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gorq (Cm C p ) gp Rb Cw
经济合理剥采比不依赖于境界的大小和几何 形状, 只依赖于回收率与成本、价格等技术经济参数,其 值可以通过市场与成本分析得出。
2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剥采比的概念 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的其它方法 基本原理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原则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最终开采境界的审核
2.1 剥采比的概念
境界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增加单位深度后所
引起岩石增量与矿石增量之比,也称为瞬间剥 采比。 平均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境界内总的岩石量 与总的矿石量之比。 生产剥采比:是指露天矿某一生产时期内所剥 离的岩石量与所采的矿石量之比。 分层剥采比:是指露天开采境界内某一水平分 层的岩石量与矿石量之比。
2.2 经济合理剥采比确定的其它方法
原矿成本比较法 价格法 金属成本比较法 储量盈利比较法
原矿成本比较法
用原矿作为计算的基础,使露天开采出来的原矿成本等于地 下开采成本。
n jh
式中,a——露天开采的纯采矿成本(不包括剥离), 元/t; b——露天开采的剥离成本,元/m3; γ——矿石容重,t/m3; CD——地下开采的原矿成本,元/t。
根据对矿石的需要量和勘探程度确定境界
(C D a)
b
关键是正确选取CD、a和b值。在矿山设计中,这几个数 据一般以邻近地区类似矿山的成本指标为基础。 应用条件:露采和地采的回收率和贫化率差别不大时; 粗略计算时。
价格法
露天开采的单位产品成本不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东露天矿南帮(E6600-E9800)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东露天矿南帮(E6600-E9800)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杨占军;李焕忠【摘要】结合东露天矿原有地质资料,及物探资料的整理分析,建立了相关地质模型,通过南帮岩性和地质构造分布特征研究、岩石力学指标的重新确定、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和边坡变形破坏措施研究等工作,最后确定南帮最终开采境界.开采境界确定后预计多采煤炭337余万t,创直接经济效益11.31亿元,同时还保证了东露天矿南帮最终边坡的长期稳定.【期刊名称】《露天采矿技术》【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4页(P49-51,55)【关键词】开采境界;地质模型;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作者】杨占军;李焕忠【作者单位】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露天矿,辽宁,抚顺,113003;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露天矿,辽宁,抚顺,1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4.7+1东露天矿位于抚顺煤田的东部,矿坑东西长5.7 km,南北宽1.9 km,面积9.2 km2。
矿坑分东、西部2个采区,东区开采深度+40 m,西区开采深度-10 m。
现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7388万t(-280境界),油母页岩地质储量5.6亿t(-280境界),矿坑服务至2065年。
东露天矿田最早开采时间为1924年。
经过50年代、60年代、70年代、90年代多次兴建开发,目前已形成了走向长6 km、深20~40 m的矿坑。
油母页岩富矿和局部煤层露头已经被揭开,已形成多个富矿和剥离台阶。
东露天矿田位于抚顺煤田东部,向斜轴南翼,南老虎台与南龙风之上。
矿田为新生代老第三系内陆沼泽相沉积地层。
矿田内地层系统包括太古界鞍山群,下白垩统龙凤坎组、老第三系抚顺群和第四系。
本井田基底为元古界花岗片麻岩;白垩系地层上赋元古界基底之上,与第三系岩层直接呈不整合。
其中:下部无煤层为第三系的最下部岩层,本层上部为局部变质的绿色凝灰质砂岩及页岩,下部有杏仁状构造的玄武岩,该层上部即为下部煤层,此岩层岩石交替变化甚大,煤层不稳定,时常呈尖灭或凸镜体出现。
(完整版)露天开采程序

露天开采程序第一节概述最终开采境界是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可采储量的圈定,也是对开采终了时采场几何形态的预估。
