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合集下载

任之堂脉法

任之堂脉法

任之堂脉法任之堂脉法1余浩王将 wxxetn 1周前任之堂脉法《脉经》曰:代散者死。

生泄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

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

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

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

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珍而无失。

大家都知道任之堂余老师的脉法很厉害,来任之堂交流学习的同道绝大部分都是奔着余老师的脉法而来,所谓“山中有鲜花,自有蝴蝶来”,可见余老师的脉法在中医圈中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

那么学习余老师的脉法该从何入手呢?这是大多数来学脉法的同道的共同困惑。

凡事都是有诀窍的,找到了诀窍自然事半功倍,学习脉法自然也是如此。

余老师的脉法诀窍是什么呢?其实就在这“郁脉”二字中。

余老师在教我们脉法的时候特别强调郁脉,认为郁脉是诸脉象之首,认为郁脉是学习和认识脉象的基础和关键点,把出了郁脉,这脉法就学会了至少40%。

为什么余老师这么看重这种脉象?这种脉象为什么独立于28脉,作用却这么大?它又和传统的28脉有什么关系?下面我就好好讲讲这个郁脉。

把脉就像福尔摩斯一点点查出真相一样,我们把脉是为了找出病变的部位以及病理性质。

28脉就是解决这个病理性质的。

但六部脉的脉象可能大体相同,那么如何分析判断辨证施治呢?不知道确切的病变部位,不知道到底是肝经还是脾经出了问题,不知道到底是胃出了问题,还是肺岀了问题,就算28脉摸得对,能判断出是痰湿或是瘀血但病变部位在哪里你不知道,用药的靶向就不准确,临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这就是没有做到所谓的“擒贼先擒王”,这个郁脉正好是福尔摩斯破案的一个关键点—病变部位。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着急了,到底什么是郁脉呢?郁脉,顾名思义,郁字,有郁郁葱葱、郁塞、郁滞、郁结、郁积、积聚、阻滞不通的意思。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通过前一周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体会郁脉和脉势,了解了脉势,就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依据脉势,按照顺其性、养其真、去其邪的原则用药开方,虽然不可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至少不会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比如整个气往上亢的,你还用温阳升散药;中焦郁豆,沉实有力,而用补药,这时肯定要通啊。

学到这一步,虽然大方向抓住了,可是我们常常发现临床效果有时候不是太理想,有时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状态,原因是什么呢?虽然我们是顺着人体的大气机,按照脉势在开方用药,但是我们并不明确引起症状的具体病因、病理产物是什么,导致我们用药的精准性要差好多,临床效果有时候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好比痰湿阻滞与心肺火亢都可以是上越的脉象,都可以引起头痛头晕的症状,可是降下的药这么多,如果只是有降下作用的药就开,那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都是可能的,毕竟痰湿用药与降火用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所以在脉势的基础上,把握一些常用的脉性就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我们迅速找出形成病因的病理产物是什么,提高临床效果,增强临床信心。

这节课我会挑选临床最常用的一些脉性及其含义、形成机制讲解给大家。

同学们看下表。

斜体字部分是我要重点讲解的,因为这些脉性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所以对它们感触比较深。

这张表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脉性要怎么分类。

不然看着28脉可能都晕了。

实际上只要明白它们的分类,就感觉脉性其实没那么复杂。

脉性分类表脉位:浮,沉,伏脉率:迟,数,疾脉律:结,代,促脉体:长,短,粗,细脉力:虚,弱,微,实,弹指,无脉紧张度:弦,紧,软(濡),硬,缓脉流畅度:滑,涩我们根据这张表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就可以认识“脉”了。

对脉象要素的归类有很多种,我比较赞同姚梅龄先生在《临证脉学十六讲》中对脉学的归类,分为七个方面,即脉位、脉的形体、脉的跳动力度、脉的流畅度、脉的紧张度、脉率、脉律。

想像我们如果要描述一个人,该怎么描述呢?肯定是描述他的高矮、胖瘦、长相、性格、生活习惯等,对吧?这个脉性就是在向你介绍“脉”,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人,不同的脉性都是这个脉的不同特点。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第二次来任之堂了,我的主攻依旧是脉。

