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及健康状态判断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提 交 新 药 申 请 材 料
0.5-2年
四 期 : 上 市 后 的 监 督 工 作
(一)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通过单次或短时间内多次给药,了解动物 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监测 提供参考。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用啮齿类小鼠。一般选用昆明种、ICR 或NIH等封闭群,雌雄各半,体重18~22g(约4~5周龄), 同批动物体重相差不超过4g。分为4-6个剂量组。 申报一类新药至少必须用两种动物,除了啮齿类动物外, 非啮齿类最好用比格犬。犬用成年犬,体重8~10kg。
(三)皮肤给药毒性试验
皮肤给药毒性试验包括 • 皮肤给药急性试验、 • 长期毒性试验、 • 皮肤刺激实验、 • 皮肤过敏试验。 采用的实验动物为兔、豚鼠和大鼠,首选兔。体重要求兔 2kg 左右、豚鼠 300g ,大鼠 200g ,雌雄各半。给药前 24 小 时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被毛脱去,脱毛范围约相当于体表 面积的 10% ,兔约 150cm2 ,豚鼠、大鼠约 40cm2 左右。一般 一侧脱毛区为给药区,一侧脱毛区为赋形剂区。
安全性药理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生殖毒性试验
免疫原性试验
致癌试验 毒代动力学试验
药物研发---耗时漫长
非临床安全性试验(GLP) 临床试验(GCP)
发 现 前
5000-10000 个化合物
250
5
一种药品 获得 FDA批准
一期
二期
三期
3-6年
提 交 新 药 研 究
志愿试验人数 20-80 100-300 6-7年 1000-3000
猴、犬、大鼠与人在药物代谢方面的相似性
动 物 种 类 猴
与 强 12 中 15
人
相
似 弱 -无 4
实验动物的选择应

2.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 的实验动物、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实 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
如:
开胸和心脏实验----适宜选用兔做实验
发热、解热和检查致热源实验-----适宜 选用兔做实验
编辑课件
观察药物对排卵的影响,进行避孕 药研究-----适宜选用兔、猫。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适宜选用兔、 猪、猴。
编辑课件
微生物级别选择
普通级----一般为教学示范用;
清洁级----国内科研工作要求的 标准动物,适合于大多数科研课 题,目前我国正逐步取消;
SPF级----国际标准实验动物;
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仅在特 殊课题需要时使用。
编辑课件
4.选用与实验要求相适应的 实验动物规格
年龄----年龄不同,其生物学特性往往不同,
遵循国际上的3R规则-----减少动物用 量、实验要精细优化、尽量采用替代物。
编辑课件
3R的含义?
3R即
替代(replacement) 减少(reduction) 优化(refinement)
编辑课件
1.替代(replacement) :原意是指应用 无知觉材料的科学方法替代活的有知觉 的脊椎动物的方法,其含义是任何的科 学方法,只要是使用非生物材料或无知 觉的低等动物(如无脊椎动物)材料来 代替使用活的脊椎动物的方法都属于替 代。其范围包括组织学、胚胎学、细胞 学或计算机等方法取代整体动物实验, 以低级动物代替高级动物等。
F1杂交群----在一定程度上,兼有近交系 和封闭群的特点;
突变动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人类疾病模 型特征。
编辑课件
实验动物具体品种品系选择
如果实验结论只针对某一品系则使用 一个品系。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及健康状态判断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及健康状态判断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在医学研究中首先要从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来选择实验动物,其次要考虑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及容易饲养等因素.实验动物通常应该具备个体间的均一性、遗传性能的稳定性和比较容易获得这三个基本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尽量选用功能、代谢、结构及其他方面与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应尽量选择那些在功能、代谢、结构诸方面与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利用其与人类某些相近的特征,通过实验观察对人类疾病的过程进行推断和探索。
一般来说,动物的进化阶段愈高,功能、代谢、结构愈复杂,也就愈接近人类。
如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人类的实验动物。
2.选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指遗传背景明确、饲养环境与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得到控制、符合一定标准的实验动物。
只有选用标准化实验动物,而且实验过程也在标准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在实验中才能排除因动物杂交、遗传上的不均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个体反应不一致,排除因动物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潜在疾病的影响,才能便于分析实验结果,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科学性和准确性,把所获得的结果与同类研究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到承认。
在实验研究中应避免使用随意交配繁殖的动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用遗传学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近交系、突变系、系统杂交或封闭群动物。
同时应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学控制,发展使用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或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
3.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和要求的动物进行实验这是保证实验研究成功的关键。
各种实验动物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和差别,如选择得恰当,将使实验的操作难度降低,实验容易成功。
4.选用不同种系的动物的某些特殊反应,使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对同一因素的反应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往往程度不一样,有些甚至还会出现特殊反应.实验研究中常选用那些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动物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动物实验研究中涉及到动物的生命安全和福利等问题,因此,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动物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 种类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动物种类。
一般来说,动物种类的选择应尽可能地与研究对象相似,以便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在研究心血管疾病时,应选择与人体心血管系统相似的动物种类,如猪、狗等。
2. 数量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动物数量。
一般来说,动物数量的选择应符合统计学原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动物数量,以保证动物福利。