那么,如何采出最终境界内的矿石和岩石则是露天开采程序问题。
简单地讲,露天开采是从地表开始逐层向下进行的,每一水平分层称为一个台阶。
一个台阶的开采使其下面的台阶被揭露出来,当揭露面积足够大时,就可开始下一个台阶的开采。
随着开采的进行,采场不断向下延伸和向外扩展,直至到达设计的最终境界。
每一台阶在其所在水平面上的任何方向均以同一台阶水平的最终境界为限。
推到最终境界线的台阶所组成的空间曲面称为最终边帮(或非工作帮)。
可以想象,最终边帮并不是一“光滑”的曲面,而是呈阶梯状的。
为了开采一个台阶并将采出的矿岩运出采场,需要在本台阶及其上部各台阶修筑至少一条具有一定坡度的运输通道,称为斜坡道或出入沟。
图15-1是一采场的水平投影与剖面示意图。
本章从台阶的几何参数入手较为详细地讨论露天开采中的掘沟、台阶推进、采场扩延、线路布置及台阶和工作面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第二节台阶几何要素一、基本概念图15-2是两个相邻台阶的局部剖面及其平面投影示意图。
台阶由坡顶面、坡底面和台阶坡面组成。
台阶常以其坡顶面水平和坡底面水平命名,例如图15-2中的上部台阶称为188 - 200米台阶。
台阶坡顶面和坡底面与台阶坡面的交线分别称为台阶的坡顶线和坡底线。
一个台阶的坡底面水平同时又是其下一个台阶的坡顶面水平。
台阶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台阶坡面角(α),台阶坡顶面与坡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台阶高度(H)。
从本台阶的坡顶线(本台阶外缘)到上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本台阶内缘)之间的距离称为台阶宽度(W)。
台阶是垂直方向上的最小开采单元,即台阶在其整个高度上是一次爆破、一次铲装的。
穿孔和装药作业在台阶的坡顶面水平进行,铲装和运输作业在台阶的坡底面水平进行。
二、台阶高度台阶高度是露天开采中最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
影响台阶高度的因素有生产规模、采装设备的作业技术规格以及对开采的选别性要求等。
白音文德尔格煤矿开采境界的确定

、
概 况
‘
。
白音文德尔格煤矿地处蒙古 国南部 , 为高原型丘 陵地貌 。该 矿 区位 于那 林 苏 海 含 煤 盆 地 的 西部 , 从 晚 二叠纪到早 中生代期间, 板块 内部发生 凹陷 , 在那林苏 海地区, 被认 为是 一个 前 陆 型沉 积 盆地 , 蒙 古 南 部 和 中 国北 部 出现 延伸 构造 和 沉积 。晚二 叠 纪 和 三叠 纪沉 积 物 大部 分来 自原 来 火 山弧 的上 升 区 域 , 在 地 表 风 化 作 用 的影响下 沉 积到 内陆 盆地 中 , 在 条 件温 暖 、 湿 润 的沼 泽地区, 如: 奥沃陶勒盖 、 察冈陶勒盖、 塔班陶勒盖等地 积 聚了 巨厚 的晚二叠 纪 的煤层 。 蒙古 南部 在 中生 代 侏 罗 纪一早 白垩 纪 燕 山期 , 地 层褶皱隆起 , 形成一系列 断陷盆地, 地壳收缩 , 地貌上 表现为山脉 , 盆地相问排列 , 在这一地 区许多正断层被 激活形成逆 向断层。控制 了露天煤矿 的出露 , 沿构造 方 向呈线 性 分 布 。之 后 , 在各 个 断 陷 盆 地 中 沉 积 了 晚 白垩纪 红色 碎 屑 岩 沉 积 , 和 下 覆 的侏 罗 纪 地 层 呈 角 度 不 整合 关 系。在 该 区分 布 广 大 , 以 盛 产 恐 龙 化 石 而 闻 名 于世 。这 之后 , 是整 个 蒙古 高 原 不 断隆 升 , 风 化剥 蚀 的时期 , 有少量的早第三纪红层和第三纪、 第 四纪松散 沉 积物 沉积 。勘查 区 内 以褶 皱 构 造 为 主 , 断 裂 构 造 发 育。 二、 最 终 帮坡角 的确 定 根 据本 矿 田岩 性 , 参 考 本 区 已经 开 采 的露 天 煤 矿 及 地质 报告 对 于最 终 帮 坡 角 的陈 述 , 本 方 案 综 合 确 定 露天矿最终帮坡角为 3 8 。 。但对于煤层底板倾角大于 3 8 。 的4 3 。 ~ 4 6 。 部位 , 本 方案 仍 以煤 层 底 板倾 角作 为最 终帮 坡角 , 即最终 开采境 界不 破煤 层底板 。 三、 露天 矿开 采境界 的确 定 根据 已经 建 立 的 地 质 模 型 , 统 计 了勘 探 区 内的 煤 层顶 板上 覆剥 离物 厚度 及垂 直剥 采 比分 布情 况 。 露天 矿开 采境 界 的确定 主要 根 据矿 田的 某一 境 界 垂直境界剥采 比等值线来确定露天矿深部 境界 , 再依 据深部境界按照最终帮坡角反推至地表确定露天矿地 表境界的方法。为使露天矿 开采境 界更 加合理化 , 对 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的剥采 比方案进行 比选 , 依据专 家 审查 意见 , 共提 出以下 两 种前 提 、 五个 方 案 。 由于矿 区 内勘 探级别 的限制 , 在 现有 条 件 下 , 首采 区至 三 采 区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第一节概述应用第一章中讲述的方法得到的矿物储量是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并不都将被开采利用。
