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局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合集下载

智慧海事联动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海事联动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海事联动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海事联动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海事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多种感知设备、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智能决策模型等,实现对海事活动的全面监控、精确定位、有效管理和及时响应,以提升海事领域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一、系统架构智慧海事联动系统的架构包括感知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智能决策层和应用层五个部分。

1. 感知层:部署多种感知设备,如雷达、卫星、无人航空飞行器、智能摄像头等,实时监测海事活动的位置、速度、航迹、载货情况等。

2. 数据存储层:使用云技术架设数据存储平台,对感知层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包括海图数据、海事船舶数据、海上天气数据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海事船舶行为识别、航道规划、海事风险评估等,以提供决策支持。

4. 智能决策层:基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构建智能决策模型,提供海事安全预警、事故应急决策等服务,保障航行安全。

5. 应用层:将系统的功能与服务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包括监控控制中心、移动端应用等,方便相关人员获取信息和进行操作。

二、系统模块及功能1. 目标识别与追踪模块:通过雷达、卫星等感知设备,识别海上船舶及相关目标,并通过跟踪算法实现对目标的实时追踪。

2. 航道规划与导航模块:基于航线规划算法,结合海上天气、海底地形等数据,提供船舶安全导航的最佳航线规划策略。

3. 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块: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海事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预警与建议。

4. 事故应急决策模块:根据海事事故类型、危险系数等信息,提供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包括人员调配、资源调配等。

5. 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制定参考。

6. 监控控制中心模块:建设一个统一的监控控制中心,实时监测海事活动、调度船舶资源、协调航行安全等。

7. 移动端应用模块:开发移动端应用,为海事工作者提供实时的航行信息、天气情况、风险提示等,方便工作人员跟踪和操作。

海事指挥中心工作制度范本

海事指挥中心工作制度范本

海事指挥中心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本着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提高海事服务效率的原则,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海事指挥中心是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海事执法力量,处理水上交通事故,维护水上交通秩序的机构。

第三条海事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组织结构第四条海事指挥中心设有一个指挥长、若干名副指挥长和工作人员。

指挥长由海事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由海事局副局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五条海事指挥中心设立以下职能部门:1. 情报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水上交通信息,为指挥中心决策提供依据。

2. 指挥调度部:负责调度海事执法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工作。

3. 应急反应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处理突发事件。

4. 船舶监控部:负责对航行船舶进行实时监控,掌握船舶动态。

5. 通信联络部:负责海事通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证通信畅通。

三、工作职责第六条指挥长的职责:1. 领导海事指挥中心的工作,组织实施海事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计划。

2. 负责水上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

3. 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处理水上交通事故。

4. 定期检查海事指挥中心的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条副指挥长的职责:1. 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指挥长不在时,受委托行使指挥长职权。

2. 负责指挥中心的某一特定方面的工作。

3. 指导下属部门的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八条各部门的职责:1. 情报信息部: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水上交通信息,为指挥中心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对外发布水上交通信息。

2. 指挥调度部:根据水上交通情况,合理调度海事执法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处理水上交通事故;负责海事执法力量的培训和考核。

3. 应急反应部: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处理突发事件;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4. 船舶监控部:对航行船舶进行实时监控,掌握船舶动态;负责船舶航行安全信息的发布。

5. 通信联络部:建设和维护海事通信设施,保证通信畅通;负责通信设备的培训和操作。

指挥中心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方案1.1 系统概述为方便控制设备,需要建设一套集中控制系统。

本系统遵循“功能强大、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经济实惠、集成性高、兼容性和扩展升级性强、体现设计方案精神”的原则及要求,编写本设计方案。

集中控制系统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系统最高控制层,对其稳定性有非常特殊的要求,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优质产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配置,将对整个系统的构建与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后,形成一套整体的多媒体系统,轻松实现对投影显示系统、音频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灯光环境、窗帘等设备进行全面、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实现各子系统的独立操作或模式化操作。

1.2 需求分析新指挥中心系统建成后,设备繁多、控制复杂、操作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建设一套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大屏幕相关控制、音频系统相关控制、灯光、窗帘相关控制等。

1.3 总体设计采用一个ITAV的5.7寸触摸屏ITCW57控制厅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包括控制投影机开关、屏幕升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以及会场内的灯光照明、系统调光、音量调节等。

