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 拔模斜度

合集下载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 拔模斜度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三章 拔模斜度

第三章拔模斜度之宇文皓月创作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沿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而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干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酿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成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分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此外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暗示(拜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取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容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CREO拔模斜度分析

CREO拔模斜度分析

做塑料件结构设计的朋友,经常要使用拔模命令为零件增加拔模角度以便于脱模,在Creo 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就是在拉伸特征中增加了“添加锥度”这个命令,这样可以很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该命令位于选项下滑菜单中,如图1。

图1最近在站内看到有同志写了个拔模相关的帖子,但是没过程,prt也是导出特征的那种。

今天我写一个,介绍下【拔模斜度】功能中的“根据拔模枢纽分割”拔模。

如图,以圆筒实体为例。

还可以自由选择枢纽两侧拔模。

最后给出了新旧版本的源文件(分别是creo3.0和proe5.0),供大家参考。

多说一句,推荐最新的creo3.0,曲面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增强!在下不才,如有没说明白的地方,请海涵~~拔模检测是为了确定模型内部的零件能否顺利从型腔中脱模,拔模检测必须要指定一个拔模角度和开模方向。

为了确定所选零件的曲面是否要进行拔模斜度的设置,系统会检测垂直于零件曲面的平面与开模方向之间的角度。

使用拔模检测可以确定模型内的零件是否适合拔模,以使模具或铸造零件能够顺利地抽取,而产品不会变形。

拔模检测是以用户定义的拔模角和拉出方向为检查依据。

另外,为了确定所选零件的曲面是否应该利用拔模来修改,系统也会自动检查垂直于零件曲面的平面和拉伸方向间的角度。

如果拔模检查以一侧为准,那么被完全拔模的曲面就会以洋红色显示。

如果拔模检查以两侧为准,那么一侧就会显示洋红色,另一侧就会显示蓝色,系统也以一个颜色范围显示零件表面的实际拔模斜度与指定值之间的差异。

拔模检测涉及到的命令按钮及其功能介绍如下:进入模具模块设计工作环境后,选取中选项卡“分析”->“模具分析”命令,弹出如图1所示的“模具分析”对话框,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取“拔模检测”。

图1(1)曲面:定义要进行拔模检测的曲面,其类型说明如下:1)零件:选取一个零件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2)曲面:选取一个曲面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3)面组:选取一个面组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4)所有曲面:选取一个零件或组件作为要检测的曲面。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
拔模斜度(TonnageAngle)是用来测量注塑件表面弯曲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是用来衡量塑料件表面形状精度的重要指标,将涉及到内部及外缘几何公差的检测。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测量注塑件表面形状的一种量化方法,其可以用来评估塑料件的表面形状精度。

这种斜度计算是通过三角函数进行测量的,它以角度度量表面弯曲。

拔模计算公式:
斜度= arcsin(参考点深度-基准点深度/中心点处到基准点的距离)
其中深度是指从表面整平部分开始到最低点的深度,参照点是指在表面斜面处取定量点,中心点是指从基准点到拔模设备中心点的距离。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与塑料件的质量直接相关,而不良的拔模斜度可能会导致表面粗糙或外观不佳。

因此,在使用该计算公式进行拔模斜度测量时,应该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计算,并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还应该注意实际测量环境,包括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等条件。

拔模斜度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于检查固定件尺寸的准确性,是固定件尺寸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

使用这种公式,可以计算塑料件表面形状,并确定是否符合固定件尺寸要求。

如果测量结果低于或者
高于规定的尺寸要求,则可以通过观察表面形状,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

因此,拔模斜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用于测量塑料件表面弯曲程度,也可以用于检查固定件尺寸的准确性,为塑料件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塑胶件拔模角度如何选择设计

塑胶件拔模角度如何选择设计

脱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对模塑产品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有一定量的脱模斜度,以便产品从模具中顺利脱出。

塑件设计之拔模角度确定脱模斜度的大小一般以0.5°~1°居多。

具体选择脱模斜度注意以下几点:⑴、塑件表面是光面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收缩率小的,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如0.5°。

⑵、较高、较大的尺寸,根据实际计算取较小的脱模斜度。

⑶、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⑷、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⑸、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

一般情况下,PS料脱模斜度应不少于2.5°~3°,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不小于1.5°~2°。

⑹、带皮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根据具体情况取2°~5°的脱模斜度,视具体的皮纹深度而定。

皮纹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

⑺、结构设计成对插时,插穿面斜度一般为1°~3°。

⑻、取斜度的方向,一般内孔以小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扩大方向取得,外形以大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缩小方向取得。

