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选修孙子兵法论文

选修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间谍孙子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出自《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意为明君和贤将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业超越众人,就在于能预先掌握敌情。

要事先了解敌情,一定要取之于人,而且要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

此句提出了间谍在战争及处事之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间即为探知对方情报的最佳方法。

间谍的运用有五种,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五种间谍同时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的规律,这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正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

所谓乡间,是指利用敌人的同乡做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就是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是指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一旦真情败露,我方间谍难免一死;所谓生间,就是侦察后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人。

在现代和平社会,国家间谍不再被应用于具体作战,而转到其他用途。

我们只能从著名案例中看到曾经那些著名间谍的身姿。

另外,商业间谍则常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继续在商战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其局限性,在此不进行讨论。

经过长期发展及战争的现代化,各个国家已经发展出各自完善的间谍体系。

间谍也由原来单纯的密探或非法谍报活动工作者演变为特工体系的一个分支。

特务,本指特殊任务,原意是中性词,如特工、特务工作;特务也可作为人称代词,指特工人员,做特务工作的人员;我们通常所指的特务则很有地域和体制色彩——也就是所谓的密探或间谍,它既指被间谍情报机构秘密派遣到对象国(地区)从事以窃密为主的各种非法谍报活动的特工人员,又指被对方间谍情报机构暗地招募而为其服务的本国公民。

密探或间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以及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爆炸、心战、破坏等隐蔽活动。

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有名的特务,有的甚至还起到过改变某一特定时期历史进程的作用。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

从《孙子兵法》看生活摘要:《孙子兵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而且影响最大的战略名著,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瑰宝。

它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精美的语言艺术,反映了中华先人卓越的智慧;它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精神,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思想光辉。

《孙子兵法》不仅对于思考当今时代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政治、外交、经济、体育等领域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孙子兵法》所揭示的许多战争基本规律,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其观点和方法与社会生活的哲理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

本文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哲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生活“知彼知己”人生目标“卑而骄之”“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正文: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孙子在讨论“知胜之道”时,认为贤能的将帅必须做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不仅要了解敌人,还要了解自己;不仅要懂得天时,还要懂得地利。

也就是说,必须把敌我双方的情况搞得非常清楚,才能下定战役决心,选择好战役的突击方向,这样的“知兵者”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打起仗来绝不会感到迷惑,采取的作战措施一定会变化无穷而不困窘。

借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我们可以说,真正懂得人生的人,也绝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

而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归宿和生命的价值,对人生的根本方向、根本态度起着决定的作用。

在纷纭的大千世界里,丧失人生目的,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徘徊彷徨,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人们对每一个目标的追求都是人生目的的一个阶段,这种追求既是崇高的也是没有止境的。

所以,应当把某种追求的实现看作是向更高一级追求或者另一种追求的开端。

有一位年逾花甲的科学家,他掌握了六种外语,然而依然锲而不舍地学习第七种。

有人问他究竟为什么,他笑笑回答:“为了不懈地追求,为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为了不断地开拓有助于发现新的追求目标的窗口。

孙子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兵法论文

孙子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兵法论文

孙子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兵法论文第一篇:孙子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兵法论文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很荣幸选修《孙子兵法》课,这门课使我重新审视人生和思考人生,用孙武的角度不断改正并更新自己的见解。

虽然《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著作,但我们仍能将其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更加深刻的体会生活的真谛。

由于军事战争和商业战息息相关,背后哲学理念大多相近.近年来,愈来愈多人提到要把战争兵法应用到商业管理,其中是《孙子兵法》被受人喜爱。

现在我来说一个案例分析:在波音、麦道、洛克希德的市场占有率达95%的时候,”空中客车“何以赢得市场?航空一向是美国人的市场,就民航机种而言,波音、麦道、洛克希德的市场占有率就达95%,真可谓谁与争锋!而“空中客车”安全性能好,耗油量低,但是5年内只卖出50架,许多欧洲人愤怒质问:“这是为什么?” 为此,“空中客车”有针对性地展开宣传攻势。