每天坐在前台把病人的脉,发现只有把多了才有的悟,不然真是他人怎么描述,也指下难明啊,所以我认为要想学脉,多把脉才是硬道理。

我比较愚钝,老师给我讲的东西我只有在接触病人时才有所领悟,且时而迷糊时而清醒。

所以今天总结起来,心里也很忐忑,总怕不是很明朗。

这次我会尽力描述对脉的这种手下感觉,希望对同学们和自己有一个帮助吧,下面的描述都是我在接诊时的反应过程,没有什么太多经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谢谢。

一位患者坐下来,搭脉前,我先望他的手。

包括指甲的月牙和颜色,手纹,青筋,丰盈度,手色,手温。

通常无月牙的体内阳虚寒湿重。

指甲乌暗的体内寒气重,淡白的气血虚。

月牙过大体内有郁热。

手纹乱的心思乱,不如手纹简单的好治。

手掌青筋多的表示体内的淤积重且多在身前部或任脉不通,手背的指头青筋重多表示背部积滞重或督脉不通,接下来按压病人的手,通常说柔嫩的,脏腑比较柔弱,耐药性强度小,手掌丰盈饱满的说明气血充足,身体素质比较好。

以上这些是我在把脉之前的十几秒会做的事。

通过望触手,基本对这个病人的体质类型有个基本的把握,如正气的强弱,阳气的状况,阴血的程度,体内的通畅度等。

有时也能分析出病人的性格,这也对其患病有个把握。

然后抬眼看看病人的面部,体态。

一个斯文的人和一个干粗活的人得的病是不一样的。

肥胖的人和瘦人体质也不一样。

面部的气也有很大的研究必要。

有的病人满脸的浊气,表示体内的垃圾很过或肾虚脏色显露。

有人面苍白,或萎黄或红赤,这些都很有指导价值。

余老师有时看病人脾虚与否通常拉病人的腮部的肌肉,若脾虚就是一拉一层皮。

双目通常是望其神与气的重要之所。

一个人眼睛贼亮,眼珠老是转,这样的人神是不定的气是上浮的。

一个人的爽眸暗淡,表情变化小,身体紧缩,那么这个人一定气机闭郁。

应该多多运动,多晒太阳。

通常余老师看下唇的人是脾滞化火。

小孩青筋多肠积。

这些都是短短几十秒该反映出来。

接下来就该把自己的神内收,静静的把脉,感觉病人体内的情况。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展开全文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

(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

(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

(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

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

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

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

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

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

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

治筋骨肌肉劳伤。

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

解肝气之郁。

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

任之堂脉法体系

任之堂脉法体系

任之堂脉法体系穷究其理号脉不仅仅号的是血管,还有肺经,是肺经和血管和合的(阴阳和合)。

摸脉摸的是什么?(足够理性,正心诚意探查背后的真相)感觉到脉在跳动,其实是气在运行,使它跳动。

比如三天没吃饭号脉就很弱,因为没气了。

号脉是号的背后无形的气。

左手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命门。

左手代表血(阴),右手代表气(阳)。

左手脉:体阴而用阳,以阴为根,由阴向阳转化,徐徐上升的。

右手脉:体阳而用阴,以阳为根,由阳向阴转化,下降。

我们研究的是用,所以左手是阳,右手是阴。

左边是升,右边是降。

左手号左侧身体和后背,右手号右侧身体和胸腹。

(气是立体转起来的)老子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

诊脉的目的:1、判断人体一体能量的阴阳分配:是否平衡2、诊察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状态:太过与不及3、判断邪正相争的格局脉象的格局很难改变,习性,秉性,都能影响脉的运行。

通过号脉可以预测这个人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离开人世间。

手指头取像为人之头,指目相当于人头部之印堂穴。

与松果体想通。

当足够专注的号脉,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是能量积累的过程。

还有切菜,写毛笔字等都用到指目。

三指并拢,多拢跟患者身高相关。

手法的根本是心法,心法的根本是虚静。

心中装的是什么,就会习惯在手下去寻找什么。

山中有万象,凭心在寻找。

左关右关,相当于关卡,调通了,寸和尺也就好了。

脉势,提供脉的整体趋势。

上越脉势,常见于右手脉,现代人很多,气降不下来,浮在上面。

下陷脉势,常见于湿气重中郁脉势,常见于左手脉,意味着上下焦,中焦雍滞。

问:胃气不降,怎么处理?答:金刚经说,如何降服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刻活在放下,自然心里就很清静。

