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史学概论复习资料43663资料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史学的社会功能1.史学的“借鉴”功能“鉴戒”史学政治借鉴社会成员群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政治避免过失道德垂训社会成员个体明辨是⾮弃恶扬善道德⾃律2.史学促进经济建设的功能3.史学的娱乐、休闲功能4.对个⼈的作⽤和其他功能(1)培养历史感和历史的眼光。

(2)转⾏较快,对新⾏业也易上⼿。

(3)充实完善知识。

(4)提升⾃⾝对外形象。

(5)教育功能。

史学⾯临困境的原因1、史学不能产⽣直接的经济效益。

2、史学的政治功能逐渐衰退。

3、当代史学失去了取鉴的唯⼀性。

4、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借鉴历史的效果不同。

史学的出路⼀、需要制度保障。

1、保证史学研究者的地位和待遇。

2、改善⽬前史学⼈才培养模式。

3、改善⽬前对史学⼈才的考核制度。

⼆、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型。

1、重视史学的⼈⽂功能。

2、重视史学的经济功能。

第⼆章什么是历史?⼀、“历史”⼀词的三个基本含义通常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是指⼈类过去的经历,⼆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三层含义既有联系⼜有区别。

忽视他们之间的区别,就会产⽣许多误解,引起不良后果。

⼆、历史记录与历史著述历史记录属于初始层次,是对历史事物、现象的记录⽽⾮分析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其基本特点即是侧重记⼈、记事、记物,⽽较少分析其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

历史著述属于较⾼层次,是历史认识者、研究者通过对历史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把握,借助⼀整套理论和⽅法,对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各种史料进⾏鉴别、分析⽽达到的对历史事件或过程的相互联系、性质特点等等的认识。

三、对“历史”⼴义和狭义的理解“⼴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然史和⼈类社会史两个⽅⾯。

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类社会发⽣、发展的过程,即⼈类社会史。

”——贾东海、郭卿友《史学概论》⼴义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然史⼈类社会史狭义⼈类社会史四、⼈类社会史的特点(1)客观实在性。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史学概论1、克罗齐区分历史与编年体克罗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联系在一起。

他说:“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主要是意志行动。

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

”他还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

2、克罗齐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解释:(意大利)这一著名论断有三层含义:其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其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其三、历史是按照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

其强调的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3、解释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英国人)认为自然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而历史过程则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

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行动及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历史过程。

认为研究历史归根究底就是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4、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的重要史学流派法国年鉴学派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A. 年鉴学派产生的原因:年鉴学派针对兰克学派的理论,提出四项责难:其一,只注意文字记载的资料,而非文字记载的文献却不予重视;其二,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以及观察较短期的现象,却忽视一些长时段的、平凡的社会现象;其三,偏重于政治、外交及军事史,却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其四,害怕论战,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而且预先放弃综合性的历史。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复习资料1、历史意识:人类有了自觉的意识后,开始向长辈学习生存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进而意识到还要向去世的先辈学习。

萌发了最初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历史遗产:有物质遗产,也有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遗产。

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由于政治、经济立场的不同,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也不同。

都要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历史遗产为自己的现实利益服务。

因此,出现了对历史的不同解释。

史鉴、史师:由于人们对史鉴、史师的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维柯的历史观:维柯:《新科学》把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个时代神的时代:人们在神的政府统治之下,一切都由神的力量支配。

英雄时代:人们在贵族统治之下,贵族认为自己的品性高于平民,所以是当然的统治者。

凡人时代:所有人都承认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先建立民众国家,然后建立君主国家。

两者都是由人建立的政府。

跟神没有关系。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他认为最后还是“神的谕示”。

《新科学》的副标题“按照神的谕示考察各民族共同本性的科学”3、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与天命——神学史观西周时期,周公等认为,夏、商王朝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服天命”、“受天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敬德”。

所谓“敬德”就是“保民”。

西周的天命观一直影响到后世儒家的历史观。

“天命”、“天道”、“天理”成为儒家历史评价的标准。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他在探讨朝代更替时,多强调“天”对人事的干预。

《史记·天官书》“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竞天。

其后秦遂以灭六国,并中国,……”《高祖本纪第八》:“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史学概论复习材料

史学概论复习材料

史学概论复习材料一、填空题(5空10分)课上笔记,主要集中在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和中国马克思史学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1925年在清华研究院讲课时,正式提出的历史研究新方法。

即把文献分析和考古证据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用来解决古史研究的重大问题。

二重证据法的提出,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首先,王国维明确体现了近代学者自觉的科学精神和对学术体系性的要求,肯定近代学术方法的发展方向,其次,二重证据法适应了20世纪初以后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的形势,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者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再次,它为研究者提供了综合运用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献的成功范例,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扩展了史料的范围,揭示了新材料的发现对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价值。