⑼、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公差范围内。

⑽、外壳面脱模斜度大于等于3°。

除外壳面外,壳体其余特征的脱模斜度以1°为标准脱模斜度。

特别的也可以按照下面的原则来取:低于3mm高的加强筋的脱模斜度取0.5°,3~5mm取1°,其余取1.5°;低于3mm高的腔体的脱模斜度取0.5°,3~5mm取1°,其余取1.5°。

tpr拔模斜度

tpr拔模斜度

tpr拔模斜度TPR拔模斜度指的是塑料注塑件从模具中脱模的程度。

它是影响塑料件尺寸、表面质量、外观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在塑料注塑过程中,脱模斜度可能会引起许多问题,如高端产品的凸起或缺陷。

因此,避免脱模斜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TPR拔模斜度是通过测量注塑件顶部和底部的高度来确定的。

由于模具和注塑过程的不同,脱模斜度会有所不同。

通常,TPR拔模斜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需要采取措施纠正问题。

脱模斜度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1. 模具设计不合理如果模具的设计不合理,例如增加拔模力或更改模具角度,可能会导致脱模斜度问题。

2. 注塑参数设置错误注塑参数设置错误也可能导致脱模斜度。

例如,注塑温度过高或压力过低都可能导致脱模斜度。

3. 材料选择不当如果选择的注塑材料硬度不足或不够强度,也可能导致脱模斜度问题。

针对脱模斜度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改善模具设计通过合理的模具设计和调整模具角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脱模斜度问题。

2. 优化注塑参数设定正确的注塑参数设定可以减少脱模斜度,如调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3. 更换合适的注塑材料如果选择硬度和强度适合的注塑材料,也能有效地减少脱模斜度问题。

4. 加强模具维护定期进行模具维护,及时更换模具配件,以确保模具的完好无损,有助于减少脱模斜度问题出现。

总之,TPR拔模斜度是影响塑料注塑产品品质的重要参数,我们在注塑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通过合理的模具设计、调整注塑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强模具维护等多重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脱模斜度问题,从而保证注塑产品的品质。

结构斜度和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和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和拔模斜度是在注塑成型工艺中使用的两个术语。

结构斜度(Draft angle):结构斜度是指产品侧面相对于垂直于模具开合方向的倾斜角度。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结构斜度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产品的脱模性能。

合适的结构斜度可以使得产品容易从模具中脱模,减少因摩擦而对产品造成的损坏。

一般来说,结构斜度应该大于零度,常见的推荐值为1到3度。

具体的结构斜度取决于产品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以及模具的设计。

拔模斜度(Core pulling angle):拔模斜度是指模具中用于脱模的可动构件相对于模具开合方向的倾斜角度。

拔模斜度通常被用来脱模带有侧壁或复杂结构的产品。

通过合适的拔模斜度设计,可以使可动构件在模具开合过程中顺利脱离产品,确保产品的完整脱模。

拔模斜度的大小也取决于产品的形状和模具的设计要求,通常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模拟和验证。

总而言之,结构斜度和拔模斜度是注塑成型工艺中用于提高脱模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过程中,合适的斜度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产品损坏的风险。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拔模斜度
基本设计守则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3.1拔模斜度确定要点
(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一般应用边0.5°至1°就足够。

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出模角可接近至零。

有纹路的侧面需每深0.025mm(0.001 in)增加1°出模角。

正确的出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

LCP
因为液晶共聚物有高的模数和低的延展性,倒扣的设计应要避免。

在所有的筋、壁边、支柱等凸出膠位以上的地方均要有最小0.2-0.5°的出模角。

若壁边比较深或没有磨光表面和有蚀纹等则有需要加额外的0.5-1.5°以上。

PBT
若部件表面光洁度好,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

经蚀纹处理过的表面,每增加0.03mm (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大1°脱模角。

PC
脱模角是在部件的任何一边或凸起的地方要有的,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地方。

一般光滑的表面1.5°至2°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

PET
塑胶成品的筋,支柱边壁、流道壁等,如其脱模角能够达到0.5°就已经足够。

PS
0.5°的脱模角是极细的,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于脱离模腔。

无论如何,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

若部件有蚀纹的话,如皮革纹的深度,每深0.025mm就多加1°脱模角。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
当H ≤50mm 时,S/H=1/30~1/50
当50<H ≤100mm 时,S/H ≤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
当格子的间距P ≤4mm 时,拔模斜度α=1/10P 。

格子C 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 超过8mm ,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
)200/1~500/1(2arctg H
B A arctg =-=α A=(1.0~1.8)T mm ;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
)100/1~150/1(2arctg H B A arctg =-=α A=(1.0~1.8)T mm ;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
)20/1~30/1(2'arctg H
D D arctg =-=α 高凸台制品(H >30mm )的拔模斜度:
型芯:)30/1~50/1(2'arctg H
d d arctg
=-=α 型腔:)50/1~100/1(2'arctg H D D arctg =-=α 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
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小于最小拔模斜度,以防止制品留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