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一般只有一部分地质储量的开采是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这部分储量称为开采储量。
圈定开采储量的三维几何体称为最终开采境界,它是预计在矿山开采结束时的采场大小和形状。
图14 - 1 是某矿山最终开采境界的平面投影图。
露天开采过程是一个使矿区内原始地貌连续发生变形的过程。
在开采过程中,或是山包消失,或是形成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的坑体(即采场)。
采场的边坡必须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发生滑坡。
为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边坡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即最终帮坡角)不能超过o o某一最大值(一般在35 55 之间,具体值需根据岩体的稳定性确定)。
最终帮坡角对最终境界形态的约束是确定最终境界时需要考虑的几何约束。
从充分利用矿物的角度来看,最终开采境界应包括尽可能多的地质储量。
然而由于几何约束的存在,开采某部分的矿石必须在剥离该部分矿石上面一定范围内的岩石后才能实现(图14 - 2 )。
剥离岩石本身只能带来资金的消耗,不会带来经济收入。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存在一个使矿山企业的总经济效益最佳的最终开采境界。
在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企业与其它行业的企业一样,需要盈利才能维持和扩大再生产,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
因此,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是露天矿设计与规划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既是技术决策,又是经济决策。
然而,最佳开采境界的确定并非易事,它要求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终开采境界的设计从方法与手段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手工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以经济合理剥采比为基本准则,在垂直剖面图和分层平面图上进行手工设计和计算。
手工方法在西方国家已成为历史,在我国矿山和设计院仍在使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在方法上与手工阶段基本相同,以计算机为手段,设计过程在计算机屏幕上或数字化仪上进行。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方法

五、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方法(一)确定露天矿最小底宽露天矿最小底宽应满足采装运输设备的要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矿山以自卸汽车运输为主,故只介绍汽车运输最小底宽的计算。
若采用折反式调车,则:Bmin=Rcmin+0.5bc+2e+0.5 lc (1-18)式中Rcmin——汽车最小转变半径;米;Bc——汽车宽度,米;e——汽车距边坡的安全距离,米;lc——汽车长度,米。
若采用回返式调车,则:Bmin=2(Rcmin+0.5bc+e)(1-19)在确定开采境界时,若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底宽,底平面按最小底宽绘制;若矿体厚度大于最小底宽不多,则以矿体厚度为最低水平底宽;若矿体宽度远大于最小底宽,露天矿底的位置主要以境界内可采矿量尽量大而剥岩量最小确定之。
(二)选取露天矿边坡角最终边坡角的选取,对剥岩量影响很大。
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边坡角的选取一般按类似已进行开采矿山实用的边坡角选取。
类比法边坡角的选取应满足安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最小边坡角值。
(三)确定露天开采深度1、长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露天矿走向长度大时,首先在各地质横断面图上初定开采深度,然后再用纵断面图调整露天矿底部标高。
(1)在各地质横断面图上初步确定露天开采深度。
