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绪论(2))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园林生态学绪论

园林生态学 ——自然与社会的桥梁教材: ?冷平生主编. 园林生态学(第1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李博等. 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许绍惠, 徐志钊. 城市园林生态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孙儒泳, 李博等. 普通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曹凑贵等. 生态学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冯采芹. 绿化环境效应.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2 ?杨士弘等. 城市生态环境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吴征镒等. 中国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杨京平等. 生态工程恢复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J. L. Chapman, M. J. Reiss. 生态学?a?a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1 ?何兴元等. 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 137-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 北京:标准出版社,1990 ?钟林生赵士洞等.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教学时数:45课时 2.0学分 考试形式:闭卷 平时成绩:40% 期末考试(笔试):60% 绪论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生态学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生态学的起源 ?Ecology源于希腊文oikos + logos,意为“住所、栖息地”和“学科、学问”。生态学是 研究生物居住环境的科学,也就是管理自然界生物的科学。 ?生态学起源于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其英语词根与经济学相同(Ecology、Economics), 因此生态学在早期又译为“自然经济学”

园林生态学复习

绪论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进化。 生态园林的涵义。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涵义。园林中环境含义的二重性。 区域环境、生境 城市环境是区域性自然环境与城市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生态因子 主导因子 限制因子 生态幅 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生理有效辐射。 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 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积温 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霜害和冻害三种。 极端温度(高温和低温)常常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着植物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格局。 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陆生植物:湿生、中生和旱生植物 酸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 城市气候 城市光照条件 城市气温: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城市的风:热岛环流: 城市的降水:干岛现象: 城市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硫氧化物。酸雨或酸沉降。 碳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煤炭型空气污染与石油型空气污染: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A对有害气体的吸收作用。 B减尘作用 C杀菌作用 D减弱噪音的作用 E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 城市水文特征和水体污染 城市水文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植物种群 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空间格局的类型: 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空间分布格局检验: 方差/平均数方法。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两个假设,种群“S”型增长曲线。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dN/dt=rN(1-N/K) Nt=K/(1+e a-rt) 环境阻力。 最适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 K-对策者与r-对策者。 邻接效应或密度效应 自疏。 竞争的定义 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定义,营养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和实现生态位。 第三章植物群落结构( 6学时) 植物群落的概念

园林生态学

生态学复习重点 1、环境与环境因子: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 境。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因素),包括需要的、不需要的或者是有害的因子。 2、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 的因子。(如温度、水、二氧化碳等直接起作用的因子,以及地形、坡向、海拔高度等间接起作用的因子。) 3、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各物种的遗传特性。 4、限制因子: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 制因子 5、生境: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总和。(如沙丘生境、林下生境、 沼泽生境。) 6、热岛效应: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7、狭管效应: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 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8、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 的成分,或者原有成分骤然增加而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9、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 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10、热岛效应: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11、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 降水。 12、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 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 13、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

园林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 境相互作用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个体、种群、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景观生态学 生态因子:在生态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中的各个要素 生态因子一般作用特征:综合性、主导性作用、直接性和间接性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和可补偿性作用限制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极限时,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或分布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因子就为限制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受处于最低量营养物质的影响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停止 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接近或达到某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 光照强度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 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重量增加有重要的影响 植物对光强的适应: 阳生植物:只能在全光照下正常生长,弱光下发育不良耐阴植物:阳光充足生长最好,稍有荫蔽不受损害 阴生植物:有较强耐阴能力,不能忍受过强光照 光质对植物的影响:○1不同波长对植物有不同作用 ○2短波光多,植物茎叶富含花青素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按光周期植物分类: 长日照植物:生长发育的某阶段要求每天有较长的光照时数,日照必需大于或暗期短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短日照植物:要求光照短于临界光期才能开花中日照植物:要求日照与黑暗各半的日照长度才能开花 日中性植物: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在不同的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 积温:一段时间内温度的积累值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圣战刚发育过程中,必须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各阶段的发育 冻害:生物在零下的低温下,体内结冰造成的伤害 冷害:喜温生物在零上温度受害或死亡+ 霜害 造成低温伤害的原因:低温值、持续时间 降温速度和回温速度、生物的种类和发育阶段 植物对极端低温的适应: 形态上,芽和叶片有脂类和鳞片保护,体表有蜡粉和密生绒毛,植株矮化。生理上,细胞水分减少,糖类积累,转入休眠,抗低温能力取决于体内化合物性质和含量。极端高温类型:根茎灼烧或干切、皮烧 极端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1.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2.破坏水分平衡,加速蒸腾,有害物质积累○3.体表灼伤,导致病虫害 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 物候现象: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水生植物依水分划分的生态类型: 漂浮植物:叶浮在水面,根悬垂水中,不接触土壤。如紫背萍、浮萍、凤眼莲、满江红等。 浮叶(根生)植物:叶浮在水面,根扎在水下土壤里,如荷花、睡莲、王莲等。 沉水植物:花序伸出水面,其余沉于水中,直立生活。如苦草、黑藻、狐尾藻等 挺水植物:根固定在水下土壤,茎叶等下部分浸没在水中,上部分暴露于空气。如芦苇、水葱和香蒲等。 陆生植物依水分划分的生态类型:湿生、旱生、中性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发展造成危害的现象 种群:一定时空条件下,能够进行自然交配并产生出有生殖力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植物种群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集群分布的原因: ○1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 ②繁殖的结果(植物传播种子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影响种群密度的参数: 1.出生率和死亡率2.种群的年龄结构 3.种群性比4.存活曲线 5.种群的增长模型 两种生态对策: r—对策:适应于多变环境。具有能够将种群增长最大化的生物学特性,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能够生存。 K—对策: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以高竞争能力在高密度条件下生存,但恶劣环境下很难恢复。 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 最小面积(表现面积):能够展现出某特定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面积 植物群落的组成:○2亚优势种○3伴生种○4偶见种 ○1优势种和建群种【建群种:构建群落的优势种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环境起主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包括3方面: ○1遗传: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总和;○2物种:有机体的多样化,包括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园林生态学 (2)

