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孙子兵法_在台湾的研究和应用_苏成爱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 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 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 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 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 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 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 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 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 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 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 阵,此治变者也。
孙子兵法研究与解析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研究与解析原文与解析孙子兵法研究与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名著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典籍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之一。
它由孙武所写,主要介绍了如何在军事方面取得胜利的策略和战术。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原则和思想。
第一章:战争的准备在《孙子兵法》中,孙武强调了战争准备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战争情况。
对于军队而言,准备包括了对敌情的了解、兵员和装备的储备、以及战争计划的制定。
同时,孙武还强调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正确了解自己和敌人的实力和特点,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和战术。
第二章:作战原则在《孙子兵法》的作战原则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少胜多”和“以智取胜”。
孙武认为,在战争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并善于运用智慧和战略,就能够克服敌人的数量和实力上的优势。
他还提出了“奇正相生”的观点,即通过使用出人意料的战术和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第三章:兵力运用《孙子兵法》中还涉及了兵力运用的原则。
孙武认为,在军事行动中,灵活运用兵力是非常重要的。
他强调了组织与指挥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倡了充分发挥将士的个人能力和创造力。
他主张避免正面冲突,而是采取分割和击败敌人的策略。
第四章:军队管理在《孙子兵法》的军队管理方面,孙武提出了许多原则和观点。
他认为,指挥官应该与士兵建立一种紧密的关系,并保持兵士们的士气高昂。
他还指出,纪律是军队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必须严守纪律以确保整个军队的稳定和效力。
第五章:间谍战术在《孙子兵法》中,孙武还介绍了间谍战术的重要性。
他认为,了解敌人的情报和行动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他提倡使用间谍进行情报搜集,并合理运用搜集到的情报来制定战略和战术。
他还指出,创造虚假情报是战争中常用的策略之一,可以迷惑敌人并造成对方的错判。
结论《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具有深远影响的军事典籍,在军事战略、战术以及军队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原则。
《孙子兵法》在当今岛争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当今岛争中的应用内容提要: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同时陷入岛屿争端,我们可以借助《孙子兵法》的思想帮助来处理这些争端。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其体现的军事思想历经千年而不过时,时至今日,不仅被用于军事上,也在商业、政治和国际关系上大显身手。
近几年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变得严峻起来。
中国和邻国的岛屿争端突然间集中爆发。
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关于南沙群岛有领土争议,在东海与日本有钓鱼岛争端。
这些争端耗费了中国的大量精力,当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段,我们不能让这些争端过分的阻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而我们可以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来为我们解决争端提供思路。
一.南海争端由于我国过去不重视海疆,对遥远的南沙群岛控制不够,导致一大批岛屿被东南亚诸国占领。
近年爆发的南海问题中,主要是菲律宾和越南和中国叫板,但如马来西亚、文莱等国也占据了一部分岛屿。
