=222)5(44-+-y a y (3),此时|PQ |2 表示为 变量y 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求出其最小值即可求解. 由(3)式有4 5)4(45||22 2 a y PQ -+-=(y ≥a 或y ≤-a ).

常见初中数学小知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因式分解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比和比例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解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数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数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 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教师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取清 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 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 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 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如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 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等等。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 理科注重是平时的学习,不适于突击复习。老师所讲的每一堂课里都要聚精会神,认 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多听多记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千万不要被某一道 题局限了思维。例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 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去考察速度和准确率,并 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如考察它的内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实数 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

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 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如何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8-02-08T16:58:20.92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赵佳佳 [导读] 只有爱好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才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源泉和动力。只有爱好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才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鉴赏数学美。若要领悟数学美,就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数学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使学生在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天地里产生感情的共鸣,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获得思维的启迪。 【关键词】数学美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寓美于教 本文为苏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挖掘数学之美,提高学习之趣》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Sjh【189】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对数学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收获颇丰。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有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直观的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3.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故事;4.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情境,用数学的美启发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在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此时,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涵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共鸣,起到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例如,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最新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既激励了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又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数学美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接替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识。 总之,数学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般枯燥乏味,它不是长篇的定理公式的累积,而是一种美的学科。希望广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能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数学美的氛围,使学生能了解数学之美,发现数学之美,从而建立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初中常见数学计算方法

1、C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D、E两列分数化小数的记法:分子乘4,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常见分数、小数互化表

常见的分数、小数及百分数的互化 常见立方数

错位相加/减 A×9型速算技巧:A×9= A×10-A; 例:743×9=743×10-743=7430-743=6687 A×型速算技巧:A×= A×10+A÷10; 例:743×=743×10-743÷10== A×11型速算技巧:A×11= A×10+A; 例:743×11=743×10+743=7430+743=8173 A×101型速算技巧:A×101= A×100+A; 例:743×101=743×100+743=75043 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 A×5型速算技巧:A×5=10A÷2; 例:×5=×10÷2=÷2= A÷5型速算技巧:A÷5=×2; 例:÷5=××2=×2= A×25型速算技巧:A×25=100A÷4; 例:7234×25=7234×100÷4=723400÷4=180850 A÷25型速算技巧:A÷25=×4; 例:3714÷25=3714××4=×4= A×125型速算技巧:A×5=1000A÷8; 例:8736×125=8736×1000÷8=8736000÷8=1092000

A÷125型速算技巧:A÷1255=×8; 例:4115÷125=4115××8=×8= 减半相加: A×型速算技巧:A×=A+A÷2; 例:3406×=3406+3406÷2=3406+1703=5109 “首数相同尾数互补”型两数乘积速算技巧: 积的头=头×(头+1);积的尾=尾×尾 例:23×27=首数均为2,尾数3与7的和是10,互补 所以乘积的首数为2×(2+1)=6,尾数为3×7=21,即23×27=621 本方法适合 11~99 所有平方的计算。 11X11=121 21X21=4141 31X31=961 41X41=1681 12X12=148 22X22=484 32X32=1024 42X42=1764 52X52=2704 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公式: 个位=个位×个位所得数的个位,如果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十位=个位×(十位上的数字×2)+进位所得数的末位,如果满几十就向前进几,百位=两个十位上的数字相乘+进位。 例:26×26= 个位=6×6=36,满 30 向前进 3; 十位=6×(2×2)+3=27,满 20 向前=进 2; 百位=2×2+2=6 由此可见 26×26=676 23×23 个位=3×3=9 十位=3×(2×2)=12,写 2 进 1 百位=2×2+进 1=5 所以 23×23=529 46×46 个位=6×6= 36,写6进3 十位=6×(4×2)+进 3= 5 1,写 1 进 5 百位=4×4+进 5= 21,写 1 进 2

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常用的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