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光接入网概述
xPON原理及协议分析

难解决距离 与带宽的矛
盾
问:怎么办?
答:“光进铜退”!采用光纤接入网是 不错的方案!
Page 4
光纤接入网的接入方案
(a) 点到点的网络
CO
(b) 路边交换网络
CO
(c) 无源光网络
即: PON CO
L km
L km
Curb switch
N subscribers
L km
Passive optical splitter
EPON
GEPON
ATM APON
GPON
BPON
GPON
Page 11
Ethernet EPON
PON技术标准化进展
PON
APON/ BPON
国际标准 ITU-T G.983.x
国家标准
Q3/2000
GPON
EPON
国际标准 ITU-T G.984.x 国家标准
Q4/2004
国际标准 IEEE 802.3ah 国家标准
DSL
FTTC FTTB FTTB FTTB
ONT
FTTH
Page 6
第1章光接入网概述 第2章 PON基本概念 第3章 PON关键技术 第4章 GPON协议分析 第5章 EPON协议分析 第5章 PON承载的基本业务 第6章 GPON PK EPON
Page 7
什么是PON?
PST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PON的三大优势:
100M
PON Fiber Based
~20km
实况TV VoD HDTV
2006
带宽
2010 时间
1、更远的传输距离,采用光纤传输,覆盖半径20KM;
光网络-光接入网概要

Internet Dial-up Streaming
VoIP Voice
ATM
IP
Cable
SDH
ADSL
FR X.25
Ethernet
PSTN
Access
Core
Service
如何解决“距离与带宽”的矛盾
ISDN
HDSL
ADSL ADSL2+ xDSL技术
VDSL 2 ……
光线路终端
Passive Optical Splitter
无源分光器
ONU ONU
OLT
Passive Optical Splitter
无源分光器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 PON是一种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无源光网络; ➢ PON由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网络单元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19
ATM无源光网络(APON)
APON系统是将ATM和PON技术结合起来,即在PON 网络中实现基于ATM信元的传输,从而使系统具有下列
多个ONU 在OLT与远端用户之间无需使用有源器件。 可实现有QOS 可充分利用ATM统计复用的特点,促进实现PON中的动态带
APON系统结构
1 光接入网概述 2 PON基本概念 3 PON关键技术 4 APON 5 EPON 6 GPON 7 PON承载的基本业务 8 GPON PK EPON
和无源分光器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组成;
8
为什么选择PON?
<1Mbps 3M
光接入网技术(PON)

GPON的提出
WDM-PON虽然多年前就被认为是FTTH发展的首选技术,可是一直 没有被运营商青睐,主要原因是适合WDM的廉价而又稳定的光源一直 没有出现。 短期内EPON/GPON 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EPON/GPON以 Ethernet技术为基础,数据流的传输遵从成熟而经济的IEEE 802.3协议, 其承载的是可变长度的分组数据包,非常适合目前主流的IP业务。
• CO设备发挥主控功能
PSPON 的发展历程
基于ATM的PON – APON(BPON) 基于以太网的 PON – EPON GPON – GFP(通用成帧协议),源模式传输
xPON历史回顾
90年代中期,由当时主要运营商发起的全业务接入 组织(FSAN)首先发起关于PON的研究
最初的PON标准是APON(BPON),以ATM为传输 协议,传输速率是155Mb/s,后来提高到支持 622Mb/s的速率
BPON的标准
G.983.1建议
1998年10月,主要规 定了标称线路速率、光 网络要求、网络分层结 构、物理媒质层要求、 汇聚层要求、测距方法 和传输性能要求等。
G.983.2建议
1999年,即“APON 的ONT管理和控制接 口规范”,主要从网络 管理和信息模型上对 APON系统进行了定义, 以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 可实现互操作。
FTTC-Fiber To The Curb/Cabinet
孙强㊣光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孙强㊣光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内容简介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目前所应用的各种光纤接入基本原理和主要新技术,注重物理概念和理论的阐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本书分10章,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接入网概论、主流的接入网技术、光接入技术、光接入网、有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CATV和HFC接入技术、光接入网网管技术、全光网和光接入网名词术语。