后面生前面降,做些动作能有帮助,如劈柴,拜佛,所有促进任脉升督脉降的事情,都有帮助。

低头。

图片.png。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我所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山东中医----竹林多年前就知道任之堂了----是因为任之堂的系列医学丛书,看到任之堂主人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到自然中接触药理、人理和自然之道,就觉得余浩不同一般。

后因为缘分尚未到,所以我没有去任之堂。

在我学习的针推专业里,从我读到的《黄帝内经》、《甲乙经》,到后来的《四圣心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到后来我外出拜访交流,一直围绕着我认同的用“气血升降循环理论”来学习,尤其是那些用升降理论的“刺客”高手,(我喜欢把用针治疗患者的高手称谓为“刺客”)。

所以只要是在升降理论有建树的老师,我几乎都要去学习一番,因为我始终觉得,中医是相通的,不管是用药、用针还是按摩推拿。

所以一直就用气血理论在我的专业里默默用《黄帝内经》里的“人迎寸口脉”来指导扎针用药,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五藏用药》、《四圣心源》和王清任、唐荣川的相关医学典籍,结合寸口脉来辩证处方中药。

居然在用针方面,渐渐地有了点感觉。

但时刻关注着任之堂的点点滴滴。

因为任之堂的运用自然之道的“升降理论”来调理患者,2014年,我感到了缘分天空—时机来到了。

就这样,带着任之堂在“脉诊与用药”方面是如何运用升降理论来治疗的想法,于2014年6月29号,来到了湖北十堰----任之堂,开始了一个月的学习。

中医脉诊的历史渊源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

《内经》对诊脉的方法、正常脉搏的次数、四时脉象的差异,以及多种病理之脉都有了具体描述。

至晋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脉诊的专著,王叔和《脉经》的问世,大大充实了中医脉诊的内容,总结归纳出二十四种脉象,并具体描述了每种脉象在指下的感觉,以及各种相似脉的鉴别。

二十四种脉是浮、芤、濡、散、革、洪、虚、滑、实、弦、紧、沉、微、细、迟、缓、涩、数、动、促、结、代、弱、伏。

元代滑伯仁《诊家枢要》则在《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长、短、牢、疾、大、小六种。

【任之堂经验55条】

【任之堂经验55条】

【任之堂经验55条】1肩部板硬左寸脉不足葛根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重用白芍50克柔肝,配大枣炙甘草补水2头晕寸脉下陷脉桂枝汤合通脉饮葛根丹参川芎再加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3黄连温胆汤配合导赤散治疗寸脉上越少阴脉亢盛之人44狂躁,脉弦实有力上越脉,舌尖红苔黄腻凉膈散5慢性咽炎,双寸上亢下不足为虚火,引火汤主之6慢性肾炎脚肿经验方;黄芪益母草川芎。

脉为关尺凹陷沉滑又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7便秘双关脉下陷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白术当归8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巴戟天火麻仁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9高血压;脉象弦硬,柴胡葛根汤10提壶揭盖治疗便秘,咳嗽者止嗽散加枳壳桔梗木香11寸脉不足,脑供血不足,肩部怕凉,左寸不足为小肠有积滞,故会心慌汗出,通肠六药加桂枝汤12腰痛尿频双关尺沉滑,舌苔根部水滑,下焦湿重,桂附地黄丸加肾着汤13脱肛;补中益气汤加枳实枳壳14欲降先升,治疗脾胃积滞用白术配枳实,得其法可生麦芽配竹茹,苍术配鸡屎藤,枳壳配桔梗15五积散五积散治五般积,二陈平胃痰食驱。

三物枳桔调血气,麻桂姜芷散寒郁、解表温中除积,祛痰消痞调经16关尺郁滑的阳痿,不是虚证,舌苔白,厚腻,怕冷,里有积表有寒中焦积滞五积散五积散关键点在于左右关部,左关郁舌下静脉曲张17寒邪隐伏较深郁里化热,用淫羊藿扣子七透伏热。

