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全文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坚持立场问题上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内的指导地位,观点问题上坚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主要观点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有四个阶段:农村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1.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革命的主力军。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进行的。

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以工业化为中心,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
2.矛盾与辩证法
3.唯物论和唯心论
4.价值规律和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经济规律
5.社会形态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人民出版社)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总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的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和路径选择
参考书目:《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出版社)
三、中国革命史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中国革命史的基本特征
2.中国革命的道路和伟大变革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中国革命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1.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2.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3.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行为和国际组织
4.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发展问题
参考书目:《国际政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关系学》(人民出版社)
以上是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及参考书,供广大考生参考。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

考研政治大纲2024全文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形态变化1.物质的基本属性2.物质形态的转化第二节: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1.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2.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第三节:物质的发展规律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章: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节:历史唯心主义1.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2.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发展性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二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和对立统一规律第三节:发展的辩证法1.发展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发展的辩证规律第四章: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和形式2.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第二节:社会发展规律1.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质及其基本内容2.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理论体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基本任务第二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的发展过程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任务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第八章:党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党的基本理论地位和作用1.党的基本理论地位的意义和特点2.党的基本理论的作用和基本内容第二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九章:党的基本路线第一节: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和基本内容1.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第二节: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过程1.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发展过程及其根本特点以上是考研政治大纲2024年版的全文内容。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一、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 50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考研政治大纲2024

考研政治大纲2024

考研政治大纲2024概述考研政治是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一门科目,旨在测试考生对政治学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政治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核心领域,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政治大纲2024是参加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必须了解、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考研政治大纲2024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政治学知识1.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含义2.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3.国家与政府:国家的本质、起源和发展;政府的职能、类型和结构4.政治制度:民主制度、专制制度、集权制度和分权制度的特点与比较5.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6.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政治参与、选民行为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第二部分: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和主要特征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党的组织、纪律和领导作用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九七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4.政治体制改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第三部分: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1.战略与安全: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变化;核武器与核不扩散2.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3.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和机构改革4.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建主义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考研政治大纲2024的学习方法1.阅读政治学经典著作和教材,加深对政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关注时事政治,如国家政策、国际动态等,通过阅读新闻和相关文章,了解国内外政治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3.注重做好笔记和总结,将重点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等形式,便于记忆和回顾。

4.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配好学习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

5.做好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

6.参加政治学相关的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与专业人士和学者交流,开拓视野。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原文分为多个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以下是大纲的部分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3.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2.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2023年1月-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以上是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的部分内容,供您参考。

具体的大纲内容可能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请以官方发布的大纲为准。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考研政治大纲一、政治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以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本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本部分主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

二、中国革命历史1. 近代中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本部分主要介绍近代中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重大历史事件。

重点理解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包括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领导核心、党的基本路线等。

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包括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九个全面的战略部署等。

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道路。

三、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1.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重点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等。

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和发展。

3.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管理等。

重点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和优势。

考研政治2024大纲

考研政治2024大纲

考研政治2024大纲一、目录大纲I. 总述A. 考试性质B. 考试目的C. 考试内容II. 考试内容与要求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A. 考试形式B. 试卷结构C. 分值分配IV. 参考书目V. 备考策略与建议A. 备考计划B. 学习方法C. 应试技巧二、详细内容I. 总述* 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之一,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

* 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II. 考试内容与要求*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 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要求考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践行要求,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D.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要求考生了解当前国内外重大时事,掌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A.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 B. 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析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其中,单项选择题约16分,多项选择题约34分,分析题约50分,论述题约5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一、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 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 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 分(16 小题,每小题1 分)多项选择题34 分(17 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 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自由与必然(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的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剩余价值的实质。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

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垄断与竞争。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