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理论上的系统性和技术上的新颖性、实用性,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可作为通信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光纤接入技术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第1章接入网概论1.1 接入网简介1.2 接入网定义1.2.1 接入网的位置1.2.2 接入网的接口1.2.3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1.2.4 接入网的层次布局1.3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1.3.1 从运营者的角度看接入网的发展历史1.3.2 从技术角度看接入网发展历史1.4 我国接入网市场的现状1.4.1 我国接入网市场概况1.4.2 接入网市场特点1.4.3 接入网市场的背景和技术1.4.4 接入市场的国际形式1.5 接入网发展框架1.6 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第2章主流的接入网技术2.1 接入网的分类2.2 有线接入网2.2.1 铜线接入网2.2.2 光纤接入网2.2.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2.3 无线接入网2.3.1 固定终端接入2.3.2 移动终端接入2.4 有线无线综合接入网第3章光接入技术3.1 光纤通信简介3.1.1 光纤通信的概念3.1.2 光纤通信使用的频段3.1.3 光纤通信的优点3.2 光纤通信系统3.2.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3.2.2 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3.3 光接入网中的调制方式3.3.1 QAM调制3.3.2 CAP调制3.3.3 DMT调制3.3.4 QPSK调制3.4 光接入网中的复用方式3.4.1 波分复用(WDM)技术3.4.2 频分复用(FDM)技术3.4.3 副载波复用(SCM)技术3.4.4 时分复用(TDM)技术3.4.5 空分复用(SDM)技术3.4.6 光码分复用(OCDM)技术第4章光接入网4.1 光接入网的概念4.2 光接入网的参考模型4.2.1 系统接入方式4.2.2 参考配置4.2.3 应用类型4.2.4 业务支持能力4.2.5 配置结构的选择4.3 光接入网的拓扑结构4.3.1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4.3.2 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特点4.3.3 光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4.4 光接入网的网络性能和生存性4.4.1 光纤接入网中点到点结构的保护4.4.2 光纤接入网中自愈环结构的保护第5章有源光网络5.1 有源光网络的概念5.2 半导体光源5.2.1 半导体激光器5.2.2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源5.3 光电检测器5.3.1 概述5.3.2 光电检测器的物理原理5.3.3 PIN光电二极管5.3.4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5.3.5 长波长光电检测器5.4 接入网中的光缆数字线路系统5.4.1 PDH光缆数字线路系统5.4.2 SDH光缆数字线路系统5.5 SDH技术在接入网中的应用5.5.1 基本的物理拓扑5.5.2 光接入网的结构5.5.3 接入网中使用的SDH复用设备的特点5.5.4 接入网对SDH设备的要求第6章无源光网络6.1 无源光网络的概念6.2 无源光器件6.2.1 光纤的连接与光纤连接器6.2.2 光纤分路器及耦合器6.2.3 光波分复用器6.2.4 光隔离器6.2.5 光开关6.2.6 光可变衰减器6.3 PON的基本概念和结构6.3.1 基本概念和特点6.3.2 其他的PON技术6.4 PON的构成和功能结构6.4.1 PON的构成6.4.2 PON的功能结构6.4.3 操作维护管理功能6.4.4 PON的传输复用技术6.5 APON(ATM无源光纤网)的关键技术6.5.1 APON的产生及优点6.5.2 APON系统结构6.5.3 APON系统的技术难点6.5.4 APON的接入控制方案及帧结构6.5.5 APON系统的发展趋势6.6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第7章 CATV和HFC接入技术7.1 CATV网7.1.1 CATV网的结构7.1.2 CATV网的改进与未来7.1.3 我国CATV网的开发情况7.2 HFC7.2.1 HFC系统结构7.2.2 HFC的网络结构7.2.3 HFC的频谱7.3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7.3.1 电缆调制解调器的发展7.3.2 电缆调制解调器的原理和使用7.3.3 电缆调制解调器和ADSL的比较第8章光接入网网管技术8.1 网管技术8.1.1 基于TMN的网管技术8.1.2 基于CORBA的网管技术8.2 接入网网管功能8.2.1 接入网网管系统功能结构8.2.2 接入网网管系统的接口8.2.3 接入网网管向TMN的过渡8.3 光接入网网管系统功能实现8.3.1 光纤接入网的管理8.3.2 光纤接入网管理系统的操作第9章全光网9.1 全光网络系统9.1.1 全光网的概念9.1.2 全光网的性能9.1.3 全光网类型9.1.4 全光网的构成9.1.5 全光网的分层结构9.2 全光网络器件9.2.1 全光网络使用的光无源器件的特点及类型9.2.2 全光网络使用的有源器件的特点及类型9.3 全光接入网9.3.1 WDM?PON9.3.2 WDM/OCDMA?PON附录A 光接入网名词术语A.1 有关接入网功能结构的名词术语A.2 有关接入网设备的名词术语A.3 有关接入网技术和测试的名词术语参考文献。