首先,在横剖面图上作出若干个深度的开采境界方案(图1-11)。
依据前面选定的最小底宽和边坡角,绘制开采境界图。
其次,针对各开采深度方案,用面积比法或线段比法计算其境界剥采比。
最后将各方案的境界剥采比与开采深度绘成关系曲线,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水平线的交点深度,就是所要求的开采深度。
图1-11 长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图1-12 厚矿体的无剥离开采H1-最初确定的开采深度;H2-无剥离开采的深度H3-最终的露天开采深度至此,完成了一个地质横断面图上露天开采理论深度的确定。
按同样的方法,可将露天矿床范围内所有横断面图上的理论深度都确定下来。
应当指出,在确定厚矿体的开采深度时,鉴于露天矿底的位置不易确定,有时按矿体厚度而不是最小底宽作图(图1-12 ),然后继续向下无剥岩采矿,直至最小底宽为止。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概述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手工方法 价值模型 最终开采境界设计的计算机优化方法
1 概述
地质储量:根据地质钻探资料,运用地质统计 学方法等估算出来的矿物含量。
开采储量: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地质储 量。
最终开采境界:圈定开采储量的三维几何体。 由底部周界、最终帮坡角、开采深度决定。
原矿成本比较法
用原矿作为计算的基础,使露天开采出来的原矿成本等于地 下开采成本。n jh来自(CD a)b
式中,a——露天开采的纯采矿成本(不包括剥离), 元/t;
b——露天开采的剥离成本,元/m3;
γ——矿石容重,t/m3;
CD——地下开采的原矿成本,元/t。
关键是正确选取CD、a和b值。在矿山设计中,这几个数 据一般以邻近地区类似矿山的成本指标为基础。
应用:国内外普遍运用这一原则来圈定露天矿境界。 缺陷:只是概略的研究整个矿床的开采效果,并未细致
分析露天开采各过程的经济状态。 对于某些不连续的矿床,这个原则有时不适用。在这 种情况下,境界剥采比符合要求,但它的初期剥岩量 及平均剥采比都很大,在经济上明显不合理
平均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实质:这一原则是针对露天开采境界内的全部矿岩量而
言,它要求用露天开采的平均经济效果(成本或盈利) 不劣于用地下开采。
应用或算:不该作连境为续界n的内j<矿的=n体平JH原,均则当剥的用采补比nj<充,=n。看JH即它确对是定于否出某满境些足界覆n后p<盖,=层n还JH很要原厚核则。
对于某些贵重的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或中小型矿山, 为了尽量采用露天开采以减少矿石的损失贫化,设计 中有时运用这个原则来确定境界,借此扩大露天开采 矿量。
露天矿开采境界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露天矿开采境界的确定方法和步骤露天开采境界设计广泛采用h j j n n •≤原则进行确定,其方法和步骤为: (1)确定露天开采深度1)长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走向长度大的露天矿,应先在各地质横剖面图上初步确定开采深度,然后再用纵剖面图调整露天矿底部标高。
从各个地质横剖图上初步确定的露天开采深度,由于各横剖面上矿体厚度和地形条件不同,所得的深度也高低不一,投影到地质纵剖面图上,连接各有关点,得出将是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为方便开采和布置运输线路,须将露天采场的底部调整为同一标高,在长度允许下,也可将底平面调整成阶梯状。
这种调整的原则是,使少采出的矿石量与多采出的矿石量基本平衡,并使剥采比尽可能小。
2)短露天矿开采深度的确定:走向很短、深度和宽度相对较大的露天矿,必须考虑端帮扩帮的影响。
在剖面图上不能把开采深度直接确定下来,需用平面图法计算出境界剥采比再确定露天开采深度。
具体步骤是,把预计几个可能深度的境界剥采比分别算出后,选取境界剥采比等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阶段做为露天采场的底,则其深度即为露天矿开采深度。
(2)确定露天矿底平面周界1) 露天矿底的宽度。
露天矿底宽可能大于或小于矿体的水平厚度,但必须满足最小宽度的要求。
确定原则是,保证在全部露天开采范围内,矿石的回来率最高,而剥离的岩石量最少。
露大矿底平面最小宽度应保证生产安全和采掘运输设备的正常工作。
从矿山采剥工程要求来看,它相当于开段沟的掘进宽度,取决于掘进方法及设备类型和规格,按工作安全条件要求,一般不小于20~30m 。
2) 绘制露天矿底平面周界。
露天矿底平面标高及端部位置确定后,即可绘制出底平面的理论周界,绘制的方法是,以地质纵断面图上已调整的露天矿底部标高为准,在各地质横断面图上绘出露天采场的境界,将各地质横断面图上露天矿底平面的两端边界投影到该标高的分层平面图上,连接各点,即可得出底平面的理论周界。