简单明确的中文界面,只需用手轻触触摸屏上相应的界面,系统就会自动帮你实现你所想做的功能。

采用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

所有音、视频信号通过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ITAV的矩阵切换器进行选择。

1.4 设计说明1.1.1 控制系统的应用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室,智能化程度在不断的提高,虽然会议室因功能不同而产生了配套设备的差异,但总的来说,现在的智能会议室配套设备一般都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来实现对会议室周边设备的集中控制。

在会议室工程中,中央控制系统的身份就相当于会议室配套设备的“总管”、“沟通桥梁”,现代化的会议系统产品,在功能设计上,一直以围绕着中控系统来展开,除了满足一般会议系统的功能,保证会议系统的高性能、高品质外,特别强调“摄像跟踪功能”和“会议系统+中控系统完美搭配”,也就是说在功能上与中控系统进行完美的整合。

2023-指挥中心具体系统设计方案V1-1

2023-指挥中心具体系统设计方案V1-1

指挥中心具体系统设计方案V1指挥中心具体系统设计方案V1是一份极具重要性的设计文档。

它为建立一个先进且高效的指挥中心提供了指引和框架。

它包含了建立这个系统所需的所有组成部分和步骤,是实现一个成功指挥中心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围绕着这份设计文档,给出一个详细的指挥中心具体系统设计方案V1。

第一步:需求收集和分析首先,仔细收集并分析实现指挥中心所需的各种需求。

收集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

此外,需求收集和分析阶段也需要定义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据来源、呈现方式和数据管理等方面。

第二步:系统设计在这一阶段,将考虑系统设计的所有组成部分。

这包括建立系统的物理和逻辑架构,和设计和编写必要的软件程序。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指挥中心的所有需求,并相应地制定系统设计安排。

第三步:系统编写和测试在系统设计完毕之后,开始编写必要的软件程序,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这一阶段需要严密地遵循系统设计方案V1,以确保软件程序同时满足所有需求。

第四步:系统集成和测试在完成软件程序的编写和测试之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

这一步是实现指挥中心的关键。

因为在集成和测试阶段,将所有的组件装配在一起并验证其正确性。

这一步要求高度的技术水平和技能,并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的指导。

第五步:系统部署和维护部署是指挥中心建立完成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包括处理硬件的安装和配置问题,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而维护则是保证系统持续高效运转的重要工作。

维护还需提供技术支持、软件升级和硬件维护等方面。

必须明确合适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确保对系统的长期监督和改进。

综上所述,如上述五步,是指挥中心具体系统设计方案V1的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将确保核心功能的稳定运行,并使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本文结束)。

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一、方案目的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方便指挥中心的统一管理,本公司计划引
入一种新的指挥中心系统。

二、方案内容
新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
1. 指挥调度模块:包括协调管理、应急救援等功能。

2. 基础平台模块:包括基础设施、人员管理、应用服务、网络
与通讯等功能。

3. 数据中心模块: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等功能。

三、实现途径
引入新的指挥中心系统需要以下步骤:
1. 了解现有的指挥中心系统,明确新系统的需求。

2. 选定合适的软件,进行定制化开发或者购买。

3. 进行新系统的测试和试运行。

4. 逐步推广使用,实现全面覆盖。

四、预期效果
1. 提高指挥中心的效率,支持更快速、更精准的决策。

2. 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数据泄漏和丢失。

五、注意事项
1. 在引入新系统的过程中,要做好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2. 与时俱进,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3. 在使用新系统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引入新的指挥中心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和保障数据安全。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培训、维护和合法合规等问题。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_50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_50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1.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概述1.1.需求分析为了提高我国海事应急指挥综合水平,保护海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实践"三精两关键",即"精良的装备、精干的队伍、精湛的技术,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和"三个海事",即"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建成具有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集水上安全监控、海上搜救决策、信息分析处理等为一体的组织、协调、指挥中心,努力提高搜救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交通部海事局在2007年1月启动了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试点工程的建设,率先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山东、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深圳、烟台海上搜救分中心建设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工程的总体目标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对险情进行快速、有效救助为出发点,实现应急指挥数据综合查询,搜救行动辅助决策,搜救力量联动指挥,改善、提升海事应急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次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范围上覆盖中国MRCC、上海MRCC、深圳MRSC、山东MRCC、烟台MRSC,建设内容涉及网络、通信、数据库、VTS、AIS、电子海图、搜救模型等。