在还是新手的“空中客车”时期,其研制的A300型飞机,不仅舒适、安全性能强、空间大,且耗油量也只有美国机种的1/3。

可是5年之内,这种飞机总共只卖出50架。

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于是,“空中客车”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

攻势一“上伐为谋”。

以爱国就应该买国货的逻辑,利用国民自尊赢得民心。

开始以空中巴士是欧洲人的骄傲,而为‘收回’制空权,欧洲人应乘坐自己制造的飞机。

所以欧洲要想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支独立力量,就必须有强大的航空制造业。

航空公司面对如此猛烈的宣传攻势,开始担心民心问题,纷纷开始考虑购买“空中客车”。

分析:空中客车在面对窘困的境地,展开浩大的宣传攻势,利用民族自尊心谋取民心,从而使自己站得市场一方之地。

攻势二,“全为上,破次之”,利用优惠政策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解除航空公司的后顾之忧,“空中客车”又趁热打铁,游说各国政府,通过了购买“空中客车”可获得政府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

此言一出,诱人的优惠政策使的他销量剧增。

孙子兵法论文8篇

孙子兵法论文8篇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军行第四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制造出不可被战胜的条件,然后去等待敌人可被我战胜的条件的出现。

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其制造在于我方自身;而可以为我所战胜的条件或可乘之隙的是否出现,那就在敌人方面了。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制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能迫使敌人必定会为我所战胜。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单凭本身的主观努力就会实现。

制造不可被战胜的条件,是我方在防备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敌方出现可以被战胜的条件,那么我方就需采取攻势动作了。

采取防备,是由于敌人的力量比我强大;而采取攻势,则是由于敌人的力量较我微小。

善于防备的人,能深密隐蔽兵形,如同藏在极深的地下,敌莫知所在;善于进攻的人,能高度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如同动作于九霄云外,敌莫知所御。

所以,这样既能保留本身而又能取得完全胜利预见胜利不超过常人的见识,就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烈的战斗而夺取胜利,并博得天下人的称赞,也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这就好比能举秋毫之重算不上多力,能见日月之光算不上眼明,能闻雷霆之声算不上耳聪一样。

古时所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

[原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译文]古时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取胜于轻易战胜的敌人。

孙子兵法论文三千字

孙子兵法论文三千字

孙子兵法论文三千字篇一:孙子兵法心得论文3200字左右选课《孙子兵法》期末试卷(A卷)试卷编号:QR34016-01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论文/作文满分:100分考试限时:第十八周随堂进行80分钟考试时间:2021-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1年 12月姓名:周鹏学院/专业/年级/班级:艺术学院设计专业1202班学号:20211404426 读书讨论学习小组(所属学院):艺术学院上课时间:√ 6:30班(南周一晚);6:30班(北周三晚)(在上课时间处打√)任课教师姓名:黄胜海副教授一、论文/作文题:100分考核书面表达能力。

自定论文/作文写法;自拟论文/作文题目;字数不限,建议3000字(3-4页纸)左右。

要求立足理论学术前沿鼓励创新作品,遵照写作规范。

(参考选题共90题附后)附加选做题1、要求:可以考虑从以下问答题中任选1道题作答,作答时请写清题号和题目,字数不限(建议1-2页纸)左右。

(参考选题共13题附后)附加选做题2、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孙子兵法》通选课程教学的善意性合理性建设性建议?字数不限。

论文:孙子兵法读书心得摘要:《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本书主要是讲军事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也包含有当时春秋战国时代的时代特色和艺术,将各种作战的手法,技巧,安排和思想都描绘分析的很透彻。

学习它的人不但需要有一定的军事知识,也更需要有好的理解、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才能将这本兵书的知识好好地吸收,再加以利用。