为了便于采掘运输,露天采矿场底平面应尽可能保持平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应用品位-剥采比关系设计最终境界 经济合理剥采比与矿石品位密切相关,矿体品位变 化较大时,则应该考虑用品位-剥采比关系设计最终境 界。
矿体的地质品位是不断变化,如图14-15, 如果境界剥采比Ri和经济合理剥采比(盈亏平衡剥采 比)Rb相等,则此时的境 界剥采比即为最终境界剥采 g0 r q 比。 (Cm C p )
第二节 最终境界设计的手工法
一、基本原理 剥采比:剥离的岩石总量与采出的矿石总量之比。 Stripping ratio 平均剥采比:最终开采境界ABCD内岩石总量W(waste)与 矿石总量O (ore)之比,如图14-4。 用Ra 表示。Average stripping ratio
W Ra O
第七步:若Ri ≈ Rb ,则Hi 水平极为该地质剖面图上最 佳的开采深度;否则,重复第三步到第六步, 试算其 他深度方案,直 到Ri ≈ Rb 成立。
地质横剖面上的线段比是面积比的一种简单形式。 矿体走向较长,且矿体形态变化不大时,可运用 线段比来代替面积比,这样既可保证具有一定的精 度,又免除了求积仪就算面积的繁琐工作。
二、应用线段比法与面积比法确定最终开采境界 (一)地质横剖面面积比法确定长矿体的合理开采深度 第一步: 根据矿岩稳固程度与设备技术要求确定最终开采境 界的最小底宽Bmin及上下盘最终边坡角α 、β 。 第二步:在每一个地质横剖面图上确定出若干深度方案。 第三步: 对于某一剖面上的深度方案Hi,如图14-6,在Hi 水 平处选定最小底宽确定出该开采深度的境界底线位置 ab,分别从a,b 两点以上下盘境界帮坡角α 、β 做出 上下盘边坡线bc、ad,假设bc线交矿体上盘界线于 e点。
(四)最终开采境界的审核 1、调整最终开采底平面标高 采用平面面积法确定出的短矿体开采的底平面标高,一般不 需另行调整。对于采用地质横剖面法确定出的长矿体开采深度, 需要进行纵向的平面标高的调整。 第一步: 将在各地质横剖面上确定出的最佳开采深度投影到矿体的纵 断面上,如图14-11,连接各开采深度点,得到露天矿纵剖面图 上的理论开采深度。 第二步: 调整纵段面上的理论开采深度。调整后的最终境界内的平均 剥采比应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境界底平面的纵向长度应满足 最小运输线路的长度要求。
第四步:从Hi水平开始向上减小Δ H高度(Δ H通 常为一 个开采平台高度),得到Hi-1, 在Hi-1 水平处以同样的 方法作出开采境 界线b’ c’a ‘d ’。
第五步:在c点与d点分别作aa’的平行线,交 Hi 水平线 于 g与 f两点,如图14-7 。
gb af R 第六步:计算 Hi 水平的境界剥采比 Ri , i eb ba
2、圈定最终开采境界的底部周界 如图14-12。 第一步:按调整后的开采深度,确定底部平面水平,绘 制地质分层平面图。
第二步:按调整后开采境界底平面标高,修正各 地质 横剖面图上的地表开采境界,并将修正后的各开采底 平面界线点投影到地质分层平面图上,分别连接各界 线 点,得到理论底部周界。
第三步:修正理论底部周界的原则是底部周界要平直, 弯曲部分要满足运输设备转弯要求。
g0 r q (Cm C p ) gp Cw
dw Ri dO
Rb
其中:g0 — 矿体的地质品位;grade of ore gp — 精矿品位;grade of processed ore q — 销售价格;sale price Cw — 单位剥岩成本;cost of waste stripping Cm — 单位采矿成本;cost of mining Cp — 单位选矿成本;cost of processing r — 采选综合回收率。Recovery 开采dO矿石量的利润为dP, dP = 销售价格-采矿成本-剥离成本-选矿成本
dOgo rq dP Cw dW Cm dO C p dO gp
dP g o rq Cw Ri Cm C p dO g p
当dP趋近于零,即开采dO矿量不盈利。则有:
Rb g0 r q (Cm C p ) gp Cw
确定最终境界的准则是境界剥采比(瞬时剥采比) 等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经济合理剥采比与矿石回收率、矿产品价 格、开采成本等有关,与矿体几何形状和大小关系不 密切。 经济合理剥采比大,则相应的境界剥采比 也增大,开采的深度就可以增加。
第一章 最终开采境界的确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最终境界设计 第三节 价值模型 第四节 最终境界设计的计算机优化
第一节 概述 开采储量mining deposit :一个矿体的一部分 地质储量的开采是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这 一部分储量称为开采储量。 最终开采境界 ultimate pit:圈定开采储量的 三维几何体称为最终开采境界 。如图14-1。 最终边坡角 final slope:为满足边坡稳定性要 求,边坡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为35~550)如 图14-2。 最终开采境界的设计方法分三阶段: 手工设计阶段、 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和 优化设计阶段