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这些国家,若是采用军事手段强行夺岛,势必会在国际上留下倚强凌弱的恶名。
我们要尽量运用非战争手段收回这些岛屿,我们可以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制定策略。
1.《谋攻篇》。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鉴于我国实力远胜于南海国家,我国要利用优势对对方进行警告,让其决策阶级明白和中国纠缠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我国要综合利用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在南海制造有利于中国的态势。
同时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证据,显示中国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决心,为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打下基础。
这不仅对中国人民善莫大焉,也是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
2.《势篇》。
我国要使用已有资源造成对我有利的势。
总的来说,由于各种原因,过去中国对南海诸国在南海的侵权行为保持了克制。
但是在黄岩岛对峙事件发生以来,中国的维权行动明显加强。
可以说,黄岩岛事件成为了中国反击的一个契机。
我国的反制措施为:我国的渔政船、军舰在南海巡航;舰队在南海演习;我巡逻船驱逐非法进入我领海的外国渔船;科学机构对南海进行考察;设立三沙市管理南海;外交部发言直接点出被占岛礁要求外国撤出;展示我国自汉代就发现并管理南沙群岛的证据以及元代的南海地图。
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

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
这种‚理性之光‛,通过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等深刻的战略理念展示出来,通过蕴涵在其中的‚以德服人‛、‚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理念展示出来。
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
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
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一、孙子兵法的应用现状孙子兵法的应用现状首先表现在它的极高的普及率上。
据有关媒体报道:《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在世界最大的‚亚马逊‛网上书店里,目前有多达102种与‚孙子‛相关的书目,其中由萨谬尔〃格里菲斯翻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的平装本《孙子兵法》最受欢迎(见图),常年位居该书店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9.11‛事件后,这个版本《孙子兵法》在一个月内就卖出了1.6万册。
经常出国的朋友会发现,许多机场的书店柜台上摆满了《孙子兵法》,在候机或候车的场所也能够看到许多人在翻阅《孙子兵法》。
一位著名的美藉华人作家谈道:‚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商界人士对中国千年的《孙子兵法》愈来愈好奇,如何利用孙子兵法,成了西方人探讨商场必胜的另一秘诀。
走进美国各大图店的商业书籍栏目下,作者不同,内容各异的《孙子兵法》解释与感悟俯拾即是,就连给美国商学院学生讲演时,《孙子兵法》刚被我提起,一个微型《孙子兵法》的小语录已经被美国学生高高举起。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大学生,选择学习孙子兵法,自然不为上场作战,只是懂得。
生活有时像一场战争,敌人并不一定带给你皮肉之伤,武器也不一定是刀枪棍棒。
孙子兵法的现代意义是教会我们更好地生存在现实世界的种种道理。
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
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面我就中日钓鱼岛事件、英美伊拉克战争等中外实例来简单的阐述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一)中日钓鱼岛事件观察此次中日钓鱼岛事件,最后日方完全依照中国要求,以无条件放人收场,可以说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实例。
另外,最近欧美各国对人民币及日圆升值持续喊话,美国国会甚至准备立法强制行政部门采取行动,这个即将改变世界经贸秩序的汇率之战,胜负关键亦在孙子兵法谋攻篇的“知胜之道”。
首先观察整个钓鱼岛事件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并未真正准备“兵戎相见”,而是一层一层施压:在言语文字上,开始只是外交部层级提出抗议声明及召见大使,到后来由温家宝总理亲自喊话;在实际行动上,开始只是文化交流限制、国民赴日旅游限制及官员互访限制等,压力似乎并不明显,日方因而错估形势,一直维持高姿态。
然而,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情势逆转的最后的临门“二”脚,来自中国以限制稀土出口要胁,加上美国倒戈配合中国对日施压,因而使整个事件照中国方面的剧本落幕。
孙子兵法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