正文:一、初识孙子兵法的相关知识首先,很庆幸自己这学期选了《孙子兵法》这门课,其实,我最早了解听到孙子兵法的知识那也是高中历史课上草草地介绍了番。

后来,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孙子兵法的书籍是出自《曾国潘与孙子兵法》这本书,从中较系统地了解《孙子兵法》是一部智慧书,主张谋攻,所谓“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縻军”之术;相反,知进则进,知退则退,当为“胜军”之道。

尤其是所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表明这样一种兵法:不可乱战,要知而后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结课论文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学号:201207010806姓名:杜逍二零一三年六月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战例 (7)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绪论《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

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

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

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

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

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中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四渡赤水就是经典战例。

毛泽东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做出的两次重大的战略选择,一次是倡导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一次是北上长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这两次战略抉择的核心就是《孙子兵法》“因敌而制胜”“避实而击虚”的思想。

同时,孙子的伟大思想也漂洋过海,对世界军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

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

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司令也曾明确表示自己的作战理论就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

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采用的许多战法都与孙子的思想相合,其中,孙子的“用间”思想不战而下巴格达之役堪称一绝。

孙子兵法对其他国家的作战理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利德尔·哈特这位“间接路线”战略的倡导者说:他在20多年中论述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全部体现在孙子的13篇之中。

芬兰科协主席、前国防部战略问题研究所所长尤玛·米尔蒂宁在谈到西方“新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时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就列举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

”他批评现代一些军事家忽视了孙子所说的“士气”这个最重要的因素。

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军事名著,是东方兵学理论的代表作。

而在现代战争中,孙子思想的体现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孙子兵法》甚至被被誉为“21世纪的兵法”,受到各国军事界的关注。

《孙子兵法》产生2500多年以来,以其深该的哲理性和思辩性对我国兵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时至今日,我们绝不能将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先哲的思想弃之不顾,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走向强大的一个制胜法宝。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孙子兵法》在21世纪的重要性,深刻领悟与学习中国古代兵家的思想与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审慎地分析与研究孙子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将前人的智慧与今人的创造灵活而深刻的对接起来,重理论更要重应用。

当今世界风云变化莫测,中国周边局势更是复杂多变,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朝鲜半岛局势不稳等无不牵动国人心弦,因此,强国强军是当前中国发展与稳定的必由之路。

炎黄子孙应该让孙子的思想融进自己的血液,化为一柄防治外敌的利剑,增强我们的国防意识与国防力量,使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章战例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在战争实践中运用的典型案例,从古至今可以说不胜枚举,尤其是解放战争,鲜明的体现出毛泽东和老一辈我军将领灵活运用孙子兵法的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薛国安曾表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从许多方面体现出一些谋略思想的运用,跟孙子的谋略思想非常之相似。

本文仅以平津战役为例加以分析。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过程中消灭了国民党47.5万大军,国民党军受到重创。

于是,蒋介石决定采取收缩战略,将长江以北的部队往南撤,准备将来以长江为界跟共产党划江而治。

当时在长江以北国民党部队主要是傅作义兵团,傅作义清楚解放军赢得了辽沈战役之后,肯定会分兵南下对平津地区展开打击,所以傅作义作出北平不可久留,随时准备撤退的判断。

第一阶段,伐谋。

中共中央决定展开平津战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消灭傅作义军团,这样就不能让傅作义兵团逃跑,必须打乱傅作义的图谋,即为伐谋。

毛泽东对此采取了若干个措施,其中有两个比较巧妙。

第一,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刚刚赢得辽沈战役的胜利,放弃修整和训练,马上秘密进入山海关,准备和华北野战军展开平津战役。

而其他留守东北的部队,却是大张旗鼓和人民群众游行庆贺辽沈战役,报纸、电台大篇幅的报道东北野战军首长在集会游行上的讲话场面,这一番大造声势迷惑了蒋介石的视线,给他一个错误的判断,就是东北野战军三个月内不会进攻北平。

第二,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进入山海关以后,以秘密行动对唐山、塘沽、天津、北平隔而不围,却不急于攻打,这样一来使傅作义感到了压力,但是又不至于迫在眉睫、拔腿就跑,可以缓一缓。