通过对海事系统现有信息资源和通信资源的整合,在应急指挥数据库和电子海图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海上落水人员漂移等数学模型,初步建立以实现人命救助的辅助指挥、应急预案的应用管理为重点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

中国交通部海事局应急指挥辅助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业务功能需求:1.通过应用集成平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实现海事应急信息综合查询。

2.通过建立海上落水人员漂移模型等数学模型,开发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初步实现海上人命救助等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功能。

3.初步建立应急指挥综合调度平台,实现中国MRCC与各地MRCC、救助船舶、遇险船舶、协调单位间的通信。

海事局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海事局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某海事局信息网络及配套设施工程解决方案(包一:搜救决策和指挥系统)一、综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各地政府、企业、社会服务行业对图像、文字、声音语言信息的交流已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阶段。

过去,单一的会议交流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需要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更多的信息了解(本地或远程的图像、文字、活动视频及相关声音、语言等),需要在会议过程中交流更多的意见(本地或远端的多方发言、讨论等),需要在会议过程中调动更多的交流手段并且采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方式。

智能化数字音视频会议系统,将传统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信息手段融为一体,为应对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需求而服务的新一代智能化会议系统。

本着从满足业主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严格遵循“投资合理、统一规划、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我们将立足于建设高度集成化的会议系统,以公司多年积累的会议系统工程经验和业界出众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一个先进的、合理的、高性价比的、完整全面的总体解决方案,力求使系统既能满足用户目前的应用需求,又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使某海事局指挥中心的会议系统功能迅速适应和领导未来的变化。

方案将国内先进的28块60寸DLP背投组成显示技术、信号切换技术、扩声系统、数字会议发言系统(手拉手)、中央集中控制系统等的众多实际应用功能综合为一体,充分考虑了指挥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互联需要,可和未来指挥所通信系统有机融合,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多媒体信息综合显示、会议管理平台,满足指挥中心调度的各种显示需要。

本次建设整体建设目标是打造精品信息网络工程,构建先进的网络化业务平台,以协同办公为核心,整合多种信息服务,将信息查询、个人事务、部门业务管理、决策支持融为一体,对海事局的日常办公进行综合管理,使海事局的各类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实现海创建一个安全、环保、舒适、节能、实用的智能化办公环境,全面建设一个高信息化水平的某海事局,为更好的保障水域交通安全奠定基础。

指挥中心工程系统方案

指挥中心工程系统方案

指挥中心工程系统方案
一、概况
指挥中心工程系统作为一种应用实施系统,重点结合参与系统开发的
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就指挥中心工程系统的应用实施提出了“指挥中
心工程系统方案”进行设计实施。

该方案通过系统架构、硬件系统、系统
操作及安全运行等方面,确定了指挥中心工程系统的实施内容和规范要求,从而实现指挥中心工程的有效运行。

二、指挥中心工程系统方案设计
1、系统架构
指挥中心工程系统主要由操作终端、数据处理系统、场景显示系统、
视频管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安防系统等构成,这些系统共同组成指挥
中心工程系统系统,形成中心工程系统的完整架构,进一步实现指挥中心
工程的有效管理。

(1)操作终端:操作终端主要由主操作终端、备份终端、附属操作
终端等组成,操作终端主要用于输入操作指令;
(2)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是指挥中心工程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主机、网络子系统、存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组成,是接收外部信息
和发出内部指令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海事局信息网络及配套设施工程解决方案(包一:搜救决策和指挥系统)一、综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各地政府、企业、社会服务行业对图像、文字、声音语言信息的交流已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阶段。

过去,单一的会议交流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需要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更多的信息了解(本地或远程的图像、文字、活动视频及相关声音、语言等),需要在会议过程中交流更多的意见(本地或远端的多方发言、讨论等),需要在会议过程中调动更多的交流手段并且采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方式。

智能化数字音视频会议系统,将传统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信息手段融为一体,为应对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需求而服务的新一代智能化会议系统。