《孙子兵法》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的瑰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全球军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涉及军事战略、管理学、心理学、商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梳理《孙子兵法》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孙子兵法》的研究成果1. 军事战略方面《孙子兵法》强调“兵者,诡道也”,提倡灵活运用兵力,以智取胜。
现代军事战略家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代战争。
例如,孙子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已成为现代军事情报工作的基石。
此外,孙子还主张“上兵伐谋”,即通过智谋战胜敌人,这一思想在现代军事战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管理学方面《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认为,领导者应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这与现代企业管理者对领导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同时,孙子还提出了“将者,国之辅也”的观点,强调了管理者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思想为企业培养优秀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心理学方面《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
他提出了“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观点,强调了心理战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者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4. 商学方面《孙子兵法》的商业智慧已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竞争、市场营销等领域。
孙子提出的“以正合,以奇胜”的战略思想,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同时,孙子还主张“因敌而变”,强调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战略。
这些思想为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高竞争力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二、《孙子兵法》的发展方向1. 深化跨学科研究《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具有普世价值的兵学经典,其研究不应局限于军事领域。
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孙子兵法》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孙子兵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孙子兵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名著,内容丰富,讲述了战争策略、战争指挥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虽然孙子兵法是以战争为背景撰写的,但它的智慧和原则同样适用于个人生活和职业领域。
下面将介绍孙子兵法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运用。
首先,孙子兵法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变通和适应变化。
孙子兵法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指出要随时搜集并利用情报来改变计划或战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能力。
世事难料,我们面对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需要能够根据新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和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变通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出最有效的决策。
第三,孙子兵法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
在战争中,孙子兵法认为团队合作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肯定会遇到和他人一起工作的情况。
这时,我们需要学会团队合作,互相支持和协作,共同实现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孙子兵法也教导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孙子强调了观察敌人的弱点和优点,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战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找到问题的根源,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另外,孙子兵法还强调了持久耐力和坚持。