第三节 价值模型
把境界内的矿岩体分割成若干块,将每一块采出并处理后能够 带来的经济净价值,作为该块的特征值,通过这些分块的特征值 来确定露天开采的境界的模型即价值为模型。 每一块的品位不同,开采成本不同,其价值就不同。
对于岩石块: 对于矿石块:
-1
-1
-1
NVw Tw Cw
+3
+4
+2
NV0 T0 p g r T0 C0
高度 I' 地表地形线
I
水平距离
第五步:在水平平面图上,根据确定出的地表境界内所 包含的矿石面积与岩石面积,运用面积比法计算出境 界剥采比Ri 。如图14-8
Ri L SO SO2 1 SO SO2 1
第六步:若Ri ≈ Rb ,则水平极为该地质剖面图上最佳的 开采深度;否则,重复第三步到第五步, 试算其他深 度方案,直到Ri ≈ Rb 成立。
境界剥采比(瞬时剥采比): 如果境界深度增加dH,境界变为A’ B’C’D’,境 界内岩石增加dW, 矿石增量为dO, 则dW与dO之比为。 用Ri 表示。Stripping ratio of increasing unit depth , 如图14-5所示。
经济合理剥采比: 利润增量为零时的境界剥采比。(或盈亏平衡剥采比 breakeven stripping ratio )
(二)径向剖面上的境界设计 如图14-14, 在矿体端部的径向方向的境界设计。 径向剖面上真实的瞬时剥采比Ri 与表观瞬时剥采比Rai (如 图14-18)的关系为:
Ri ( Rai 1) 2 1
Rai = Lw / Lo
同样,根据真实瞬时剥采比与平均品位—盈亏平衡剥采比 关系图上的盈亏平衡剥采比进行比较,若不等,移动境界 线位置,重新计算,直到二者基本相等。 (三)最终境界核定及矿量、品位计算 有些面的境界大,有些面境界小,在连接时需要 视情况做出某些调整, 即光滑处理。 矿量计算及品位计算使用加权品均值。
lw rw Ri l0 r0
第二步:量取矿石段ea穿过每一矿石段的线段长度loi 图14-15,并根据下式计算矿石段 的平均品位: loi g oi ga l0
,如
第三步:从品位-剥采比关系图(14-13)上根据 ga 读取 盈亏平衡剥采比 Rb。
如果Rb ≈Ri ,则aa’ 即为左边帮境界线, 否则,进行下一步; 第四步:将境界线移至另一位置(bb’,cc’等), 如图14-15 ,重复以上个步骤, 直到 Rb ≈ Ri。
2、境界底位于矿石中的最终境界设计 如图14-16,计算方法与前面一样, 第一步:根据上下盘帮坡角(α ,β )和最小底 宽 Bmin,画出矿床模型剖面图的境界剖 面, 第二步:量取左边帮线岩石长度L w,和矿石段 长度L o, L o包括境界底线的一半,同样,量取右边帮线的岩石 长度L w,和矿石段长度L o, L o包括境界底线的一 半用。公式计算瞬时境界剥采比Ri 。
NVw ——岩石块的净价值,net value of waste NV0 —— 矿石块的净价值,net value of ore Tw、T0 —— 岩石和矿石块的重量, tonnage of ore P、g、 r——矿石块中矿物的售价、平均品位和 综合回收率, price of ore、 grade、recovery C0 ——矿石的单位成本。 Cost of mining ore Cw ——岩石的单位成本。 Cost of mining waste
Rb gp Cw
g0 — 矿体的地质品位; gp — 精矿品位; q — 销售价格; Cw — 单位剥岩成本; Cm — 单位采矿成本; Cp — 单位选矿成本; r — 采选综合回收率。 通常,经济合理剥采比Rb可通过公式求出。 g0 r q (Cm C p ) gp Rb Cw
lw rw Ri l0 r0
第三步:量取境界左帮线与底线左半段穿越的各矿石块的线段长 度;再量取境界右帮线与底线右半段穿越的各矿石块的线段长 度。用公式分别计算左右帮的瞬时剥采比。
ga
l
oi
g oi
l0
第四步:计算左右边帮平均品位,依据品位-剥采比关系图,读 取左右帮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第五步:如果计算的左右边帮的境界剥采比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则重新确定境界位置,直到左右帮上的境界剥采比足够接近左 右帮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注意矿石段的品位为线段的平均品位。 3、最终境界底与一个边帮位于矿体 如图14-17。 这种最终境界的设计方法与最终境界底位于矿石中类似。
(二)地质横剖面线段比法确定长矿体的合理开采深度
第一步:根据矿岩稳固程度与设备技术要求确 定最终开 采境界的最小底宽Bmin及上 下盘最终边坡角α 、β 。
第二步:在每一个地质横剖面图上确定出若干 深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