光接入网

光纤接入网课程名称:宽带接入网技术目录一、光接入网的概述 (3)二、光接入网的系统模型 (3)三、光接入的分类 (4)1、有源光网络(AON) (4)2、无源光网络(PON) (5)四、光接入网的应用类型 (5)1、光纤到路边(FTTC) (5)2、光纤到楼(FTTB) (6)3、光纤到家(FTTF)和光纤到办公室(FTTO) (6)五、业务支持能力 (7)六、光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7)1、线形拓扑结构 (7)2、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8)3、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10)4、树形网络拓扑结构 (11)七、光接入网的传输技术 (11)八、光接入网的网络性能和生存性 (13)1、光纤接入网中点到点结构的保护 (13)2、光纤接入网中自愈环结构的保护 (14)参考文献: (15)一、光接入网的概述光接入网(OAN)泛指在本地交换机,或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质的一种接入网。
目前的接入网主要是铜缆网(如双绞电话线),铜缆网的故障率很高,维护运行成本也很高,OAN的引入首先是为了减少铜缆网的维护运行费用和故障率,其次是为了支持开发新业务,特别是多媒体和宽带新业务,最后是为了改进用户接入性能。
在铜缆上的传输业务经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和距离的限制,用户接入速率一般不会很高,传输距离通常也受限在10km以内,而光纤接入网,在技术上要远比铜缆网优越,受环境干扰和距离限制远没有铜缆网强,而且光纤传输速率还可远高于传统的铜缆传输速率,具有非常明显的发展潜力。
采用光线接入网已经成为解决电信发展平静的主要途径,光纤接入网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用户小区,而且也是需要更新现有铜缆网的主要替代手段。
二、光接入网的系统模型光接入网主要由光线路终端(OLT)、光配线网(ODN)和光网络单元(ONU)三大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1)OLT位于ODN与核心网之间,实现核心网与用户间不同业务的传递功能,通常安装在服务提供端的机房中。
光接入网

光接入网【教学内容】1.接入网基本概念2.光接入网的系统架构及应用类型3.光接入网的关键技术4.无源光接入网【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教具】直尺【目的和要求】1.理解接入网的概念2.掌握光接入网的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3.掌握OUN、OLT、ODN的功能特点4.掌握EPON的技术特点和GPON的区别【重点和难点】1.光接入网的系统架构2.掌握光接入网络中的关键技术3.理解ONU、OLT、ODN的功能特点【预习要求】1、关键技术:突发、测距2、ONU、OLT3、功率【教学过程】一、接入网阐述1、接入网定义根据国际电联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G.902),接入网是有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经Q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因此,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业务节点是提供业务的实体,可提供规定业务的业务节点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SNI是接入网和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可分为支持单一接入的SNI和综合接入的SNI。
支持单一接入的标准化接口主要有提供ISDN基本速率(2B+D)的V1接口和一次群速率(30B+D)的V3接口,支持综合业务接入的接口目前有V5接口,包括V5.1、V5.2接口。
2、接入网的功能接入网负责将电信业务透明传送到用户,具体而言,接入即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通常包括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交叉连接设备或用户/网络终端设备。
而实际上接供业务的实体就是业务结点。
二、光纤接入网系统架构1、光纤接入网概述光接入网(OAN)泛指在本地交换机,或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质的一种接入网。
目前的接入网主要是铜缆网(如双绞电话线),铜缆网的故障率很高,维护运行成本也很高,OAN的引入首先是为了减少铜缆网的维护运行费用和故障率,其次是为了支持开发新业务,特别是多媒体和宽带新业务,最后是为了改进用户接入性能。
第一章 光接入网基本知识

纤芯: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 直径d1=4μm~50μm,单模光纤的纤芯为4μm~
10μm,多模光纤的纤芯为50μm。 纤芯的成分是高纯度SiO2,掺有极少量的掺杂剂
(如GeO2,P2O5),作用是提高纤芯对光的折射率 (n1),以传输光信号。