在战争中,孙子兵法认为不断进攻并保持压力可以使敌人疲惫,最终达到取胜的目标。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持久耐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是追求事业上的目标还是个人生活中的目标,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孙子兵法还提到了仁爱之道。
在战争中,孙子兵法强调了尊重俘虏、保护平民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关心他人,懂得爱护和帮助他人。
通过关心他人,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的智慧和原则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和职业领域。
通过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原则,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增加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优化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孙子兵法

孙武孙子兵法前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
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
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
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
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
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
本电子版《孙子兵法》根据袁闾琨、张文才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的《中国兵书十大名典·孙子》扫校(辽版社《孙子》选用的是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 期 ]2014-07-04 [作者简介] 苏成爱(1978-),男,江苏睢宁人,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讲师,历史学博士。
49
想 影 响 的 旧 派 学 者 钱 穆 依 然 坚 持 《孙 子 》十 三 篇 是 战 国人的伪作,不过这 或 是 该 论 者 沿 袭 古 代 儒 者 以 好 恶为是非习气的结 果,他 本 人 也 没 有 就 这 一 问 题 专 门撰文进行讨论。 在 台 湾,在 银 雀 山 汉 墓 竹 简 公 布 以来,在《孙子》研究 专 家 中,再 也 没 有 人 认 为 “十 三 篇 ”是 后 出 伪 作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早 在 《孙 子 》汉 简 未 出土之前,台湾学者 刘 仲 平 就 《孙 子》的 真 伪 与 成 书 问题作了很有说服力的论证 。[1]27-48
台湾重视文 字、训 诂、音 韵 之 学,即 传 统 的 学 术 中 的 “小 学 ”。 除 了 散 见 于 各 种 专 著 中 疑 难 词 语 考 证 之 外 ,对 《孙 子 》进 行 语 文 解 读 的 文 章 也 有 不 少 ,如 王 民信的《西夏文 〈孙 子 兵 法〉》、[4]汪 治 平 《〈孙 子 · 作 战〉篇 “贵 胜 ”解 》、[5]连 松 桂 《孙 子 兵 法 始 计 篇 释 义 》、[6]马 振 宇 《孙 子 诠 辨 》。[7]
(二 )校 勘 、版 本 、目 录 与 辑 佚 古书 广 泛 流 传 以 后 就 会 形 成 不 同 的 版 本,不 同 的版本之间会有文 字 上 的 差 异,一 字 之 不 同 就 有 可 能造成截然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完全相 反。[2]大 陆研究《孙子》的 专 著 大 多 不 太 注 意 这 方 面 的 问 题, 而台湾的专著甚至是一些普及性的读物都附有校勘 记 ,体 现 出 台 湾 学 者 对 这 方 面 问 题 的 重 视 。 大致 在 1975 年 银 雀 山 汉 简 《孙 子 兵 法》公 布 以 后,人们对《孙子》的 文 本 校 勘 与 解 读 的 研 究 热 情 逐 步高涨起来。但由 于 各 自 的 学 术 背 景 不 同,台 湾 学 者在这方面的研究 良 莠 不 齐,部 分 学 者 特 别 是 军 事 研究者往往缺乏必 备 的 语 言 学 基 础,出 现 了 不 少 问 题。不过,没有军事背 景 的 学 者 在 解 读 《孙 子》战 略 及战术方面有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了。 林 英 津 女 士 在 《孙 子 》校 勘 方 面 取 得 的 成 绩 格 外 引 人 注 目 。 林 女 士 1994 年 出 版 的 专 著 《夏 译 孙 子 兵 法 研 究 》,利 用 西 夏 文 《孙 子 》对 《孙 子 兵 法 》进 行 了 全 面 的 校 勘 。 大 陆 学 者 虽 然 也 有 利 用 西 夏 文 《孙 子 》进 行 研 究 的 ,但 撰 成 专 著 出 版 的 还 没 有 出 现 。 校勘要以目录与版 本 为 基 础。1975 年,台 湾 正 中书局出版的严灵 峰 的 《周 秦 汉 魏 诸 子 知 见 书 目》, 对《孙 子 》的 版 本 与 目 录 进 行 了 较 为 深 入 全 面 地 研究。 此 外 ,萧 天 石 主 编 的 《中 国 子 学 名 著 集 成 》,收 录 了 多 部 古 代 《孙 子 》研 究 著 作 ,有 较 高 的 版 本 学 价 值 , 如 第 75 册 影 印 的 明 代 赵 本 学 《孙 子 书 校 解 引 类 》,所 据底本是此前仅有 孤 本 传 世 的 隆 庆 二 年 刻 本,弥 足 珍贵。 (三 )文 献 的 解 读 文献 的 解 读 包 括 文 献 的 语 文 解 读、文 献 内 容 的 考证与义理的辨析等。 50