本着从满足业主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严格遵循“投资合理、统一规划、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我们将立足于建设高度集成化的会议系统,以公司多年积累的会议系统工程经验和业界出众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一个先进的、合理的、高性价比的、完整全面的总体解决方案,力求使系统既能满足用户目前的应用需求,又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使某海事局指挥中心的会议系统功能迅速适应和领导未来的变化。

方案将国内先进的28块60寸DLP背投组成显示技术、信号切换技术、扩声系统、数字会议发言系统(手拉手)、中央集中控制系统等的众多实际应用功能综合为一体,充分考虑了指挥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互联需要,可和未来指挥所通信系统有机融合,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多媒体信息综合显示、会议管理平台,满足指挥中心调度的各种显示需要。

本次建设整体建设目标是打造精品信息网络工程,构建先进的网络化业务平台,以协同办公为核心,整合多种信息服务,将信息查询、个人事务、部门业务管理、决策支持融为一体,对海事局的日常办公进行综合管理,使海事局的各类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实现海创建一个安全、环保、舒适、节能、实用的智能化办公环境,全面建设一个高信息化水平的某海事局,为更好的保障水域交通安全奠定基础。

1、指挥中心系统的设计目标1.1、应急指挥功能1)实现紧急情况的收集、显示、上报功能。

即在指挥中心内能通过网络传输和其他通信方式实时接收、显示、上报紧急情况的现场文字、图片、语言信息,并能通过终端服务器和显示屏随时调阅紧急情况子系统的文字、图片信息。

2)实现远程指挥功能。

在执行突发任务时,可依托网络,运用语言、文字、图片信息迅速实现对各个子系统和现场实时远程指挥。

3)实现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

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以及其它相关软件,迅速查询,显示警力部署状况,进行战术计算,为拟制处置预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二、设计思想1)以指挥中心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大屏幕监控及显示、指挥调度为核心,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精度、管理力度;2)基于开放式技术,提供系统在容量、功能等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保护投资;3)模块化支持业务功能变化的升级;4)高可靠性,具备极高的处理容错能力和平台容错设计,并能保证数据安全;5)先进、实用、成熟的管理系统;6)人性化的、方便简易的操作界面。

2.1、指挥中心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1)可靠性:系统运行要建立在坚实的软件、硬件基础上,这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管理软件与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应有比较明确的接口规范。

应用系统要经过反复测试,有较强的容错能力,确保可靠运行;2)实用性:软件开发要依据指挥中心的具体工作需要,必须符合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3)可扩展性:系统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要求系统能够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有足够的扩展升级的余地;4)先进性:让指挥人员能够在搜救决策与指挥系统接到报警后,可在本地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直观地获取现场视频图像、经纬度、水文气象、船舶信息等信息;通过语音调度救决策与指挥系统召开视频会议,供领导进行指挥调度。

大屏幕上可显示多方画面,使领导全方位掌握搜救工作的进展及搜救效果。

2.2、相关技术标准及依据●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GB/D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CC——中国产品强制认证标准●《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生产和服务》(GB/T1900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2000)●RoHS——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大屏幕拼接显示墙技术规范及测量方法》(CVIALP ILSD01—2008)●《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95;●《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01-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 T14197-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92;●《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5055-1995广电部标);●《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会议系统及其音频性能要求》GB/T1538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6;●《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5-94;●《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94D801;●《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2.3、指挥中心系统的总体构成概述1):显示系统2):会商系统3):电子横幅显示4):摄像系统5):视频采集6):中控系统三、设计对象3.1、工程简介本次建设整体建设目标是打造精品信息网络工程,构建先进的网络化业务平台,以协同办公为核心,整合多种信息服务,将信息查询、个人事务、部门业务管理、决策支持融为一体,对海事局的日常办公进行综合管理,使海事局的各类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实现海事局内信息无缝流传与传递,提高海事的执行力、决策力和应变力,同时为某海事局员工创建一个安全、环保、舒适、节能、实用的智能化办公环境,全面建设一个高信息化水平的某海事局,为更好的保障水域交通安全奠定基础。

搜救决策与指挥系统主要用于海事应急救援工作,实现在紧急状态下多系统、多部门、多级别、多区域协同作战,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畅通;且兼顾值班、会商、视频会议、数字会议等功能。