包层:包层位于纤芯的周围。 直径d2=125μm,其成分也是含有极少量掺杂剂的
光纤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简史
1966年,高锟提出光通信概念 1970年,实验室制出第一条多模光纤,衰耗为20dB/KM 1976年,发现1310和1550两个低衰耗窗口 1980年,光纤在1550窗口的衰减系数已降到0.2dB/KM 1981年,光纤通信开始大规模商用,速率从45M到目前的
400Gb/s
中国通信服务安徽公司培训分公司
中国通信服务安徽公司培训分公司
光纤的结构
通信用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石英,掺杂剂用于改变折射率。
纤芯
包
层 一次涂敷层(硅酮树
脂或聚氨基甲酸乙脂)
9-50um 125um
二次涂敷层(尼龙
或聚乙烯)
(增加机械性能和弯曲性)
1.5cm
中国通信服务安徽公司培训分公司
光纤结构示意图 中国通信服务安徽公司培训分公司
n1 sin1 = n2 sin2
入射光线 法线
1
n1< n2 n1 n2
2
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
1
n1> n2
n1
n2
2
折射光线
中国通信服务安徽公司培训分公司
全反射现象 :在某种条件下,光线被关在一种介质中,
不射到另一种介质中的现象。
1 法线
2
3
θ0
1光接入网的概念

第一章接入网的概念和位置1.1 接入网简介所谓接入网是指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
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
由于骨干网一般采用光纤结构,传输速度快,因此,接入网便成为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瓶颈。
接入网的接入方式包括铜线(普通电话线)接入、光纤接入、光纤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电缆)混合接入、无线接入和以太网接入等几种方式。
电信网包含了各种电信业务的所有传输及复用设备、交换设备、以及各种线路设施等。
整个电信网按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即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
接入网是电信网的组成部分,负责将电信业务透明传送到用户。
也就是说,用户通过接入网的传输,能灵活的接入到不同的电信业务节点上。
具体而言,接入网即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通常包括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交叉连接设备或用户终端设备或网络终端设备。
接入网不但在电信网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未来的通信信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它是电信网和通信信息网中最大的部分,他的建设费用占建网总费用的二分之一以上。
其次,接入网直接面对广大的用户和各种应用系统,它的服务质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通信网的发展。
事实上,大部分业务只需由接入网而不必通过核心网就可完成。
最后,接入网是完成语音、数据、活动视像等全业务综合的、最主要的业务和必经之路,因此它也是当前信息通信中高新技术竞争最激烈和发展最快的部分。
由于传统的铜线接入方式已独占天下近百年,所以接入网是开创新天地、建设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关键。
建设能把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等多种行业中的语音、数据、静止或半静止图片,特别是活动视像业务融合为一体的公共通信信息宽带接入网,是现代电信网发生重大变革的主要环节,具有多媒体的、全业务特性的公共通信信息宽带接入网是建设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基本设施。
1.2 接入网的概况根据国际电联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G.902),接入网是在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为传送实体提供所需传送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管理接口(Q3)配置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光接入网概述摘要:本讲首先讨论了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环境,然后介绍系统接入方式,接下来重点讲述系统参考配置和应用类型,最后分别简要介绍其业务支持能力和配置结构的选择。
1 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环境所谓光接入网(OAN)就是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通信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
通常,OAN指采用基带数字传输技术并以传输双向交互式业务为目的的接入传输系统,将来应能以数字或模拟技术升级传输宽带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
