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系统概述
接入网概述

交接箱:由交接箱开始经较小线径较小对数的配线 电缆(每组几十对)连至分线盒。
分线盒:由分线盒开始通常是若干单对或双对双绞 线直接与用户终端处的网路接口(NI)相 连,用户引入线为用户专用,NI为网络设 备和用户设备的分界点。
1.2.2 光纤接入网 光纤接入网(或称光接入网)(OAN)是以光纤为 传输介质,并利用光波作为光载波传送信号的接入 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远端交换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 光纤通信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
根据接入网框架结构和体制要求,接入网的重要特 征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 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 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 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 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 相连。
第一章 接入网概述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2 接入网的分类 1.3 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接入网诞生的背景: 接入网诞生的背景:
由于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类型的剧增, 由于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类型的剧增, 需要有一个综合话音、 需要有一个综合话音、数据及未来交互 式视频的介入网络代替现有的铜线网络。
2.接入网的定界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可由三个接口来定界: SNI、UNI与管理的Q3 接口。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可提供 规定业务的业务节点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 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 节点等。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诸如: 本地交换机或者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三、综合数字通信和视像(IDV)方式
从上面的讨论可知,国际上新开发 的SDV技术是将电信、视像数字传输和 视像模拟传输综合在一起,这既保持了 数字传输质量高的优点,又保留了当前 视像以模拟传输的现实情况,还可能适 应将来交互式数字化视像发展,并具有 交换等多种功能,是一种比较先进和有 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
华为接入网和HONET系统概述

2.1.3 接入网网管系统AN-NMS
在HONET FA16系统中,可以在OLT处设一个本地网管工作站,对接 入网进行管理,也可以连到上级网管中心,实现远端集中维护管理。 HONET FA16系统的网管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完善的网管功能
AN-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具有以下功能:
1.1.4 接入网的接口
从接入网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接入网的接口丰富。实际上,接入网就是由其 接口界定 1. 业务节点接口 业务节点接口(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 是接入网的业务侧接口。对不同的用户业务,要提供对应的业务节点接口 (SNI),使之能与交换机连接。交换机与接入网是通过V5接口连接的。 V5接口的出现使本地数字交换机的数字用户接口有统一的标准,有利于数字 用户线传输系统与交换机用户电路的综合,并方便宽带业务的发展。 2. 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是接入网的用户侧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应支持各种业务的接入,如模 拟电话接入,N-ISDN业务接入,B-ISDN业务接入,以及数字或模拟的租用 线业务的接入。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口类型。 3. 维护管理接口 维护管理接口(Q3) 在接入网局端设备上应能提供维护管理接口,以便对整个接入网进行有效的 管理。该接口将来应符合Q3协议标准,以便能接入TMN并实现多厂商环境下 管理系统的兼容性。目前,尚未在实际中应用,而是采用厂家自己的网管系 统。
2.1.1 光纤线路终端OLT
CATV信 号
CATV模模
V5.2 LE E1
DDN
S I P P 模 模
E1
光 传 输 模 模
接入网

1.什么事电信网?电信网是为众多用户服务的多个点到点的电信系统集合,它是将多个点到点的电信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网络拓扑结构集合在一起而构成。
2.接入网的定义按照ITU-T G.902的定义,接入网(Access Network)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 Node Interface,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备)所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3.电信网的组成核心网:长途网+中继网4.接入网与电信网的关系?接入网处于电信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连接,它包括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它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可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
5.带宽的划分:Narrow Band < 1.5Mb/s1.5Mb/s < Wide Band < 45Mb/sBroad Band > 45Mb/s6.接入网的功能结构以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为基础的,划分为电路层(Circuit Layer,CL)、传输通道层(Transmission Path layer,TP)和传输媒质层(Transmission Media layer,TM),其中TM 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段层和物理媒质层。
7.接入网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同步转移模式(STM)和异步转移模式(ATM)。