2.历史广义的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生活史。

历史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人们不能从某种主观愿望出发使历史重演或凭主观意志将其任意改铸,但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着一种延伸的过程,历史有它独特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而发展,人们可以认识历史、描述历史、诠释历史、探究历史。

狭义的历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人类社会的历史的记录和研究。

前者含义是客观的,后者含义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因为在撰写历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将记录者、描述者的思想观念渗透其中,会表现出某种主观性。

3.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历史学的任务是描述历史和揭示规律,其根本任务是揭示历史规律。

历史学的结构大体可以分为理论部分、主体部分和史学辅助学科及史学分支学科等部分。

理论部分是对历史、历史学的理论思考,主要包括史学理论、历史理论,主体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主要有文献学、目录学等。

史学结构中各部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僵化不变的,它们随着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发展。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九章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一、历史认识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现实1、不认识过去(历史)就难以认识现实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共性。

认识了历史,就可以以历史为“镜子”,观照现实,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并且可以准确地预见未来。

2、史学主体对历史的认识往往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史学主体对某一历史问题产生研究的兴趣,是因为此问题与现实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3、历史认识的结果应对现实有借鉴、启迪意义就历史研究要不要为现实服务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曾进行过讨论。

有人认为,史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因为任何理由歪曲历史;而强调历史为现实服务,必然会破坏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与史学的科学性是相违背的。

但是,胸怀历史责任感的历史学家都不赞成这样的主张。

而坚持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研究历史,认识历史。

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历史,就因为历史对现实有借鉴意义。

漠视现实的历史研究,必然受到人们的漠视。

二、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一)事实判断:考实性认识。

即通过对史料的辨析,获得对历史事实的认识。

运用史料,应注重使用第一手史料;但第一手史料并不能保证获得的历史认识都是真实的、正确的。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五章)因此,做好事实判断并非一件轻松的工作。

(二)成因判断:即探讨历史事实或事件的造成原因或条件。

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探讨常常是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成因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常理式,即按常理推断。

二是经验规律式。

即根据人们从以往的事实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带有或然性的结论(认识)去分析推断。

三是因果必然性规律式的判断。

四是多种因素随机组合式的判断。

由于史学主体的主观条件的不同,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成因判断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常有的事。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宝典]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宝典]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历史史学历史理论史学理论良史书法不隐史才三长直书曲笔信史史法撰述记注史意史德新史学正统论二重证据法历史演进法中国文化二周说《史学要论》五朵金花史学革命厚今薄古历史主义东方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欧洲中心论让步政策打破王朝体系影射史学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主体意识结构校法四例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2、简析孔子和《春秋》在史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3、简析孟子的事、文、义。

4、简评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简析唐初政治家的史学意识。

6、简析《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价值。

7、简述《隋书•经籍志》的史书分类。

8、简述《史通》的史学成就。

9、简析郑樵的“会通之义”。

10、简述王世贞对国史、野史和家史的评论。

11、简述乾嘉考据三大家。

12、简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

13、简述晚清史学格局的变化。

14、简述晚清史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15、简述新史学的理论体系。

16、简述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

17、简述梁启超的英雄观。

18、简述梁启超对历史发展中地理因素的认识。

19、简述王国维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20、简析胡适的史学贡献。

21、简述顾颉刚“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说”的基本观点。

22、简述新历史考证学的主要特点。

23、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24、简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三次转变。

25、简评何炳松。

26、简评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二周说。

27、简评钱穆的“史有生命”说。

28、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

29、简评李大钊的史学思想。

30、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31、简评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32、简述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其各自特点。

33、简述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与过程。

34、简述史料的基本类型。

35、简述史料产生讹误的主要方式。

36、简述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

37、简述辨伪的基本方法。

38、简述选题的基本类型。

39、简述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史学概论 复习资料(一)2024

史学概论 复习资料(一)2024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研究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发展与变迁的学问。

作为历史学的入门课程,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史学概论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历史学基本概念、方法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历史学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历史学基本概念1. 历史:介绍历史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2. 历史学:探讨历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史料:介绍史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4. 事件与过程:阐述事件与过程在历史研究中的区别和重要性。

5. 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讨论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以及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论1. 归纳与演绎:介绍归纳和演绎作为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应用。

2. 文献分析:探讨文献分析作为重要研究方法的使用技巧。

3. 田野调查和考古学:讲解田野调查和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方法。

4. 时间与空间:阐述时间与空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5. 比较研究:介绍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历史学的研究对象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2. 国家与政治制度:探讨国家与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相关的研究议题。