在北美,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规范了一种称为光纤环路系统(FITL)的概念,其实质和目的与ITU-T所规定的OAN基本一致,只是具体规范稍有差异因而泛指时OAN和FITL两者可以等效使用,不作区分。
根据接入网室外传输设施中是否含有源设备,OAN又可以划分为无源光网络(PON)和有源光网络(AON),前者采用光分路器分路,后者采用电复用器分路,两者均在发展,但多数国家和国际电联标准部(ITU-T)更注重推动PON的发展,ITU-T第15研究组已于1996年6月通过了第一个有关PON的国际建议G.982,不少国家也已开始或准备开始在接入网中大量引入OAN系统,其中德国走得最快,已敷设了大约1500000线。
目前商用的PON系统主要是窄带PON(2Mbit/s以下业务),宽带PON(BPON)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但发展势头很猛,值得密切注视。
总体上看,目前的接入网仍然主要是铜缆网,约占94%左右,携带的业务主要是电话业务。
铜缆网的故障率很高,维护运行成本也很高,仅美国贝尔电话运营公司每年用于其用户铜缆网维护运行和满足新用户增长要求的花费就达30亿美元。
在光通信时代,花费巨额费用去维护运行一个将要淘汰的铜缆网实在是迫不得已之举。
OAN和FITL概念的提出正是为了达到将上述大规模用户接入网投资和花费逐渐转向光纤的目的。
总的看,在电信网中引入OAN或FITL的最基本的目标有两条。
——首先是为了减少铜缆网的维护运行费用和故障率。
据估算,采用光用户接入网后,每年的维护运行和供给成本可以比传统铜缆网节约至少每线50美元。
对于1亿用户线相当每年可以节约50亿美元,20年累计可达1000亿美元,已完全可以用这笔费用来弥补将铜缆网转变为光缆网所需的新投资,当然故障率也可大大降低。
——其次是为了支持开发新业务,特别是多媒体和宽带新业务,从而加强竞争力,增加新业务收入,补偿建设光用户接入网所需的新投资。
近年来由于光器件价格的持续稳定下降而铜缆价格的持续上升,光接入网的初装费用也已经可以与传统铜缆网相比,在传输距离大约为(2~3)km以上时已低于传统铜缆网。
除了上述两个基本目标外,采用光接入网可以满足用户希望较快提供业务,改进业务质量和可用性的要求,也可以节约城市拥挤不堪的地下管道空间,延长传输复盖距离,适应扩大的本地交换区等其他目的,其结果当然也把接入网的数字化进一步推向了用户。
简言之,采用光接入网已经成为解决电信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其应用场合,不仅最适合那些新建的用户区,而且也是对需要更新的现有铜缆网的主要代替手段。
OAN和FITL的主要设计目标有三条:——首先主要是为小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用户设计的,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小型的数字环路载波系统。
这一点不仅与传统的大容量点到点光纤传输系统不同,也与数字环路载波系统不同,从而引入了不少新的特点。
——其次光接入网的引入不应依赖于交换机的类型,既要能与现有模拟交换机或数字交换机兼容,也应能与新的数字交换机兼容,即能工作于多厂家,多类型交换机环境。
——最后光接入网必须能提供所有原来铜缆网所能提供的业务(主要为2Mbit/S以下速率的业务),将来还应能升级提供图像和数据等新的宽带业务。
综上可知,OAN不是传统的光纤传输系统,而是一种针对接入网环境所设计的特殊的光纤传输系统。
尽管有人将之称为小型数字环路载波系统(DLC),其实两者在设计思想、结构、成本和应用环境等方面都有不少差别。
2 系统接入方式从光接入网系统接入方式看,FITL有三类接入方式:1.综合的FITL系统这类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一个开放的高速数字接口与数字交换机相连。
由于接口是开放的因而FITL系统与交换机制造厂商无关,可以工作在多厂家环境,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接入网,从而降低了用户接入网成本。
这种方式代表了FITL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这类标准开放接口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为综合的数字环路载波(IDLC)系统提出的TR-303开放接口。
该接口采用嵌入的OAM通路,增加一些为支持FITL系统所需要的功能后将成为综合的FITL系统的开放接口。
另一类是ITU-T提出的V.5.1和V.5.2开放接口,后者比前者仅多了集中和保护功能。
这类接口将成为OAN的标准开放式数字接口。
遗憾的是两者间都互不兼容。
2.通用的FITL系统这类系统在FITL和交换机之间需要应用一个局内终端设备,在北美称之为局端(COT)。
其功能是进行数模转换并将来自FITL系统的信号分解为单个的话带信号,以音频接口方式经音频主配线架与交换机相连。
由于接口是音频话带接口,因而这种方式适合于任何交换机环境,包括模拟交换机和尚不具备标准开放接口的数字交换机。
然而,由于需要增加局内终端设备、音频主配线架和用户交换终端,因而这种方式的成本和维护费用要比综合的FITL系统高。
其好处是通用性。
3.专用交换机的FITL系统这类系统与交换机之间不存在开放的标准接口,而是工厂自行开发的专用内部接口,因而交换机和FITL系统必须由同一制造厂家生产。
这往往是迫不得已的方法,不是发展方向,将逐渐淘汰。
3 参考配置和应用类型3.1 功能参考配置ITU-T建议G.982提出了一个与业务和应用无关的光接入网功能参考配置示例,如图1所示。
尽管图示参考配置是以无源光网络(PON)为例的,但原则上也适用其他配置结构,例如将图中无源光分路器用电复用器代替就成了有源双星形结构。