1.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答: (1)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古人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知识。 (2)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出现 (3) 巩固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植物和动物生态学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种著作和教材相继出版。 (4).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生态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层次向更宏观与微观的方向发展;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应用生态学的迅带发展。 2.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答:1)生物与文化资源的和谐体 2)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 3)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物质自我循环 4)广阔的自然空间 5)维护人类健康,享受自然 6)符合审美原则 7)提供全面的文化发展,充满欢乐与进步 8)城市与人类社会科学规划的最终成果 9)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 3.什么是生态园林?应如何发展生态园林? 以城市为中心,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高度艺术的手法,结合建筑、交通工具等人为外在物质,通过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周围建立一个人与人工构筑物质及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简述园林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如何理解园林发展到当代的几个转变? 1,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主要为营建宫苑\庭院\花园等范围较小. 2,城市绿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园林服务对象从少数贵族扩展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服务范围扩大到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 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园林从城市扩展到郊区,进而影响到大地综合体几个转变:1,从狭小的封闭庭院扩大到区域大环境建设,2,以人工化为主,突出硬质景观,转变为依赖场地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追求自然化,3,从城市绿地依赖人工养护向发挥绿地的自然生态过程转变,4,从以观赏游憩为建设目标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多目标建设,并从整体上建立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网络. 5.什么是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有哪些? 答: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主要研究:1 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机理 2 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3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 4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 5 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园林生态学》习题

《园林生态学》习题 第1单元绪论 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将生态因子分哪几类? 3、生态因子作用有哪些基本特征?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4、简述园林生态的内容和任务。 第2单元园林植物与光 1、简述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以把植物分为哪几类? 3、何谓植物的耐阴性?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有何不同? 4、列举当地栽植的园林植物中,哪些属阳性植物,哪些属阴性植物? 5、什么是光周期现象?在园林花卉生产中有什么意义? 6、为什么高山地区植物茎干低矮、花色鲜艳? 第3单元园林植物与温度 1、温周期现象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2、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的物候现象。 3、非节律性变温对园林植物有哪些影响? 4、温度调控在园林中有哪些应用? 5、什么是积温,积温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哪些? 6、园林植物对温度有哪些适应性?举例说明。 第4单元园林植物与水 1、简述水对园林植物的重要性。 2、水分对园林植物有哪些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适应有哪些生态类型? 3、园林植物群落对城市水分是如何调节的? 4、水污染物质有哪些种类?园林植物对水污染有哪些净化作用? 5、简述水分调控在园林中的应用。 第5单元园林植物与大气 1、简述大气主要成分的生态作用。 2、什么是大气污染?说出10种抗大气污染的园林植物。 3、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有哪些净化作用?

4、简述风的生态作用及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 第6单元园林植物与土壤 1、土壤有哪些组成成分? 2、简述土壤理化性质的生态作用。 3、如何利用土壤特点,提高园林植物的适应性? 4、城市土壤有什么特点?如何对城市土壤进行改良,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7单元园林植物与生物 1、植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什么是他感作用? 2、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合理配置和管理园林植物。 3、什么是生物入侵?请举例说明。 第8单元植物群落 1、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指标有哪些? 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植物群落是如何形成的? 4、什么是群落的边缘效应? 5、如何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举例说明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原因是什么? 6、简述我国植被分布的特点。 7、分析本地区植被分布特点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第9单元生态系统概述 1、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有哪些,它们在系统中有何作用? 2、试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试用物质循环的原理分析城市植物群落清除枯枝落叶的弊端。 4、什么是生态平衡?如何判断生态系统是否平衡? 5、试分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第10单元园林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何谓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园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途径。 4、什么是园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园林生态系统建设的方法? 6、何谓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临床药理学_总结