8.接入网的重要特征(1)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其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常见的有线接入网技术介绍

常见的有线接入网技术介绍接入网位于交换局和用户终端之间,可以支持各种交换性和非交换性业务,并将这些业务组合后沿着公共传输通道送往业务节点,其中包括将UNI信令转换为SNI信令,但接入网本身并不解释和处理信令的内容。
其中,馈线段对应于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端局到设备间主配线架,配线段对应于布线系统中主配线架到楼层配线架,而引线段对应于水平布线系统,即楼层配线架到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
作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获得话音、数据多媒体、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接入网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有线接入网技术包括采用铜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等各种接入手段:PDH、SDH以及二者的衍生等多种传输体制:话音、数据和图像等各种业务类型。
从而使接入网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从市场的角度可以将这些技术分为若干类:基于纯的铜双绞线媒质的xDSL技术:混合光纤/双绞线技术;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技术:无线用户环路技术(WLL)和全光纤网络技术。
1、xDSL技术数字用户环路技术(xDSL)是利用近年来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成果。
可分为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和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VDSL)等几种。
HDSL系统分别在局端和用户端增加一个本地单元和一个远端单元,以对绞铜线连接。
传输的信息是经过时分复用组成E1结构的信息流,借助回声消除技术使用2BIQ码,实现在对绞线上双向传输2.048Mbit/s信息的能力。
目前HDSL的传输距离大约3-5km.ADSL系统结构类似于HDSL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一对双绞铜线上利用数字技术传送话音和视频信息。
上行的传输速率一般为384kbit/s,而下行的传输速率6.144Mbit/s 或更高。
由于这类系统上行与下行的信息速率是不对称的,故称其为不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电信接入网技术、概述和发展

46
电信接入网概述、基础及发展
3、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网络结构的演进 传统的五级电话网 现代电信网:五级网演变成三级网 通信信息网: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中的物理 实施部分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 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和人。
(2)从功能上分,整个电信网可分为三个部分: 传送网、交换网、接入网 长途网、中继网、接入网 核心网、接入网
10
电信接入网概述、基础及发展
UNI
SNI
SNI
UNI
CPN
AN
CN
AN
CPN
AN:接入网 CN:核心网 UNI:用户网络接口 SNI:业务节点接口 CPN:用户驻地网
电信网的基本组成
11
电信接入网概述、基础及发展
按照电信网的概念,公用电信网可以划分 为长途网(长市话局以上的部分)、中继网( 长途端局与市话局之间以及各市话局之间的部 分)和接入网三部分。最近国际上已将长途网 和中继网合并在一起称为核心网(Core Network)或称转接网(Transit Network)。
12
28
电信接入网概述、基础及发展
用户接入网是一个适用于各种业务和技术 ,有严格规定并以较高的功能角度描述的网络 概念。
29
电信接入网概述、基础及发展
4、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 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灵活
点(FP)和配线点(DP)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信 号分路点,大致对应传统铜线用户线的交接箱和 分线盒。在实际应用与配置时,可以有各种不同 程度的简化,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用户与端局直接 相连,这对于离端局不远的用户是最为简单的连 接方式,但在多数情况下是介于上述两种极端配 置方式之间。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4.接入网的接入类型
① 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类 ② N-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类 ③ 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类 ④ 永久性租用线类 ⑤ 数据业务网类 ⑥ 广播接入类 ⑦ 交互式视像类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5.接入网的功能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7.2 有线接入网
7.2.1 铜线接入网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1.高速率数字用户线(HDSL)
高速率数字用户线(High—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HDSL)是在两(三)对用 户线上,利用2B1Q等编码技术,高速自适应 数字信号处理器来均衡全部频段上的线路损耗, 消除杂音及串话,借助于每对线上的回波消除 器和混合线圈设备,将两(三)对全双工铜线 并用而得到基群速率(2Mbit/s)的宽带电路。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4.管理接口(QAN)
AN与其网管之间的接口为QAN,当 AN纳入TMN时,AN应经Q3接口与TMN 相连,统一协调不同网元(如AN,SN 需的接入类型和接入承载能力。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5.接入网的管理
TMN是收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电信 网运行、管理以及维护(OAM)信息的综 合管理系统。接入网的系统管理功能 (AN-SMF)可认为是TMN功能的一部分。
无源光网络结构光纤接入网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7.2.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图7-14 典型HFC网络结构