图中从给定网络接口(V接口)到单个用户接口(T接口)之间的传输手段的总和称为无源光接入链路。
利用这一概念可以方便地进行功能和规程的描述以及规定网络需要。
通常,光接入键路的用户侧和网络侧是不一样的,因而是非对称的。
光接入传输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使用光纤的具体实现手段,用以支持接入链路。
于是,光接入网(OAN)可以定义为共享同样网络侧接口且由光接入传输系统支持的一系列接入链路,由光线路终端(OLT)、光配线网(ODN)、光网络单元(ONU)及适配功能(AF)组成,可能包含若干与同一OLT相连的ODN。
下面先对几个主要功能块的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OLT的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网络侧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并经一个或多个ODN与用户侧的ONU通信,OLT与ONU的关系为主从通信关系。
在北美,OLT 称为局用数字终端(HDT)。
OLT可以分离交换和非交换业务,管理来自ONU的信令和监控信息,为ONU和本身提供维护和供给功能。
OLT可以直接设置在本地交换机接口处,也可以设置在远端,与远端集中器或复用器接口。
OLT在物理上可以是独立设备,也可以与其他功能集成在一个设备内。
ODN为OLT与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
ODN是由无源光元体(诸如光纤光缆、光连接器和光分路器等)组成的纯无源的光配线网,呈树形—分支结构。
ONU的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直接的或远端的用户侧接口,处于ODN的用户侧。
ONU的主要功能是终结来自ODN的光纤处理光信号并为多个小企事业用户和居民住宅用户提供业务接口。
ONU的网络侧是光接口而用户侧是电接口,因此ONU 需要有光/电和电/光转换功能,还要完成对语声信号的数/模和模/数转换、复用、信令处理和维护管理功能。
其位置有很大灵活性,既可以设置在用户住宅处,也可以设置在DP处甚至FP处,按照ONU在用户接入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将OAN划分为三种基本不同的应用类型,即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楼(FTTB)以及光纤到办公室(FTTO)和光纤到家(FTTH)。
AF为ONU和用户设备提供适配功能,具体物理实现则既可以包含在ONU内,也可以完全独立。
以FTTC为例,ONU与基本速率NTI(相当AF)在物理上就是分开的。
图中发送参考点S是紧靠在发送机(ONU或OLT)光连接器后的光纤点;而接收参考点R是紧靠在接收机(ONU或OLT)光连接器前的光纤点;a参考点是ONU 与AF之间的参考点;V参考点是用户接入网与业务节点间参考点;T参考点是用是网管接口。
户网络接口参考点;Q33.2 应用类型按照ONU在光接入网中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可以将OAN划分为三种基本不同的应用类型,如图2所示。
下面分别讲述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适用场合。
3.2.1 光纤到路边(FTTC)在FTTC结构中,ONU设置在路边的人孔或电线杆上的分线盒处,即DP点,有时也可能设置在交接箱处,即FP点,但通常为前者。
此时从ONU到各个用户之间的部分仍为双绞线铜缆。
若要传送宽带图像业务,则这一部分可能会需要同轴电缆。
这样FTTC将比传统的DLC系统的光纤化程度更靠近用户,增加了更多的光缆共享部分,有人将之看作一种小型的DLC系统。
FTTC结构主要适用于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树形—分支拓扑。
用户为居民住宅用户和小企事业用户,典型用户数在128个以下,经济用户数正逐渐降低至8~32个乃至4个左右。
还有一种称为光纤到远端(FTTR)的结构,实际是FTTC的一种变形,只是将ONU的位置移到远离用户的远端(RT)处,可以服务更多的用户(多于256个),从而降低了成本。
由于FTTR具有的业务量处理能力,因而特别适用于点到点或环形结构。
FTTC结构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如下:——在FTTC结构中引入线部分是用户专用的,现有铜缆设施仍能利用,因而可以推迟引入线部分(有时甚至配线部分,取决于ONU位置)的光纤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预先敷设了一条很靠近用户的潜在宽带传输链路,一旦有宽带业务需要,可以很快地将光纤引至用户处,实现光纤到家的战略目标。
同样,如果考虑到经济性需要也可以用同轴电缆将宽带业务提供给用户。
——由于其光纤化程度已十分靠近用户,因而可以较充分地享受光纤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优点,诸如节省管道空间,易于维护,传输距离长,带宽大等。
由于FTTC结构是一种光缆/铜缆混合系统,最后一段仍然为铜缆,还有室外有源设备需要维护,从维护运行的观点仍不理想。
但是如果综合考虑初始投资和年维护运行费用的话,FTTC结构在提供2Mbit/s以下窄带业务时仍然是OAN中最现实,最经济的。
然而对于将来需要同时提供窄带和宽带业务时,这种结构就不够理想了,届时初期对窄带业务合适的光功率预算值对以后的宽带业务就不够了,可能不得不减少节点数和用户数,或者采用1.5μm波长区来传宽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