一.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对象:健康人 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Ⅳ期临床试验也称上市后监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新药的分类 新药: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按照新药管理部门的要求,新药西药注册分为I,II,III,IV,V,VI类 I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II类:改变给药途径且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III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IV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V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VI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临床试验方案内容 22条。1、题目和立题理由。2、试验的目的。3、试验设计。4、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6、观察指标。 7、流程。8、不良事件的评定和记录 试验设计“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 二.药代动力学 重点:参数(半衰期、时量曲线、清除率、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曲线下面积)TDM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药物体内过程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即ADME四个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

园林生态学 绪论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园林:即城市开放空间,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人工建筑物覆盖的地面或水体。 3.生态园林: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的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 (是现代化园林的必然方向) 4.园林生态学: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5.生态城市: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6.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一、城市环境 1.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2.城市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或※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 3.城市环境特征 ①高度人工化 ②具有空间特征 ③有一定的城市轮廓、具有地域城市特征 ④城市环境存在污染现象 二、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载量。 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①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②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生产发育产生危害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决定性因素: ①环境的自净能力 ②人工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 ③污染物的种类及浓度 3.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对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①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②城市物质因素 ③经济技术因素 4.城市环境容量的几种类型: ①大气环境因素 ①水环境因素 ①土壤环境因素 5.生态因子:在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 6.生态因子的分类(根据性质): ①气候因子:光、温、空气、湿度等;

园林生态学

1.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答: (1)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古人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知识。 (2)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出现(3) 巩固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植物和动物生态学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种着作和教材相继出版。 (4).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生态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层次向更宏观与微观的方向发展;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应用生态学的迅带发展。 2.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答:1)生物与文化资源的和谐体 2)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 3)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物质自我循环 4)广阔的自然空间 5)维护人类健康,享受自然 6)符合审美原则 7)提供全面的文化发展,充满欢乐与进步 8)城市与人类社会科学规划的最终成果 9)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 3.什么是生态园林应如何发展生态园林 以城市为中心,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高度艺术的手法,结合建筑、交通工具等人为外在物质,通过增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在城市中心以及城市周围建立一个人与人工构筑物质及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简述园林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如何理解园林发展到当代的几个转变 1,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主要为营建宫苑\庭院\花园等范围较小. 2,城市绿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园林服务对象从少数贵族扩展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服务范围扩大到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 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园林从城市扩展到郊区,进而影响到大地综合体 几个转变:1,从狭小的封闭庭院扩大到区域大环境建设,2,以人工化为主,突出硬质景观,转变为依赖场地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追求自然化,3,从城市绿地依赖人工养护向发挥绿地的自然生态过程转变,4,从以观赏游憩为建设目标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多目标建设,并从整体上建立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网络. 5.什么是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有哪些 答: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主要研究:1 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机理 2 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3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 4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 5 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 6.园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1 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3 城市区域绿地网络研究

《园林生态学》课程讲义

园林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第一章绪论 一、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研究的对象:生物、环境、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时期。 二、园林植物开发利用现状 城市化:一般认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生态城市:是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特点:1.生物与文化资源的和谐体; 2.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 3.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物质自我循环; 4.广阔的自然空间; 5.保护人类健康,享受自然; 6.符合美学原则; 7.提供全面的文化发展,充满欢乐与进步; 8.是城市与人类社会科学规划的最终成果; 9.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 10.绿色、生态、田园、森林、山水、园林城市。 田园城市理论:认为应把积极的城市生活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现代园林的发展:1.造园阶段:贵族服务 2.城市绿化阶段:唯美→生态→景观→休闲→综合 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生物、文化、生态、协调、共存、持续。 4.庭院、街头、人工、自然、机关、近远郊绿地等。 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系统的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是现代化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 现代园林的本质特征:1.园林学与生态学日益交融; 2.从庭院到区域; 3.从构成要素的人工化为主转变为以植物造园为主; 4.从植物贫乏、配置科学不足到开发野生、模拟群落生态; 5.大地景观规划阶段:生物、文化、生态、协调、共存、持续。 6.从整体上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三、园林生态学 是生态学的分支,属于其生态学范畴。 研究的主要体系:1.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研究; 2.城市绿地布局和结构的研究; 3.城市绿地或植物群落的恢复建设研究; 4.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的生态管理。 园林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是园林、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观赏园艺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一门新兴的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它与气象、土壤、生理、树木、花卉、草坪、生态(植、森、城、景)、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树木栽培与养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相关。 第二章园林生态环境

