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宗教学》试题
宗教学考研试题

宗教学考研试题中国宗教史是研究中国宗教的历史和宗教理论的专著。
该部分涉及中国近代宗教历史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近代宗教学研究的主要论著是()[1]。
近代宗教学之创始:()认为民族宗教有共同之根性()《中国宗教通史》(3卷)[2]。
()主张民族宗教有共同之根性:()《中国宗教通史》(3卷)《中国宗教通史》(4卷)《中国宗教通史讲义》(5卷)。
()认为人类社会有共同的宗教学、宗教、道德与法律。
()强调民族宗教自身特点与文化特点相统一。
()反对“异端邪说”。
()主张各民族、各个宗教均应“以各民族语言文字为工具”[3]。
一、考题类型1.论述题:对于中国近代宗教学的论述,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宗教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论述题的内容有:宗教学产生于何时代?宗教学产生的意义及其发展过程等等。
2.简答题:中国近代宗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近代宗教学理论的影响[1]、中国古代宗教思想及其变化[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宗教理论及现状[3]、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4]、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概论[5]。
3.论述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学的关系问题[6]、对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及发展演变[7]、如何看待新时期中国宗教研究的现状[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学学科的关系(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宗学习理论及现状[10]、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贯彻执行中对宗学者权利保障[1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宗教学发展动态[12]、宗教学制度、中国近代宗上课程(含讲义)等内容。
4.简答题:《宗教学概论》作者和观点[13]、()等内容。
5.论述题:新时期下宗教学所应该具有哪些特征?二、历年试题阅读资料,完成本题。
中国道教概述。
在世界古代宗教中,我国已形成三大流派:道教(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藏传佛教。
“三教”是道教中主要的两大流派的简称。
填空题

宗教学基础考试题目一.填空题(100道)1.爱德华·泰勒给宗教所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
2.1885年,罗伯特森·史密斯在其研究阿拉伯人和闪族人的宗教的著作中主张是一切宗教的起源。
3.弗雷泽在《金枝》第二版中系统论述人类理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即、宗教、。
4.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的特性。
5.宗教学这门学科问世的标志,宗教学的开山之作是。
6. 宗教现象学的现代发展以为标志。
7.“原始宗教”和“无文字民族的宗教”的研究主要以、的方法。
8,1979年全国宗教学研究规划会议将和学科并立。
9.佛教以佛陀所说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意指。
10.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的信仰层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的信仰系统。
11.爱德华泰勒认为,一切宗教,不管是发展层次较高的种族的宗教,还是发展层次较低的种族的宗教,它的最深层、最根本的根据是对“”或“”的信仰。
12.宗教构成一切文化的内部意义,宗教是文化的,文化是宗教的。
13.当人们把异己力量表象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时候,也就伴生了对这种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感、和。
14.宗教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揭示宗教的规律的科学。
15.宗教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消除了原始宗教信仰上的,而使宗教成为以宗教组织为基础的宗教。
16.吕大吉先生指出的宗教的内在因素有两个部分:1.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宗教的外在因素有两个部分:1. ;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17.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从古猿中的支系逐步进化至今,大约经历了早期猿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18.1856年在德国杜赛尔多利夫尼安德尔河区域附近洞穴中所发现的遗骸。
19. 年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存有葬礼的遗迹,遗骸周围撒有含赤铜矿的红色粉末。
20.红色象征着、和。
21. 是宗教学的有关宗教起源问题的第一种理论。
宗教学复习题

宗教学复习题复习题一:宗教学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伊斯兰教的五支柱?A. 信仰真主B. 午夜礼拜C. 斋戒D. 朝觐2. 佛教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印度B. 中国C. 日本D. 泰国3.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A. 杨市君B. 老子C. 庄子D. 花山君4. 印度教的最高神是谁?A. 佛陀B. 太阳神C. 梵天D. 神女帕尔瓦蒂5. 犹太教的圣经称为什么?A. 《圣经》B. 《古兰经》C. 《托拉》D. 《梵经》二、填空题1. 基督教的始祖是_____________。
2. 伊斯兰教最高权威机构是_____________。
3. 佛教徒所皈依的三宝是佛、法、_________。
4. 印度教的最重要的教典是_____________。
5. 犹太教的圣城是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基督教的创始人和基督教的信仰核心。
2. 伊斯兰教的五支柱是指哪些内容?请详细解释每个支柱的含义。
3.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什么?请说明佛教的三个基本修行方法。
4. 印度教中的轮回转世是什么概念?请解释轮回转世的原理和目的。
5. 犹太教的信仰体系有哪些特点?它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处?四、论述题请从宗教学的角度,谈谈宗教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总结:通过对宗教学的复习题的回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宗教的教义、信仰核心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了解宗教可以增加我们对世界各地文化的认知,促进不同信仰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尊重。
宗教学考试试题库