3. 经济与贸易:阐述经济与贸易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社会与文化:讲解社会与文化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相关的研究领域。

5. 科技与环境:介绍科技与环境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四、历史学的研究领域1. 古代史研究:介绍古代史研究的范畴和重要性。

2. 中世纪史研究:探讨中世纪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3. 近代史研究:阐述近代史研究的内容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现代史研究:讲解现代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5. 当代史研究:介绍当代史研究的对象和对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五、历史学的意义与价值1. 历史的记忆与认知:探讨历史研究对于个体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史学概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史学概论的复习资料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历史学的定义和特点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学科。

它以人类社会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揭示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以期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研究和认识。

历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学是一门客观科学,它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研究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的真相。

第二,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第三,历史学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的学科,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观和研究方法。

二、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历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形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

在古代,历史学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在中国,史官制度的建立是古代历史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到了近代,历史学逐渐从史官学转变为学术研究。

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历史学家开始关注人民的历史,研究普通人的生活和社会变迁。

同时,历史学也开始注重研究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强调历史的科学性和学术性。

三、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史料研究、考古学、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

其中,史料研究是历史学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历史文献和史料,揭示历史的真相。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研究文物、遗址等物质遗迹,重建历史的场景和过程。

田野调查是历史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况。

比较研究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对比,找出历史的共性和差异。

四、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制度、历史文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概要)一、名词解释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二、论述历史学的学科结构①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时间(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近现代史)空间(美国史、中东史、欧洲史)内容(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综合(秦汉专题史)②以特定对象和特定方法为轴心的综合研究科目(历史文献学、器物学、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年代学)第一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二、列举1.修史制度论(1)君举必书----慎言行(2)人君不观史(3)设官修史,唐代开始(4)整体修史制度2.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1)梁启超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1920年以后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1901年《中国史叙论》(2)章太炎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3)夏曾佑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4)陈黼宸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3.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1)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2)异族之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证(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考证4.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及其相关代表作品A、史学思想:“求真实,供借鉴”精义B、学术信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2)重视制度史,社会阶层的分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3)从文化看历史演变《元白诗笺证稿》(4)通过历史看文化《柳如是别传》三、简答或论述1.解释胡适的历史演进法;(1)按时间长短依次排列;(2)时代的具体内容;(3)逐渐演变,“由简单变复杂,由疏漏变雅驯,由地方变全国”(4)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2.中国古代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史学宗旨,史学原理,史学方法论,史学流变论,史家标准论,史籍优劣论,修史态度论,治史态度论。

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含现代)(1)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产生时期1924年,李大钊《史学要论》 20世纪30年代末,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时期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社会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历史文献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撰述、中国通史撰述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著作。

(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广泛传播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建设。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受到严重摧残第二章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 历史人类学:从历史学的领域出发,研究和回答人类学提出的问题,历史学和人类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2.《西方的没落》:是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的力作,包容一切题材的广博的知识,辉煌的描写,以及对文化形式的中肯比喻和特性描写,素有“历史博物馆”之称。

在书中,斯宾格勒认为,当西方以物质文明为主的时代兴起,以精神文化为主的时代也就逐渐衰落了。

并以此为出发点,斯宾格勒称:中国是从秦汉时代开始没落的,印度是从阿育王时代开始没落的,希腊是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开始没落的,中东是从穆罕默德时代开始没落的,西方是从拿破仑时代开始没落的……斯宾格勒的史学观点,既对汤因比这样的历史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又被纳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利用,我们今天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读《西方的没落》,进行批判的思考。

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3.柯林伍德: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后留校研究和任教。

主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1916),《心灵的思辨》(1924),《艺术原理》(1938)《历史的观念》(1936)。