18左寸关上逆不降,属于气夹痰火,枇杷叶主之。

19命门火弱,出现阳痿腰冷脉无神用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20白癜风验方白芷10白蒺藜10红景天5鸡血藤15黄芪30党参30外洗;鸡血藤50桂枝12川芎20白蒺藜30沙宛子21下乳方;柴胡枳实枳壳香附玄参当归白芍黄芪王不留行穿山甲【可用鳖甲皂角刺代替】通草。

22小儿咳嗽,舌苔水滑根白腻为体表有风寒体内有疳积柴胡桂枝汤打底,加细辛入寸,加山楂鸡屎藤等消食之品入关,小茴香入尺23逍遥散疏肝散郁发现子盗母气,病人腰酸腿软者,男加桑葚,女加女贞子,右关板结重加白术24睾丸痛,虚则治肾,实则治肝,五核汤。

任之堂余浩一堂脉法课笔记

任之堂余浩一堂脉法课笔记

诊脉的目的
确定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凡诊脉,先知其常。

左升后降,后升前降。

左手号督脉(督脉的上中下部对应寸关尺),右手号任脉。

如号任脉觉气往上冲,则患者会有反酸,呕吐之病像。

五行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1.阴虚,阳大阴小,需解表
2.阳虚,阴大阳小,需扶阳
3.脱阳,浮脉,大汗淋漓临死之兆。

4.绝症或脱症,或进入骨髓很深。

脉势分上跃或下陷。

桔梗升,桔壳降。

病例,阳气在上,脖子不舒服,头重脚轻,腰酸腿软。

恶心,反酸,咽喉不舒服。

月经不调。

清阳不升,头昏;该降的降不下去,整个阴阳逆行,腿脚也没劲,冬天手脚冰凉,浑身无力。

姜桂附汤,升阳。

同时舒肝降胃,枇杷叶,半夏降,柴胡升肝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ﻫ理论分析: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
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
ﻫ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何脏何腑何经之病变。
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 ﻫﻫ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
ﻫ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
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ﻫ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ﻫ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ﻫ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或问:寸口肺经脉何以决脏腑?
答曰:这好比西医听虚里而辨心脏之疾病。肺既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之疾患有其感应(好比尔家之用电器短路或功率过大,而输电站有感应一般).ﻫ取寸口原因有二:ﻫ其一,肺经循此处而表浅便于可以感应;
其二,与脉之相依,影响脉之形态。ﻫ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而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ﻫ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ﻫ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棉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ﻫ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ﻫ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ﻫ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ﻫ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个人体会修炼此步法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ﻫﻫ祖训:
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本功
ﻫ脉法炼习开始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
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余氏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ﻫ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ﻫ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ﻫ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
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
第四讲:脉象之首脉——郁脉
ﻫ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ﻫ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
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
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ﻫ
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ﻫﻫ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ﻫﻫ左手:ﻫ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ﻫ(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ﻫ(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ﻫ尺部为肾阴
(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ﻫ右手:ﻫ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ﻫ(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ﻫ
ﻫ左寸出现郁脉心脏出现问题 或左侧头部出现问题
右寸出现郁脉肺脏出现问题 或 右侧头部出现问题
左关出现郁脉 肝胆出现问题
右关出现郁脉脾胃出现问题ﻫ左尺出现郁脉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
右尺出现郁脉右侧腰腿部、子宫或膀胱出现问题ﻫﻫ临证时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右手切病人左手脉。ﻫ
先总按,即同时切寸关尺三部脉象,找出郁脉,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
再分取,即对于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所患何疾病。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
ﻫ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ﻫ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ﻫ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ﻫﻫ贼有潜藏,病有伏邪。ﻫ
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 作者:
———————————————————————————————— 日期:

转:《任之堂主人 祖传脉学》
ﻫ前言:任之堂主人,1975年出生,5岁即随太爷学医,而成一代儒医,为现代传统中医之年轻楚翘;其脉学精准,医理雄厚,中医大学毕业后辗转在老家开业,名噪遐迩。其脉学独树一帜,超出教材远矣。现介绍其脉学如下,望对铁杆中医有所帮助。ﻫ
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ﻫ(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ﻫ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
(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ﻫﻫ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ﻫ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
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或问:肺为气之源动力何以为凭?
答曰:《内经》:“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此以呼吸定心之动率。ﻫ“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之,共得八百一十丈。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此乃肺主气,为气之源动力,明鉴也。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