接入网接入网的概念-有线接入网
2.工作原理
接入网及EPON_FTTB技术简介

FTTB采用的技术-PON设备 2/4
ONU:有两种,一种是LAN方式设备(一般每个单元安
装一台,直接连接网线或户线),一种是ADSL方式设
备(一般小区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或多台,再通过电
缆覆盖每个单元)。 ONT:安装在用户家里面,一般提供LAN宽带,眉山左 岸半岛别墅区采用此种方式。
22
FTTB采用的技术-PON设备 3/4
16
17
FTTB采用的技术-PON技术标准
PON:无源光网络,目前有两种技术
1 、 EPON : (IEEE EFM 标准 ), 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 络系统,基于以太网方式,速率最高1Gbit/S。 2、 GPON: (ITU-T标准),基于帧的多业务(ATM、 TDM 、数据)传送千兆无源光网络,下行速率高 达 2.5Gbit/S。
接入网及EPON_FTTB技术简介
1
目录
1、接入网概述 2、EPON_FTTB技术简介
2
3
接入网基本知识-接入网概念 接入网:是指电信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 有设备和线路。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
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
接入网的接入方式包括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
4
接入网基本知识-接入网分类 1 、无线接入网: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络、无线 市话系统、无线局域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0
接入网基本知识-铜双绞线接入网 1/4
11
接入网基本知识-铜双绞线接入网 2/4
接入网基本知识-铜双绞线接入网 3/4
接入网基本知识-铜双绞线接入网 4/4
接入网基本知识-光纤接入网 1/2
FTTX:光纤到XX,只是指一种光缆的覆盖方式
(光进铜覆盖方式),没有固定的设备方案,可
国网2014考试~宽带接入技术--接入网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宽带接入技术--接入网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接入网的定义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与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ITU-T G .902定义的接入网有三类接口,即UNI、SNI和Q3管理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接入网的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不同的UNI支持不同的业务,UNI主要包括PSTN模拟电话接口(Z接口)、ISDN基本速率接口(BRI)、ISDN基群速率接口(PRI)和各种专线接口。
●业务节点接口(SNI)V接口经历了V1~V5接口的发展,目前,SNI普遍采用V5接口。
V5接口包括V5.1接口和V5.2接口。
每个V5.1接口只提供1条2.048 Mb/s链路,固定时隙分配,不支持一次群速度接入,无集线和切换保护功能。
每个V5.2接口最多可提供16条2.048 Mb/s 链路,动态时隙分配,支持一次群和租用线业务,配置数量为偶数,有集线和切换保护功能。
●Q3管理接口Q3管理接口是操作系统(OS)和网络单元(NE)之间的接口,该接口支持信息传送、管理和控制功能。
在接入网中,Q3接口是TMN 与接入网设备各个部分相连的标准接口。
通过Q3管理接口来实施TMN对接入网的管理和协调,从而提供用户所需的接入类型和承载能力●接入网有5个基本功能,包括用户接口功能(UPF)、业务接口功能(SPF)、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AN-SMF)●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指组成网络的各个节点通过某种连接方式互连后形成的总体物理形态。
选择拓扑结构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安装难易程度;重新配置难易程度,即适应性、灵活性;网络维护难易程度;系统可靠性;建设费用,即经济性。
电信网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有网型网、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树型网等五种。
在固定电话网中最常用的拓扑结构为复合型网,即上级节点以星型网连接到下级节点,上级节点之间以网型网相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通信网络结构
垂直分层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应用层:各种信息应用; 业务网:电信业务网络——固话、移动电话网、 IP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 传送网:数字信号的传递,包括:骨干传输网、 城域网、接入网; 支撑网: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 网
接入网特点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3.对信令不解释: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 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 点中; 4.接口开放: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 相连,接入网也通过标准化接口与用户或用户驻地网相连; 接入网提供开放的V5接口,兼容任何种类的交换设备,并 可独立于交换设备进行升级,能方便地引入新业务,也易 于向宽带网过渡。 5.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 准化的接口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能实现对接 入网内所有设备的集中维护以及环境监控和112测试等功 能,并可通过相应的协议接入本地网网管中心。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用户网络接口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维护管理接口 电信管理网(TMN) Q Q3 UNI Q
3
3
用 户 终 端
Hale Waihona Puke 接入网 ANSNI
业务 节点 SN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从使用来看:
直接为签约用户提供接入的网络
• 签约用户( Subscriber ):合法使用者 • 意味着责任、享受服务的权力
是一种运营网络,由运营商建设和管理
• 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 • 收取一定费用 • 提供电信级服务
什么是接入网?