而此时,在北平的西北面,华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又对新保安、张家口两个重镇围而不打,这也就堵死了傅作义往西北方向逃跑的道路,是傅作义变为笼中之鸟,脱身不得。

第二阶段,伐交。

然后我党利用傅作义跟社会各界的交往,由地下党动员北平社会各界名流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走和平的道路,让他认清发展形势。

又派出平津前线专门组成前线代表团与傅作义接洽谈判商议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傅作义接受了谈判,但所提条件过高,我党我军不能接受,在谈判十几天没有明显的进展的情况下,毛泽东决定展开下一步措施。

第三阶段,伐兵。

1948年11月24日,解放军将新保安、张家口两地盟军,特别是新保安是傅作义35集团军驻扎的重镇,一天之内拿下,军长被解放军击毙,余部溃逃。

在战场失利后,傅作义主动请求谈判,但他没有放弃观望、等待的心理,毫无诚意。

双方谈了十几天后,1949年1月10号淮海战场决出胜负,60万解放军击败了国民党80万部队。

于是,平津战场东北和华北野战军有110万,傅作义只有55万,中央决定再进一步。

第四阶段,攻城。

天津是北平门户,傅作义让副总司令陈长杰坐镇天津,把整个天津城购置成严密的火力网,号称固若金汤。

但是,1949年1月14号,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与其他部队的配合,从几个方向同时对天津城发动进攻,只用 29个小时即拿下天津。

此时傅作义彻底认清了自己以毫无退路的现实,于是宣布和平让出北平城,其部队部队在北平城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

整个过程,中共中央的四大步骤非常经典的运用了孙子所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终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效果,拿下北平,又是这座千年古都和一城百姓免于战火。

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国在中途岛战役,为孙子兵法增加了又一个活生生的战例。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此后,日本开始了扩张行动,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在珍珠港战役的时候,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因为外出参加军事演习因而得以保全一定的战斗力。

美国随后以此作为抱负的武器,出动轰炸机,空袭东京,将一根钢钉钉进了日本人的心脏。

虽然美军的行动没有对日军造成重大的创伤,但是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依然决定反扑,目标就定在美国重要的航空基地——中途岛。

当美国情报机构获得这一重要信息后,却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无法辨别所获得情报的准确位置是中途岛,还是阿留申群岛。

此时,一名年轻军官想到了一条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向珍珠港求救,说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

不久后,美国情报机构便截获日本情报,内容提到攻击目标出现缺水问题。

如此便证明了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正是中途岛。

美军利用虚构的假情报,使日军暴露了真正的意图,保全了自身的实力。

日本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当日本军队回国时,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

美日两国的变现,正体现了《兵势篇》中主要内容:利用正兵奇兵相结合和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变化无穷。

这样才能自己把握战争的主动权,调动敌人,分散敌人,击败敌人。

这个战列充分说明了,在战场上利用虚虚实实的变化,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是赢得战争的关键。

结论从中外著名的战例中,我么可以看到,孙子兵法的思想无处不在。

《孙子兵法》的原理是战争哲理的高度浓缩和抽象,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古往今来的战争形态会有很大变化,但指导战争的一般规律基本相同。

因此,即便在今天,《孙子兵法》依然是战争铁的法则。

它虽然古老,却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至今决定着战场的成败甚至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所以,我们要重视《孙子兵法》及其他中国古代兵家的著作,领悟其深刻内涵,使其为现代的中国国防与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可只看到《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价值,更要关注它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更高层次的大战略的巨大价值。

眼界要放的开阔。

比如,《孙子兵法》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受到美国军方的推崇,但是,他们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态度,仅仅将《孙子兵法》当作行军打仗的教科书,却完全忽略了其在大战略层面上的教导。

所以,尽管他们有着细致严密的战术,有着实用主义的战略思考,但在更高层次的大战略上,他们的思想就止步不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