宗教学期末考试试题库一、填空题(每空分)1.宗教的基本要素包括()、()、()、()。
2.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己经产生了关于灵魂不随人死而灭的死后生活的观念。
3.(灵魂)观念是一切宗教观念中最基本的观念之一.4.氏族神崇拜的主要类型:(图腾)崇拜和(祖先神)崇拜。
5.神性的具体表现为(“天命”)和(“神迹”)。
6.宗教经验的“超验对象”是(主观)观念的对象化。
7.巫术的结构要素(巫师)、(咒语)、(仪式)、(情境)。
8.献祭按照供奉食物的不同性质分为(素)祭、(荤)祭和(人)祭。
9.祈祷行为包括四种方式(口诵)、(口祷)、(手祷)、(示敬)。
10.宗教组织具有(宗教)性质和(社会)性质。
11.宗教组织的核心是(僧侣)。
12.宗教修行的组织模式(个人隐修)、(寺院修道)、(托钵僧及修会)。
二、解释概念(每题分)1.宗教学2.宗教3.灵魂4.神灵5.图腾崇拜6.神性7.天命8.神迹9.宗教经验10.宗教行为11.巫术12.宗教禁忌13.献祭14.祈祷15.宗教组织16.宗教制度17.宗教礼仪18.僧侣19.宗教信条20.宗教教义21.自然神三、简答题(每题分)1.宗教的基本要素?2.宗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3.神迹与奇迹的比较? 4.神迹的意义 5.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比较?6.巫术的性质?7.巫术的起源?8.巫术的结构要素?9.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巫术功能的观点?10.宗教禁忌与世俗禁忌的区别?11.禁忌与巫术的关系?1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祈祷与献祭有什么功能?13.如何理解宗教组织的宗教性质?14僧侣的作用?15.教义的功能?16.宗教礼仪的功能?17.如何理解氏族神观念与氏族制度的关系?四、简述题(每题分)1.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2.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3.宗教情感的原因分析?4.弗雷泽关于巫术功能的观点?5.宗教禁忌的种类?(按被视为神圣事物的种类划分)6.祈祷行为的四种方式?7.宗教修行的目的?8.灵魂观念产生的原因?9.如何理解恩格斯对于宗教的定义?10.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本质论是什么? 11.如何理解宗教学的人文性质?12.图腾崇拜作为祖先崇拜的原始形式,在来源上与祖先崇拜有什么区别?13.职能神的特点?14.宗教修行的目的?五、论述题(分)1.宗教禁忌的功能?2.如何理解宗教组织的社会性质?3.如何理解宗教问题的重要性?4.如何理解宗教的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影?。
宗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

宗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宗教学问竞赛题库及答案(100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B)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熟识宗教问题供应了熟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A.主观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2.下列哪项不是宗教特殊简洁性的主要表现(B)A.国际性B.群众性C.民族性3.宗教熟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A)A.信仰主义B.感性C.理性4.宗教信仰自由受(B)爱惜,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A.政府B.宪法C.国家5.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都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C)的教育。
A.民族主义B.现实主义C.社会主义6.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B)A.基督教B道教C.佛教7.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其中包括(C)的宣扬教育。
A.宗教学问B.方法论C.无神论8.共产党员和(A)不能信仰宗教。
A.共青团员B.民主党派人士C.各族领导干部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党的政策是,父母信教等于子女信教。
B.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作出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
C.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中科学无神论的最早提出和提倡者。
10.除经政府(B)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进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
A.民政B.宗教事务C.文物11.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基本原则是(C)。
A.长期共存,相互监督B.相互敬重,相互信任C.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敬重12.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A)的支配。
A.外国力力B.公民组织C.个人思想13.《宗教事务条例》的立法宗旨是(C),维护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
A.爱惜公民合法权利B.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C.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14.宗教团体不得以(B)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
A.慈善活动名义B.自身名义C.社会名义15.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依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在(A)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参加宗教活动。
宗教学原理(厦门大学精品课)2-2

从儒教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的总体来看, 其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即便是现在, 儒教作为一个教团虽已不复存在,但是它 的诸种观念还发生着影响.因此,我们应 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的方法对其加以扬弃,为我们的现代 化建设服务.
本章重点难点
1.儒,儒家,儒学,儒教是几个既相互区别又 具有明显联系的概念.其中,儒指至迟于殷商之 前便已独立存在的一种以祭祀相礼为职业的特殊 群体;儒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的一个 学术派别;儒学是指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主流的代 称,它以先秦儒家思想为理论核心和基本阵地; 儒教是指封建社会的国教,它以儒学为理论核心, 依托国家政权而组织建立起来的与政治活动密切 相关的一种宗教.从某种角度上讲,儒家,儒学, 儒教三者往往是表现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并交 织在一起.
三,儒教的发展成熟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之间既相互 指责斗争,又相互吸收改进,表现出一种 复杂的关系.
,隋唐时期是三家在国家统一的状况下继 续吸收与融合.儒教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以 此为线索,可以分为儒学的深化,儒教制 度的构建以及儒生的培养与发挥作用三部 分.
任继愈先生说:"宋明儒教,是儒,释, 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它以儒家的封建伦理 纲常名教为中心,吸取了佛教,道教的一 些宗教修行方法,加上烦琐的思辩形式的 论证,形成了一个体系严密,规模宏大的 宗教神学结构.它即是宗教又是哲学,即 是政治准则又是道德规范.这四者的结合, 完整地构成了中国中世纪经院神学的基本 因素."
儒教定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围绕儒,儒家(儒生),儒 学,儒教以及国家(宗法)制度之间关系而展开的.儒家 学派的创立可以说和儒学的创立是同一个过程.我们知道, 早儒从事着祭祖祀神,相婚丧之礼的职业,自从儒家学派 建立之后,这一部分观念,知识,和技能被其承接过来, 构成了儒学的基本内容.儒家以此为基本阵地,吸取其他 相关思想,而后上层化,与政权相结合,便产生了儒教. 所以,儒教的建立过程,便同时是儒教与政权相结合的过 程.此时的国教已经具备了儒教的浓厚特征,与原先的原 生宗教已有很大的差别.其实,从原生宗教分离出来的不 仅有儒教,还有道教,民间宗教等等,也就是说,儒教不 能再是原先的原生宗教,故以儒教命名这一国教更为恰当.
大学生宗教知识测试卷及答案