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网络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俗称
Last mile: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 First mile: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注意:“一公里”是一种形象的称呼,并非实际距离 为一公里 接入网
一台设备或 是一个网络
传输网
核心网
通信网的水平分解
CPN
UNI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潜在的市场 用户数量不断增长,潜在的盈利因素 宽带业务不断出现 竞争打破垄断,市场占有率发生变化
接入网的产生—技术推动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使所有业务都可由比特流表示 不同业务由不同Qos的比特流表示 为在同一网络上提供多种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光纤的使用 为各种业务的传输提供足够的带宽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使用 可将模拟信号压缩成速率很低的数字比特流,用 比传送原始信号低得多的带宽进行传输
UNI的传输媒质——同轴电缆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绝缘体、网状编制 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所组成。 50欧同轴电缆:以10Mb/s的速率将基带数字信号 传送传送1公里。 75欧同轴电缆:传送模拟信号300~450MHz时可达 100km。
用 户 终 端
交换网
交换网
接 入 网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传统接入网的结构
交接箱
交换机 主干线 3~5km 配线 500m以上 接入网 引入线 10~30m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分线盒
用户终端
用户环路
接入网是由用户环路演 变、发展而来,不同于 传统的用户环路,有严 格的定义与定界。
传统接入网存在的问题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UNI的传输媒质——双绞线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把两根相互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 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就构成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 100欧电缆按其最高传输频率分为:
• • • • 3类电缆 4类电缆 5类电缆 6类电缆 16MHz 20MHz 100MHz 200MHz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接入网系统概述
主讲人:佟露
目录
通信技术基础 接入网系统概述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接入网系统体系结构
接入网系统的组成和业务类型 光线路终端和光网络单元
通信网络结构
水平划分
用户本地网:CPN(用户驻地网) 接入网:AN 城域网:MAN 骨干网:WAN
接入网体系结构—接入网定义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通俗意义上讲,接入网就是介于业务节点接口 (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网络, 它包含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
接入网名称的变化:
•
• • • •
本地网(Local Network) 本地环路(Local Loop) 用户网(Subscriber’s Network) 用户环路(Subscriber’s Loop) 接入网(Access Network)
UNI种类及其对接的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提供接口 Z接口(双绞线) ONU 光网络单元 ISDN 2B+D,30B+D V.35/V.24 U口 10/100BASE-T 二/四线音频接口 E/M接口 同轴电缆 对接设备名称 普通模拟话机 数字话机,数据终端 DDN数据终端 DDN数据终端 数据终端 音频设备 音频设备 E1租用线
铜缆接入:
HDSL、ADSL等新技术 无线接入: 最适用于有地理障碍或偏远、分散的地区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
什么是接口?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分界面(两个体系间的)接合部位,边缘区域界面
接口的分类
信号的形式分类:数字接口与模拟接口 速率角度的分类:64kb/s 2Mb/s 分层的角度分类:物理层接口 业务的角度分类:POTS、ISDN 所处的位置分类:业务接口、用户接口 网络的角度分类:PSTN、DDN
业务网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业务网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 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 构成业务网的核心是交换设备;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业务网技术
电话网与电路交换技术(PSTN) 数据网与分组交换技术 智能网技术 移动通信网技术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接入网的产生—法规开放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早期的政策限制 造就了传统的单一业务网络 法规逐步开放 有条件地允许业务交叉 引发了竞争机制 世界范围内法规的开放源于 美国电信法案TA’96
目录
通信技术基础 接入网系统概述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接入网系统体系结构
接入网系统的组成和业务类型 光线路终端和光网络单元
接入网体系结构—接入网定义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1995年7月,ITU-T G.902对接入网作出如下定义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 (SNI)与 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 体(例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 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 经由管理接口(Q3)配置和管理。
接入网
SNI
核心网
SNI
接入网
UNI
CPN
CPN: 用户驻地网 各种用户终端设备 UNI: 用户网络接口 SNI: 业务节点接口 核心网:传输、交换、交叉、路由等功能 接入网:完成不同的用户终端到不同网络的连接
接入网在通信网中的位置
用 户 终 端
接 入 网 传 输 网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通信网络发展趋势
传输媒质光纤化 传输速率宽带化 传输内容分组化 业务IP化 接入无线化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目录
通信技术基础 接入网系统概述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接入网系统体系结构
接入网系统的组成和业务类型 光线路终端和光网络单元
什么是接入网?
接入网
Access Network ,简称 AN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传输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传输媒介-单模、多模光纤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传输媒介-无线
微波、毫米波、红外线、无线激光,卫星
传输系统
传输复用设备:将多路信息进行复用/解复用; 复用技术种类: • TDM-时分复用; • WDM-波分复用; • FDM-频分复用; • CDM-码分复用;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UNI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用户网接口(UNI)位于接入网的用户侧,是用户终 端设备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接入网通过UNI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的接入。 • 如:模拟电话接入,ISDN业务接入,以及租用线业务的接入。 对于不同的业务种类,应当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 不同的接入方式对应不同的接口类型。 对于传统用户来说,“用户”仅仅意味是一种简单的用户终端设 备(电话机)。 随着用户概念的扩展,可能是公司或企业的一个局域网,甚至可 能是家庭的一个驻地网(HOME PNA),可以统称为用户驻地网 (CPN).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存在的问题:
1.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交换机的单 局容量已足以服务较大范围的用户,而传统接入 网的接入半径一般小于5Km,限制了交换机的覆 盖范围,不符合少局所、大容量、广覆盖的发展 策略。 2.传统的铜缆接入网多采用模拟信号,工作频带窄 ,难以满足用户对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业务 的需求;
传统接入网存在的问题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