搜救决策与指挥系统位于怡海楼九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其中指挥大厅面积约240平方米,值班室面积约45平米,会商区面积约90平米左右。

四、主要系统功能分述4.1 会议音响扩声系统4.1.1电声设备的组成音频环境的建立离不开电声设备,它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声源设备——指拾音设备、影音信号播放设备如:拾音话筒、CD、MD、DAT、DVD 等设备。

➢放大设备——指对经过调控设备混音输出、信号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后级功率放大设备,这里指专业功率放大器。

➢重放设备——指将经过后级功率放大器放大的音频信号进行电—声转换并释放表现出来人耳可懂的声频信号的设备,这里指音箱。

4.1.2扩声系统部分本多媒体会议系统,可以进行多种信号源的交流,如摄像球、手提电脑、DVD播放机等音视频同步信号都可以通过矩阵切换系统来完成视听同步控制,像中型的会议厅、指挥中心等音频环境都可以在此基础上随实际环境的不同进行增减扩充。

根据国家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标准,在空场稳态准峰值状态下的最大声压级a.语言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要≥90dB,b.语言和音乐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要达≥95dB; c.声场不均匀度要做到1.0kHz和4.0kHz时测量≤8dB;d.传声增益在0.125~4.0 kHz的平均值要≥-8dB;以上为国家标准我们的音频扩声系统一定要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体现系统的优异性能。

指挥室扩声系统的音响效果应能符合以上GYJ125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中的语言扩声一级标准演讲时应能达到语言清晰、无失真、声压余量充分、声场分布均匀、无声反馈啸叫,声像定位正确。

建筑声学上的缺陷,我们要能通过电声的方式予以补偿,因此扩声设备的质量必需是高质量的。

本方案选用的扬声器系统是著名品牌的专业音响RAX扬声器系统。

根据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在空场稳态准峰值状态下的最大声压级a.室内语言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要达90dB,b.室内语言和音乐扩声系统一级标准要达95dB;我们的系统按照a标准来进行设计。

扩声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清楚地传送会议时的语言信息,兼顾多媒体播放的高质量音乐扩声。

开会时,要求将清晰可懂的语音内容传输给听者。

在这场合声音的清晰可懂远比音质更重要,因此在系统设计方面我们将解决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作为语言扩声的首要原则。

整个系统追求频域宽、频响特性平直、失真小。

会议室的容积、混响时间决定于建筑结构以及所采用的装潢材料。

适当减少原建筑的混响时间,提高信噪比,减少声反射现象,校正长时间、长延迟和高声压级的特定反射声。

根据会议室的容积,我们估计总的混响时间最好控制在0.7~0.8s范围内。

而其他工作需由扩声系统来完成。

因为大多数现代扩声设备已能覆盖对语言可懂度起关键作用的频域。

我们选用扬声器时,首先要考虑扬声器的频响范围。

一般而言,人声基音音域为160Hz-350Hz,谐波范围为160Hz-4KHz,其中315 Hz-3KHz频段为人耳比较敏感区域。

我们所选择扬声器系统的频响范围应涵盖上述频段。

声场设备选型与系统组建针对本指挥场所实际使用功能,即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和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按照音响为主、建声为辅的原则,电声系统设计要与建筑声学设计紧密配合,使电声与建声完美结合,保证声音良好还原和再现,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多功能厅的音响系统设计思想、手段和方法要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设备要采用技术含量高、能够体现当前最新科技水平的产品。

音响系统包括音响设备和声场组成,主要包括声源和它周围的声环境,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的话筒,放大信号并对信号加工的设备、传输线,把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扬声器和听众区的声学环境。

而在该系统中,音响系统不仅要考虑会议系统的扩声还要兼顾和满足多媒体数码音源的还原和舞厅舞台等专业场所的对声场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1)它有非常强的现场性:音响一般要求音响时在现场实时调控设备,不允许音响师调音时出现一点差错,否则,有可能造成极不良的后果,故无论在音响系统的设计和现场调音时都要确保正常运行。

(2)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音响系统声音变化大,意外情况多,在调音时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功率放大器或音箱的烧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系统设计和调音时还要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设备烧毁情况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