执业药师药剂学 绪论习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药剂学绪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最佳选择题 1、关于溶液型剂型的错误叙述是 A、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 B、溶液型剂型为均匀分散体系 C、溶液型剂型也称为低分子溶液 D、溶液型剂型包括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注射剂等 E、溶液型剂型包括胶浆剂、火棉胶、涂膜剂等 2、按形态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气体剂型 B、固体剂型 C、乳剂型 D、半固体剂型 E、液体剂型 3、药剂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基本理论的研究 B、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C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D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E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按分散系统分类的药物剂型不包括 A、固体分散型 B、注射型 C、微粒分散型 D、混悬型 E、气体分散型 5、剂型分类方法不包括 A、按形态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治疗作用分类 D、按给药途径 E、按制法分类 6、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叙述是 A、将药物粉末、结晶或浸膏状态的药物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制剂 B、制剂是各种药物剂型的总称 C、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制剂 D、一种制剂可有多种剂型 E、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7、下列关于药物剂型重要性的错误叙述是 A、剂型可影响药物疗效 B、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化学性质 D、剂型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E、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8、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被称为 A、工业药剂学 B、物理药学 C、调剂学 D、药剂学 E、方剂学 9、下列关于剂型的错误叙述是 A、药物用于防病治病,必须制成适宜的给药形式,即为药物的剂型 B、剂型是一类制剂的集合名词 C、同一种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 D、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E、剂型是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将某种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与要求,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物的具体产品 10、药物剂型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包括 A、按给药途径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按制法分类 D、按形态分类 E、按药物种类分类 11、关于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的表述是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07427 园林生态学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园林生态学课程代码:0742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关于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园林植物种群基本特征与种间种内关系、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了解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原理和景观生态学基础;并能够根据城市环境特点、园林植物习性以及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的调节和改善作用熟练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先修基础课课程有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育种学等专业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理;次重点是生态因子的分类、城市环境问题;一般了解环境的不同尺度类型、城市环境的特征以及环境容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及其相关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与基本原理(重点)识记: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城市环境 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与基本原理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城市环境问题(次重点) 识记:生态因子的五大类型 理解:城市主要环境问题 应用:城市环境问题的实质

(三)环境的类型、城市环境的特征、环境容量(一般) 识记: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小环境、内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容量 理解:城市环境的特征、城市环境容量的主要类型 应用:环境容量的计算 第2章光与园林植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以及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其次是掌握城市光环境的特点及光污染;一般了解光的性质与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重点)识记: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光周期现象。 理解:光照强度、光质和日照时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日照时间的生态适应类型。 应用:如何根据城市的光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种类;常见的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典型的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日照植物。 (二)城市光环境与城市光污染(次重点) 识记:光污染 理解:城市光照条件(光环境)的主要特点;城市光污染的主要类型。 应用:绿色植物在防治城市光污染方面有哪些作用? (三)光的性质与变化(一般) 识记: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光合有效辐射 理解:不同的光谱成分的生态作用;地表的光照变化规律。 应用:城市光环境的特点会对园林植物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第3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园林植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次重点掌握城市温度条件以及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一般要求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重点)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 A.纬度 B.大型水体 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 D.地理方位 E.地形 A.促进种子萌发 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 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 D.影响植物的抗性 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 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 A.乔灌草结构 B.自然式结构 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 A.植物 B.生产者 C.动物 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 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 C.年平均温度 D.最适温度 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 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 A.常春藤 B.铁树 C.菊花 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D.霜害 D.蕨类 E.生理干旱 E.根瘤 ) E.吊兰 A.太阳辐射量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直接辐射 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 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 A.草牧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腐生食物链 D.能量的暂时贮存 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 B.瓦尔明 B.海克尔 C.马世俊 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 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 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 C.风 D.开采资源 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 C ) C.开花提前 D )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城市园林生态学一生态环境篇复习资料1

绪论 生态学的定义及内涵 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内涵: (1)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16世纪) 自然现象观察、淳朴的生态观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19世纪) 生物的多度、分布规律,动物的种群研究 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 生态学理论体系、植物群落研究、不同学派(英美学派、前苏联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关心人类和整个生物圈的健康与发展,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上扩展,更加综合、系统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 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层次的谱 园林生态学 一、定义:是研究有关园林植物与环境,园林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园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园林生态环境(园林自然环境、园林半自然环境、园林人工环境) 园林生物群落(园林植物、园林动物、园林微生物) 三、园林生态系统结构: 物种结构:指构成园林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种类以及他们之间的数量组合关系。空间结构:指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通常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时间(动态)结构:指由于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表现为季相变化和长期变化。 营养结构:指园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为纽带所形成的特殊营养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种食物链所形成的事物网。 层次结构:层级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是由多种亚系统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