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而任何再现艺术都是名不副实的艺术。

都是“伪艺术”。

从而否定了艺术认识生活的基本功能。

著有《艺术原理》,在书中片面强调艺术的表现特征而根本否认艺术的再现特征,即否认艺术的基本只能是反映和说明显示社会生活,并把再现艺术的美学理论斥之为所谓技巧论,他背离了西方古典美学的优秀传统,抛弃了“艺术模仿自然”种的合理内核,突出的体现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二、列举1.西方史学从古至今发展的几个阶段;(1)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史学;(2)基督教史学;(3)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4)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5)19世纪的西方史学;(6)20世纪的西方史学;2.西方古典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1)希罗多德《历史》(一名《希波战争史》)(2)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色诺芬《希腊史》、《长征记》(4)加图《罗马史源论》(5)塔西佗《编年史》(一名《罗马编年史》)、《历史》(一名《罗马史》)(6)波里比阿《通史》(一名《罗马史》)3.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历史哲学家及代表作;(1)孟德斯鸠.法国《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扎》(法学、史学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史学名著)(2)伏尔泰.法国《路易十四时代》(3)康德.德国《纯粹理性批判》(4)维科.意大利《新科学》4.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主要派别;(1)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史学;(2)法国复辟时期的史学;(3)德国客观主义史学;(4)德国海德堡学派;(5)实证主义史学,19世纪50—60年代(6)美国史学,南派、北派,边疆学说(7)英国辉格派5.法国年鉴学派的三阶段及代表人物;★三阶段:(1)创建 1929----1945(2)发展 1946----1956(3)转型 1968----★代表人物:布洛赫《国王的奇迹》(1924年)费弗尔《拉伯雷的宗教》(1942年)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年到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1975年)勒高夫《圣路易》(1996年)6.全球史的代表作;(1)《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2)《世界史》麦克尼尔(3)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7.19世纪历史哲学家(1)梯叶里力主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历史研究的十年》、《墨洛温王禅时代的历史》(2)米细勒《新科学》(3)尼布尔《罗马史》(4)兰克《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5)麦考莱《英国史》8.20世纪历史哲学家(1)K.G.兰普雷西特《文化史的方法论》(2)艾格尔斯顿《新史学》(3)鲁滨逊三、简答或论述1.古典史学的基本特点;(1)求真探索的精神;(2)人本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观念的发展;(3)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4)注重“当代史(当时的历史时期)”2.基督教史学的特点;具有普世性、统一性、神圣性的特点3.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史学的特点;(1)反对宗教神学,主张人本主义;(2)继承了古典史学的批判和求真精神;(3)世俗论;(4)资产阶级史学诞生;(5)中是历史的垂训和借鉴作用;4.特纳学派的基本观点(1)美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因素是边疆,“一部美国史大部分可以说是对于大西部的拓殖史”(2)美国边疆的扩张是“文明”的扩张,是“文明“对野蛮的讨伐。

这种扩张是美国的特性,它不会因”西部边疆“的消失而消失,反而会在更广阔的外部世界进行。

5.兰克传统史学的基本观点(1)重视政治史研究(2)过分强调少数英雄个人的行为(3)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4)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6.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概况;(1)新史学的兴起①批判兰克开始②多元文化史观:社会历史学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应该是综合史;历史是集体活动;对历史的探索 P212③爱格尔斯顿《新史学》历史应全面综合总结社会④美鲁滨逊新史学兴起哥伦比亚学派历史是一门发展的学问;进化的历史观;重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加强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史料搜集,加强历史的解释(2)二战后新史学占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新史学成熟发展法年鉴学派美社会科学新史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3)20C70S后代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4)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英、法、美的发展应用:阶级斗争革命理论唯物史观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剩余价值)工人运动民族自由运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5)年鉴学派原因:对兰克学派的批判;创办期刊《社会经济史学年鉴》1919.法国年鉴学派发展历程:创建 1929—1945;发展 1946—1956;转型 1968年以后7.环境史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讨自然生态的历史(2)探讨社会经济领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探讨某一国家的环境政治和环境政策的历史发展及演变(4)探讨人类的环境意识,即人类关于世界自然资源的思想史8.后现代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9.谈谈对年鉴学派的观念之一“时限的辩证法和总体历史”的理解10.从环境史研究的发展谈谈历史学关注现实和问题研究意识的加强11.全球史兴起的原因和主要特点原因:(1)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世界史研究;(2)经济全球化的带动;(3)年鉴学派提倡;特点:(1)超民族、超地域,跨民族、跨文化;(2)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第三章历史学本体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学本体论: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观点或理论,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

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

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

)2、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3、社会形态:是在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形态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属于经济关系范畴,上层建筑则包括两个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在这样理解基础上,可以把社会形态看作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

二、列举1.历史学本体论研究内容(1)历史现象和过程是客观存在的;(2)历史的发展演变有无规律,什么规律;(3)决定历史进程的终极动力,根本原因;(4)历史发展中的几种辩证关系;(5)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几种基本的史学本体论及其性质(1)神本主义史学本体论(唯心)(2)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唯心)(3)科学主义本体论(结构功能主义本体论(唯心))(4)多元折中的史学本体论(唯心)(5)文本主义史学本体论(唯心)(6)实践唯物主义史学本体论(唯物)3.唯物史观所揭示的辩证关系(1)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3)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4)历史发展的动力;(5)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历史发展的几种动力(1)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直接动力:阶级斗争(3)重要动力:革命(4)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改革(5)不竭动力:创新5、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是人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重视杰出人物和领袖人物的作用三、简答1.社会发展连续性的原因A、由于每一代人都必然依靠前一代人留给他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去谋求生存和发展,这个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不是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的,而是前一代人创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