二 、应 用 研 究 《孙 子 兵 法 》在 台 湾 的 研 究 ,大 致 可 以 以 1990 年 为 界 分 为 前 后 二 个 时 期 。 前 期 以 “战 争 应 用 ”研 究 占 有绝对优势;后期研 究 战 争 研 究 虽 然 仍 占 有 一 定 的 优 势 ,但 “和 平 利 用 ”方 面 的 研 究 异 军 突 起 ,获 得 了 突 飞猛进的发展。 蒋介石 本 人 喜 爱 《孙 子 兵 法 》,1953 年 发 表 了 《孙子兵法与古代 作 战 原 则 以 及 今 日 战 争 艺 术 化 的 意义之阐明》,由台 湾 “国 防 部 总 政 治 作 战 部”印 行, 次年还出版社了第2版。两蒋特别是蒋介石热衷于 “反攻大陆”、“光 复 大 陆”,所 以 在 1990 年 以 前 的 两 蒋 时 代 ,台 湾 的 《孙 子 》研 究 以 军 事 为 主 ,军 事 研 究 占 有绝对的优势。此后,随 着 台 湾 “戒 严 令”的 逐 步 解 除 ,政 治 氛 围 渐 趋 宽 松 ,《孙 子 》军 事 研 究 的 比 重 大 幅 下降。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但 这 场 战 争 只 是 吸 引 更多的人从非军事 的 角 度 去 研 究 《孙 子》,并 没 有 使 得 更 多 台 湾 学 者 从 军 事 的 角 度 去 研 究 《孙 子 》。1991 年以后的台湾《孙子》应 用 研 究,主 要 研 究 《孙 子》在 企业管理、商业竞 争 以 及 政 治、体 育、教 育 等 竞 争 性 较强的领 域 里 的 应 用。1990 年 前 后 两 个 时 期 台 湾 《孙子》研究的侧重 点 不 同,如 研 究 《孙 子》在 商 战 中 应用的专 著,1990 年 以 后 的 专 著 是 此 前 的 6 倍 还 要多。 在军 事 领 域 的 研 究,前 国 民 党 将 领 魏 汝 霖 教 授 撰 写 的 《孙 子 兵 法 大 全 》是 这 方 面 的 集 大 成 之 作 。 该 书 由 “孙 子 兵 法 考 证 ”、“研 读 孙 子 兵 法 应 注 意 事 项 ”、
“兵法原文总集校”、“兵 法 十 三 篇 集 注”等 四 部 分 组 成。其中,“集注”部 分 首 列 原 文,次 录 曹 操 注,再 次 录古今诸家之说,最 后 是 表 解。“集 注”部 分 所 列 注 解共20家,对于曹 操 注 则 全 文 照 录,其 余 诸 家 则 择 优 而 录 。 另 外 ,前 文 提 及 王 建 东 的 《孙 子 兵 法 思 想 体 系 精 解 》曾 获 台 湾 “国 防 部 ”颁 发 的 “国 军 私 人 军 事 著 作 金 像 奖 证 书 ”,也 是 很 值 得 一 读 代 表 作 。
1949年 至 2013 年,台 湾 在 《孙 子 兵 法》的 研 究 和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我们最新 统 计 ,在 这 一 时 期 ,台 湾 省 区 产 生 的 《孙 子 兵 法 》文 献 共有1336种,内 容 丰 富,异 彩 纷 呈。 我 们 把 台 湾 的 《孙 子 》研 究 分 为 基 础 研 究 与 应 用 研 究 。
(一 )辩 伪 《孙 子 兵 法 》的 真 伪 问 题 较 为 复 杂 。 据 《史 记 》记 载 ,现 存 《孙 子 》十 三 篇 是 春 秋 晚 期 孙 武 所 撰 ,其 后 世 子 孙 孙 膑 也 著 有 兵 法 。 其 中 孙 武 的 “十 三 篇 ”就 是 人 们常说的《孙子 兵 法》,又 称 为 《孙 武 兵 法》。《汉 书》 记有《孙 子 兵 法 》八 十 二 篇、《孙 膑 兵 法 》八 十 九 篇。 流传广泛的古文献,在 其 流 行 的 过 程 中 往 往 会 有 大 量的后学篇章附入 其 中,这 是 古 代 经 典 文 献 的 流 传 规 律 。 在 宋 代 以 前 ,人 们 并 没 有 因 为 《史 》、《汉 》所 记 《孙 子 》篇 数 不 牟 而 提 出 质 疑 。 但 兵 家 崇 诈 尚 利 的 思 想 与 儒 家 主 张 不 和 ,宋 儒 喜 以 好 恶 为 是 非 ,南 宋 儒 者 叶适鄙弃是书,力 辩 该 书 系 后 出 伪 作。 自 叶 适 首 启 疑 窦 以 来 ,十 三 篇 《孙 子 》的 真 伪 问 题 ,至 今 已 成 为 聚 讼近千载的学术公案。有指为战国孙膑或无名氏所2 年,在 山 东省临沂县银雀山 西 汉 早 期 墓 穴 中 同 时 出 土 了 《孙 子兵法》与《孙膑 兵 法》。 所 出 土 的 《孙 子 兵 法》多 于 十 三 篇 ,但 在 溢 出 十 三 篇 的 篇 章 中 ,有 的 篇 目 多 次 提 到 了 “十 三 扁 (篇 )”。 这 些 篇 目 显 然 是 作 于 十 三 篇 之 后 ,很 可 能 是 孙 武 后 学 所 为 ,符 合 古 代 经 典 文 献 的 流 传规律。这不仅让 曹 操 伪 撰 说 不 攻 自 破,也 让 孙 膑 所作说从根本上失 去 了 立 说 的 根 基,但 大 陆 仍 有 偶 见 有 《孙 子 》研 究 专 家 坚 持 “十 三 篇 ”《孙 子 》是 战 国 无 名氏所撰。虽然这种说法是建立在误解史料的基础 上 的 ,不 过 还 是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 在 台 湾 ,深 受 儒 家 思
2014 年 9 月 第32卷 第5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Sep.2014 Vol.32 No.5
《孙子兵法》在台湾的研究和应用
苏成爱
(安徽财经大学 历史文化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 ]《孙 子 兵 法 》的 广 泛 传 播 为 对 其 进 行 研 究 奠 定 了 基 础 。 其 在 台 湾 的 传 播 、研 究 和 应 用 情 况 均 有 实 质 性 内 涵 ,无 论 是 基 础 研 究 还 是 应 用 研 究 ,台 湾 的 《孙 子 》兵 法 研 究 都 取 得 了 不 俗 的 成 绩 。
1919年,“五四”运 动 后 不 久,胡 适 说 出 了 一 句 引起巨大争议的话:“发 明 一 个 字 的 古 义,与 发 现 一 颗恒星,都是一大功。”[3]286我们认为,对于像《孙 子》 这样具有永恒价值 的 经 典,若 能 发 明 其 中 一 字 之 古 义 ,必 将 成 为 历 史 性 的 贡 献 ,具 有 永 恒 的 价 值 ,与 “发 现一颗恒星”的 价 值 差 不 了 多 少。 台 湾 对 古 书 解 读 的 研 究 ,比 起 大 陆 来 ,要 重 视 得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