3. 条件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具有合适的生理和行为状态的动物。
例如,在进行药物代谢实验时,应选择具有正常肝功能的动物,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代替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尽可能地选择代替动物,如细胞、组织、器官、模拟器等,以减少对动物的使用。
如果必须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应尽可能地减少动物数量和实验时间,以保护动物福利。
5. 伦理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动物实验符合伦理标准。
例如,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应对动物进行体检和麻醉,以减少痛苦和不适感。
同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死亡,以保护动物福利。
二、动物选择的实践应用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心血管疾病研究为例,研究人员在选择动物时,应选择与人体心血管系统相似的动物种类,如猪、狗等。
同时,应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动物数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实验前,应对动物进行体检和麻醉,以减少痛苦和不适感。
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1. 最小化使用动物:尽量使用最少的动物来获得足够的数据。
使用教育和计算机模型等方法来替代动物实验。
2. 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动物,并考虑它们的生理特点和缺陷。
3. 选择健康的动物:仅使用健康的动物进行实验。
如果动物患有疾病,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4. 应用最佳的实验方法:选择具有最佳实验方法的实验动物种类进行实验。
最佳实验方法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 最大限度减轻动物的痛苦和痛苦:在实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和痛苦。
尽量使用无创伤性的实验方法。
6. 定期审查使用动物的方案:为保证动物受到妥善对待和使用,定期对使用动物的方案进行审查。
7. 尊重生命:在面临使用动物的决策时,必须尊重生命,并认真考虑是否有替代方案。
实验动物的保障措施和伦理问题

实验动物的保障措施和伦理问题实验动物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目的而使用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涉及到动物保护和伦理问题。
一、实验动物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权益和减少其痛苦,科研人员必须遵循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 实验动物的选取在进行动物实验前,科研人员必须对实验动物的品种、数量和性别进行慎重考虑。
科研人员应该优先选择与实验目的相符的动物,并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最少数量的动物进行实验。
在进行实验前,科研人员应该对实验动物进行身体检查,并确定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2. 实验动物的饲养科研人员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饲料给实验动物,确保其生出环境舒适,并且有足够的食物和水。
在饲养实验动物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清理饲养设施,维护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3. 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安乐死在一些必须使用动物的实验中,科研人员需要使用麻醉药物或手术方式造成实验动物的死亡。
在这些情况下,科研人员需要在严格的伦理规定下,执行人道的方式,确保实验动物在有效忏悔中获得减轻痛苦的治疗,并且在必要时选择安乐死。
二、实验动物的伦理问题虽然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涉及到动物保护和伦理问题。
在对待实验动物时,科研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伦理和动物保护法律,以保障实验动物的权益和避免伦理问题。
1. 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使用伦理问题涉及到如何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和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在进行实验前,科研人员需要进行实验的伦理评估,判断实验对实验动物的影响,避免给实验动物带来过多的痛苦和压力。
在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监测实验动物的痛苦和压力,并尽量采用减轻痛苦的方法,如合适的麻醉药物等。
2. 实验动物的保护实验动物的保护主要涉及到对实验动物的生命、健康和权益进行保护。
科研人员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良好的饲养操作,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洗饲养设施,保证实验动物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试述实验动物选择原则

试述实验动物选择原则
实验动物选择原则是指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动物选择原则包括:
1. 目的:实验动物应能满足实验研究的目的,可以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选择具有相应特性的实验动物。
2. 数量:实验动物的数量应根据实验研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数量。
3. 健康:实验动物应该是健康的,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状况,且没有任何疾病。
4. 年龄:实验动物的年龄应该符合实验研究的要求,最好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
5. 性别:实验动物的性别应该符合实验研究的要求,最好是雌雄各半。
6. 体重:实验动物的体重应该符合实验研究的要求,最好是在同一体重阶段。
7. 品种:实验动物的品种应该符合实验研究的要求,最好是同一品种。
8. 环境:实验动物应该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应符合实验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要求。
临床实验中的实验动物种属选择

临床实验中的实验动物种属选择在进行临床实验时,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种属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动物种类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正确选择实验动物种属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本文将探讨在临床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种属的准则和注意事项。
1. 实验目的和模型匹配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实验的具体目的以及所需建立的模型。
不同的实验动物在生理结构、代谢途径、免疫系统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来选择最适合的动物种属。
例如,如果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可以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心血管系统结构与人类相似度较高。
2. 品种纯度和遗传背景在选择实验动物时,还要考虑其品种纯度和遗传背景。