大学生宗教知识测试卷及答案年级学号姓名专业班级精品文档二、多选题(每题3分,多选或少选没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上面的答题卡上)1.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他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
A. 自然根源B.认识根源C.社会根源D.心理根源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A. 信仰自由政策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鼓励和支持发展宗教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3.宗教信仰自由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包括:()。
A. 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注意尊重和保护多数信教群众的权利B. 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利C. 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多数信教群众的权利D. 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不信教群众的权利4.在宣传科学无神论的教育中,不要()。
A.在信教群众中挑起有神无神的争论B.宣传宗教存在的根源C. 违背宗教政策D.把宗教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5.下列()项外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的条件。
A.活动时间合法B.宗教活动内容合法C.主持活动的人员身份合法D.场所合法6.邪教所崇拜的是一个活着的、具有强烈()的教主A.功利目的B.政治目的C.崇尚自由D.爱国主义7.以下()属于封建迷信?A.相术B.追思C.拆字D.圆梦8.()属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或按宗教习惯在自己家里进行的正常的宗教活动?A.礼拜、祈祷B.拜佛、诵经C.讲道、受洗D.过宗教节日、私设聚点9.《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A.学校B.宗教C.教育D.邪教10.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传教活动。
A.在中国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职人员B.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宗教教徒C.散发宗教宣传品D.其他形式的传教活动。
三、简答题(第1题6分,第2题12分,第3题12分,第4题15分共45分)1.什么是宗教?2.为什么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3.在大学校园中,不允许进行宗教活动(神学院除外),其具体规定的“四严禁”、“两不得”指那些?4.如何识别邪教?精品文档大学生宗教知识测试卷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5 :B A C D A6-10 :A C D A B11-15:B D A A C16-20:B A D C D21-25:C A A D B二、多选题答案1.ABCD2.ABD3.BD4.ACD5.BCD6.AB7.ACD8.ABC9.BC 10.ABCD三、简答题答案1. 什么是宗教?马克思认为,宗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学概论试题

《宗教学概论》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1.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讨论宗教起源的第一人是______________。
他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探讨宗教起源时所运用的“幼儿-野蛮人类比法”不仅受到了穆勒的挑战,也受到了弗雷泽所倡导的“_______________”(一个首先由马雷特所提出的术语)的挑战。
2.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宗教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存在于原始人类的“_______________”能力之中;神的观念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力”加以“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宗教进步观和宗教发展观在宗教研究中的支派地位是在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问世之后才得以逐步确立的。
4.整个宗教的历史发展从一方面看,是一个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则又是一个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5.犹太教的主要经典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基本定型的《______________》和在拉比犹太教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__》。
前者共有24卷,它们构成了基督宗教的《圣经》中的《______________》部分。
6.基督论是基督宗教神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
传统的基督教神学通常将前者称为狭义的基督论,并且运用希腊哲学中的“_______________”概念来解释基督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而将后者称为_______________;但是现代神学家大都不同意这种划分。
7.《古兰经》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5项宗教义务(伊巴达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五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学试题(2014.6)
一、选择题(1题,共10分)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个方针在(E)正式写入党章总纲。
E.2007年党的十七大
F.2002年党的十六大
二、填空题(5小题,各8分,共40分)
1.《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3.《太上感应篇》: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4.《文昌帝君阴骘文》:(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5.《文昌帝君阴骘文》:(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三、翻译题(1题,共10分)翻译以下文字成白话文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所以“有”“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相互矛盾而促成,“长”“短”相互比较才能体现,“高”“下”相互对照才有分别,“音”“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后”彼此排列才有序。
因此有智慧的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导。
无为的法则就像天地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一样。
顺应变化而不横加干涉,有所建树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为世间立下了显著功勋却不自居其功。
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
四、论述题(1题,共20分)
根据你对宗教的理解,试对宗教定义作出界定,然后描述你观察到的一种或多种宗教现象,并进行分析,字数在600字以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