纯种的实验动物品种通常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特征,能够减少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临床实验时,优先选择具有纯种背景的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动物的供应和管理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还需要考虑其供应和管理情况。
一些实验动物的供应可能受到地区限制或季节影响,而且不同的动物种类在饲养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的供应情况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能力,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4. 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最后,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还需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
实验动物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需要权衡实验的科学价值和动物福利,尽量选择对动物造成最小伤害的种属,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是临床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模型匹配、品种纯度、供应管理情况以及动物福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种属,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及健康状态判断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在医学研究中首先要从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来选择实验动物,其次要考虑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及容易饲养等因素。
实验动物通常应该具备个体间的均一性、遗传性能的稳定性和比较容易获得这三个基本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尽量选用功能、代谢、结构及其他方面与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
因此,应尽量选择那些在功能、代谢、结构诸方面与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做实验,利用其与人类某些相近的特征,通过实验观察对人类疾病的过程进行推断和探索。
一般来说,动物的进化阶段愈高,功能、代谢、结构愈复杂,也就愈接近人类。
如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人类的实验动物。
2.选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指遗传背景明确、饲养环境与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得到控制、符合一定标准的实验动物。
只有选用标准化实验动物,而且实验过程也在标准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在实验中才能排除因动物杂交、遗传上的不均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个体反应不一致,排除因动物携带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潜在疾病的影响,才能便于分析实验结果,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科学性和准确性,把所获得的结果与同类研究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到承认。
在实验研究中应避免使用随意交配繁殖的动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用遗传学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近交系、突变系、系统杂交或封闭群动物。
同时应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学控制,发展使用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或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
3.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和要求的动物进行实验这是保证实验研究成功的关键。
各种实验动物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和差别,如选择得恰当,将使实验的操作难度降低,实验容易成功。
4.选用不同种系的动物的某些特殊反应,使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对同一因素的反应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往往程度不一样,有些甚至还会出现特殊反应。
实验研究中常选用那些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5.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选择不同种属的实验动物,甚至同种但不同品系的动物,对同一实验处理反应常常不同,有些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必须注意。
6.遵守动物实验的一般规则
(1)年龄、体重应根据实验目的来选择适龄动物。
一般实验均用成年动物;幼龄动物一般较成年动物敏感;老年动物的代谢活动及各种功能低下,反应迟钝,除了作老年医学研究外,其他专业很少应用。
同一实验所选动物年龄应一致,体重大致相近,一般不应相差10%。
(2)性别不同性别动物对同一实验处理(如药物、刺激等)的感受性常有差异,在实验研究中如无特殊要求,一般宜选用雌雄各半做实验。
(3)生理状态与健康情况动物的不同生理状态如怀孕、授乳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常有所改变,在一般研究中应从实验组中删除;必须选用健康动物进行实验。
(4)实验季节和昼夜过程不同季节和不同昼夜,动物机体反应性会有一定改变,在实验动物选择中也应予以注意。
(5)实验的重复与肯定由于不同种动物有不同的功能和代谢特点,所以在肯定一个实验结果时,往往采用两种以上动物进行比较观察,尤其将动物实验结果推断到人的实验时更应该慎重。
例如,所选的实验动物如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应该为非啮齿类动物。
常用的序列是小鼠、大鼠、狗或猴。
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判断标准
实验动物对人类疾病的表达。
除了动物自身的生理的特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
动物实验前体内条件的变化,如动物是否处在饥饿、睡眠不足、发情、怀孕、患有疾病等状态,是否有性别差别和年龄差别。
另外,实验室工作环境中光线、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均会直接影响动物在接受特定病原刺激后对预期疾病表达的稳定性。
要控制这些条件变化,应做到饲养管理人员在严格控制饲养条件的前提下,对不合格动物严禁外售使用;实验的组织者也必须对一些情况作出判断,要从实验条件、方法、试剂等诸多因素中分析因果关系,确定方法是否得当和关键技术运用是否准确。
当排除实验条件不准确、不标准、不统一、不一致等诸多因素后,如果同一类别、同一类型的动物不能稳定地表达出某一种疾病的特征,或出现时有时无的表达,就应该立即终止实验,重新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掌握判断实验动物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的方法,是实验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之一。
初学者应掌握如下原则:
1.一般情况发育良好,眼睛有神。
反应灵活,运动自如,食欲良好,眼球结膜无充血,瞳孔处无分泌物,无鼻翼扇动、打喷嚏、抓耳挠腮等情况。
2.皮毛颜色动物的皮毛清洁、柔软、有光泽,无脱毛。
蓬乱和真菌感染的现象。
3.腹部呼吸动物腹部呼吸均匀,腹部无膨大隆起的现象。
4.外生殖器动物外生殖器无损伤、无脓痈、无异味粘性分泌物。
5.爪趾特征动物无咬伤、无溃疡、无结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